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台灣新創生態圈」!一次搞懂所有重要參與角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將完整介紹「新創生態圈」中各個角色,包含:新創公司、育成機構、投資機構。
並附上詳細的新創成長歷程(募資、發展階段)說明圖。
找新創找投資人新聞發布
服務內容
進階服務
會員方案
加速器English中文English中文
立即登入
新創公司登入
投資人登入
募資技巧|STARTUP101
直擊「台灣新創生態圈」!一次搞懂所有重要參與角色作者:林欣穎2022-01-03為何有些前景看好的新創,他們擁有創新的想法、追逐成長中的商機、定位於正確的市場,最終卻以失敗收場?哈佛商業評論《WhyStart-upsFail》的文章中提及,導致新創公司失敗的其中一種模式,便是「缺乏援手」:在擴增規模的道路上缺乏資金、管理團隊,導致原先良好的想法、產品服務等無法被妥善落實,並在成本推升、策略虛浮、企業文化失能的情況下倒閉。
因此新創要成功,絕不能僅靠新創自身的一己之力,「新創生態圈」中各個角色對新創的成功與否皆至關重要。
以下將介紹台灣新創圈中,有那些重要角色參與其中、共同為新創的未來努力。
新創公司
新創(Startup)
在法規上,根據經濟部的定義,新創的實收資本額需在新臺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此外需依法辦理公司或商業登記,且設立未滿五年(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者,不受設立滿五年之限制)。
依外國申請人之本國法、我國公司法或商業登記法,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具創新能力:
一、在國內外認可的募資平台籌資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
二、已登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創櫃板。
三、經過相關智慧財產權登記,或是取得專利權。
四、於一年內獲得相關機關認可為優良新創育成機構。
五、負責人曾參加國內、外具代表性之創業及設計競賽獲獎。
六、負責人曾於國內、外具重要性之影展入圍或獲獎。
七、獲中央政府核予補助金額達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或地方政府相關補助金額達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
八、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
因此新創企業不只要有理念,還要具備創新,才算是良好發展的新創企業。
育成機構
加速器(Accelerator)
加速器,顧名思義是幫助新創「加速」成長的機構。
新創向加速器提出申請後,會參加密集的工作坊計畫(為期通常為3到5個月),目的為在短時間內進行商業成長規劃、修正試錯。
最後於工作坊接近尾聲時,加速器會為新創舉辦Demoday或PitchDay,讓新創向投資人、媒體、大眾展示階段性成果,並藉此曝光增加知名度、吸引投資人挹注資金。
而計畫結束後,加速器與新創間會建立長期的良好關係,透過校友活動讓往年進駐的新創回頭分享自身經驗,並為現有新創與投資人間牽線,促成資源的正向循環,並吸引更多潛在新創進駐。
(延伸閱讀:加速器是什麼?一次明白說完企業加速器怎麼運作)
新創在通過評選加入加速器後,部分加速器會給予新創團隊資金的挹注,包含獎金或入股,或部分國外加速器會以換股方式當作加入條件。
而在投資方面,加速器多半擁有可投資運用的資金池,會針對加入或優勝新創團隊進行後續投資,金額及投資條件因單位而異;同時,亦有部分加速器未有投資資金,偏向單純提供加速計畫與資源,協助新創快速成長。
因此建議新創團隊在挑選加速器時,除了加速器的計畫內容與資源外,也應考慮加入的條件及方式。
加速器和孵化器最大的差別,便是提供新創資金、成為股東,進而與新創成為「生命共同體」,會更加積極的為新創尋找資源、協助其成長。
例如加速器會根據自身擅長的領域,挑選進駐於加速器中的業師,以提供新創行業的相關經驗與技術,加速產品市場化。
此外,加速器也擔任新創、投資人、企業三者間的橋樑,以提供人脈連結,除了能增加新創募資成功的機會,也能間接引薦新創給投資人或大企業,讓新創獲得創業上的意見回饋、業務合作機會。
孵化器(Incubator)
英文為Incubator,有時也翻成「育成中心」。
孵化器多由政府、私人機構、大專院校成立,能提供創業相關課程、共同工作空間租借、業師諮詢服務、協助輔助金案件申請等,以及舉辦Demo大會,促進新創的曝光度及同業交流。
學校類型或過往而言,孵化器的業師大多待在學術界,較難提供產業上的輔導支援。
然而,由於孵化器的成立機構多為政府或大專院校,經常能引薦新創參與政府案件,也能提供免費或較為便宜的共享空間。
目前民間一般的加速器與孵化器的差別主要為,孵化器專注在孵化、輔導新創團隊從0到1的過程,也許一開始新創團隊只有一個創新想法,但尚未發展商業模式(BusinessModel)、Traction或MVP等,此時孵化器可透過較長的進駐時間或計畫,來協助新創團隊從0到1進展;而加速器主要透過較短的計畫培訓,加速新創團隊從1到100或更後續的發展,因此計畫內容相對較緊湊、新創目標更明確。
(延伸閱讀:認識孵化器與加速器,健全創新創業生態圈)
綜合上述,孵化器非常適合技術與產品想法仍在早期時期、資源仍屬匱乏的新創,讓其獲得基礎創業資源與知識。
新創基地與園區(Hub)
根據NicolasFriederici博士對於新創基地(Hub)的定義,其認為應具有四項特點(TuukkaToivonen&NicolasFriederici,2015):一、以企業家為中心的交流協作社群;二、融合多樣化的成員,匯集差異化的知識;三、在數位或實體空間中進行創作或協作;四、促進全球企業家文化在地化。
由於基地設立的目的為「增進新創交流、整合創業資源」,其會提供進駐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除了新創,產業中的成熟企業也會進駐並擔任業師角色,提供新創學習機會。
而大多的新創基地通常會主打一個專業領域,讓於此領域內的企業、新創、有想法者一同交流。
新創基地大多由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資源建造,例如在台灣,中央政府興建的知名新創基地有:TaiwanStartupHub新創基地、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A)、林口新創園、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等等;各地市政府成立的新創園區如: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Co-Space)、贏地創新育成基地等等。
而近年來也有私人營利機構、創投、大專院校或基金會等單位,成立專屬的新創基地,為新創提供更多面向的資源、降低創業門檻,一同促進新創發展。
(延伸閱讀:解析六都市新創產業基地)
投資機構
天使(Angel)
英文為AngelInvestor,又可稱為BusinessAngel,意指於新創創立初期就開始投資的投資者,大多為高資產個人、成功創業家、各界公司老闆高管等。
除了資金上給予新創幫助外,有時也能為公司帶來人脈與其他資源,如:同時擔任輔導與顧問的角色,並為新創介紹其他投資人。
而由於在新創成立早期就投入資金,天使投資人需要承擔極高的風險(早期新創公司倒閉風險較高、狀況較不穩定等因素),然而也往往能用最低的價格取得新創公司的股權,若未來新創發展成功,天使投資人可以獲得數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資報酬率。
通常在新創公司首次IPO或是被收購時,天使投資人便會退場。
(延伸閱讀:什麼是天使投資人?)
創投(VentureCapital,VC)
當新創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初創期、A輪募資時),往往會需要更大筆的新資金,來推動公司往下個階段邁進。
這筆新資金規模可能無法單單依賴天使投資人、3F(Family,Friend,andFool)提供。
此時創投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創投(VC)通常是由一群在市場、產業、技術、財務運作等方面,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團隊組成,會尋找具有高成長機會的新創,為其提供資金,以及人脈介紹、管理知識分享、招聘人才等服務,並以換取股權作為交換。
最終在新創公司公開市場上市(IPO),或被其他公司收購後退場。
(延伸閱讀:新創如何提高創投投資機會?抓住創投目光的三大要素!)
而創投的資金來源為外部投資人、大型金融機構、家族辦公室或是大企業公司,因此創投本身扮演類似私募的基金池管理人角色,需定期向資金提供者匯報新創的發展狀況、資金運用、投資後情形等。
根據上述的資金分配方式,創投通常採「合夥人制」,主要包含2種合夥人:普通合夥人(GeneralPartner)及有限合夥人(LimitedPartner)。
創投的角色為GeneralPartner(GP),意即會參與日常運營的Partner,包括案源開發、評估投資案、投資決策、投後管理都是GP負責。
而資金的出資者為LimitedPartner(LP),一般不參與日常的運營,不過創投在決定要投資哪些新創時需經LP的同意,GP也需定期向LP報告資金運用的績效。
(延伸閱讀:創投基金是什麼?)
私募股權(PrivateEquity,PE)
現今私募股權與創投的團隊組成、資金來源相似,皆為私募基金(PrivateOfferedFund):集合特定的投資人資產,作為公司的資金來源。
與創投較大的差異為,私募股權基金偏好投資低風險、於新創公司發展趨於穩定時(成長期、C輪募資後)給予資金,並同樣於新創上市或被併購時退場。
企業創投(CorporateVentureCapital,CVC)
企業創投(CVC)是目前國際企業普遍採用的新創投資或創新發展的方式之一,跟創投(VC)的財務性目標不同,CVC主要目標是策略合作、拓展新市場或新技術、尋找企業未來的成長動能或創新解決方案。
企業內部會透過成立專責的投資部門,或另外成立一家外部創投公司,以投資具有潛力的新創。
(延伸閱讀:認識新創關鍵字:CVC與VC有何不同?)
對企業而言,CVC不僅可彌補內部研發的不足,以加快研發創新速度、協助企業數位轉型,也能對整體產業趨勢有更全面的了解。
長期而言,CVC可持續為企業帶來第二、三成長曲線的機會。
對新創而言,與企業合作能獲得產品銷售的直接通路管道、驗證場域(POC)、加入開發產品計畫等,以更快地將產品市場化、了解市場反應與使用狀況。
新創成長歷程
文章最後透過圖表,呈現新創的成長歷程,以及上述新創生態圈中,各個角色的進退場時機,以讓讀者更明確掌握新創生態圈的運作情況。
圖一:新創成長歷程
募資階段
募資階段代表的是「第幾次」獲得資金,因此一般而言並無嚴謹的定義,僅按照字母順序依序往下編排。
而根據不同的新創團隊屬性、投資人喜好,也有跳過種子輪、先從天使輪開始募資情的情況,或者在A輪即獲得大筆資金。
因此以下僅簡單說明募資與發展的歷程經過,以及各期較常見的定義。
種子輪(SeedRound):除了新創自身團隊成員的投資,資金幾乎都來自3F(Family,Friends,Fools),或少數願意投資種子輪的天使投資人、創投。
天使輪(AngelRound):此時新創的商業模式漸趨完整,能吸引天使投資人、孵化器、加速器投資或合作,可說是新創第一次拓展人脈、獲得關鍵資源的重要時機。
死亡谷(ValleyofDeath):在產品開始獲利前,收支無法平衡、現金流為負的時期,極多數新創公司會於此階段倒閉。
A輪(SeriesA):新創於此時正式進入市場,開始驗證已成熟的商業模式。
進入A輪募資反映了市場對產品看好,新創於此時期需趁勝追擊,於獲得資金後搶佔更多用戶數與市佔率。
此時資金來源也從天使投資人轉為創投居多。
B輪(SeriesB):新創進入B輪募資後,大多皆已進入獲利階段,正在考慮開發新產品或開拓海外市場。
此時資金來源仍以創投投資為主。
C輪(SeriesC):進入C輪募資的新創,往往已具有多角化經營能力,並為上市(IPO)做好準備。
此時投資人中的私募股權基金佔比會多於創投。
D輪、E輪(SeriesD、E):準備上市或穩定維持經營。
發展階段
根據資誠2021台灣新創生態圈調查,新創發展階段的定義如下:
種子期:有獨特創意、技術、團隊,但尚未完成具體產品與服務。
創建期:產品開發完成,但尚未大量商品化生產。
擴充期:已被市場肯定,但仍需要更多資金擴大營運。
成熟期:營收成長、開始獲利,並準備上市或繼續穩定經營。
重整期:營運遇到瓶頸、陷入虧損,需重新調整經營管理。
而如下圖所示,目前台灣新創幾乎都在創建期和擴充期:
圖二:台灣新創發展階段佔比
未來展望
新創之於社會有何貢獻?為甚麼各個新創生態圈中的角色需要各司其職、以扶植新創成長?為何台灣需要一個完善的新創生態圈?
長期推動創業的美國克夫曼基金會(KauffmanFoundation)在2009、2010年間進行一系列研究,發現到企業的年齡才是真正影響就業機會數量的關鍵因子,而非企業規模,尤其是初創0~3年內的新創企業,對美國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的正向貢獻相當大。
此外,在經濟蕭條期間,新創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數量也同樣穩定。
近幾年全球因疫情肆虐,在經濟、生活上皆受到嚴重衝擊。
然而與此同時,許多新創公司於疫情中提供創新模式的服務、商品,讓大家可遠端工作、減少生活中的接觸、提升醫療效率等等,多少改善了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此可知,新創事業對就業機會與經濟有正向影響,也是引導台灣走向創業型社會的關鍵。
因此新創的成功,不僅僅攸關創業者的個人理想實現,也有助於促進產業的持續創新與成長。
尤其在新興領域的新創,更有助於促進生產力提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整體社會生活。
因此「如何成功扶植新創成長」成為重要的政策議題與趨勢。
若台灣能擁有完善的新創生態圈,必能促進整體經濟成長、增加社會福祉,讓台灣朝向創新型經濟邁進。
參考資料:
創投如何評估早期投資案?
新創如何提高創投投資機會?抓住創投目光的三大要素!
認識新創關鍵字:CVC與VC有何不同?
認識孵化器與加速器,健全創新創業生態圈
Startup101是台灣新創募資媒合最速的平台。
想知道更多新創資訊,記得關注Startup101臉書和訂閱Startup101電子報!關於我們服務條款常見問題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2022新創101
追蹤我們的最新消息!
訂閱電子報
延伸文章資訊
- 1創業拔萃方案(103~105年) - 國家發展委員會
隨著網路科技興起,軟實力已是未來競逐市場的關鍵,產業發展面臨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挑戰,全球化的浪潮下,市場不局限於國內而擴張成全球市場,成長關鍵由技術密集走向 ...
- 2四張圖看新創成長6大關鍵|數位時代BusinessNext
- 3展望未來20年如何在台灣打造下一間新創獨角獸公司?
自從二○一三年「新創獨角獸」一詞在矽谷出現後,台灣的媒體便不時會關注 ... 在「打造獨角獸公司」的底層,有支持新創成長的創業生態圈,裡面包含新 ...
- 4林冠仲】新創事業不同階段的關鍵目標與資金規劃 - FINDIT
期盼提供新創業者,依據當下的事業發展狀態,調整步伐找出合適的各項經營策略。 新創事業的發展階段. 新創事業的發展依據不同定義可以提出幾個不同的 ...
- 5後疫新世代,臺灣新創該如何成長茁壯、邁向國際? - 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2019年獲得投資的新創總共有90家,含括來自電商與零售、醫療科技與製藥、廣告內容與行銷、硬體與IoT、B2B企業軟體解決方案、金融科技、汽車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