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條因給付不能之解除契約 - 法律諮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法第256條因給付不能之解除契約1.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

上層分類:中華民國民法 分類:民法判解 列印 Email 民法第256條因給付不能之解除契約1.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16號判決 裁判案由:參考價值裁判 專利權授權契約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10月22日 裁判要旨: 按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

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

此觀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十六條規定自明。

系爭我國專利雖未經專責機關即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撤銷確定,但被上訴人就該專利之有效性為爭執,原審亦合法認定該專利不具新穎性、進步性,有應撤銷之原因,則於兩造間,被上訴人自得主張該專利權不存在,構成給付不能,而本於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準用同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三百五十三條規定,依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行使其權利。

-----------------------------------------------------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重上更(二)字第109號判決 裁判案由:參考價值裁判 返還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5年11月29日 裁判要旨: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旨在維護公共安全,第23條在規範住戶規約應由區分所有權人自訂,並不得違反法令,及非經載明於規約不生效力之事項,第24條則明定區分所有權之繼受人應繼受原區分所有人權利義務,以維護區分所有關係之一貫性,第35條係明定利害關係人得請求閱覽規約及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會議紀錄,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不得拒絕,俱非課有意購買所謂約定專用部分(即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經約定供特定區分所有權人使用者)之買受人有事先查證使用權源之義務。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字第1419號判決 裁判案由:參考價值裁判 給付公司轉讓餘款 裁判日期: 民國104年09月30日 裁判要旨: 於讓與動產物權情形,如其動產由第三人占有時,讓與人得以對於第三人之返還請求權,讓與於受讓人,而為指示交付以代交付,故指示交付亦為交付方式之一種。

惟指示交付既係由動產物權之讓與人使受讓人對標的物取得返還請求權,以代替該標的物現實移轉占有之交付,核屬交付方法之變形,是讓與人以此觀念交付代替現實交付自須經當事人即受讓人之同意,且依民法第297條第1項規定,亦應通知該占有動產之第三人,否則對之不生效力。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6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買賣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5年01月27日 裁判要旨: 按違約金係當事人約定契約不履行時,債務人應支付之懲罰金或損害賠償額之預定,以確保債務之履行為目的。

至若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契約時,應支付他方相當之金額,則以消滅契約為目的,屬保留解除權之代價,兩者性質迥異。

-----------------------------------------------------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068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本票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3年10月08日 裁判要旨: 因條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阻其條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已成就,民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定有明文。

此固為維護誠實信用原則,貫徹附條件法律行為之效力,於因條件成就而受不利益當事人以不正當行為阻止條件成就時,特設該條件視為已成就之規定。

惟對於條件成就施以影響之行為,究應如何定性其為不正當行為?舉凡故意妨害、違反法令或違背正義之行為均屬之外,當視法律行為時當事人之意思依誠實信用之原則客觀地評價,以決定該當事人所為是否可被允許?其評價之作成,並應考慮該當事人對系爭條件之成就施以影響之動機、目的,再參酌具體個案情況予以認定之。

倘系爭條件成就之促成,係以不作為之方式為之,於評價該不正當性時,更應以作為義務之存在為前提。

-----------------------------------------------------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44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2年07月31日 裁判要旨: 繼續性之契約已開始履行者,為免徒增法律關係之複雜,如無因嗣後之債務不履行情事,使契約關係溯及消滅之必要,原則上雖應以終止之方法消滅其契約關係,惟究不得因此即謂已履行之繼續性契約,當事人均不得行使解除權。

於繼續性質之租賃契約,民法債編「租賃」,就承租人之終止權,固已有特別規定,但在出租人依約交付合於債之本旨之租賃物與承租人前,承租人要非不得依法行使解除權,以解除租賃契約。

-----------------------------------------------------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92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確認合建關係不存在等 裁判日期: 民國101年06月20日 裁判要旨: 未經法律規範之事項,得否類推適用某項法律規定,應先探求某項法律規定之規範目的即立法理由,其次再判斷得否基於「同一法律理由」,依平等原則將該法律規定類推及於該未經法律規範之事項。

又與法律漏洞有別者,乃立法政策上之考量,縱因立法政策錯誤而未為規範係屬不當,亦屬立法論上之問題,並無類推適用之餘地。

稽諸民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所定之不安抗辯權,須以他方之財產於訂約後顯形減少而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始足成立,其立法政策限於他方之財產減少所生難為對待給付之虞,始有保護先給付義務人之必要,用意應在於他方財產減少後,先給付義務人為履行,而將來他方竟不履行契約所定之對待給付義務,先給付義務人亦無從依債務不履行規定獲取損害賠償,故特別立法賦與先給付義務人不安抗辯權,在他方提出對待給付或相當擔保前,得拒絕給付,並免除其債務遲延責任。

基此,若非訂約後他方財產顯形減少,先給付義務人主張他方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之情事,除他方之對待給付已屬客觀不能外,何謂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難免流於主觀價值判斷,而無客觀標準,且縱使他方將來確不履行對待給付義務,他方之財產既無顯形減少之情,先給付義務人本得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即無特別保護之必要。

是依民法第二百六十五條之規範意旨觀察,就他方非屬財產減少所生之難為對待給付情事,尚無所謂之法律漏洞存在,而屬立法政策上之決定。

-----------------------------------------------------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28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給付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101年03月08日 裁判要旨: 按公司增資發行新股,洽由特定人協議以公司事業所需之財產為出資而認購者,依公司法第七條、第二百六十八條、第二百七十二條及第二百七十四條之規定,固應由公司依認購者出資之財產核定應給之股數,經董事會送請監察人查核加具意見,連同會計師查核簽證資料送主管機關核定。

惟該認購協議之債權行為與認購者移轉公司事業所需之財產所有權(與繳足股款同)而取得股東資格之物權行為,其間或有關連,究各該行為在法律上之評價,應係兩個相互分離、性質不同之法律行為,此與買賣契約之債權行為及作為其履行行為之移轉所有權之物權行為,分屬獨立而不同之法律行為概念相同,亦即取得新股股份行為與認購協議行為間之關係,一如移轉所有權之物權行為與其原因即買賣契約之債權行為間具有「獨立性」或「無因性」,前者行為之效力不受其原因即後者行為效力之影響。

因此,洽由特定人認購新股之協議,該意思表示縱有瑕疵而屬無效或經撤銷時,認購者取得公司新股股份之行為仍不因而當然無效或失其存在。

-----------------------------------------------------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86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不當得利等(專利權權利歸屬) 裁判日期: 民國100年06月02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四百十二條以下所稱附有負擔之贈與,係指贈與契約附有約款,使受贈人負擔應為一定給付之債務者而言。

該負擔係一種附款,乃贈與契約之一部,本質上仍為贈與,以贈與為主、負擔為從,並無兩相對酬或互為對價之性質。

故附有負擔之贈與,屬於單務、無償契約,而非雙務、有償契約,倘契約當事人雙方約定之給付債務,係互為對價或兩相對酬關係,而非附有負擔之贈與時,即應適用雙務或有償契約之規定,初無適用民法第四百十二條第一項撤銷贈與規定之餘地。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42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12月30日 裁判要旨: 按原告以單一之聲明,主張數項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為客觀訴之合併,民事訴訟法就此並未設有合併型態及種類之限制,基於處分權主義之原則,固應尊重原告程序處分權之行使,以其意思決定合併型態及排列審理順序。

然就不能併存之法律關係間,倘有邏輯上之先後順序,法院即應本於法官知法原則,闡明令原告為適當之聲明或陳述,非必受當事人聲明及主張之拘束。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44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12月30日 裁判要旨: 按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應負擔保之責者,除有顯失公平之情形外,買受人得解除契約,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規定甚明。

買受人此項解除權,為特殊的法定解除權,無待於催告出賣人先行修補瑕疵,即得行使。

又有關瑕疵擔保之規定,原則上於危險移轉後,始有適用,但在危險移轉前,買受人已發覺其物有瑕疵,倘出賣人無法提出無瑕疵物,或擔保除去該瑕疵後給付,則買受人亦有拒絕受領瑕疵物之權利,並解除契約。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515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支票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08月19日 裁判要旨: 按出賣人不履行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所定之義務,依第三百五十三條規定,買受人雖得依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行使其權利。

然買受人得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而解除契約者,除當事人另有特別約定外,必以出賣人有給付遲延、給付不能或不完全給付之情形,並符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四條至第二百五十六條之規定要件,始得為之。

-----------------------------------------------------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1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99年01月21日 裁判要旨: 現行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係於八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布,八十九年五月五日施行,修正施行前,民法並無不完全給付之規定,有關債務不履行之不完全給付,乃法律漏洞,只能類推適用給付不能或給付遲延之規定,加以填補。

-----------------------------------------------------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2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給付租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98年02月19日 裁判要旨: 出租人應以合於所約定使用、收益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保持其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民法第四百二十三條定有明文。

此項義務,為出租人之主給付義務,如出租人交付之租賃物,不合於約定之使用目的或於租賃關係存續中未保持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者,即與債之本旨不符,承租人得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拒絕租金之支付,並得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或依瑕疵擔保責任之規定行使瑕疵擔保請求權。

-----------------------------------------------------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61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6年11月23日 裁判要旨: 按所謂權利瑕疵擔保,依民法第三百四十九條及第三百五十條規定,出賣人僅擔保第三人就買賣之標的物對買受人不得主張任何權利及擔保其權利確係存在,亦即出賣人應擔保買賣標的之權利完整無缺或權利存在之謂。

系爭土地於移轉登記後,嗣雖經中壢地政事務所註記為徵收土地並限制移轉,此乃上訴人另循其他救濟程序除去該註記之問題。

上訴人為善意第三人,係原審所確定之事實,其即受有土地法第四十三條之保護,而無虞第三人追及,其所取得之土地所有權自無權利瑕疵可言。

縱上訴人與其後手因上開註記而合意解除買賣契約,並以其他土地與之交換,仍無礙於其已取得上開土地所有權之事實,併此敘明。

-----------------------------------------------------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0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96年01月18日 裁判要旨: 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定有明文。

至於當事人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須依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及債務人如能依約履行時,債權人可享受之一切利益為衡量標準;債務已為一部履行者,亦得比照債權人所受之利益減少其數額。

倘違約金係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質者,尤應衡酌債權人實際上所受之積極損害及消極損害,以決定其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

於契約解除前,茍因給付遲延已生有損害賠償請求權,既不因契約解除而失其存在,於為違約金額核減時,更應併予審酌。

另出賣人因買受人不履行債務而解除契約,如買賣標的物之價值於契約解除後有所貶損,固非解約前債務不履行所生之損害,惟若市價於解約前已有跌落,低於原定買賣價金,出賣人之財產價值因而減少,該價差即非不可認係出賣人因買受人不履行債務所受之損害,以之作為酌定違約金之標準。

-----------------------------------------------------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17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等 裁判日期: 民國95年06月08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前段之規定,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所謂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者,係指以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亦即一般防止妨害他人權益或禁止侵害他人權益之法律而言。

建築改良物為土地改良物之一,為具高價值之不動產,其興建、使用應依法管理(土地法第五條、第一百六十一條、建築法第一條、第二十八條參照),倘於興建時有設計缺失、未按規定施工,或偷工減料情事,即足以影響建築改良物本身之使用及其價值。

關於建築改良物之興建,建築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起造人應依照核定工程圖樣及說明書施工;如於興工前或施工中變更設計時,仍應依照本法申請辦理。

」,準此,建築法就起造人所為規範,自為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即應負誠實履行義務,不得違反,如有違反而造成建築改良物之損害,對建築改良物所有人,難謂毋庸負損害賠償責任。

且此之所謂損害,不以人身之損害為限,亦包括建築改良物應有價值之財產損害在內。

-----------------------------------------------------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17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回復原狀等 裁判日期: 民國95年06月08日 裁判要旨: 解除權之行使,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

而當事人以意思表示行使解除權之原因或事由,基於處分權主義之精神,並平衡保護他方當事人對法秩序之信賴,仍以當事人所主張者為範圍。

-----------------------------------------------------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35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履行契約等 裁判日期: 民國94年12月23日 裁判要旨: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其法律性質、構成要件及規範功能各不相同。

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約,與因不完全給付而解除契約,兩者有別。

前者無須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買受人即得依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規定解除契約;後者則須有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始可解除契約,且買受人主張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責任時,如其不完全給付可能補正者,惟於買受人定期催告補正而不補正時,始得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之規定解除契約,不能補正者,則可不經催告而解除契約;前者應受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除斥期間之限制,後者則無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之適用;前者倘依其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後者則無此規定之適用。

-----------------------------------------------------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11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4年06月16日 裁判要旨: 物之瑕疵係指存在於物之缺點而言。

凡依通常交易觀念,或依當事人之決定,認為物應具備之價值、效用或品質而不具備者,即為物有瑕疵。

出賣人依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自負有擔保其物依民法第三百七十三條之規定危險移轉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

買賣標的物如係特定物,於契約成立前已發生瑕疵,而出賣人於締約時,因故意或過失未告知該瑕疵於買受人,而買受人不知有瑕疵仍為購買者,則出賣人所為給付之內容不符合債務本旨,即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69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92年12月18日 裁判要旨: 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係規定:「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於消費者所負之義務不得低於廣告內容」,並未明定「廣告為要約」或「廣告必為契約內容之一部」,故消費者如信賴廣告內容,依企業經營者提供之廣告訊息與之洽談而簽訂契約,於契約中雖未就廣告內容再為約定,企業經營者所應負之契約責任,仍及於該廣告內容,該廣告固應視為契約之一部。

惟簽訂契約時倘雙方已就廣告內容另為斟酌、約定,或企業經營者並未再據原屬「要約引誘」之廣告為訂約之說明、洽談,使之成為具體之「要約」,縱其廣告之內容不實,應受消費者保護法或公平交易法之規範,自難逕謂該廣告為要約或已當然成為契約之一部。

-----------------------------------------------------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35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91年11月21日 裁判要旨: 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之權責,僅在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事項暨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而已(參見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三條第八款),其無權就區分所有權人私法上糾紛與建商和解,故縱上訴人所屬之文心樓管理委員會就游泳池部分與被上訴人達成協議,接受補助款三十萬元,上訴人自不受拘束。

原審謂上訴人所屬文心樓管理委員會既與被上訴人達成和解,自應依和解履行,自欠允洽。

-----------------------------------------------------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33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裁判日期: 民國91年11月21日 裁判要旨: 不當得利、法律行為之撤銷及契約之解除,其彼此間之成立要件及效力互不相同。

被上訴人就前述之法律關係間,究竟如何為客觀之合併?原審審判長未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二項行使闡明權之職責,遽謂被上訴人依民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撤銷契約「或」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三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解除契約,均屬有據。

並認其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如第一審判決主文第一項、第二項所示之金額本息,為無不合,已非允洽;況契約若已解除,何能再為撤銷?抑或如已撤銷,何能再為解除?苟被上訴人均得撤銷或為解除,原審未說明被上訴人是否「全體」有合法為撤銷或解除之意思表示及其證據,自嫌疏略。

-----------------------------------------------------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02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定金 裁判日期: 民國91年10月04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之加倍返還定金,以契約因可歸責於受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為其前提,與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之附加利息償還所受領之金額,須以解除契約為前提者不同,兩者不能同時併存。

倘被上訴人合法行使法定解除權,主張兩造間系爭買賣契約已經解除,則除依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規定請求回復原狀,若有其他損害,並得依同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外,自難併依民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請求上訴人加倍返還定金。

-----------------------------------------------------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1年08月08日 裁判要旨: 契約一經解除,溯及於訂約時失其效力,與自始未訂契約生同一之結果,故因契約所生之債權債務,溯及當初全然消滅。

----------------------------------------------------- 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23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90年07月12日 裁判要旨: 雙務契約因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致一方之給付不能者,他方得類推適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請求賠償損害,並有同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一項過失相抵規定之適用;該給付不能之一方亦得類推適用同法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請求對待給付。

此際,他方當事人不得類推適用同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解除契約,因契約解除後,依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其損害賠償之請求不受妨礙,但給付不能之一方則不能依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請求賠償損害,無異將可歸責於他方當事人之事由所生損害轉嫁於該給付不能之一方當事人負擔,顯失公平。

-----------------------------------------------------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84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等 裁判日期: 民國89年12月21日 裁判要旨: 「債務人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者,在未行使此抗辯權以前,仍可發生遲延責任之問題,必須行使以後始能免責。

」本院著有五十年度台上字第一五五○號判例可資參照。

依被上訴人於事實審所為系爭房屋無聯外道路等相關瑕疵之主張,其於上訴人催告給付價金時似未為同時履行之抗辯。

原審未詳加勾稽,遽謂被上訴人業於上訴人催告給付價金時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進而為上訴人不得解約之認定,自屬可議。

----------------------------------------------------- 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279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給付違約金 裁判日期: 民國88年11月11日 裁判要旨: 債務人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者,在未行使此抗辯權以前,仍可發生遲延責任之問題,必須行使以後始能免責。

查本件上訴人縱未依約交付保證金本票予被上訴人,惟其催告被上訴人交付申請建照所需之一切文件,被上訴人於受催告後,在未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以前,仍可發生遲延責任之違約問題。

----------------------------------------------------- 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10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8年05月27日 裁判要旨: 買賣標的物有瑕疵,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時,必瑕疵不能補正,買受人始得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解除契約。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68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11月19日 裁判要旨: 被上訴人未如期於八十二年六月十四日、七月三十日給付價金,上訴人為同時履行之抗辯,僅足使上訴人免其遲延之責任而已,其給付之義務依然存在。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30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租金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9月30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係以系爭契約有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因可歸責於被上訴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之情形,依同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解除契約;並非主張依物之瑕疵擔保之規定行使契約解除權,自無依同法第三百四十七條準用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認其解除權已因除斥期間經過而消滅之餘地。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162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5月21日 裁判要旨: 買賣契約因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其買賣關係尚不當然歸於消滅,如買受人未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解除契約,契約自仍屬存在。

-----------------------------------------------------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55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87年03月19日 裁判要旨: 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者,買受人得類推適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或類推適用給付遲延之法則,請求補正或賠償損害,並有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之適用。

----------------------------------------------------- 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011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6年09月26日 裁判要旨: 解除權之行使,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

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

此項意思表示雖無一定之方式,亦無需法院之准許,但以其意思表示到達他方時發生效力。

----------------------------------------------------- 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690號民事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6年03月12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預期不確定事實之發生,以該事實發生時為債務之清償期者,應認該事實發生時或其發生已不能時,為清償期屆至之時。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970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12月20日 裁判要旨: 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並應返還。

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

所謂「依其利益之性質不能返還者」,係指原物之用益,如利用耕牛犁田,為受領人服勞務,均屬之;而「依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如原物業已毀損或滅失固屬之,如因法律之禁止規定而不能返還者,亦應包括在內,以資公允。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57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事件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7月19日 裁判要旨: 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蓋在雙務契約,債權人解除契約即可免除自己之對待給付,但債權人不解除契約而逕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亦非法所不許。

參考法條︰民法第226、256、266條(85.09.25)民事訴訟法第254條(85.09.25)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38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交還土地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6月27日 裁判要旨: 給付之障礙雖可得除去而未除去前,給付仍屬不能,例如買受人依買賣契約請求出賣人將第三人所有之物移轉或交付與買受人,自屬給付不能,該買受人自亦無從請求為不能之給付,且依社會通常觀念,如屬給付不能,即不問該給付不能之為主觀或客觀原因而異其效果,故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所定給付之情形,應不限於客觀上給付不能,因之債權人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以債務人之給付有同法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而解除契約時,亦不以客觀上給付不能為限。

-----------------------------------------------------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86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5年03月07日 裁判要旨: 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至第三百五十八條之規定,應負擔保責任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為同法第三百五十九條前段所明定。

買受人依該條解除契約,原無待於催告出賣人先行修補瑕疵,其解除契約之意思表示是否發生效力,應以系爭買賣標的物是否有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之瑕疵,以及就該項瑕疵而解除契約,是否顯失公平(同條後段規定)為斷。

如買受人先定相當期限通知出賣人協商解決有關物之瑕疵問題,並以出賣人如不於期限內出面解決,則於所附之催告條件成就時即解除契約,對於出賣人既無不利,自為法之所許。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887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12月14日 裁判要旨: 債務人不完全給付,債權人固得類推適用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之規定解除契約,但必以該不完全給付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不能補正,而陷於給付不能者始得為之。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863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給付無瑕疵物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7月28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乃原債權之延續,僅原債權在型態上有所變更而已,原契約仍屬存在。

而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則為契約解除之效力,即回復原狀之規定,兩規定不得同時適用。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7月21日 裁判要旨: 按訴之變更、追加或提起反訴,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二款至第四款之情形,不在此限;又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礙。

民事訴訟法四百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四百六十二條、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一款分別定有明文。

上訴人所主張之訴訟標的係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之回復原狀請求權,而該條之請求權基礎乃契約解除時所產生,上訴人先謂伊解除契約之依據為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嗣又謂係依據同法第二百五十六條規定云云,乃係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法律上之陳述,依前開說明,無庸得被上訴人之同意。

惟按當事人預期不確定事實之發生,以該事實發生時為債務之清償期者,應認該事實發生時或其發生已不能時,為清償期屆至之時。

----------------------------------------------------- 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434號民事判決 裁判案由: 回復原狀 裁判日期: 民國84年06月09日 裁判要旨: 上開契約雖名為房屋(或土地)預定買賣契約書,但買賣之坪數、價金、繳付價款、移轉登記期限等,均經明確約定,並無將來訂立本約之旨,且依該契約約定之內容即可履行而無須另訂本約,故系爭契約為本約而非預約。

----------------------------------------------------- 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1674號民事 裁判案由: 返還投資款 裁判日期: 民國83年06月30日 裁判要旨: 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發行新股,依公司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規定,須先經股東會特別決議變更章程,並經董事會特別決議後,始可為之。

由此等規定之趣旨觀之,股份有限公司未完成增資發行新股之手續前,似不得對外募股。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2364號民事 裁判案由: 給付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9月24日 裁判要旨: 所謂不完全給付係指債務人雖為給付,然給付之內容並不符合債務本旨而言;如債務人根本未為給付,其給付已陷於不能者,是為給付不能,給付若仍可能,則為遲延給付。

-----------------------------------------------------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421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2年03月05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之一方催告他方履行時,他方若未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仍可發生遲延責任之問題。

必須行使以後始能免責。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2783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履行契約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11月27日 裁判要旨: 被上訴人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契約一方當事人陷於給付不能時,他方當事人得無待催告逕行解除契約之規定,以訴狀之送達,向上訴人為解除契約之意思表示,於法即屬有據。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1134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5月29日 裁判要旨: 按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有關物之瑕疵擔保規定,原則上於危險移轉後始有適用,惟出賣人既有給付無瑕疵物之義務,故在危險移轉前,買受人亦有拒絕受領瑕疵物之權利,故在危險移轉前,買受人已發覺其物有瑕疵者,倘出賣人並未確定的拒絕擔保,買受人尚不得依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解除契約,以期買賣雙方當事人權益之平衡。

----------------------------------------------------- 最高法院81年度台再字第61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價款 裁判日期: 民國81年05月25日 裁判要旨: 惟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九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判決違背法規或現存之判例或解釋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及認定事實錯誤之情形在內。

----------------------------------------------------- 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1718號民事 裁判案由: 請求給付違約金 裁判日期: 民國80年08月02日 裁判要旨: 違約金既係債務人於不履行債務時支付,其屬損害賠償預定性之違約金者,如係為給付遲延而約定,即與民法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損害賠償額相當。

其為給付不能而約定者,則與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之損害賠償額同。

兩者性質既異,其為遲延給付約定之違約金不能同時亦為給付不能約定之違約金。

前一頁 下一個 代書貸款|實木家具|台中中古車|台北中古車|高雄中古車|桃園中壢中古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