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聽起源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
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麟蟲、毛蟲、羽 ...
標籤:传说佛教动物
諦聽起源
02-01
諦聽幾個月以前,和@查漏補缺談過這個話題,便整理在這裡。
其一n諦聽一詞的由來諦聽之名,並不是漢語本來的辭彙,而是在佛教進入中國,早期翻譯時期「格義」的產物;諦聽最早的意思,就是好好聽,認真聽。
鳩摩羅什的《大莊嚴論經》是姚秦時期的一部語言上很有特點的漢譯佛經,有這樣的句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後來《大詞典》例引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與涼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撰集百緣經》翻譯於三國時期,保留了魏晉時期漢語複音化的痕迹。
它的辭彙系統繼承先秦兩漢而來,又湧現出一大批新詞新義,其中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東晉佛陀跋陀羅和法顯翻譯的部派大眾部的戒律《摩訶僧祗律》:佛告目連:「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可見:其一,「諦聽」一詞,大約在東漢三國時期的翻譯佛經中使用,應該是佛經中國化的結果。
其二,早期的「諦聽」並沒有動物的意象,就是單純地動詞,意為「仔細聽」,所以不要期待諦聽能有什麼上古神獸的歷史了。
推測,《西遊記》中的諦聽應該是某兩種或多種意象的結合,使之具有了獸的形象;藉由「夔一足」那樣的語言變化而來,很像自然神話學派的觀點,就像繆勒在《比較神話學》中說的,對過去語言的理解失誤,逐漸誕生的怪異。
比如有個農民偶然聽到了一個路過的和尚背誦《摩訶僧祗律》,聽到了和尚說了「諦聽」一詞,漢語里沒有這個詞,農民也不知什麼是諦聽,就去問村裡的先生,先生是個經學家,不屑地佛教把戲,自然也不知道「諦聽」是什麼意思;想來是一種野獸,出自佛經,能夠聽見別人的心事。
其一點五西遊記中的諦聽那《西遊記》里的諦聽究竟是什麼樣的?且看《西遊記》原文本:正說處,只聽得地藏王菩薩道:「且住,且住!等我著諦聽與你聽個真假。
」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
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麟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鑒善惡,察聽賢愚。
那獸奉地藏鈞旨,就於森羅庭院之中,俯伏在地。
須臾,抬起頭來,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
」地藏道:「當面說出便怎麼?」諦聽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搔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
」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諦聽道:「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
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地藏道:「似這般怎生祛除?」諦聽言:「佛法無邊。
」地藏早已省悟。
即對行者道:「你兩個形容如一,神通無二,若要辨明,須到雷音寺釋迦如來那裡,方得明白。
」兩個一齊嚷道:「說的是,說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那十殿陰君送出,謝了地藏,回上翠雲宮,著鬼使閉了幽冥關隘不題。
《西遊記》里的「諦聽」有如下特點:1.獸2.從屬於地藏王菩薩3.能分辨善惡賢愚4.能說話5.佛教屬性6.智慧
其實在吳承恩《西遊記》里,諦聽曾幫助地藏菩薩辨別真假美猴王,是關於諦聽的比較早的文獻記載,而我並沒找到在這之前的成熟的佛教諦聽形象。
很有可能是吳承恩直接根據民間口頭傳說講述的,而那些民間口頭故事,並沒有明確文獻記載。
地藏菩薩圖;北宋時代,建隆四年(963年)題記。
並沒找到諦聽類似的護法小動物。
左方最上段的小菩薩像代表天道,其下的二道是畜生道(用牛馬來表示)和地獄道(用拿著耙子的鬼來表示)。
右邊從上方開始分別描繪的是人道、阿修羅道(以捧日月的四臂天部來表現)、餓鬼道(用被火焰包圍的像來表示)
其二獅子說認為諦聽是諦聽一詞和佛教中傳統的護法獸——獅子的結合。
在敦煌的絹畫里,已經有道明、金毛獅子與地藏菩薩的組合圖像,而且在後世的地藏與十王繪畫中,道明和金毛獅子也頻繁出現其中。
在敦煌的地藏十王圖裡,「十大冥王及判官等居畫面下部,包括道明、金毛獅子,善惡二童子等的畫面構成,有莫高窟的第6、392窟曹氏五代壁畫,第176、380、456窟曹氏北宋前期壁畫。
絹畫則有伯希和P.115、116、120畫與大英博物館藏W23、367、473等數幅」敦煌文書S.3092有《道明和尚還魂記》,是一個靈驗記之類的故事,文章雖短,卻對地藏圖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故事記敘大曆十三年(778)冥吏誤認襄州開元寺道明和尚為龍興寺道明和尚,拘捕其到冥府。
道明在冥府里見到地藏菩薩,形象與當時流傳的「露頂不覆」不同,並且有文殊菩薩化身的金毛獅子作為坐騎。
推測演化邏輯是這樣的:文殊菩薩和地藏菩薩一起去地府救道明和尚——文殊菩薩變作了獅子和地藏菩薩一起去地府救道明和尚——圖畫上出現了獅子和地藏菩薩一起——地藏菩薩具有一個像獅子一樣的神獸——不能和文殊菩薩重合,所以那個神獸不是獅子——和諦聽一詞結合——諦聽誕生
港真,我覺得這隻金毛獅子好萌,像是狗狗~~~其四n白犬說這個要從地藏起源的傳說講起了。
考證和內容太麻煩了,估計大家看不下去,有機會可以專門講一下地藏,這裡直接總結一下:九華山釋地藏,俗姓金,叫金喬覺,新羅王子,帶著一隻白狗來到中國,在九華山修行,有各種磨難和神奇的故事。
到明代,當金地藏被神化,道明、閔公父子故事形成,金毛獅子也被納入到這個新的傳說故事之中,轉化成為金地藏從新羅帶來的一條白犬諦聽。
顧名思義,神獸諦聽天耳神通,能察聽賢愚,清道光三年比丘儀潤在《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中提到,「攜白犬善聽,航海而來」。
「諦聽」與「善聽」,意義相近,都重在天耳神通上。
清代印行的《地藏寶卷》、《三世光目寶卷》等宣卷里也都有諦聽。
在九華山口頭流傳故事中,「諦聽」又名善聽,是金地藏從新羅攜來的一隻白犬。
能通人性,避邪惡,幫助金地藏修行,處處逢凶化吉,後來成為地藏菩薩的坐騎。
其五貔貅說認為後來流傳的諦聽,是融了了貔貅的意象。
這個談起來需要講貔貅,也是一個蠻複雜的問題。
這裡就是指貔貅和諦聽在形象、意義和佛教形象上有很高的重合。
明清的一些諦聽像和虎或者貔貅的形象接近。
清王士禎《分甘余話》中有一段記載:明大梁周藩有一虎,衛宮門,長齋不噬。
雖投之以豚蹄,亦不食也。
先大父尚書公官汴臬時,親見之。
蜀中瓦屋山有貔貅,不食人及牛犬之屬,唯食虎豹,口常誦阿彌陀佛,山中僧徒以為法護。
」這裡體現了貔貅的佛性和佛教護法屬性,實際上,民間也確實有貔貅為佛教護法的說法。
但這種觀點很尷尬了,我們不知道是貔貅的意象在發展中融合了諦聽,還是諦聽本身就源於貔貅。
以上。
該是:九華山文物館現藏有一青銅諦聽,為清代所造,長84.5厘米,高72.5厘米,身寬48厘米,重125公斤,形狀為一獨角獸猛然回首,低部標識「姑蘇梅城吾造」,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應該是諦聽形象成熟期的典型作品。
參考文獻:
尹富,《中國地藏信仰研究》,巴蜀書社,2009年王惠民,《中唐以後敦煌地藏圖像考察》,《敦煌研究》2007年第1期。
《英藏敦煌文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張總,《地藏信仰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尹文漢,張總,《九華山「地藏三尊」圖像的形成》剛曉,《從金喬覺到地藏王》王燕,《貔貅吉祥文化芻議》王福諄,《古代其他大型銅鑄動物塑像》推薦閱讀:
※狼與狗有什麼關係和區別,有說法是狗是狼被人類馴養而來的?※為什麼知道開普獅仍在動物園的人寥寥無幾?※如何看待「某男子與母狗發生性關係被私刑」這件事?※中華田園犬的戰鬥力有多強?※為什麼人的心臟不長在人體的對稱軸上?
TAG:动物|传说|佛教|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諦聽(通靈神獸) - 中文百科全書
歷史起源. 傳說是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獅子表智慧,普賢之白象表大行一樣,地藏之諦聽表忠誠不二之心。
- 2諦聽_百度百科
歷史起源. 傳説是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 ...
- 3地藏菩薩座騎-「 善聽」的由來
諦聽,地聽,也有人稱之為善聽那本是一隻白犬隨同金喬覺西來求法,後化作坐騎傳聞“善聽”的耳朵一隻豎起,一隻垂下,表法為上聽十方諸佛菩薩的法音,下聞 ...
- 4諦聽起源 - GetIt01
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麟蟲、毛蟲、羽 ...
- 5諦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