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 - 中国地质图书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时的港式中文,这种表现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特色的书面语,经历了产生、发展、转移、 变异的过程,堪称一部完整的香港粤语发展史。
香港的语言问题研究应该提升到语言理论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旧版检索
网站地图 |English |公务邮箱
读者指南远程登录NSTL服务站科技查新首 页 数字资源 地学专题 服务项目 地质云 本馆概况
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作者:赵汝庆论文级别:博士学科专业名称:社会语言学中文关键词:二十世纪;香港报纸;语言;变異英文关键词:20thcentury;HongKongnewspaper;language;variation学位年度:2005导师:戴庆厦学科代码:050102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论文提交日期:2005-05-01
摘要
1、开题的价值
香港的特殊社会历程,决定了香港粤语的特殊属性,香港社会语言资源极为丰富,
中文报纸作为香港社会流通的主要媒体,是这种特殊语言现象的一个主要载体和主要的
表现渠道,它不仅影响社会的民俗民生,而且影响了语言的生态,充份体现语言在发展、
语言接触、语言转移过程和变异中的具体特点。
它在研究香港的特殊语言现象方面的作
用,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和语言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对于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研究
香港粤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粤语的研究已有超过二百年的历史,到今天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名家名著委
实众多。
但从香港中文报纸历时发展角度,系统地研究香港粤语在二十世纪演变过程的
论著,尚未看到。
追流溯源,能更加清楚地掌握香港粤方言的演变脉搏。
鉴古知今、可
以更准确地预测香港语言的发展趋势。
从晚清时期开始出现的三及第文体,到今天风行
一时的港式中文,这种表现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特色的书面语,经历了产生、发展、转移、
变异的过程,堪称一部完整的香港粤语发展史。
香港的语言问题研究应该提升到语言理论的高度来看。
本课题试图以香港二十世纪
一百年的中文报纸为语料,结合香港社会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以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
学的理论,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新闻采访等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香港粤语的产生、
发展、演变规律,发掘蕴藏在粤语方言词汇中的社会因素,揭示语法、词汇现象、应用
特点及其规律。
这不但具有理论的价值,更具有实用的价值。
在理论上,可以补充、丰
富香港粤语研究的理论内容。
并为香港语文的发展和制订语文政策提供理论依掘;在应
用上,对于引导港式中文应用的规范化,促成港式中文与标准现代汉语的接轨,特别是
在“一国两制”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三言两文的关系、制订新的语文政策,如何做
到既能实现普通话全面融入香港社会、体现国家主权,又能保持其独特的社会个性,更
要有助于发扬它做为国际大都市的特色,以证明“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真正促成
香港民众心态的回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研究,对于拓宽
粤语研究的视野、注入新的活力,是香港粤方言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2、论文主要内容
全文约12万字。
共分6章:第一章序论。
第二章报纸用语变异的主要阶段。
第三章词汇特点。
第四章语用变异特点。
第五章语法特点。
第六章语言变异的
社会原因及结语。
附后记与参考资料。
3、创新点
①首次从历时的角度研究香港报纸一百年来语言的变异问题。
②以“三及第文体”的兴衰到“港式中文”的产生,揭示香港报纸语言从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
③结合访谈法研究香港的语言问题。
④香港报纸基本上没有受到例如政治等人为因素的干涉,完全是在自由的环境下,
依靠社会本身的机制对报纸用语进行筛选、保留、淘汰和演变,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语用
习惯。
这种语言是最接近生活的语言,非常之平民化、通俗化,也非常之复杂化。
一方
面,它印证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又独立发展的相生相成、若即若离的关系,另
方面也反映了它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崇尚“拿来主义”的特点。
⑤报纸语言的变异,代表香港在特殊的社会因素催生下,重塑区域新的文化形象,
凝聚群体力量,求新、求变、谋发展的核心价值。
4、研究方法
①系统分析法。
把100年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现象放入整个香港语言文化系统进行观
察,进行多方面立体分析,说明香港中文报纸语言演变的成因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②多学科交叉法。
联系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的知识,结合香港政治、经济、社
会价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情况研究语言问题。
③文献追纵法。
采用大量的文献资料,以“三苏怪论”为语料,建立10万字的“三
及第”语料库。
以h五。
℃阳nExCel软件输入电脑,分析三苏的三及第文体语用特点。
另
外,充份发挥自己在内地及香港从事新闻职业的优势,透过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公共
图书馆、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
依靠数码技术拍摄报纸,制作光盘,收集上百份、跨越百年的报纸资料,选定《有所谓
报》、《香江晚报》、《循环日报》、《红绿日报》、《成报》、《星岛日报》、《明报》、《东方日
报》、《苹果日报》等进行分类、分析,以香港新闻、娱乐新闻、经济新闻及副刊、名家
专栏、社论等为语料,对语料进行祥细的分析。
④访谈法。
约谈多位香港老报人,了解不同时期报社内部运作、用语的内部政策以
及对报纸语言的使用心得和认识。
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报纸语言的变异阶段,有效弥补
了一些历史资料的短缺问题。
5、不足之处
香港报纸语言问题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总结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所牵涉
到的范围之广,所出现的现象之繁,并非在三年的时间内能面面俱到,特别是资料的短
缺、不足,使得论文的不足之处是明显的,有待在未来的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充实和提
高。
瀚键祠二十世祀
,藉言,樊具
妥1.ThevalueofopeningthistopicHongKong'sspecialsocialcoursehasdeterminedthespecialattributeofHongKong'sCantonese.TheHongKongsociety'slanguageresourceisextremelyrich.TheChinesenewspaperasthemainmediawhichcirculatesintheHongKongsociety,isthemainplatformandthemainperformancechannelofthisspeciallanguagephenomenon.Itnotonlyinfluencessociety'sfolkloreandlivelihoodofthepeople,moreover,ithasaffectedthelanguageecology.Itmanifeststheconcretecharacteristicoflanguageinthedevelopment,thelanguagecontact,thelanguagetransferprocessandthevariation.ThelinguisticsworldandlanguageresearcherhighlyvaluedtheChinesenewspaperwhenstudyingHongKongthespeciallanguagephenomenon.IntheacademicresearchoftheHongKongCantoneselanguagehistory,theChinesenewspaperhasthevitalsignificance.Cantonese'sresearchhadsurpasses200yearshistory,todayitdevelopsintoaninternationaltopic.Althoughtherehavebeenmanyfamousworksinthistopic,butthereisnotyetanyworksusingtheHongKongChinesenewspapers'historicaldevelopmentangle,systematicallystudiesthevariationprocessofHongKongCantonese.FromthelateQingdynasty's"Dialect,classicalHanandfolkterminologystyle(三及第文体)",totheHongKong-styleChinesetoday,wecanseethespokenlanguageentersthearticle.TheHongKongChinesenewspapermaybecalledacompleteHongKongCantonesehistory.Therefore,HongKong'slanguageresearchshouldpromotetothelanguagetheorylevel.ThistopicattemptstotaketheHongKong20thcentury's100yearsChinesenewspaperasthelanguagematerial,unifiestheHongKongsociety'sdevelopmenthistory,byusingthesociallinguisticsandtheappliedlinguisticstheory,andtheresearchmethodologyofsociallinguistics,sociologyaswellasnewsreporting,systematicallystudiestheHongKongCantonese'sgeneration,developmentandtheevolutionrule,excavatesthesocialfactorintheCantonesedialectglossary,tracingnewspaperglossarychangesalongwiththesociety,promulgatesthegrammar,theglossaryphenomenon,theapplicationcharacteristicanditsrule.Theoretically,itmaysupplement,enrichthetheorycontentoftheHongKongCantonesestudies,andprovidesthe
theorybasisfortheHongKonglanguagedevelopmentandmakingthelanguagepolicy;Intheapplication,regardingthestandardizationoftheHongKongstyleChinese,connectingtheHongKong-styleChineseandstandardmodernChinese.Especiallyunderthesocialenvironmentof"onecountrytwosystems',ithelpsdealwiththerelationsoftwowrittenlanguagesandthreespokenlanguages,andtodrawupanewlanguagepolicy.ItcanintegratethestandardmodernChineseintotheHongKongsocietyandmanifestthenationalsovereignty,atthesametimeitcanmaintainitsuniquesocialindividuality,moreovertohelptodevelopitscharacteristicofaninternationalmetropolis,andithasthesignificantpracticalmeaning.Moreover,researchonthecombinationoftheoryandapplication,isanewwayofHongKongGuangdongdialectresearch.2.ThemaincontentoftheessayFulltextapproximately120,000characters,altogetherdivideinto6chapters:●Firstchapter-Foreword●Secondchapter-Mainstagesofnewspaperterminology'svariation●Thirdchapter-Characteristicsoftheglossary●Fourthchapter-Characteristicsofthevariationoflanguageusage●Fifthchapter-Characteristicsofgrammar●Sixthchapter-Socialcauseoflanguagevariationandconclusion●Attachmentandreference3.Innovationpoints(1)Firsttimeusingthehistoricalangletostudythevariationofthelast100years'HongKongnewspaperlanguage.(2)Bytheprosperityanddeclineof"Dialect,classicalHanandfolkterminologystyle(三及第文体)"andthegenerationof"HongKong-styleChinese",promulgatestheHongKongnewspaperlanguagefromthequantitativechangetothequalitativechange.(3)Useinterviewmethodtoconductthelinguisticsresearch.(4)TheHon
引文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张励妍、倪列怀《港式广州话词典》,香港,万里书店,1999
3、颜婉云、莫咏贤合编《香港翻译用语汇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4、郑定欧《香港粤语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5、吴开斌《香港话词典》,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6、曾子凡《广州话·普通话口语对译手册增订本》,香港,三联书店,1989
7、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广州话方言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85
8、邹嘉彦游汝杰主编《语言接触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9、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0、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
12、(英)NormanFairclough《DiscourseandSocialChange》,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3、詹伯慧主编《广东粤方言概要》,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14、(日)真田信治等着《社会语言学概论》,王素梅彭国跃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5、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6、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流变史》,香港,香港作家协会,2002
17、马松柏《香港报坛回忆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
18、许国璋《论语言和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9、吕叔湘《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0、张圭阳《金庸与报业》,香港,明报出版社,2000
21、刘鸿模《词语流行风》,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22、彭朝丞《新闻标题制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3、范开泰张亚军《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24、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5、凌远征《现代汉语缩略语》,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26、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7、郑德华《历史追索与方法探求》,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9
28、黎文卓《新版香港三字经》,香港,次文化堂,1999
29、陈建民《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0、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1、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2、郑兴东、沈史明、陈仁风等《报纸编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3、郑定欧《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4、戴庆厦、成燕燕、传爱兰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5、鲁金《香江旧语》,香港,次文化堂,1999
36、郑定欧《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7、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8、陈伯辉《论粤方言词本字考释》,香港,中华书局,1998
39、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40、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41、左克《标题一得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2、左克《标题鉴赏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3、黄煜卢丹怀俞旭《并非吹毛求疵-香港中文报章的语言与报道问题评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4、张志君徐建华《新闻标题的艺术》,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5、王立廷沈基松张小平《缩略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6、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7、费锦昌主编《香港语文面面观》,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8、王赓武《香港史新编》(上、下),香港,三联书店,1997
49、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0、赖兰香《传媒中文写作》,香港,中华书局,1997
51、钟立群《新闻编辑学研究》,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版,1997
52、张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53、江山故人《蓦然回首话香江》,香港,科华图书出版社,1997
54、黄道弘《新闻边绿学科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55、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56、彭志铭《次文化语言·香港新方言概论》,香港,次文化堂,1994
57、香港中文教育学会《语文教学面面观》,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4
58、陈原《语言与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9、吴昊《俗文化语言·港式广府话研究》,香港,次文化堂,1994
60、石安石《语义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6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62、黄宣范《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北,文鹤出版社,1993
63、于升泰《新闻色彩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64、杨明森,报纸的美学魅力,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65、祝畹瑾编着《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66、卫志强《当代跨学科语言学》,北京,中国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7、彼得·特拉吉尔《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8、陈原《社会语言学论丛》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69、王化容《标题AB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70、子让《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71、鲁言等着《香港掌故》第十三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91
72、香港200年活动筹委会编撰《香港200年大事回顾》,香港,易思印念,1990
73、(英)R.A.赫德森,丁信善译《社会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74、李家园《香港报业杂谈》,香港,三联书店,1989
75、蓝源文等《新闻语言分析》,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89
76、陈原《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77、高名凯《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7
78、A.什维策尔,卫志强译《现代社会语言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9、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80、祝畹瑾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81、(日)芳贺绥《言语.人间.社会》,东京,人间出版社,1985
82、刘月华、潘文娱、胡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83、陈原《社会语言学》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84、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香港,商务印书馆,1983
85、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6、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北京,新知出版社,1980
87、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8、范国“粤语口语中名词性迭词之连调规律-兼论相关的变调”北京,《语文杂志》,1979年
89、张洪年《香港粤语语法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2
90、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北京,开明书店,1952
91、Bell,A.TheLanguageoftheNewsMedia.Oxford:BasicBlackwell,1991.
92、mimiChen.&HelenKwokAStudyofLexicalBorrwingformEnglishinHongKongChinese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82
93、E.PerryLink,Jr.:Mandarinducksandbutterflies,popularfictioninearlytwentieth-centuryChineseciti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BerkeleyandLosAngeles,California,1981)
94、《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5、《第六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出版,2003
96、《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7、《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98、《1997年与香港中国语文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出,1996
99、《第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现代教育出版社,1994
100、《第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专辑》,澳门,《语丛》总12、13、14期合刊1991-1992
101、《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
102、《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103、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二),香港,彩虹出版社,1992
104、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三),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
105、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四),香港,汉学出版社,1996
106、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北京,《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
107、K.Turner,陈雪芬译“新格赖斯理论与社会语言学”,北京,《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3期
108、周明强“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8月
109、卓南生“看华文报的特征与使命从近代华文报业的演变”,香港,《信报财经月刊》2003年8月
110、邵敬敏“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3、3
111、汤志祥“论20世纪末粤语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深圳,《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2月
112、石定栩苏金智朱志瑜“香港书面语的句法特点”,北京,《中国语文》,2001、6
113、詹伯慧、丘学强“广东粤方言的共同特点述略”,武汉,《汉语学报》,2001年第四期
114、刘英凯“汉语与英语的共同词缀化趋势:文化顺洒化的镜像”,深圳,《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月
115、邵敬敏“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8月
116、余霭芹“粤语方言的历史研究-读《麦仁治广州俗话‘书经’讲义》”,北京,《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
117、石定栩、朱志瑜“英语与香港书面汉语”,香港,《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118、汤志祥“广州话二字格词语研究”,深圳,《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2月
119、张德鑫“‘水清则无鱼’一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120、汤志祥“论香港粤语特有词语和香港话词典”,广州,《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1998-199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
121、汤志祥“粤语的常见后缀”,北京,《方言》,2000年第四期
122、黄仲鸣“粤语小说·广派·港派”,香港,《作家》第六期,2000年8月
123、游社暖“香港中文何去何从-总论”,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10月
124、刘伟清“港式中文与岛民心态”,明报,1999/8/3
125、刘宓庆“香港有条件成为汉英语言对比研究的中心”北京,《中国语文通讯》第20期
126、何自然、吴东英“内地与香港的语言变异和发展”,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4期
127、李国正“香港语言的特点和规范”,厦门,《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28、周柏胜刘镇发“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北京,《方言》,1998年第3期
129、郑定欧“语言变异-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
130、龙惠珠“港人对广东话和普通话态度的定量与定质研究”,北京,《中国语文》,1998、1
131、李明宇“动词重迭的若干句法问题”,北京,《中国语文》,1998年
132、谢之君“香港接受外来词的几点启示”,北京,《语文建设》,1998年第7期
133、卢卓群“香港中文的一些‘白中夹白’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8年4月
134、王希杰、华玉明“论双音节动词的重迭性及其语用制约性”,北京,《中国语文》,1998年
135、朱景松“动词重迭式的语法意义”,北京,《中国语文》,1998年
136、柳存仁“香港中等教育里的汉语教学”,北京,《中国语文通讯》,1998年12月
137、赵刚健“浅析新闻标题美”,北京,《新闻大学》,1998年秋
138、周秀芬“语言规范与香港中学的语文课本的言语问题”,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年12月
139、刘丹青“港式中文词语小札”,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7年11月
140、苏金智“英语对香港语言使用的影响”,北京,《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
141、邹嘉彦,“‘三言’‘两语’说香港”,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142、邓景滨“港澳粤方言新词探源”,北京,《中国语文》,1997年第3期
143、谢耀基“香港的多元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北京,《方言》,1997年第3期
144、梁莉莉“香港粤语与香港文化的关系”北京,《方言》,1997年第3期
145、汤志祥“香港粤语里的英语词语”,北京,《方言》,1997年第3期
146、汤志祥“今日香港的中英混合语”,香港,《双语双方言》(5),1997
147、王德春“论双语社会香港的语言问题”,北京,《外国语》,1997年3月
148、陈原“关于新语词的随想”,北京,《语文建设》,1997年第3期
149、邵敬敏“香港词语规范化与多元标准”,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11期
150、庄苓“活跃在港人口语中的英语借用词”,北京,《中国语文》,1997年3月
151、王德春“论双语社会香港的语言问题”,北京,《外国语》,1997年第3期
152、于明君“从‘港式中文’看香港多语多文化现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54
153、于君明“‘港式中文’形成的原因及后果”,香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一九九七与香港中国语文研讨会论文集》,1996
154、邓景滨“港澳新词语构造八法”,广州,《暨南大学学报》,1996、4
155、郑定欧“香港话的文化词”,香港,《双语双方言》(4),汉学出版,1996
156、郑定欧“香港话:最洋化的方言”香港,《中国语文通讯》,1996年41-45
157、胡明扬“现代汉语规范化和香港方言”,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一九九七与香港中国语文研讨会论文集》,1996,142-146页
158、田小琳“再论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北京,《语文建设》,1996年第3期
159、缪锦安“香港的语言问题以及和香港有关的双语双方言研究”,香港,《双语双方言》(4)1996
160、田小琳“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香港,《双语双方言》,132-141
161、田小琳“活跃的社区词”,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5年第12期
162、汤志祥“香港中文的语法变异”北京,《中国语文通讯》,1995年第6期
163、于君明“‘港式中文’的一斑”,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5年第3期
164、朱永锴“香港粤语里的外来词”,北京,《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
165、陈原“语言‘马赛克’现象--港行所见所闻所思”,北京,《中国语文通讯》,第20期
166、陈原“变异与应变--谈当前中国语文问题”,北京,《中国语文通讯》,第20期
167、萧贤彬“港话连篇说‘规范’”,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5年48期
168、陈荣石李学铭编“中文在香港的使用情况”,香港,社会语言学的探索《语文教师的认识》26-29,1994
169、詹伯慧“普通话的‘南下’与粤方言‘北上’”,北京,《学术研究》,1993年4期
170、余霭芹“粤语研究的当前课题”第4届国际粤方言研究会讲演稿,1993
171、赵清永“从‘东方风来满眼春’谈起一报刊标题语言文化浅议”,北京,《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
172、汤志祥“广州话四字格词语研究”,深圳,《深圳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173、田小琳“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北京,《中国语文》,1992、2
174、詹伯慧“粤语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北京,《中国语文通讯》,1991年15期
175、戴庆厦“粤语在汉藏语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州,《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第2期
176、汤志祥“广州话三字格词语研究”,澳门,《语丛》,1991-1992年12-14、29-34
177、李敬忠“粤语是汉语族群中的独立语言”,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0年3月
178、田小琳“香港词汇面面观”,太原,《语文研究》,1990年第2期
179、邹嘉彦、廖国辉、王培光“香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粤语与普通话用语初探”,广州,《暨南学报》,1990年第1期
180、朱永锴“香港粤语词语汇释”,北京,《方言》,1990年64-71
181、鲁金“用‘三及第’文体写成的《俗话倾谈》,香港,明报,1990/8/3
182、周国正“报刊中粤语方言入文问题”,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0年12月
183、庄泽义“香港话:最洋化的方言”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89年、23
184、邹嘉彦“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一些语言现象”,北京,《中国语文通讯》,1989、4
185、(英)HerbertD.Pierson“香港地区的语态度和语言应用-对普通话的考察”,北京,《中国语文》,1988年第6期
186、甘于恩“粤方言研究的历史回顾”,《语林》51期
187、蔡保琼“香港语文的递嬗之一:香港的母语;香港语文的递嬗之二:98、本地语言的成熟及抬头”,香港,信报1986/1/30
188、张日升“香港的权势、团结、奢侈:社会语言学上的研究”,《人类语言学》,1985、2
189、陆镜光等“香港社会语言调查:研究与方法问题背景”,北京,《国际社会语言学报》,1985年总55期
190、杨国雄“郑贯公首创粤语入文”,香港,《广角镜》,1985年4月
191、杨国雄“《有所谓报》的新发现”,香港,《广角镜》,1985年5月
192、彭迈克“语言作为香港民族塑型的载体”,北京,《社会心理学报》,1985年总125期
193、张日升“英语和汉语在香港的社会功能”,香港,《中英语文教学》,1984年第3期
194、包睿舜“香港的粤语社会”,香港,《中英语文教学》,1984年第3期
195、潘彼得“从社会语言学看香港粤语”,香港,《语言理论教学研究》,1982年第6期
196、香港书面语的规范化问题周国正李学铭编《语文教师的认识》
197、刘式媚“香港粤语词语变异的一些方面”,香港,香港大学,1982年
198、白宛如“广州方言的ABB式主谓结构”,北京,《方言》,1981年第2期
199、刘月华“动词重迭的表达功能及可重迭动词的范围”,北京,《中国语文》,1981年
200、邓仕梁“香港书面语的规范问题”,北京,《中国语文研究》,1980年第1期
201、邹嘉彦“双重语言与文化同化-一个建立社会语言学理论的例证”,《抖擞》,1976、13
202、邹嘉彦“非对称双语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研究粤语移民”,北京,《中国语文教师学会学报》,1973年第3期
203、詹伯慧“粤方言中的‘亲、住、翻、埋、添”’,北京,《中国语文》,1958年3月号
常见问题 | 交通位置 | 联系我们 | OA远程办公©2004-2018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京ICP备05064691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
延伸文章資訊
- 1香港詞語的特點港式中文的定義
“經不起時間考驗”之意,如“人生真的很化學”、“愛情. 太化學”。“陰濕”在現代漢語是又陰暗又潮濕的意思,. 多與天氣、地方等搭配,但在港式中文 ...
- 2報章病句,獲美稱為「港式中文」 - 筆下留情
問題可說叢生,觸目皆是,於是就是很實在的「港式中文」了。 從書中每頁都展示的例句得知,這樣的中文基本上就是香港幾份暢銷報章 ...
- 3香港報紙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收費報章[编辑]. 中文收費報章. 報章名稱, 創辦人/創辦機構, 創刊日期, 刊期, 現行每 ...
- 4【港式中文報紙】二十世紀以來香港中文報紙語... +1 | 健康跟著走
港式中文報紙:二十世紀以來香港中文報紙語...,從晚清時期開始出現的三及第文體,到今天風行一時的港式中文,這種表現香港中文報紙語言特色的書面語,經歷了產生、發展、 ...
- 5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 -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一时的港式中文,这种表现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特色的书面语,经历了产生、发展、转移、 变异的过程,堪称一部完整的香港粤语发展史。 香港的语言问题研究应该提升到语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