兩敗俱傷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雙方相爭,同受損害。

例:這麼做只會弄得兩敗俱傷,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雙方互相爭鬥,同受損害。

《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護他三人, ... 國語辭典 關於本辭典 回首頁 兩敗俱傷 ㄌㄧㄤˇㄅㄞˋㄐㄩˋㄕㄤ liǎngbàijùshāng 解釋 雙方相爭,同受損害。

例這麼做只會弄得兩敗俱傷,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雙方互相爭鬥,同受損害。

《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護他三人,將來一定兩敗俱傷,於大人反為無益。

」 相反詞 兩全其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語本《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

典源 《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

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

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

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2>,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3>,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

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姦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

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1)把持者:指宦官。

(2)帷闥:張帷之門,比喻近處。

闥,音ㄊㄚˋ,門。

(3)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為抵押。

典故說明 「兩敗俱傷」是說雙方爭戰,可能因此都受到損傷。

這句話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

在傳中,論及自古以來宦官的禍害遠超過女色。

因為宦官最親近國君,在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機會,可獲得國君的信任,而讓國君逐漸疏遠忠良賢臣。

於是國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

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

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

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書證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四.外郡.靈巖山》:「因山人爭搆起見,兩敗俱傷。

」02.明.于慎行《穀山筆麈》卷五:「近世有一士夫,得人私書,奏而詰之,兩敗俱傷,為公論所薄。

」03.清.李漁《比目魚》第二五齣:「若教他無端馬革將屍褁,倒不如早向蛟龍腹內藏。

還思想,休使這前功盡棄,坐看他兩敗俱傷。

」04.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八.姑妄聽之四》:「蓋不忍其憤,急於一逞,未有不兩敗俱傷者。

」05.《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迴護他三人,將來一定兩敗俱傷,於大人反為無益。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使用類別】用在「兩方俱敗」的表述上。

【例句】<01>我勸你們說和吧!免得兩敗俱傷。

<02>這場仗不能打,否則必然兩敗俱傷。

<03>如果情勢對他不利,他決定來個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04>這兩個人勢均力敵,龍爭虎鬥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05>你們兩人再這樣鬥下去,終究會兩敗俱傷,各不討好。

<06>他倆就是不聽別人勸告,如今弄了個兩敗俱傷,能怪誰呢?<07>你們兩兄弟如果弄到兩敗俱傷,只會讓親者痛,仇者快而已。

<08>如果縱容他們爭鬧下去,不但將會兩敗俱傷,也會傷了兩家的舊誼。

<09>妯娌間如果再這樣鬥下去,不但家庭失和,最後也只會兩敗俱傷而已。

<10>這麼多年來,兩兄弟鬥來鬥去,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徒惹他人笑話。

相似詞 鷸蚌相爭 成語典 相關詞 俱傷兩敗 兩 敗 俱 傷 列印 複製網址 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最近熱門查詢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啟用查詢紀錄 Loading... 沒有紀錄 設定 清除全部 停用查詢紀錄 最近熱門查詢 本站最近熱門的查詢 發生未預期的錯誤 重試 顯示兩敗俱傷的雜湊值 MD5 SHA1 85a8fd6529e2251b92cf0bbc42f6d6e1 7528844b71f2ff0762d88b0f59f9c3ef2a722442 什麼是雜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