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回顧之一:氣壯山河五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五十年代,日活、松竹、東寶、大映、新東寶與東映六大電影公司每年生產大量影片,東寶的王牌導演黑澤明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但日本的電影觀眾從1959年起迅速下降:1958年有 ... 首頁 影評文章 會員評論 會員評論 會員評論 影評文章 會員評論 黑澤明回顧之一:氣壯山河五十年 日本電影近年表現欠佳,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今屆法國康城影展勇奪金棕櫚獎,雖然是個意外的驚喜,卻令人更懷念在日本戰後的半個世紀裡,已辭世20年的黑澤明(1910-1998)的電影在歐洲、亞洲和美洲不斷獲獎的輝煌歲月。

1951年《羅生門》(1950)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後,黑澤明在五十年代初已享有國際聲望,可以只拍自己喜歡的題材,絕對不濫拍電影。

他的全部影片,時裝片(現代劇)和古裝片(時代劇)各佔一半。

原創劇本和改編文學作品的劇本亦各佔一半。

戰前和九十年代他獨自撰作劇本,戰後他多數和其他編劇(菊島隆三、橋本忍與小國英雄等)合寫劇本。

他是非常優秀的編劇,更是全世界最好的剪接師。

他有一班慣常合作的出色演員(三船敏郎、志村喬、仲代達矢與香川京子等)和技師(攝影:宮川一夫、中井朝一與齋藤孝雄等;美指:松山崇與村木與四郎等;音樂:早坂文雄與佐藤勝等),其電影風格是男性的和豪壯的,充分呈現陽剛雄渾之美,最擅長拍攝場面壯觀、千軍萬馬和熱血豪情的武士動作片。

他死後,《紐約時報》的訃聞稱他為專制的完美主義者,具有畫家的構圖感、舞蹈家的律動節奏和人道主義者的溫和敏感性,令兩個世代十多位導演深受其影響。

在五十年代,日活、松竹、東寶、大映、新東寶與東映六大電影公司每年生產大量影片,東寶的王牌導演黑澤明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但日本的電影觀眾從1959年起迅速下降:1958年有11.27億人,到1969年只有2.84億人。

早在1959年8月,黑澤明要自組公司和東寶合作才能繼續拍片。

1965年4月他的《紅鬍子》(1965)公映後,雖然是當年最賣座的影片,卻並未賺錢。

在1966年和1968年,他和兩間美國電影公司合作的拍片計劃──《暴走列車》和《虎!虎!虎!》──都不幸先後告吹。

因此在1969年7月,他取得東寶公司的支持後,就和木下惠介、市川崑和小林正樹三人合組成「四騎會」影片公司,籌備獨立拍片。

黑澤明並以低成本和高速度完成他的首部彩色影片《沒有季節的小墟》(1970)。

但不幸該片的賣座很不理想,令黑澤明大受打擊。

加上他長期受膽石痛楚所困而不自知,遂於1971年12月22日在家中用剃刀割腕自盡,幸而及時獲救。

黑澤明此後只能寄望蘇聯、法國與美國的投資者支持他拍片,因此困難重重,每隔五年才能創作一部電影。

他的創作生涯可以分為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初期(1943-1951)的影片有十二部,全盛期(1952-1965)有十一部,中期(1966-1985)有四部,晚期(1986-1993)有三部。

他初期的影片大多剖析人性的弱點,致力探討當代社會的現實問題,頗受觀眾的歡迎。

文藝界的青年,尤其喜愛他的影片,並受到鼓舞。

其中敘述青年探員追查失槍及逮捕犯人的《野良犬》(前譯《追蹤記》(1949),和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兩個短篇小說的《羅生門》均是傑作。

《羅生門》的敘事的方式很是別致,影像的躍動和美感前所未見,遂震驚了歐洲和美國的影壇,令日本電影成功地走向世界。

他的全盛期正是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他的電影主題鮮明,故事有趣,傑作(《留芳頌》、《七俠四義》、《蜘蛛巢城》(前譯《神箭殺霸王》)、《武士勤王記》、《用心棒》、《天國與地獄》與《紅鬍子》)和佳作(《低下層》與《穿心劍》等)相繼面世,影片在日本和外國獲獎無數。

他中期的四部彩色電影(《沒有季節的小墟》、《德爾蘇烏扎拉》、《影武者》、《亂》)開創了絢爛迷人的新境界,分別刻畫貧民窟窮人、山野獵人和戰國武士。

他晚期的三部小品(《夢》、《八月狂想曲》、《裊裊夕陽情》),也探索了夢境、原爆、教育和衰老等問題。

他在初期已一鳴驚人,全盛時期更是光芒萬丈,中期艱苦經營,到晚期轉趨恬淡。

《七俠四義》黑澤明有八部影片描寫了武士的多種面貌。

《羅生門》寫貪圖寶藏的武士被盜賊欺騙,結果妻子被惡匪強姦,自己也在激鬥後身亡。

《蜘蛛巢城》寫武士的奪權篡位,《亂》寫武士的手足相殘。

《武士勤王記》寫武士的勤王復國,《影武者》寫武士集團的爭霸。

《七俠四義》、《用心棒》和《穿心劍》皆刻畫武士的鋤強扶弱為民除害。

這些影片呈現了武士的貪婪、叛逆、殘暴、忠貞和俠義,但卻沒有像今井正的《武士道殘酷秘史》(1963),或小林正樹的《切腹》(1962)及《奪命劍》(1967)那樣,嚴厲深刻地批判了武士道的殘酷不仁。

他最好的電影是《羅生門》、《留芳頌》和《七俠四義》,不少人也很喜歡他捕捉了時代脈搏的兩部寫實警匪片:《野良犬》和《天國與地獄》。

長達207分鐘的黑白片《七俠四義》是武士義助農民抵抗山賊的壯烈史詩,人物性格的描寫非常深刻,打鬥場面的激烈空前絕後。

其情節的豐富感人,影像的飛躍流動與氣魄的豪邁恢宏,都令人歎為觀止。

七位男演員詮釋眾武士角色各勝擅長,而以三船敏郎的粗莽勇猛與志村喬的仁智果敢最為出色。

導演充分發揮了攝影和剪輯的特質,將電影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

黑澤明的創作生涯長達五十年,畢生拍片三十部,論作品的廣度、深度與創意,應以《七俠四義》為首選。

續:黑澤明回顧之二:融會東西方文化藝術黑澤明回顧之三:歷史地位與世界影響 作者 舒明 2018-12-26 日本電影近年表現欠佳,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今屆法國康城影展勇奪金棕櫚獎,雖然是個意外的驚喜,卻令人更懷念在日本戰後的半個世紀裡,已辭世20年的黑澤明(1910-1998)的電影在歐洲、亞洲和美洲不斷獲獎的輝煌歲月。

1951年《羅生門》(1950)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後,黑澤明在五十年代初已享有國際聲望,可以只拍自己喜歡的題材,絕對不濫拍電影。

他的全部影片,時裝片(現代劇)和古裝片(時代劇)各佔一半。

原創劇本和改編文學作品的劇本亦各佔一半。

戰前和九十年代他獨自撰作劇本,戰後他多數和其他編劇(菊島隆三、橋本忍與小國英雄等)合寫劇本。

他是非常優秀的編劇,更是全世界最好的剪接師。

他有一班慣常合作的出色演員(三船敏郎、志村喬、仲代達矢與香川京子等)和技師(攝影:宮川一夫、中井朝一與齋藤孝雄等;美指:松山崇與村木與四郎等;音樂:早坂文雄與佐藤勝等),其電影風格是男性的和豪壯的,充分呈現陽剛雄渾之美,最擅長拍攝場面壯觀、千軍萬馬和熱血豪情的武士動作片。

他死後,《紐約時報》的訃聞稱他為專制的完美主義者,具有畫家的構圖感、舞蹈家的律動節奏和人道主義者的溫和敏感性,令兩個世代十多位導演深受其影響。

在五十年代,日活、松竹、東寶、大映、新東寶與東映六大電影公司每年生產大量影片,東寶的王牌導演黑澤明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但日本的電影觀眾從1959年起迅速下降:1958年有11.27億人,到1969年只有2.84億人。

早在1959年8月,黑澤明要自組公司和東寶合作才能繼續拍片。

1965年4月他的《紅鬍子》(1965)公映後,雖然是當年最賣座的影片,卻並未賺錢。

在1966年和1968年,他和兩間美國電影公司合作的拍片計劃──《暴走列車》和《虎!虎!虎!》──都不幸先後告吹。

因此在1969年7月,他取得東寶公司的支持後,就和木下惠介、市川崑和小林正樹三人合組成「四騎會」影片公司,籌備獨立拍片。

黑澤明並以低成本和高速度完成他的首部彩色影片《沒有季節的小墟》(1970)。

但不幸該片的賣座很不理想,令黑澤明大受打擊。

加上他長期受膽石痛楚所困而不自知,遂於1971年12月22日在家中用剃刀割腕自盡,幸而及時獲救。

黑澤明此後只能寄望蘇聯、法國與美國的投資者支持他拍片,因此困難重重,每隔五年才能創作一部電影。

他的創作生涯可以分為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初期(1943-1951)的影片有十二部,全盛期(1952-1965)有十一部,中期(1966-1985)有四部,晚期(1986-1993)有三部。

他初期的影片大多剖析人性的弱點,致力探討當代社會的現實問題,頗受觀眾的歡迎。

文藝界的青年,尤其喜愛他的影片,並受到鼓舞。

其中敘述青年探員追查失槍及逮捕犯人的《野良犬》(前譯《追蹤記》(1949),和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兩個短篇小說的《羅生門》均是傑作。

《羅生門》的敘事的方式很是別致,影像的躍動和美感前所未見,遂震驚了歐洲和美國的影壇,令日本電影成功地走向世界。

他的全盛期正是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他的電影主題鮮明,故事有趣,傑作(《留芳頌》、《七俠四義》、《蜘蛛巢城》(前譯《神箭殺霸王》)、《武士勤王記》、《用心棒》、《天國與地獄》與《紅鬍子》)和佳作(《低下層》與《穿心劍》等)相繼面世,影片在日本和外國獲獎無數。

他中期的四部彩色電影(《沒有季節的小墟》、《德爾蘇烏扎拉》、《影武者》、《亂》)開創了絢爛迷人的新境界,分別刻畫貧民窟窮人、山野獵人和戰國武士。

他晚期的三部小品(《夢》、《八月狂想曲》、《裊裊夕陽情》),也探索了夢境、原爆、教育和衰老等問題。

他在初期已一鳴驚人,全盛時期更是光芒萬丈,中期艱苦經營,到晚期轉趨恬淡。

《七俠四義》黑澤明有八部影片描寫了武士的多種面貌。

《羅生門》寫貪圖寶藏的武士被盜賊欺騙,結果妻子被惡匪強姦,自己也在激鬥後身亡。

《蜘蛛巢城》寫武士的奪權篡位,《亂》寫武士的手足相殘。

《武士勤王記》寫武士的勤王復國,《影武者》寫武士集團的爭霸。

《七俠四義》、《用心棒》和《穿心劍》皆刻畫武士的鋤強扶弱為民除害。

這些影片呈現了武士的貪婪、叛逆、殘暴、忠貞和俠義,但卻沒有像今井正的《武士道殘酷秘史》(1963),或小林正樹的《切腹》(1962)及《奪命劍》(1967)那樣,嚴厲深刻地批判了武士道的殘酷不仁。

他最好的電影是《羅生門》、《留芳頌》和《七俠四義》,不少人也很喜歡他捕捉了時代脈搏的兩部寫實警匪片:《野良犬》和《天國與地獄》。

長達207分鐘的黑白片《七俠四義》是武士義助農民抵抗山賊的壯烈史詩,人物性格的描寫非常深刻,打鬥場面的激烈空前絕後。

其情節的豐富感人,影像的飛躍流動與氣魄的豪邁恢宏,都令人歎為觀止。

七位男演員詮釋眾武士角色各勝擅長,而以三船敏郎的粗莽勇猛與志村喬的仁智果敢最為出色。

導演充分發揮了攝影和剪輯的特質,將電影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

黑澤明的創作生涯長達五十年,畢生拍片三十部,論作品的廣度、深度與創意,應以《七俠四義》為首選。

續:黑澤明回顧之二:融會東西方文化藝術黑澤明回顧之三:歷史地位與世界影響 會員評論 上一篇 會員評論 《夢女芭蕾》:變化的身體 作者 鄭政恆 2018-12-21 下一篇 會員評論 《水行俠》角色的形象演變 作者 蒲鋒 2018-12-29 學會動態 從一口戲開始 【學員短評】從一口戲開始-《失去的女兒》觀影賞析 作者 editor 2022-07-28 會員評論 《智理想情人》:人性的維持 作者 鄭政恆 2022-07-28 會員評論 高峰秀子的十部自薦作(上) 作者 舒明 2022-07-26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延伸閱讀 學會動態 從一口戲開始 【學員短評】從一口戲開始-《失去的女兒》觀影賞析 作者 editor 2022-07-28 會員評論 《智理想情人》:人性的維持 作者 鄭政恆 2022-07-28 會員評論 高峰秀子的十部自薦作(上) 作者 舒明 2022-07-2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