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學(台大心理系林以正老師)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主講:台大心理系林以正教授今天的主題是正向心理學林老師因為本系張千惠老師的推薦今天到系裡seminar演講林老師主要是研究人際關係、兩難情境比方愛 ...
米格魯的隨想隨記走路、拍花拍毛蟲、做土司、記錄搞笑學生、上山下海趴趴GO!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905271836SEMINAR筆記:正向心理學(台大心理系林以正老師)?關於教育和我的工作主講:台大心理系林以正教授
今天的主題是正向心理學
林老師因為本系張千惠老師的推薦
今天到系裡seminar演講
林老師主要是研究人際關係、兩難情境
比方愛上不該愛的人、第三者
那種苦,卻又不想離開的案例
要把秘密告訴交往一陣子的人
就是表示信任
但是要把自己最弱的那一部份告訴對方
不簡單
信任是未來式
這種利害關係
現在不可測
老師有興趣的是
人如何在無法做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
(楊國樞老師、黃光國老師都是林以正老師的老師)
目前林老師研究的是網路戀情和網路人際關係
曾經和周倩老師合作
進行網路成癮的研究
網路成癮70%的和人際關係有關
人用google並不會成癮
所謂成癮就是:強迫行為,想停而停不下來
明明已經和人約好
卻一直因為網路的關係拖延
「再一分鐘就好」
變成再一小時
因為「龍還沒死」
這群人都是低自尊、害羞
林老師曾去網咖觀察
網咖裡的人都在玩網路遊戲
遊戲就是一個人走走走、砍砍砍、然後噴血
老師說
為何不在家裡砍雞就好?
但那不一樣
成癮和重要需求有關
但文獻上沒有講
所以他只好去外面聽演講
聽媒體人怎麼吹噓
後來往理論去看
葉啟正老師談科學、哲學
說網路是後現代最明顯的指標
林老師做量化、實驗習慣了
聽不懂後現代
那是在2000年的時候
林老師的導生要畢業了
說要給老師忠告:
「老師,你覺得你很有成就嗎?」
(林老師說,通常是對方認為自己有成就,而問話者不認同,才會這樣問,所以老師開玩笑的說,他很生氣!)
林老師說我坐在沙發上,你坐在小板凳上
就是不同
「老師,這是你的盲點,這就是你的成就嗎?」
林老師說
他的求學歷程就是換椅子的過程
研究生(六人一間的研究室)到博士班(四人一間研究室)到教授(一人一間)
林老師在紐約唸書
但都沒去過NY或Boston
很努力唸書
有五年可念,卻只用四年半唸完
這位學生台大畢業後去東華念碩士
住花蓮部落裡
幫忙寫計畫、接案子
快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位學生來辭行
說要環島
而且是用走的
乞討環島
就是吃的和住的都用乞求的方式
學生說
他從這裡出去、會走回來這裡
婉拒老師提議的,說要載他從北宜公路走下來
後來學生真的走回台大了
老師很崇拜他
但是學生說
他死也不會再做一次這樣的事
後現代的特色就是
成為獨特的自己:你!
以前的「現代」:
充滿標語的教室、座右銘
有一種框框、責任、角色、要去fulfill
後現代是想要成就不一樣的、解構
想要左轉、右轉、走不同的路
林老師說他想勸自己的小孩去遊學
也很兩難
如果小孩想去,15萬就飛了
如果小孩不想去,還真沒出息
結果小孩說
想「遊」不想「學」
老師有一位助理很優秀
不念博班
跑去澳洲做打工度假
「不去傾聽自己的聲音,怎麼知道你是誰?」
現在的自我實現已經和以前不一樣
現在的自我實現
就是傾聽內在的聲音、體驗生活
會去做不一樣的事情
網路對青少年的意涵就是「體驗」
當我們打開一個視窗
我的另一個角色開始扮演
哪一個才是最真實的我?
EXCEL做作業那個?MSN那個?上網那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我?都是?都不是?
青少年面對一處境
就是單一的價值已經解體
多元的卻未建立
必須透過體驗來強化自己
老師去國中作網路成癮宣導
結果一般老師和學生都沒興趣
但是網路公司很有興趣
他們希望學生成癮
因為網路忠誠度很重要
愛情公寓:在網路上同居
網路公司可以花200萬要你執行一案子
他只要一個報告就好
老師舉了COSTCO好市多做例子
他和師母開車去
結帳時花了現金六千多塊
差點付不出來
也驚覺兩人怎麼買了那麼多?
其實每個結帳的人大概都是如此
根據統計
70%的物品都是未經計畫而購買的
每個人都會這樣失心瘋
因為進好市多的每個環節
都是經過設計的!
例如
好市多的停車場都離賣場有一段距離
研究指出
通常開車到賣場要30分鐘
人要從快速的「開車模式」轉換成下車後的「走路模式」
需要一段「慢下來」的調適
人慢慢從停車場走進賣場後上電梯
讓飢餓的你直接和出口美味的PIZZA說掰掰
(讓你想吃又吃不到,因為已搭電梯上賣場)
然後上了電梯
就是視聽區
賣的是高單價的電視、音響
少有人買、多放映美女美景、好聽的音樂
這些擺設都是為了再次讓你「慢下來」
接下來是衣物區、書籍區
目的也都是一樣:「讓你慢下來」
經過這些努力
你終於慢下來了這時候就會燃起購物的慾望
好市多的商品一定種類數量不多
因為如果只有單一商品
你會不太想買
商品種類數量過多
也會不知道怎麼挑
所以同商品大約都只有3-5種
研究也發現
人在逛賣場的時候
眼睛只會上下掃瞄15-30度
所以他們會把你可能會買的東西都擺在一起
例如
一般人都會買洗碗精
所以老師就不小心看到3M的高科技抹布3條五百多元
師母質疑他為何買這個
但師母自己也順便滿買了一隻3M拖把......
接下來是試吃
間隔多遠要有一個試吃攤位?
都是經過設計的
研究者曾用過隱藏攝影機
研究顧客眼睛如何看、拿了物品到決定要買花了多少時間?
這些行為都是被拍攝、被計算的
小孩需要經驗
但走出去看到的都是設計精良的商品
讓你「成癮」的設計
讓你想買、一直買
但這都不是真實的快樂
而是更大的痛苦
就像藥物的「耐受性」
你會想要更多
人會去夜店
覺得很好
可是隔天上班並不舒服
於是讓人更期待晚上去夜店
這就是「戒斷症狀」
老師設計過「青少年交友機」
利用GPS做MATCHING
這對實際的人際關係沒有幫助
但特點是新奇
這裡面當然也有成癮設計
如果你有五億
要你許三個願望
你有什麼願望?
70%的人第一個願望是買東西:房子、車子、商品
第二是從事旅遊
而做了這些事情後
會快樂多久?
美國研究21個樂透得主、普通人和車禍傷殘者
樂透得主的快樂在6-8個月後曲線下降
2-3年後降到和傷殘者一樣
而樂透得主的depression比例也會增加
因為「習慣化」
人有個奇妙的設計
就是不太能HIGH很久
所有的熱情都會在一年內消失
有規則就有科學
醫院某科醫師抱怨看診病人的椅子常壞掉
心臟血管科:病人多是A型性格
因為他們追求完美
有一本書「斑馬為什麼不會的胃潰瘍?」
人的壓力大
人腦因為有個大的額葉
人類可以做到只是坐在椅子上窮擔心
arousallevel高
所以心臟血管疾病的人很早就會掛掉
剩下的就是可以讓自己RELAX的人
人的快樂
會自動地被拉下來
對沒有擁有的東西會想要
這就是快樂跑步機的原裡
人要快樂
就要花更大力氣
越渴望
負荷就越大
得樂透的人
第一,想再有這種快樂、希望維持下去(難)
第二,進入有錢的社群,文化和一般支出高,壓力漸沈重,不斷和有錢人競爭....(難)
老人陪伴機
老人需要陪伴
要有人招呼
像狗兒一樣忠誠
所以需要設計語音辨識、會講台語、問候、招呼等功能的機器狗
提醒吃藥、陪看「娘家」、一起罵電視裡的劇情
不過這種設計在美國很受歡迎
在台灣,老人說,狗會說話,嚇死人
林老師曾在早上去青年公園體驗
很多人跳排舞
發現老人家怕無聊、要找事做
為了怕家裡的阿嬤無聊
林老師以前買了BETA錄放影機給阿嬤
但阿嬤怕弄壞、不敢用
後來硬是教她使用
結果阿嬤逃走
不想住在一起....
老師說後來他看他兒子玩PS3
畫面都是日文
老師學不會也看不懂
不知道怎麼玩
還跟孩子要使用說明書
林老師小時候玩電動也是很厲害的
不過現在孩子說
直接玩就會玩了
為什麼要說明書?
老師這才明白
阿嬤學不會使用機器的原因
阿嬤需要的可能是一塊小農地
可以種一些東西、接觸自然
沒有一種機器可以陪伴所有老人
有的人適合某一種機器
其他人則不行
林老師想到「數位相框」
早上會顯示出孫子孫女的照片
然後可以播放錄好的孫子聲音:「阿公阿嬤早!」
很多阿公阿嬤都可以坐著看他們的相片1-2個小時
這種產品帶來快樂
正向心理學不是在尋找如何不沮喪
而是如何找到小快樂?這種真實的快樂
不會成癮
也不會讓人心理震盪太大
小而平凡的快樂
因為大快樂不易尋
林老師提到一種讓人快樂的方法
可以持續6個月之久
就是去文具店買5張卡片
在卡片上真誠地向5個人寫下你很想跟他們說的的感謝
卻一直未曾說出口的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他以前住在永和
停車時
公寓停車場裡停進去之後
駕駛需要伸手去按電梯按鈕
可是有一天車停好要按的時候
按鈕自己亮了起來
而且連續好幾天都這樣
可是附近沒監視器、也沒其他人
後來他發現是停車場管理員老先生做的
老師想起幾天前他曾經抱了一大袋的橘子
結果分給管理員好幾顆
結果從那天開始
管理員老先生就自動算準時間
在老師車停進去之後
停車場電梯發出聲響
管理員算好秒差
自動幫林老師按電梯按鈕
林老師和師母寫了一張小卡片謝謝他
後來老師停車幾乎變成全自動
很多小細節管理員都幫他想好、做好了
這讓老師很不想搬家...
感恩活動具有傳遞性
幫助他人之後
對方的感恩不一定要回到自己身上
比方研究發現
如果如果問路的人得到其他人協助
接下來
他在捷運或公車上讓位的可能性大增
正向心理學關心的是如何在生活中設計小快樂
例如以前女生排公廁上廁所
大家各自排在不同的門前
若是不幸排到要等很久的
就很悲慘
後來大家開始在女廁外排成一列
裡面的人出來、排隊的人就可以依先後次序進去
林老師要他的學生每天都想、每天設計一種幫助別人的小快樂
(這個點子很好,可以學起來!很像電影「把愛傳出去」)
林老師說他每天教學生統計、結果好像也教不太會
他很想為單身者開一家餐廳
靈感是來自一部日本電影「愛狗男人請來電」
因為單身的人要吃飯真的很不容易
例如一般西餐廳都是為兩個人以上設計的
如果一個女生穿得漂漂亮亮
自己一個人進餐廳吃飯
大家會覺得很奇怪(一定有什麼事)
老師認識的一個朋友在GOODTV上教烹飪
煮菜是快樂的事(除了買菜、洗菜和洗碗)
老師希望有個料理中島、有助手
先教如何煮菜
各自發揮
然後大家一起吃、一起分享
比方男生為女生煮
如果有這樣一個餐廳是可以大家一起煮、一起分享的
該有多好?
不過市調說
很多媽媽認為這種餐廳不會賺錢
因為大家就是因為不想煮才去餐廳吃飯.....
小而平凡的快樂
概念並不難
難在抉擇
林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次朋友約他和一堆朋友去QMOTEL聚會
機會難得
但是那天是他佛學課的時間
於是他考慮再三
以前的小孩面臨的是價值單一的社會
像老師一路念到博士
好像也沒其他事可做了
現在的多元是好的
生命的豐富性便多了
可能性也變多
但相對的
要承受的苦痛可能也比較多
以前農家子弟必須協助農務、家務
哪有機會有什麼青春期風暴?
林老師看到自己的孩子焦躁難安
老師自己有學靜坐
心靜才能安靜地處理事情
小而平凡的快樂
不會成癮
放、收斂、選擇的過程
現在鼓勵多元、探索
應該如何發展後設認知
去做選擇、學習如何踩煞車
去創造一種「安室幸福感」
令人難過的事情一直會出現
但快樂越多就難過就越少
滿足、平安、閒適才是能穩定長久的幸福感覺
後設認知強的人會做得很好
如何讓小孩培養這種關照、反省的能力
是他們實驗室努力想做的
心理位移
退休的金樹人老師
「靈山」(一本書)
國外學者研究
寫日記有療育的效果
但是不是記流水帳
要寫出情緒
有諮商的效果
研究也發現
日記中一直寫「我」的
自殺率高
(糟糕,我好像是常寫到「我」。
光這一行就兩個「我」了!又多一個,三個!)
日本人曾經寫過
「晨間日記的奇蹟」
他們認為晚上寫日記不好
因為經過了一天身體疲累、寫太興奮又會失眠
如果早上做完體操、寫日記
看看窗外的陽光
心情好
所以要早上寫比較好
老師試過
效果好
但是很難實踐
老師提到一個有效的方法
就是當你遇到挫折
先用第一人稱「我」把事情和情緒寫一遍(250字左右)
接下來再用第二人稱「你」寫一遍
之後
請用第三人稱「他」寫一遍
最後
請再用第一人稱「我」回頭去看
這樣非常有療效、持久而穩定
針對負向的經驗
最好能持續寫4-6週
一週2-3次
效果很好
第一次用「我」
是用放大鏡看情緒
第二次用「你」
是用親近的、像是好友、家人講話的口吻般、帶著溫暖
這時負向的情緒就下降了
第三次用「他」
客觀性就會出來
就能清楚理性的看事情
心理諮商就是自己治療自己
諮商師提供的就是一種敘說的氛圍
因為敘說是痛苦的
但是意義得以重新建構
我、你、他就是這個過程
也是後設認知的過程
mindfulness是心理學很HOT的概念
從佛學、禪學的概念出來
比方靜坐時
心亂、煩、到看到意識流過去
抽離自己、有距離、不受情緒牽絆
awareness
對經驗的覺察程度高
幫助小孩反思、覺察、煞車、收斂
老師對台大的學生做寫日記的活動很有效
但是對於書寫能力較差的群體
尚未進行
人總是在掙扎、困頓中
後現代的社會解構了
結果孩子面臨更困難、更令人焦躁不安的情境
如何讓下一代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是大家關心的
(完)
延伸閱讀:金樹人老師:心理位移、靈山
米格魯/Xuite日誌/回應(4)/引用(0)紀錄片「微笑大使」師大特教系放...|日誌首頁|另類特教教甄筆試考題上一篇紀錄片「微笑大使」師大特教系放映...下一篇另類特教教甄筆試考題回應
laudica's新文章演講與分享(Updated:2021.8.12)開始來寫IEP文章2016年回顧105.4.4大安窯首度試燒,成功!『天氣再怎麼冷都不怕!』2015年回顧神奇股長假裝出了國加班出任務有雪《或冰霰》的虎山象山,3度C!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累積|今日loading......
MartinHsieh建立你的名片貼
laudica'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專任教授 - 台大心理系
周泰立Chou, Tai-Li · 職稱 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 研究領域 認知與知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 E-Mail [email protected]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
- 2演講訊息-林以正老師(臺大心理系) - Facebook
8日4 月. 演講訊息-林以正老師(臺大心理系). 公開· 活動· 由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 有興趣 · 邀請. 更多. 摘要. 2016年4月8日星期五,於下午1:20(UTC+08). 一年多前.
- 3林以正- 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 LinkedIn
快到全球最大的專業人士人脈網查看林以正的檔案!林以正新增了5 項職缺。查看完整檔案,進一步探索林以正的人脈和相關職缺。
- 4林以正– Medium
Read writing from 林以正on Medium. 現為自由教練;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齊行國際顧問公司資深顧問. Every day, 林以正and tho...
- 5110.03.02林以正 -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 的理想與現實、困境與突破講座講師:林以正 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基金會自由教練 ... 「以正老師原本是社會心理學家,現在則是轉換跑道至業界做Employee Assist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