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和:楊廷和(1459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
瑾誅後,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
武宗死,無子,楊延和與慈壽皇太后議以武宗從弟朱厚熜繼承皇帝位,是為世宗嘉靖。
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 ...
楊延和 楊廷和(1459——1529),漢族。
字介夫,號石齋,四川新都人。
年十二,舉於鄉。
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中進士,改庶吉士。
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加光祿大夫、柱國、少師。
正德七年(1512),李東陽致仕,代為首輔。
武宗崩,迎立世宗嘉靖皇帝。
世宗即位,以定策功加伯爵、太傅,辭不受。
以議“大禮”忤世宗,致仕。
後削職為民。
嘉靖八年(1529),病逝,年七十一。
隆慶初,復官,贈太保,諡文忠。
子楊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博聞冠絕有明一代。
基本信息姓名:楊延和性別:男字號:字介夫,號石齋職業:南京戶部尚書所處時代:明朝出生地:四川新都出生日期:1459年去世日期:1529年兒子:楊慎簡介歷官左春坊大學士,典誥敕。
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
瑾誅後,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
武宗死,無子,楊延和與慈壽皇太后議以武宗從弟朱厚熜繼承皇帝位,是為世宗嘉靖。
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兩朝,前後擔任宰輔十四年,其中首輔九年。
他為官清正,多有建樹,因議大禮忤帝意,請求致仕。
後削職為民。
嘉靖七年(1528)卒,年七十一。
成就大明王朝經過太祖、成祖的經營,在仁宗、宣宗時期達到新的高度,這個時期被後世稱為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英宗時期經歷“土木之變”,元氣大傷。
英宗之弟景帝、英宗之子憲宗時期,明王朝已開始走下坡路。
憲宗之子孝宗即位,勵精圖治,稱為”弘治中興“。
明中葉百餘年間,社會危機不斷出現,但都沒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究其原因,統治階級內部有識之士的改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正德、嘉靖之際,楊廷和的改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
古文明史中楊延和的傳記楊廷和,字介夫,新都人。
父春,湖廣提學僉事。
廷和年十二舉於鄉。
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進士。
改庶吉士,告歸娶,還朝授檢討。
廷和為人美風姿,性沉靜詳審,為文簡暢有法。
好考究掌故、民瘼、邊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負公輔望。
弘治二年進修撰。
《憲宗實錄》成,以預纂修進侍讀。
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講讀。
修《會典》成,超拜左春坊大學士,充日講官。
正德二年由詹事入東閣,專典誥敕。
以講筵指斥佞幸,忤劉瑾,傳旨改南京吏部左侍郎。
五月遷南京戶部尚書。
又三月召還,進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
明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瑾摘《會典》小誤,奪廷和與大學士李東陽等俸二級。
尋以成《孝宗實錄》功還之。
明年加光祿大夫、柱國,遷改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時瑾橫益甚,而焦芳、張糹採為中外媾。
廷和與東陽委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
安化王寘鐇反,以誅瑾為名。
廷和等草赦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賊黨。
鉞果執寘鐇。
會張永發瑾罪,瑾伏誅,廷和等乃復論功,進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予一子中書舍人。
流賊劉六、劉七、齊彥名反,楊一清薦馬中錫討之。
廷和言:“中錫,文士也,不任此。
”時業已行,果不能平賊。
廷和請逮中錫下獄,以陸完代之,而斬故受賕縱賊者參將桑玉。
已,又用學士陳霽言,調諸邊兵討河南賊趙鐩等,而薦彭澤為總制。
賊平論功,錄廷和一子錦衣衛千戶。
辭,特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
東陽致政,廷和遂為首輔。
張永既去瑾而驕,捕得男子臂龍文者以為功,援故太監劉永誠例,覬封侯。
廷和言“永誠從子聚自以戰功封伯耳,且非永誠身受之也”,乃止。
彭澤將西討鄢本恕,問計廷和。
廷和曰:“以君才,賊不足平,所戒者班師早耳。
”澤後破誅本恕等即班師,而餘黨復蝟起不可制。
澤既發復留,乃嘆曰:“楊公先見,吾不及也。
”乾清宮災,廷和請帝避殿,下詔罪己,求直言。
因與其僚上疏,勸帝早朝晏罷,躬九廟祭祀,崇兩宮孝養,勤日講。
復面奏開言路、達下情、還邊兵、革宮市、罷皇店、出西僧、省工作、減織造,凡十餘條,皆切至。
帝不省。
尋以父卒乞奔喪,不許。
三請乃許。
遣中官護行。
鏇復起之,三疏辭,始許。
閣臣之得終父母喪者,自廷和始也。
服甫闋,即召至。
帝方獵宣府,使使賜廷和羊酒、銀幣。
廷和疏謝,因請迴鑾,不報。
復與大學士蔣冕馳至居庸,欲身出塞請。
帝令谷大用扼關門,乃歸。
帝命迴鑾日群臣各制旗帳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親舊耳。
天子至尊,不敢瀆獻。
”帝再使使諭意,執不從,乃已。
當廷和柄政,帝恆不視朝,恣游大同、宣府、延綏間,多失政。
廷和未嘗不諫,俱不聽。
廷和亦不能執奏。
以是邑邑不自得,數移疾乞骸骨,帝亦不聽。
中官谷大用、魏彬、張雄,義子錢寧、江彬輩,恣橫甚。
廷和雖不為下,然亦不能有所裁禁,以是得稍自安。
御史蕭淮發寧王宸濠反謀,錢寧輩猶庇之,詆淮離間。
廷和請如宣宗諭趙王故事,遣貴戚大臣齎敕往諭,收其護衛屯田。
於是命中官賴義、駙馬都尉崔元等往,未至而宸濠反。
帝欲帥師親征,廷和等力阻之。
帝乃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朱壽,統各京邊將士南討。
而安邊伯許泰為威武副將軍、左都督劉暉為平賊將軍前驅,鎮守、撫、按悉聽節制。
命廷和與大學士毛紀居守。
以乾清、坤寧二宮工成,推恩錄一子錦衣衛副千戶,辭。
時廷和當草大將軍征南敕諭,謝弗肯,帝心恚。
會推南京吏部尚書劉春理東閣誥敕,以廷和私其鄉人,切責之。
廷和謝罪,乞罷,不許。
少師梁儲等請與俱罷,復不許。
廷和方引疾不入,帝遂傳旨行之。
時十四年八月也。
帝既南,兩更歲朔。
廷和頗以鎮靜持重,為中外所推服。
凡請迴鑾者數十疏,皆不復省。
帝歸,駐蹕通州。
廷和等舉故事,請帝還大內御殿受俘,然後正宸濠等誅,而帝已不豫。
趨召廷和等至通州受事,即行在執宸濠等僇之,駕乃鏇。
明年正月,帝郊祀,嘔血輿疾歸,逾月益篤。
時帝無嗣。
司禮中官魏彬等至閣言:“國醫力竭矣,請捐萬金購之草澤。
”廷和心知所謂,不應,而微以倫序之說風之,彬等唯唯。
三月十四日丙寅,谷大用、張永至閣,言帝崩於豹房。
以皇太后命,移殯大內,且議所當立。
廷和舉《皇明祖訓》示之曰:“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
”梁儲、蔣冕、毛紀鹹贊之。
乃令中官入啟皇太后,廷和等候左順門下。
頃之,中官奉遺詔及太后懿旨,宣諭群臣,一如廷和請,事乃定。
廷和遂以遺詔令太監張永、武定侯郭勛、安邊伯許泰、尚書王憲選各營兵,分布皇城四門、京城九門及南北要害,廣衛御史以其屬扦掫。
傳遺命罷威武營團練諸軍,各邊兵入衛者俱重賚散歸鎮,革皇店及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哈密、土魯番、佛郎機諸貢使皆給賞遣還國,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樂人、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一切罷遣。
又以遺詔釋南京逮擊囚,放遣四方進獻女子,停京師不急工務,收宣府行宮金寶歸諸內庫。
中外大悅。
時平虜伯江彬擁重兵在肘腋間,知天下惡之,心不自安。
其黨都督僉事李琮尤狠黠,勸彬乘間以其家眾反,不勝則北走塞外。
彬猶豫未決。
於是廷和謀以皇太后旨捕誅彬,遂與同官蔣冕、毛紀及司禮中官溫祥四人謀。
張永伺知其意,亦密為備。
司禮魏彬者,故與彬有連。
廷和以其弱可脅也,因題大行銘旌,與彬、祥及他中官張銳、陳嚴等為詳言江彬反狀,以危語怵之。
彬心動,惟銳力言江彬無罪,廷和面折之。
冕曰:“今日必了此,乃臨。
”嚴亦從旁贊決,因俾祥、彬等入白皇太后。
良久未報,廷和、冕益自危。
頃之,嚴至曰:“彬已擒矣。
”彬既誅,中外相慶。
廷和總朝政幾四十日,興世子始入京師即帝位。
廷和草上登極詔書,文書房官忽至閣中,言欲去詔中不便者數事。
廷和曰:“往者事齟齬,動稱上意。
今亦新天子意耶?吾儕賀登極後,當面奏上,問誰欲削詔草者!”冕、紀亦相繼發危言,其人語塞。
已而詔下,正德中蠹政厘抉且盡。
所裁汰錦衣諸衛、內監局旗校工役為數十四萬八千七百,減漕糧百五十三萬二千餘石。
其中貴、義子、傳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
中外稱新天子“聖人”,且頌廷和功。
而諸失職之徒銜廷和次骨,廷和入朝有挾白刃伺輿旁者。
事聞,詔以營卒百人衛出入。
帝御經筵,廷和知經筵事。
修《武宗實錄》,充總裁。
廷和先已加特進,一品滿九載,兼支大學士俸,賜敕旌諭。
至是加左柱國。
帝召對者三,慰勞備至。
廷和益欲有所發攄,引用正人,布列在位。
給事、御史交章論王瓊罪狀,下詔獄。
瓊迫,疏訐廷和以自解。
法司當瓊奸黨律論死,瓊力自辨,得減戍邊。
或疑法司承廷和指者。
會石珤自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改吏部,廷和復奏改之掌詹事司誥敕。
人或謂廷和太專。
然廷和以帝雖沖年,性英敏,自信可輔太平,事事有所持諍。
錢寧、江彬雖伏誅,而張銳、張忠、於經、許泰等獄久不決。
廷和等言:“不誅此曹,則國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廟之靈不安,萬姓之心不服,禍亂之機未息,太平之治未臻。
”帝乃籍沒其資產。
廷和復疏請敬天戒,法祖訓,隆孝道,保聖躬,務民義,勤學問,慎命令,明賞罰,專委任,納諫諍,親善人,節財用。
語多剴切,皆優詔報可。
及議“大禮”,廷和持論益不撓,卒以是忤帝意。
先是,武宗崩,廷和草遺詔。
言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某,倫序當立。
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迎嗣皇帝位。
既令禮官上禮儀狀,請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
翼日,百官三上箋勸進,俟令旨俞允,擇日即位。
其箋文皆循皇子嗣位故事。
世宗覽禮部狀,謂:“遺詔以吾嗣皇帝位,非為皇子也。
”及至京,止城外。
廷和固請如禮部所具儀,世宗不聽。
乃御行殿受箋,由大明門直入,告大行几筵,日中即帝位。
詔草言“奉皇兄遺詔入奉宗祧”,帝遲回久之,始報可。
越三日,遣官往迎帝母興獻妃。
未幾,命禮官議興獻王主祀稱號。
廷和檢漢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書毛澄曰:“是足為據,宜尊孝宗曰‘皇考’,稱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侄皇帝’名,別立益王次子崇仁王為興王,奉獻王祀。
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
”進士張璁與侍郎王瓚言,帝入繼大統,非為人後。
瓚微言之,廷和恐其撓議,改瓚官南京。
五月,澄會廷臣議上,如廷和言。
帝不悅。
然每召廷和從容賜茶慰諭,欲有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順帝指。
乃下廷臣再議。
廷和偕蔣冕、毛紀奏言:“前代入繼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典禮。
惟宋儒程頤《濮議》最得義理之正,可為萬世法。
至興獻王祀,雖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第二子為興獻王后,而改封崇仁王為親王,則天理人情,兩全無失。
”帝益不悅,命博考典禮,務求至當。
廷和、冕、紀復言:“三代以前,聖莫如舜,未聞追崇其所生父瞽瞍也。
三代以後,賢莫如漢光武,未聞追崇其所生父南頓君也。
惟皇上取法二君,則聖德無累,聖孝有光矣。
”澄等亦再三執奏。
帝留中不下。
七月,張璁上疏謂當繼統,不繼嗣。
帝遣司禮太監持示廷和,言此議遵祖訓,據古禮,宜從。
廷和曰“秀才安知國家事體”,復持入。
無何,帝御文華殿召廷和、冕、紀,授以手敕,令尊父母為帝、後。
廷和退而上奏曰:“《禮》謂為所後者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為伯叔父母,蓋不惟降其服而又異其名也。
臣不敢阿諛順旨。
”仍封還手詔。
群臣亦皆執前議。
帝不聽。
迨九月,母妃至京,帝自定儀由中門入,謁見太廟,復申諭欲加稱興獻帝、後為“皇”。
廷和言:“漢宣帝繼孝昭後,謚史皇孫、王夫人曰悼考、悼後,光武上繼元帝,鉅鹿、南頓君以上立廟章陵,皆未嘗追尊。
今若加皇字,與孝廟、慈壽並,是忘所後而重本生,任私恩而棄大義,臣等不得辭其責。
”因自請斥罷。
廷臣諍者百餘人。
帝不得已,乃以嘉靖元年詔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后為“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不稱“皇”。
當是時,廷和先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左右因乘間言廷和恣無人臣禮。
言官史道、曹嘉遂交劾廷和。
帝為薄謫道、嘉以安廷和,然意內移矣。
尋論定策功,封廷和、冕、紀伯爵,歲祿千石,廷和固辭。
改廕錦衣衛指揮使,復辭。
帝以賞太輕,加廕四品京職世襲,復辭。
會滿四考,超拜太傅,復四辭而止。
特賜敕旌異,錫宴於禮部,九卿皆與焉。
帝頗事齋醮。
廷和力言不可,引梁武、宋徽為喻,優旨報納。
江左比歲不登,中官請遣官督織造。
工部及給事、御史言之,皆不聽,趣內閣撰敕。
廷和等不奉命,因極言民困財竭,請毋遣。
帝趣愈急,且戒毋瀆擾執拗。
廷和力爭,言:“臣等與舉朝大臣、言官言之不聽,顧二三邪佞之言是聽,陛下能獨與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且陛下以織造為累朝舊例,不知洪武以來何嘗有之,創自成化、弘治耳。
憲宗、孝宗愛民節財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獨法其不美者,何也?即位一詔,中官之幸路絀塞殆盡,天下方傳誦聖德,今忽有此,何以取信?”因請究擬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帝為謝不審,俾戒所遣官毋縱肆而已,不能止也。
相關搜尋姚明閆劍波麥可·傑克遜雷華鋒麥可·喬丹曹煒熱門詞條BMW320imomo富邦購物網分手分手吧劉家輝十年一刻固齒器大白鯊富貴角巴赫林秀玲林義傑棵樸振宇歡樂吧法國鬥牛犬港町十三番地激凸王佳婉葳皇時尚飯店陽光宅男電影下載香腸炒飯驅逐出境BetweenBUKKAKE六字大明咒吞佛童子威廉指標小洋裝我要上春晚星野光普瑞維亞李泰安東方洛克人潘麗麗王貴甜杏仁油神廟逃亡蘭嶼羅漢鬆蟲蟲超臨界流體阿甘油opencvsleeve鄉愿喜歡兩個人處女膜職業訓練認知項羽的故事楊延和@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楊廷和 - 華人百科
楊廷和,祖籍江西廬陵。 ... 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餘,楊廷和借遺詔行事,勵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擊宦官秉 ... 武宗失德,楊廷和多次上疏規諫,俱不聽。
- 2楊廷和_百度百科
楊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號石齋,漢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今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 ...
- 3楊廷和 - 求真百科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崩後,楊廷和計除平虜伯江彬,立武宗從弟朱厚熜(明世宗)繼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師時,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內外稱讚,加左柱國 ...
- 4楊延和:楊廷和(1459 - 中文百科知識
以指斥佞幸忤劉瑾,謫官。瑾誅後,拜華蓋殿大學士,總朝政。武宗死,無子,楊延和與慈壽皇太后議以武宗從弟朱厚熜繼承皇帝位,是為世宗嘉靖。除去中間居憂三年,楊廷和身仕 ...
- 5明朝一門三進士的楊廷和家族,為何會在嘉靖朝突然沒落?
楊廷和,字介夫,祖籍為江蘇廬陵。楊廷和因飽讀詩書,行文流暢又有章法,12歲從鄉試中脫穎而出,於成化十四年得殿試前三甲,那年,楊廷和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