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閉症教戰祕方@ 特殊教育知識交流網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老師事先瞭解孩子有這樣的學習困難,而能在每次提供新的環境或活動時,有計劃、系統地運用教學策略與方法,並能利用增強物來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則可漸漸提昇自閉症 ...
特殊教育知識交流網網路上分散著許多相當好的特教方面文章,我希望這網站扮演的是統合、整理的角色,讓特教工作者可以節省尋找適合的資料時間,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孩子、學生身上。
若有文章是不可以轉戴,請告知我,我一定馬上刪除。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711051307轉貼-自閉症教戰祕方?肯納症(自閉症)如何面對班上自閉症孩童作者:鮑亦君對任何一位老師而言,班上有自閉症的學生,必然經常會面臨許多的挑戰。
大部份的老師無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瞭解學生的學習特質,尤其是面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更是如此。
然而也因為這樣,使許多老師在一開始接觸自閉症新同學時,常常手足無措,甚至於使師生或與家長間的關係緊張,情緒高漲。
因此如何在一開始面對班上自閉兒時,即對自閉兒的特質有基本的認識,並做好心理建設,準備好應有的態度;而在與自閉兒相處互動的過程中,利用簡單的評量,對孩子的個別性有進一步的瞭解,再配合相關的教學策略,而使整個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這些需面面俱到的必要配備,愝然成了老師指導自閉症兒童所特別需要的教學秘方。
在此,筆者藉由在美國與自閉症學童數十年的工作中,與各位老師分享個人的經驗,希望藉此能對自閉症的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方向。
壹、自閉症在學習和行為上的特質自閉症兒童與其他學習或行為障礙的孩子有顯著的不同,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瞭解這些平常令一般人頭痛的特質,更可以發展出有效的教學原則與方向。
一般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及家長最容易發現自閉症孩子的行為特質與學習特性,分別有下列幾項一、過度選擇的刺激反應:自閉症兒童對於環境的刺激,通常的表現是單一受限制、反應少,或是選擇性的反應。
例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聽水溝的水流動的聲音;對線條特別有反應;或喜歡用聞的去認識所有的東西,這些都是因為特別對某種刺激有興趣或反應的現象,我們稱作“過度選擇性反應”。
而這樣過度選擇的刺機反應,往往每個孩子的選擇都有所不同。
對老師而言,瞭解孩子選擇性反應的的特性,便可以輕易地知道孩子的優勢學習管道,並依此擬定適當的教學策略。
二、缺乏學習動機:自閉症兒童在學習動機上,與一般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對於環境上的適應,特別是在新環境或新事物的學習調適上,有著極大的限制。
如果老師事先瞭解孩子有這樣的學習困難,而能在每次提供新的環境或活動時,有計劃、系統地運用教學策略與方法,並能利用增強物來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則可漸漸提昇自閉症兒童自我的能力,而順利通過學習的過程,增加學習成效。
三、自我刺激與其他行為問題:自我刺激或其他的行為問題,在自閉症兒童的族群裡是普遍存在的。
像是搖晃身體、揮手、看手、追視光線、線條,以及無數重覆、固定的儀式行為,往往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可以輕易發現。
而這些不具功能性的行為,也是最明顯與其他正常孩子不同的地方。
自我刺激行為不但讓周圍的人感到不知所措,而使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受到限制,同時也阻礙了孩子在學習行為上受到干擾。
老師可以利用孩子的特質做進一步的思考,並且發展策略以減少類似的自我刺激行為。
像是減少孩子空閒無聊的時間,並增加操作性的活動,讓孩子沒有時間去沉浸在自我刺激的世界裡;老師也可以供能達到自我刺激滿足又兼具功能性的活動,例如對於喜歡看手的孩子,增加做教室“小幫手”的工作;喜歡搖的小朋友,則可以在舞蹈、韻律、音樂的活動中藉由搖晃的動作學習其他的技能等等。
四、從特殊反應到增強及其他結果(UniqueResponsetoReinforcementandotherConsequences)對自閉症兒童而言,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而唯一的反應和學習特質。
例如:有的自閉症孩子喜歡將積木或喜歡的小玩具,故意掉在地上,然後檢起來,並且一再重覆做此動作,其實是要聽物品掉在地上的聲音,而這個聲音正好提供了他分辨不同物品的線索。
所以,在教師的立場,這樣的行為特質就必須運用多種策略方法,發展教學活動,以完成教學目標。
老師可以利用指導性增強、感官知覺的增強,感官知覺的消失等等的行為改變技術來達到修正孩子不適當行為,或建立合宜行為的目的。
其中所謂指導性增強,主要是以工作分析的方式為導向;而感官知覺增強則是分析和操作刺激,引導孩子產生刺激--結果的模式,也就是以連結自我刺激的行為,發展並調整出有意義的行為。
例如:一個小朋友喜歡看天花板上風扇的扇頁,或是喜歡聽地板上旋轉可樂罐子的聲音。
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行為特質,允許孩子看閃動的燈或是聽錄音帶中類似的聲音,將此當作有效的獎勵,要求他做老師所指定的行為。
而感官知覺消除則是一個減少自我刺激的策略。
例如:一個自閉症孩子喜歡旋轉積木,那麼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在有地毯的桌上旋轉,來消除聲音的刺激,只讓孩子從視覺刺激上取得滿足。
而對於喜歡看手揮動的小孩,可以教他翻動三孔活頁夾,來代替不具功能的揮手動作。
五、類化的困難類化的問題,幾乎是所有老師面臨最大的挑戰,困難度也是最高的。
所謂類化是至指孩子能將所學到的技能,應用到所有他所遇到相同或相似的環境與情境中,甚至可以自行修正、變化運用。
然而對自閉症孩子而言,這樣的能力卻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在這樣的特質下,教師應準備功能性的教學活動,並且儘可能提供真實的環境、教具、教材,以增加實際經驗去運用所學的技能。
六、注意力的問題每個自閉症兒童,幾乎都有注意力不足或是無法專心的特質。
教師在面對孩子的這項行為特質時,應注意計劃特別的教學策略去增加注意力。
例如:孩子只對藍色的小汽車有興趣,並且能夠產生很好的注意力,因此在教顏色時,老師可以先呈現其他顏色的汽車,而將藍色小汽車放在最後才呈現。
孩子一旦發現他認完了三個顏色的小汽車之後,就會出現藍色小汽車,便會依此規律,去反應我們的要求,而增加了學習的注意力。
貳、事前準備工作在瞭解自閉症孩子的特質之後,老師便可依此瞭解,在與自閉症孩子工作前,先有充份的心理準備,並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一開始面對班上新的自閉兒時,相關的態度亦是老師能否與孩子有良好互動的基礎。
下列筆者將歸納老師在面對自閉兒時應有態度的十個原則,這十個原則分別是:一、尋求精確的診斷──並不是每一位自閉症兒童來到班級就已經有確實診斷的。
如果能獲知孩子較精確的診斷結果,將相對使教學工作有明確的方向。
因此老師可以儘可能協助父母,透由其他相關專業人員的資料,甚至老師與家長也要主動提供孩子的基本數據或對孩子的瞭解予相關人員,以利及早確知孩子的診斷結果。
二、不打洋的愛和期望──帶著一份鍥而不捨的愛心,建立對孩子持續性的期望。
而教學中,利用堅持和有感情的方式呈現,將使孩子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信心,從而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與良性互動。
三、教學要延伸──教學不只是在教室裡,它的領域要延伸至每一個可以提供指導的角落。
從學生一進中心(校門),教學旋即開始。
在學校的任何一個地方,如餐廳、洗手間、遊戲間、音樂教室……等,只要善加設計及安排,都是提供學習的最佳場所。
由於自閉症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將所學的技能類化到其他相關的情境或場合都是困難的,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對於學習的成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好的策略便是將教學方式延伸,讓孩子直接在自然情境下學習,在生活環境中運用,如此他們才能把已經學到的技能,發揮到最大的功效。
四、引導參與──在所有計劃性的教學活動中,要確定自閉症學生參與所有的教學活動。
剛開始的時候,自閉症孩子可能因為無法遵守教室規則,或集中注意力的困難,而只有一點點的時間和能力來參與小團體的活動,但是這樣“一點點”的參與,如果透過老師適時的引導,則會成為孩子將來跟著參與所有教學活動的基礎。
五、注意用語──任何時候教師說話都必須清楚而精確,並且要隨時檢視和調整自己的指導語,儘可能使自己的語言與情境的關連性趨於一致,如此方能協助孩子理解教學內容,進一步成長學習。
六、多關注孩子的優勢行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閉症兒童的缺陷性行為上,而是關注自閉症聽從教師指令、獎勵孩子合作的行為。
哪怕是祇有一點點,都要給予讚美、鼓勵。
七、循序漸進的協助──教師在建立自閉症兒童學習行為上,處理態度要公平而堅持。
一旦確定兒童可以聽從指導時,老師的介入便可以慢慢減少,只需要從旁給予必要性的協助即可。
在計劃教學活動時,剛開始要從簡單,並且確定短時間內可以和自閉症孩子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為選擇的依據,如此方容易建立孩子對活動的信心。
八、相關人員的共同指導與配合──老師,助理老師和其他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共同清楚每一位學生的狀況和行為能力。
如果在學習計劃中,開始了對某個孩子進行“行為介入”計劃,則每一位工作人員對此孩子的反應必須一致,並且要採取同樣的程序進行。
九、不間斷的學習──持續、適時地幫助學生學習新的技能。
這不儘是對學生的挑戰,也是對教師自我的挑戰。
十、3P原則──教師應練習在所有的時間裡執行3P原則:計劃(Plan)、耐心(Patience),以及堅持(Perseverance)。
參、非正式評估對一個從事學齡或學齡前教育的老師而言,一位新的自閉症兒童來到教室中,總是希望能對這個特殊孩子有多一點的瞭解和認識,以利日後在教室裡能夠和老師、同學一起工作,一起互動。
非正式性質的評估,是從一開始接觸孩子,就對其能力進行初步瞭解的方法,而這樣的方法,對於有特殊需要協助的孩子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對班上有自閉症孩子的老師來說,在一開始就對自閉症孩子進行立即的判斷,往往成為日後的互動和教學上重要的依據。
一般而言,學生的能力和行為的領域,大約有10種,老師比照此十個領域一一對孩子進行瞭解,可以更容易據此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參考方向。
這十個領域分別是:1.注意力2.配對能力3.溝通表達—接受性語言(communication—receptive)4.溝通表達—表達性語言(communication—expressive)5.模仿能力6.社會行為技巧7.自我照顧能力8.認知概念9.精細動作10.粗大動作這個非正式的評估,甚至能夠使老師對學生的瞭解更熟稔而有層次。
因此從學生開始在教室的第一天起,老師就必須觀察孩子,並開始評量孩子的能力,以對學生有充份的瞭解。
藉著有系統、有方法,以及精確的數據,使老師在孩子能力的綜合研判分析中,更容易找到適合的策略與著力點,而能對孩子產生合理的期待。
在課程安排時,更趨於容易操作,並選擇適當的教材與教具;在教學活動中,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易於被啟動,促使教學產生效果,如此,老師與學生都容易找到成就感。
此套非正式評量,是從上述十個領域中設定的題目去評量孩子的能力,使用的程序和評分的方式說明如下:●每一個學生都給予五個機會,去完成我們所要求的目標行為,紀錄“+”表示能夠做到;“-”表示不能做到。
分數則用0/5(5次做到0次),1/5(5次做到1次),2/5(5次做到2次),3/5(5次做到3次),4/5(5次做到4次),5/5(5次做到5次),來表示可以執行目標行為的程度。
●如果學生在同一個目標行為裡能達到3/5次,可以知道此學生有部份能力做這項工作;如果學生能做到4/5或5/5,則表示此學生有能力掌握此項工作能力達80%。
而在此非正式評量中,如果學生未具備某目標行為能力,則不需要堅持連續呈現四次以上。
透過非正式的評量,使老師可以從學生能夠呈現的基本能力中去瞭解學生的程度,以做為課程設計的依據。
在此非正式的評量中,如果學生的得分少4/5,就可以用此項做為IEP(個別化教育方案)或訂為教學活動的目標行為;我們更可以在評估這項技能或行為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程度的原則下,先選擇得分是0/5,1/5等分數較低項目,做為孩子的目標行為。
老師可依據十個領域中的項目表(請參考附錄),在班級中自行對孩子進行評估,以做為瞭解班上自閉症孩子的方法。
肆、教學策略的運用在對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個別性都有了基本的瞭解之後,不論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或舉動背後的原因為何,老師都可以透過對這些自閉症孩子的認識,而建立更明確的工作方向。
而在指導自閉症兒童時,如果老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配合教學策略加以運用,將更容易增加孩子學習的動機及效果,以達到誘發孩子學習與成長的目的。
一般而言,在面對自閉症孩子的特質時,老師可以運用之教學策略的一般性原則,大致有下列幾項:一、學習多樣化如上述提及,由於多數自閉症兒童只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物品作反應,因此在教學中提供適當地社會性與環境性的刺激,以增加自閉症兒童對不同刺激的反應及適應能力,是指導者必需遵循的原則。
例如:教師在預備的課程中,事先準備多樣的教材、多式的教具,以及豐富的教學活動,藉此除了可以讓自閉症孩子學習選擇,也可以增加他們挑選的能力。
而在教材教具的選擇上,提供真實的物品較易誘發孩子反應的動機;此外,老師多嘗試用溝通、口頭讚美,以及利用自然的實物來增強自閉症孩子的學習動機,都是很好的教學策略。
二、擴增學習經驗自閉症兒童通常有過度選擇的學習特質。
例如:一般孩子學習認識一個人,會從性別(男/女)、身高(高/矮)、體型(胖/瘦)、年齡層(大人/小孩)、臉孔、聲音等等綜合多方面的線索來認識這個人;而自閉症兒童認識一個人,可能是只單一地注意這個人的眼鏡、脖子,甚至只從眼睫毛,或是頭髮的氣味來認識這個人。
換句話說,他們只運用單一、獨特、不相關的刺激訊息來認識這個人。
這種單一的訊息不論是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任何知覺過度反應而來,都會影響了自閉症孩子對人的概念。
我們在針對這種“過度選擇”特質時,可以運用的教學策略技巧有兩種:1.漸進、有程序性地方式。
先提供單一的線索,由少到多。
例如上述例子中,若要自閉症孩子認識一個人,指導者可提供這個人的照片,先呈現一張,漸漸增加照片的張數,然後看這個人的錄影帶,再聽到他說話的聲音,最後與本人一起玩遊戲、上街……等等。
經由漸進式的灌輸,使他們接受“這個人”多元的特質,進而學習掌握多元的概念。
2.利用誇張或擴大焦點的方式,提供多重的線索。
也就是一次提供三~四種的相關線索,並予以特別增強。
如上述認識一個人的例子,指導者可以一次就將照片、錄影帶,和這個人同時呈現,同時強化這個人的多方面特質,增加孩子對此人的多樣概念。
三、自我管理方法的運用自閉症兒童缺乏自我管理的方法及指導自己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教導他們運用程序性、系統化的方式,或是以工作分析的方法來學習技能,並類化到獨立的生活技能力上,是教學工作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筆者在國外工作的班級中,有幾位小朋友有情緒困擾,為了使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與適當表達情緒,通常在學習剛開始時,我們會教他們用口訣配合著做動作。
口訣是這樣的:我生氣我安靜下來我將我的手放在腿上我挺胸我將視線看著前面我將屁股坐在椅子上我將腳放在地板上我坐直我深呼吸空氣從鼻子吸進去從嘴巴吐出來我再做一次深呼吸空氣從鼻子吸進去從嘴巴吐出來我放鬆我不說“不”我做我的功課對於有口語的孩子,可以請他們看著圖片與字,按照順序讀出來;沒有口語的孩子,則請他們用手指著圖片,老師在一旁提示動作,讓孩子跟著做。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小朋友學會以後,每當他們受到挫折、無法控制情緒時,便將這套口訣拿出來用,往往可以減少孩子情緒困擾的時間,並且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動機。
除此之外,我在班上也常用圖片交換系統讓孩子學習作自我指導,特別是在呈現例行活動的順序及活動轉換時,利用圖片的方式讓孩子用視覺系統來理解活動的進行。
四、提供自然的教學情境儘可能讓自閉症兒童在自然環境或提供自然情境的教學活動中學習,這也是提昇自閉症孩子類化能力的有效方法。
除了上述提供真實的教具、教材來增加孩子的實際經驗的方法外,安排一個正常的學習環境也是重要的策略。
作為一個指導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教育老師,最不易有成就的要算是提昇孩子的社會性功能,而安排自閉症兒童在有正常小朋友的班級中學習,對於增加孩子的社會性互動是很有利的環境。
像是「友愛」、「分享」、「有禮貌」、「合作」等等的教學目標,在設計上都相當困難;然而班上如果有一兩個正常的小朋友,這些教學目標在設計和達成上就容易多了。
在班級中,老師可以利用正常的小朋友當作示範,運用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反應(此與大人及小朋友之間互動的反應模式是不同的),誘發孩子間自然而然地互動,才是最真實的學習環境。
除此之外,提供一個融合或整合的環境進行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提供自然而然社會性互動的機會,語言環境的豐富性增加,也可以促進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對自閉症孩子而言為一個質優環境的選擇。
總而言之,任何教學活動與訓練課程,都是教師心中殷殷期待發生效果的種子。
因此在互動與指導自閉症兒童的過程中,老師必須按照詳細的計劃,用愛心堅持不懈地去攀登,以耐心和毅力去數算自己每一步的腳印,互相支持、彼此鼓勵,假以時日,必能看到努力所換來的成就。
出處:psn.syinlu.org.tw/archives/cat_book05.html 瓊慧/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關鍵字
topnet32's新文章父母必看》2歲以下幼兒語言發展是否遲緩?語言治療師:4方法掌握【父母必看》2歲以下幼兒語言發展是否遲緩?語言治療師:4方法掌握】癲癇、自閉、語言遲緩...中醫師:靠「頭皮針穴位」能助小兒神經發展【癲癇、自閉、語言遲緩...中醫師:靠「頭皮針穴位」能助小兒神經發展】觀察「這3點」看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前兆!兒童身心科醫:學齡前早療能有效翻轉疾患轉貼-媽媽的神奇小子轉貼-無所不知先生什麼?過動兒的症狀竟是這些轉貼-亞斯伯格症孩子喜歡獨處、比較被動?轉貼-家有亞斯伯格症孩子怎麼教?轉貼-我的嗝嗝老師網站介紹-雙螺旋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延伸文章資訊
- 1自閉症的輔導原則與教學策略
自閉症的輔導原則與教學策略-北市融合教育現場教學手冊. 自閉症學生對於環境與情境理解與掌握的能力較弱,加上面對事物的彈性因應能. 力不足,若環境中的變化無法預期 ...
- 2(一)容易出現的問題
學習困難,給予適當的包容和必要的教導,可能容易錯怪他們, ... 自閉症學生對於要在同一時間分析多項資料會有困難,亦較難有次序地完成工作。
- 3自閉症專題:學習篇(一)特徵與策略 - 香港教育城
經過適當訓練後,部分學生能夠依次序處理信息。不過,由於他們不容易明白較複雜的關係,因此認知上往往會出現困難。 過分執著事物的枝節. 自 ...
- 4《自閉症兒童訓練指南》(全新版) 教學策略 - 協康會
自閉症是一種兒童發展障礙,患者在溝通、社交及行為表現方面均有困難,不但影響其學習和日. 常生活,更往往為照顧者造成沉重的壓力。根據協康會與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 ...
- 5轉貼-自閉症教戰祕方@ 特殊教育知識交流網 - 隨意窩
如果老師事先瞭解孩子有這樣的學習困難,而能在每次提供新的環境或活動時,有計劃、系統地運用教學策略與方法,並能利用增強物來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則可漸漸提昇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