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六級| 2018 2019chingtsu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或以一個更貼地的例子解釋,你與知己在學習中互相競爭,比較成績,亦有助於各自在 ... 而你不去好好珍惜、打理,知己亦可能會慢慢離你而去,甚至變成敵人,傷害你。

 此網站是使用.com網站幫手設計的。

立即用來製作您的網站吧!立即開始中六級作品《談知己》《談敵人》冠軍六仁張凱婷亞軍六義謝尹敏季軍六禮劉嘉怡優異六智鄭嘉雯冠軍 《談知己》 六仁張凱婷     友誼,分為過客、友人以及知己。

大家都聽過「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吧。

這些千古流傳的傳世佳句,都是為了讚美這兩個字——知己。

​   所謂知己,按字面解釋,就是一個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內心的好友。

所以古今以來,人們都常抱怨著:「一生難得一知己啊!」 ​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希望認識知己。

比如三國期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心中有了同等的愛,同樣的責任,共同出生入死,歷史上才得出一段佳話。

​   但作為知己,除了互相鼓勵,激勵之外,亦可以作為競爭對手,推動別人進步。

​   以著名物理學家愛恩斯坦和他的知己波爾為例,兩人多年來作為學術對手,展開長達二十多年的量子力學論戰,但這種競爭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

波爾和愛因斯坦互相解決科學難題時,逐漸完成了量子力學的體系,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或以一個更貼地的例子解釋,你與知己在學習中互相競爭,比較成績,亦有助於各自在學業成績中進步。

為對方解答問題,解決學業上的疑難,亦能讓彼此友誼增長。

​   若將知己比喻為「大樹」,我認為是最適合不過了。

知己作為彼此的大樹,大樹會為人遮風擋雨,遮擋猛烈的陽光,讓你在傷心失意時,打開心扉,向著樹洞大哭大叫,發洩心聲。

​   但是當一棵樹,你沒有悉心去照料、打理,便可能會倒塌。

知己亦一樣,若只是一方付出,為你庇蔭,而你不去好好珍惜、打理,知己亦可能會慢慢離你而去,甚至變成敵人,傷害你。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知己變成你的敵人,可能比其他一直恨你,討厭你的敵人更為可怕! ​   知己,一個比你父母更了解你的人,一個比你自己更愛你的人,一個讓你有比家更有歸屬感的人,他可能會是你一輩子的護蔭,亦可能會是你之後一個長久的敵人。

是好是壞,亦是由自己去決定,選擇。

​ ​ ​   亞軍 《談知己》 六義謝尹敏     知己知己,何謂知己?知己可遇不可求,誰不渴望得到知己?何謂緣分?人與人之間的相識,便是緣分,從相識到相知,便是知己。

遇上知己而得到知己,便要珍惜知己,與知己相處之道,更是應該緊緊相握。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所謂的心有靈犀,便是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就知道你心裡所想,這種無價的友情,就像牽著手的情人,難捨難分,一旦失去,就會感到如同丟失了心臟上的一塊心瓣,痛苦難耐,只能苟延殘喘。

​   那如何從相識到相知呢?可能在冥冥之中,我給了她一張需要擦眼淚的紙巾;又可能是我無意中發現她需要一個可以依賴的後背;亦有可能她便是我生命中,獨一無二,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

相知,就是在一開始就建立起互相信任,又因為一些事情而產生默契,互相吸引,而這種吸引,異於戀人之間的產生荷爾蒙的吸引,而是遇上人生觀相似、志同道合的人時,兩個人都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對方更了解自己的人了,所以他們不僅互相吸引著,還成了一生的知己。

​   有些人會把知己與朋友歸為同一類,但我想反駁的是,知己和朋友是兩碼子事。

對待知己,貧窮如我會不計金錢,視為身外之物,捨得為知己花錢;而朋友,對於金錢可能會有些芥蒂。

也就是說,知己如同親人,甚至勝過親人。

而知己之間,重視的並非只是物質的付出,而是重視對方能為彼此付出多少物質及非物質。

不可否認的是,知己往往都是由朋友進階而來的。

​   起初的我們,可能會因為一些雞皮蒜毛的事而打心底討厭他,嫉恨他,背地裡罵他,但在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卻又感到懊惱無比。

就如在約會的那天,好朋友遲到了半小時,自己臉上雖然風平浪靜,但是心裡已經咒罵了他十幾遍,然而等他姍姍來遲才發現了他手中原來提著兩杯解渴的飲料。

有些情誼,總會在犯了錯之後才真正建立起來,在誤會中,在爭吵中,就如一棵搖搖欲墜的樹,得到了土地的滋養後,堅固地屹立在山巔上,不搖不晃。

​   人們總揚言著說患難見真情,亦有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更何況是朋友呢?對的,沒有錯,知己怕是見真情的那位;而朋友,估計就是各自飛的鳥。

一個知己,她不會在你窮得潦倒的時候拋棄你,亦不會在你富得流水的時候對你阿諛奉承,因為是知己,無關物質,無關身分,只在乎彼此能夠惺惺相惜,用牛頓定律來解釋,知己是對彼此有吸引力的。

​   知己是一旦交上了就會不離不棄的嗎?如果有這個觀念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

多少人的知己就是這樣栽在這裏的,他們認為已經成為彼此的知己,便不需要再頻密地聯繫,不需過多的交流,彼此都知道自己心中所想的,表面上所做的,也就因為如此,他們失去了堅固如山的情誼。

他們會因為少聯絡、少約會、少聊天,總是以忙著處理一些事、忙著與其他朋友相處作為理由,忽略了知己的存在,無視了知己的感受和想法。

​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面前,我和知己彼此卻因為各種原因而分道揚鑣。

作為一個中學生,忙著與所有人交好,在課間小息、在午假、在放學後,都會與除知己外的朋友打鬧、培養感情、企圖再認識一名新的知己,卻忘記了與「舊」知己增進感情,忘記了聯絡,忘記了關注和關心。

作為被忽略的那一個人,心中更是像被打翻了調味盤、五味雜陳,像吃了黃蓮一般,雖充滿了怨氣,可是他知道他的知己心中的想法,不得已忍下這口氣,不說出來,也不揭穿。

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漸漸地變質了,開始產生了隔膜,間隔了彼此的感情。

久而久之,被忽略了的知己也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尋找新的知己,代替「舊」知己,來保護「獨居」的自己。

而當他們見到彼此都擁有了知己,他們也就不再相約見面,這份感情也走到了盡頭,甚至以後在路上見面,彼此也不會再打招呼,不會確認對方的眼神。

最後,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或許你會說,既然對方心裡知道自己的想法,那他也可以遷就我,包容我,但是人始終都是自私的,總會很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珍貴的東西,知己也不例外,所有人都不想把自己的知己分享給別人。

但另一方面人也是卑微的,當發現自己的知己已經不滿足自己了,那麼自己也會感到失落,妄自菲薄,以離開的方式來成全第三人的進入。

​   知己的相處之道,重要於知己的緣分。

緣分的到來,肯定是要自己好好把握,不把握好的,那叫有緣無份。

把握好知己,唯一的方法就是相處。

知己,固然是要主動聯繫,不可疏忽,固然是要付出,不可輕浮,同時,還要悉心呵護,不可因一時的「得志」而因小失大。

​   知己或者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人際關係,有些人就算度過了一生也難以擁有一位知己,有些人在青蔥無知的歲月卻結交了知己,直到老年,知己仍在身旁。

有知己的,或許會感到自豪。

沒有知己的,還是照樣過著自己的生活,只不過是有了一種遺憾。

而中途失去知己的,怕是會終生都追悔莫及了,因為感受到了知己的美好,就如同上了癮般難以離棄,離棄了便是痛苦的。

所以啊!人生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 ​ ​ 季軍 《談敵人》 六禮劉嘉怡     「其實,沒有對手的英雄也是一種悲哀。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正如金庸在《神雕俠侶》與《笑傲江湖》筆下的孤獨求敗大俠一樣,無疑是寂寥的,窮盡一生僅求一敗,沒有敵人的人生,總帶着一份難以言喻的缺陷。

從呱呱墜地那一剎開始,彼此早已籠罩在無盡的競爭當中,無論是擦肩而過的路人,抑或朝夕相對的同窗,亦有可能成為漫漫長路上的敵人,這把雙刃劍打擊着彼此的自信,卻又鞭策着大家成長。

​   我們都知道「定比定律」的發現者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普魯斯特,但又可曾知道為探索這一奧秘,普魯斯特與貝索勒進行了長達九年如火如荼的論爭,雙方無數次否定和推翻對方企圖證實自己觀點正確的結論,最後普魯斯特成為了這場競爭的優勝者。

不過,他非但沒有因此趾高氣揚,反而由衷感激貝索勒的質難,令其得以深入研究定比定律,並鄭重向世人宣告:「發現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功勞。

」敵人總會捎來壓力,逼迫我們努力投入到鬥爭中,想方設法擊潰對手。

在與敵人的「戰鬥」中,才能真正的磨練自己,成為自身前進的動力,成為成功的催化劑。

​   不少人都會視敵人為眼中釘,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沒有這顆「眼中釘」,狹窄的視野又如何正視自身的不足?古有三國周瑜諸葛亮,公瑾的聰明及不上孔明的才智,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同時,亦絞盡腦汁想勝過諸葛亮。

為了不被超越,亮亦不敢鬆懈,使出渾身解數一次又一次迎擊周郎,互相爭鬥之際識英雄重英雄。

假如周瑜沒有諸葛亮,哪來力爭上游的不忿?倘若孔明沒有公瑾,豈有棋逢的敵手,又怎能彰顯自己更勝一籌?為打敗敵人不斷增值自己,提升能力,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   敵人,不一定非要鬥個你死我活分出高下,也可以成為良性競爭的夥伴,共同成長,攜手進步,為寂寥的人生路上增添一點火花。

  ​ ​ ​   優異 《談敵人》 六智鄭嘉雯   敵人是什麼?敵人就是處處與你作對,在背後默默地仔細鑽研敵對的長短處,當找到對方的「弱點」便適時一擊即中,令對方感受到被威脅,繼而沮喪、落寞的人,面對落敗的你,他的心卻不會產生任何同理之意,反是一臉風光、痛快不過。

古時,在戰場上為爭奪某些利益而爆發衝突的國家,相互就是敵對關係。

如《六國論》文章中提及六國最大的敵人便是秦國,反之亦然;而《出師表》中,蜀國的敵人便是魏國與吳國,反之也是。

放眼現今,在這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中,敵我的位置極為分明,如北韓最大的敵人便是美國;中日關係勢成水火;全世界的敵人便是恐怖分子。

由此可見,敵人的出現正威脅着我們的生活,他會拿走我們應得的機會,奪取我們的一切如地位、財富或重視之物。

因此面對敵人我們只能變得更強大,絕不讓他們得逞。

​   然而,敵人的存在對我們也有着正面的影響。

正如班中那個與你糾纏不斷,無論在測驗、考試、操行或是義工時數上事事與你競爭的同學,他正成為了你在學業上要超越的敵人。

正因你想不斷超越他,而他又不想被你超越,久而久之,在長年累月的競爭之中大家都能一同進步,取得好成績。

在運動場上,競爭者會將所有一同參賽的對手視之為「敵人」,他們競爭的目標只有一個,便是擊敗對方、超越對方。

正因如此,運動場上的成績公佈欄上,才能不斷有佳績、新紀錄誕生。

林丹與李宗偉,正因為意識到對方的存在,才會不斷迫使自己進步,加快鑽研戰術急起直追超越對方。

試想像,如果沒有敵人的存在,那我們又怎會時刻警覺、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做到居安思危、慎防他們乘虛而入呢? ​   無可避免的是,有些人素來都是良善之人,任何事都不爭不論,只求與世無爭,做好本分、堅守「中庸之道」。

但在我看來儘管沒有任何敵人,我們也應設定「假想敵」令自己有所進步。

那麼誰是「假想敵」?就是自己,也就是說今天的自己要勝過昨天的自己。

無論在操行、成績、品德與性格上,昨天的自己便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與其長期費神揣摩敵對的疏漏之處,倒不如用心鑽研出自己更好的一面,超越昨天的自己。

​   常聽到一句話,「多一個朋友,總勝過多一位敵人」,有時化敵為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中國與日本為釣魚臺鬧得面紅耳赤,可是當他們面對其他國家的時候,卻能化敵為友合作抗敵。

當年國共內戰,雙方視對方為死敵,卻在面對日本侵略時,同仇敵愾暫時放下敵對關係,對抗外敵。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不過,起初廉頗視相如為敵人,後來卻成為「刎頸之交」。

由此可見,敵人並非絕對,甚至能成為同路人,為着同一個意向與目標進發或是出謀獻策,共同迎難而上。

​   「君子無所曾,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這教導我們與敵人交手的過程中,如果能保持一定的風度與善意之態度,既能同化彼此,又能彰顯中國文化之禮儀精神——傳承「禮儀之邦」的傳統。

至於中國文化常訓世人的「和而不同」即是在人際交往中與別人意見出現分歧時,仍能保持和諧的關係,我想,這就是對待敵人的最高境界。

​ ​ ​ ​ ​ ​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