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後實證主義方法:以行政倫理學爲例-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公共行政領域被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所統治。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何艷玲教授在《公共行政學史》一書中提出的那樣,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後實證主義方法:以行政倫理學爲例
2021-02-08公共管理與政治學悅讀坊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公共行政領域被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所統治。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何艷玲教授在《公共行政學史》一書中提出的那樣,公共行政研究中存在著「唯實證主義」傾向,「許多公共行政學者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時都隱含了自己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解和先期預設,即以實證主義的標準——研究的有效性、可測性、因果性等,來判斷研究成果的可接受性」。
後現代公共行政思潮興起以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向公共行政研究中的這種「唯實證主義」傾向發起挑戰和質疑。
小編今天要向讀者介紹的是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三種後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即歷史方法、自然式探究或人種志方法、故事方法,相關內容出自美國已故知名公共行政研究者H.喬治·弗雷德里克森及其合作者傑里米·戴維·沃林合著的《行政倫理學的研究與知識》一文。
本文選摘自《行政倫理學手冊(第二版)》(特里·L.庫珀主編,熊節春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有刪改。
文末有贈書福利。
行政倫理學手冊(第二版)特里·L.庫珀 主編熊節春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行政倫理學手冊(第二版)》是人大出版社「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近期出版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該書由美國行政倫理學領域的知名學者特里•L.庫珀教授主編,H.喬治•弗雷德里克森、查爾斯•J.福克斯、約翰•A.羅爾等數十位行政倫理學及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聯合撰著,堪稱行政倫理學領域的鴻篇巨製。
全書從行政倫理學的學科發展、哲學視角、學科背景、外部控制、內部控制、美國社會的行政倫理、其他文化中的行政倫理等角度展開論述,百科全書式地呈現了行政倫理學的主要內容與當前行政倫理學的研究和理論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該書在行政倫理學的學科性質、研究視野與方法,以及行政倫理學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的相關闡述極具開創性,值得所有行政倫理學乃至公共行政學、倫理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習者借鑑和參考。
從實證主義到後實證主義 在實證主義看來,知識是建立在自然現象和它們的屬性上的。
這些屬性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觀察到或源自生理感官。
實證主義者認爲,在自然界和社會中都存在可識別和可描述的有序和無序的模式。
經驗主義者認爲,對世界的認識可以或應該通過感官經驗來獲得。
對理性主義者來說,唯有理性可以提供事物存在和本質的知識。
理性也被用來描述現實是一個統一的、連貫的和可解釋的系統這樣的觀點。
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合起來就形成了指導當代科學研究的認識論或知識論。
什麼才算知識?什麼東西是可知的?什麼都可以被稱爲是確定的嗎?對於所有這些問題,實證主義、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的認識論都用「是的」來回答。
這種認識論認爲,當自然或社會現象的有序模式被觀察到、被描述出和被驗證,才可以說這是知識。
這種知識不同於信仰、價值觀或偏愛。
在邏輯實證主義看來,價值與事實是不同的,這是公共行政和倫理學研究的實證主義一個極爲重要的方面。
最後,在行政或組織理性(有些人會說是工具理性)中,有可識別的現象(變量)之間關係的模式,這些模式表示行動A將產生結果B。
從這個方面來看,個人或組織的理性是以目標爲導向(通常是給定的或先入爲主的)的行爲。
在實證主義的體系中,有五種主要方法被用在行政倫理學研究中:調查法、實驗法、訪談法、數據分析法、案例研究法。
這五種方法本文不一一進行介紹,具體內容可參見《行政倫理學手冊(第二版)》第2章的「行政倫理學研究與現代社會科學」這一節。
本文將重點放在行政倫理學研究的後實證主義方法上。
行政倫理學研究的後實證主義方法比實證主義-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的方法既更古老又更新近。
這兩種方法也有不同的哲學基礎。
在哈蒙和邁耶(1986)之後,這兩種不同的社會科學思想是「客觀主義的」與「主觀主義的」。
行政倫理研究的實證主義-理性主義-經驗主義的方法是客觀主義的。
後實證主義方法是主觀主義的。
差異與對立的認識論、知識論和什麼應該算作知識的觀點有關。
客觀主義的視角是「外在於個體認知的社會世界是一個由堅固的、有形的和相對不變的結構組成的真實世界。
無論我們是否標註和認識到這些結構……它們仍然是經驗的實體存在」(伯勒爾和摩根,1979:4)。
從主觀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結構(如法律、法規、組織、政府)「不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哈蒙和邁耶,1986:287)。
根據這種觀點,「『在外面那裡』不存在客觀真理等待我們去發現。
相反,所有的『現實』都是社會建構的」(凱利和梅納德穆迪,1993:5)。
在方法論方面,客觀主義者以「系統的科學實驗報告和技術爲研究基礎。
它集中體現在自然科學中被採用的方式和方法上,其側重於按照科學嚴謹的原則檢驗假設的過程。
它忙於建構科學實驗和使用定量技術分析數據」(伯勒爾和摩根,1979:67)。
另一方面,主觀的方法論「強調通過研究主體自己主觀的參照系來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經驗。
這……不必要排除後者對普遍化的興趣。
它『強調在調查過程中讓人的主觀意識展現其性質和特點的重要性』」(哈蒙和邁耶,1986:290;伯勒爾和摩根,1979:67)。
主觀視角否認價值無涉的社會科學的可能性,並反而贊成以價值爲中心的社會科學。
因爲價值觀是倫理的核心,所以研究方法上的這種不同是尤爲重要的。
對後實證主義者來說,所有分析就是解釋,而不是對事實的一種歷史的客觀觀察。
事實上,對後實證主義者來說,事實與價值(邏輯實證主義)是無法辨別的。
我們所說的價值觀改變了對觀察資料的解釋,因而我們所說的事實體現了我們的價值觀。
換句話說,「實證主義者的調查報告的事實『是特定概念安排和理論預設的不可避免的人造物』」。
(凱利和梅納德穆迪,1993:7;詹寧斯,1987:1439) 後實證主義或主觀的行政倫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歷史方法、自然式探究或人種志方法和故事方法。
與往往重點在倫理意見、態度和觀點上的行政倫理學的客觀研究不同,後實證主義方法往往要考慮實際的倫理行爲。
因爲這種行爲往往與實際事件或故事相連,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事件,同時說明或解釋它爲什麼會發生和行政行爲爲什麼是或不是合乎道德的。
這種研究幾乎總是敘述性的,使用語言文字作爲描述事件或行爲的符號。
在實證主義的研究中數字經常被作爲代表現實的符號。
歷史方法不同於案例研究法,因爲歷史研究者不僅要描述事件,而且要說明它們爲什麼發生。
此外,歷史學家特別是傳記歷史學家要發現研究的這些人的特性並要說明他們的行爲。
歷史既是事實又是事實的解釋。
歷史的偉大力量是它把讀者放置在背景中並了解單個人物、人物之間互動、影響行爲的環境和事件以及所有行爲中的大多數的能力。
歷史直接而詳細解釋了倫理行爲問題,不像許多其他方法更適合研究態度、看法和其他行爲的替代者。
一些行政倫理學研究的歷史方法最好的例子是以傳記的形式出現的。
羅伯特·A.卡羅對羅伯特·摩西(1974)和林登·詹森(1982,1990)的詳細研究就是細節與內容的豐富性和個性發展的非同尋常的例子。
這些研究基本上是玩弄權術的說法,「一個偉大的人不能是一個很好的人」。
卡羅的研究工作因對他的研究對象的道德批判而著名。
歷史/傳記相反的一個例子是戴維·麥卡洛對哈里·杜魯門的研究(1992),尤其是對杜魯門總統的誠實、正直和道德的展現。
另一種使用傳記的倫理方法是所謂的典範技術。
通過這種方法,具有高尚道德聲譽的行政人員被事先選定、被研究,並且作爲道德最優的例子被提供給讀者(庫珀和懷特,1992)。
在歷史的背景下,對重大倫理問題唯一的最好的記述被發現在理察·E.諾伊施塔特和歐內斯特·R.梅的《考慮時間:決策者的歷史借鑑》(1986)一書中。
幾乎每一個美國20世紀中後期重要的國家政策問題都被放置在歷史背景下。
作者們把古巴飛彈危機、韓戰、越南戰爭以及豬灣事件既當作政策又當作倫理事件的分析是卓越非凡的。
他們對許多那個時代的重大政策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林登·詹森、馬丁·路德·金、馬爾科姆·艾克斯、赫爾穆特·施密特、吉米·卡特、哈羅德·麥克米倫、哈里·杜魯門、約翰·甘迺迪、艾森豪、弗朗西斯·帕金斯、喬治·馬歇爾和瑪麗·安德森)提供了一種令人興奮的倫理背景研究。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自然式探究或人種志(描述性的人類學)方法是後實證主義哲學中的根本方法(林肯和古帕,1985)。
這種方法降低了普遍化和因果關係決定的重要性,並且認爲研究要客觀的屬性和價值無涉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這種方法要求研究者不應在組織之外而應在組織之內研究,價值觀應被詳細說明並被捍衛,關鍵是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建立信任關係,在描述現象中被研究者構建的現實應更少考慮因果關係的假設,更多考慮事件「同時發生的相互塑造」。
這種方法在現代最好的例子被發現在羅伯特·貝拉等(1985)著的《心靈的習性:美國人生活中的個人主義和公共責任》一書中。
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形成了一個有凝聚力的、高度互動的研究團隊,從事對數量有限的研究對象的「積極訪談」。
研究人員逐漸與研究對象足夠熟悉(反之亦然)以至於感覺不僅能轉述他們的話語,而且也能解釋它們的含義。
他們對社會理論的發展感興趣,還對構成「美國人的心靈習性」的決定性的習俗、意識、文化和生活的日常習慣感興趣。
他們發現美國人是被分離和分散的、個人主義的、忙於追求個人抱負和消費主義的。
然而,他們並沒有發現他們的生活是滿意的——一種富裕的貧窮。
他們在教育和自我修養中尋求更大的生活意義。
根據貝拉等人的看法,美國人一直無法重建曾是這片土地上早期定居者特點的共同體與共同利益感。
從廣義上講,他們發現了一種個人與自私的倫理觀,而不是一種共同體或公共倫理觀。
這些研究者的報告混合了歷史、人文學科(特別是文學)、他們的研究對象的話語、對這些話的解釋及其可能的含義以及在他們所謂的「作爲公共哲學的社會科學」背景下的所有的一切。
在這種方法中,研究人員不僅要為準確陳述現實負責,而且要爲社會的價值觀和問題負責。
對貝拉等人來說,社會科學家有責任準確地描述社會和改善社會。
自然式探究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者參與法。
派屈克·多貝爾被任命爲一個縣倫理委員會的沒有薪水的成員。
他也是行政倫理學領域中的一位研究學者。
多貝爾提供了一個倫理作爲一種政治武器使用的詳細的、有點令人沮喪的報告(1993)。
他指出,倫理和倫理準則的採納可能有廣泛的公衆支持,但沒有具體的贊助者或利益集團的支持。
政治上對倫理的關注不是受忠誠於倫理原則的驅動,而是受周期性醜聞和腐敗的驅動。
被媒體表現出的對倫理的關注也是一樣。
通過使用自然式探究方法,研究者並不擔心干預正在進行或者變得不明顯的行政/政治進程。
這種方法適合於觀察、描述和評價行爲。
爲了有效,這種形式的研究需要被觀察者與觀察者/參與者之間的高度信任。
也許同樣重要的是,它要求研究者與那些閱讀研究結果的人之間的信任。
後實證主義研究中的故事方法是與「意義建構」相關聯的,與組織的邏輯實證主義決策方法相反(韋克,1979;哈蒙和邁耶,1986;梅納德穆迪和凱利,1992)。
在這種方法中,決定和政策不是被界定爲理性的行爲而是事後的詮釋(琳,1987)、故事(斯通,1988)和根據(鄧恩,1982)。
凱利和梅納德穆迪(1993:1)提出「政策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一種表達潛在公衆關切的方法,而不是已經存在的公衆需求,政策制定的藝術主要在於表達那些沒有完全表達清楚的恐懼與希望,並使它們具體體現在有關它們的來源和它們所代表的選擇的有說服力的故事中」(賴希,1987)。
一個好的方法學上的故事方法的例子來自約翰·范·馬楠(1978:297)和他對年輕警察是如何被社會化的研究。
新手對聽到警察工作實際上是什麼樣子的熱烈渴望導致了完全數不清時間的戰鬥故事……被許多教員自由講述……通過近身觀察和傾聽警察的故事和風格,個人接觸到組織歷史的一部分,其詳述了某些人格特徵、過去的事件、職位和新手最終被要求認識到的暗含關係,並且該部門的歷史主要通過戰鬥故事被傳播。
這種學習和社會化過程延續在警察職業生涯初期。
「通過觀察、傾聽和模仿」(范·馬楠,1978:298),新警察學會如何處理警務工作面臨的挑戰:「醉漢、危險、法院、層級制度和模稜兩可。
」(帕倫博和梅納德穆迪,1991:89)組織的故事可能像決定組織中個人行爲的其他任何因素一樣有影響。
它們混合事實、價值觀、神話、傳說、歷史和有用的經驗法則。
梅納德穆迪與凱利對故事的研究尤其是與行政倫理學的主題有關(1992)。
他們的主題是公共行政人員講述有關公務員或職業官僚與如州議員、市長或州長這樣的民選官員之間關係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民選官員通常是消極的:他們總是願意幫助有勢力的選舉人並且更經常被描繪成腐敗而不是負責任的。
當選的官員往往是粗暴無禮而自大的:他們假定政府工作人員是被聘用來照他們的命令辦事的」(梅納德穆迪和凱利,1992:30)。
這些故事中的職業公務員「表現爲理性、勤奮、內行、關注公衆和政策的正確實施。
這些故事把較低級別的官員描述爲遠非立法政治,依靠他們的上司來保持其獨立性」(梅納德穆迪和凱利,1992:30)。
當然,這些故事中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這很可能是民選官員講的故事會負面刻畫職業官僚的特徵。
然而,這些故事通常被人相信並經常被用來作爲行爲指南。
在梅納德穆迪和凱利的研究中,有五個有關舉報的故事(1992:31)。
「這些故事給未來舉報人傳遞的唯一信息是『不要』。
不僅有對上司需求順從和懲罰持不同政見者,而且也排斥向媒體或民選官員傳遞信息的同僚。
」以故事方法爲基礎的這些研究舉報結果與使用其他方法研究舉報的其他研究結果之間存在相當大的一致性(佩里,1993;尼爾和米塞利,1986;格雷厄姆,1986)。
故事方法作爲觀察組織文化和官僚政治行爲的手段是特別有價值的。
雖然它們都是程式化的、誇張的和利己的,但故事方法能夠使研究人員了解態度和信念如何影響人的行爲和行爲如何影響態度和信念這種特別困難的問題。
這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
對於行政倫理學的學生來說,故事在有關羣體一致性與做正確的事的問題方面的信息特別翔實。
行政倫理學的後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及隨之而來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沒有像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視角一樣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接受,尤其是在學術界。
它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爲它說明行政人員實際行爲的能力更多補償了它缺乏科學的嚴謹性。
(本文選摘自《行政倫理學手冊(第二版)》(特里·L.庫珀主編,熊節春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有刪改。
)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R.A.W.羅茲著,丁煌、丁方達譯,2020年6月《理解治理:政策網絡、治理、反思與問責》一書系治理理論代表人物羅茲教授的代表作品。
全書以網絡、治理、反思、問責爲核心議題,收錄了羅茲教授在相關領域的多篇代表性論文,包括其治理理論奠基性論文《新治理:沒有政府的統治》。
本書有兩個重要的學術貢獻:第一,提出了「差異化政體」研究視角,其核心思想是政策網絡、核心行政部門、國家空心化和治理。
第二,歸納了「治理」一詞的六種常見用法,並將其定義爲「自組織的組織間網絡」。
公共行政學經典(第七版·中國版)傑伊•M.沙夫里茨等主編,劉俊生譯,2019年8月由傑伊•M.沙夫里茨教授領銜主編的《公共行政學經典》一書是一部貫穿公共行政學百年發展歷程的經典論著選集,自1978年初版以來,被國內外公共行政學科的學習者和研究者廣泛採用,已成爲公共行政領域的必讀經典。
全書選錄了公共行政學百年發展歷程中39篇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經典論著,囊括了威爾遜、古德諾、西蒙、沃爾多、弗雷德里克森、羅森布魯姆等人的代表性論著。
政府績效管理:創建政府改革的持續動力機制唐納德·P.莫伊尼汗著,尚虎平等譯,2020年6月《政府績效管理:創建政府改革的持續動力機制》一書是美國知名績效管理研究者莫伊尼汗教授的代表作品,也是近年來政府績效管理領域的一部精品力作,曾先後獲得美國管理學會頒發的公共與非營利組織最佳圖書獎和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的赫伯特•西蒙獎。
本書聚焦於績效管理中績效信息的模糊性及不同公務人員使用績效信息的差異性,提出了一個旨在解決政府績效信息選擇和使用難題的理論模型,即「交互式對話模型」。
政策分析八步法(第三版)尤金•巴達克著,謝明等譯,2020年1月《政策分析八步法》一書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知名政治科學家尤金•巴達克教授的代表作品。
在本書中,作者構建了一個經典的政策分析框架,即「政策分析八步法」,將政策分析分解爲八個具體的步驟——定義問題、收集資料、構建選項、選擇標準、預測結果、權衡得失、做出決定、總結陳述,爲政策制定者、政策分析者和公共政策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其實用的政策分析工具。
公共財政管理:分析與應用(第九版)約翰·L.米克塞爾著,苟燕楠、馬蔡琛譯,2020年6月 《公共財政管理:分析與應用》一書是一部暢銷全美近40年,並風行於市場經濟國家的公共財政管理經典教材,同時也是知名公共財政研究者米克塞爾教授的代表作品。
本書從公共部門管理的視角出發,系統闡述了以美國爲代表的市場經濟國家公共財政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全書突出公共財政的管理導向,著重關注公共財政管理的具體運行與操作層面,並強調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全書的研究框架是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對我國傳統財政學研究範式的重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更多人大版公共管理經典譯著請參見:張成福陳振明丁煌領銜譯介|這50本公共管理經典譯著,你讀過幾本?京東正在開展人大版公共管理引進版圖書暑期大促活動,人大出版社近60種公共管理經典譯著和英文影印版著作參加每滿100減30元活動,同時還可疊加使用部分優惠券。
在文末留言處,就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領域中的研究方法發表看法,不限於對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後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討論。
如果你的看法很贊,那麼你將有機會成爲本期贈書活動的幸運讀者,獲贈本文提及的6本公共管理經典譯著中的任意一本(由幸運讀者任選)。
本次活動贈書不超過5本,我們將根據留言質量和點讚數量決定獲獎讀者。
贈書活動截止時間爲2020年8月31日下午3點整(北京時間)。
特別說明:爲了讓贈書活動能惠及更多讀者,1個月內參與過本公衆號贈書活動並獲贈樣書的讀者,此次不再選爲幸運讀者(當然留言還是非常歡迎的)。
延伸閱讀新書首發|庫珀:作爲一個研究領域的行政倫理學紀念|弗雷德里克森:邁向新公共行政張成福:對新公共行政和弗雷德里克森學術思想的評述
相關焦點
張成福:對新公共行政和弗雷德里克森學術思想的評述
公共行政的研究應該走出象牙塔,研究動盪時代的效果問題,研究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研究公共行政的實踐者所面臨的問題。
採用後邏輯實證主義。
傳統的公共行政的方法論乃是邏輯實證主義(positivism),重視的是經驗理論(empiricallybasedtheory)的建構,主張價值中立(valuefree)的公共行政。
紀念|弗雷德里克森:邁向新公共行政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特編發此文,紀念這位傑出的公共行政研究者。
弗雷德里克森教授是人大出版社《公共行政的精神》《新公共行政》兩部重要著作的作者,同時也是「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編委會的學術顧問。
在本文中,他以簡明扼要的方式闡述了他所奠基和推動的新公共行政理論的核心觀點和重要主張,向讀者闡明了何謂新公共行政。
解讀「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公共行政觀
第二,作爲一種實踐,公共行政是需要得到理論指引的,但是,在既有的公共行政研究無法爲其提供有效指引的時候,它就會轉而求助於其他理論、其他學科。
事實上,60年代以來,管理學家與經濟學家已經成爲華盛頓的座上賓,成本一收益分析、合同外包等企業管理方法也在政府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運用,開始使公共與私人部門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
公共行政領域的偶像之書
沃爾多和所有政治理論家們呼籲將民主公共行政加以理論化,該進程中的困境在《行政國家》出版四年後顯現出來了。
起初,沃爾多在《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名爲《民主行政理論的發展》的文章,討論了《行政國家》中的一些主題。
接著,在隨後的一期《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西蒙和德魯克做出了回應;同期也刊發了沃爾多的反擊。
公管薦書|公共行政的概念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曾就學於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曾任教於西北政法學院理論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先後從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行政倫理學研究。
近年來主要從事行政倫理學以及組織理論研究。
人文醫學研究中的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
通常情況下,非實證方法中的思辨方法是哲學研究的標誌;非實證方法中邏輯方法與實證方法的綜合運用爲社會科學研究的特點;實證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常態。
人文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構成要素中的社會人文因素的反映。
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不可不知的歷史模樣
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演變歷經了經典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後實證主義三個階段。
對三個階段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特徵的梳理、分析和概括,有助於深入把握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實質,進而透徹理解實證主義研究方法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實證主義是科學主義在哲學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實證主義反對形上學,認爲現象界是人類知識的唯一合法領域,主張實證科學知識就是關於現象的知識。
律師證券業務中函證方法的使用——基於近年行政處罰案例的實證研究
律師證券業務中函證方法的使用——基於近年行政處罰案例的實證研究2020-01-1317:48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潘墨濤胡鞍鋼:我國政府行政審批精益改善的實證考察——以江門市蓬江區法人一門式改革爲例
以江門市蓬江區法人一門式改革爲例,通過對各種調研所得數據資料進行質性分析,得到充實的證據以證明精益思維、精益管理工具完全可以用於政府的改革,並且取得顯著的成效。
通過具體案例抽象出我國政府行政審批的精益改善之路,爲我國行政審批改革提供了除「行政審批局」模式之外的又一條可行路徑,豐富了改革選擇。
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
作者:李建華(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如何理解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決定了我們採用何種方法研究政治倫理學的基本問題,而如何選擇一種合適的研究方法又決定著我們是否能找到解答這些問題的答案。
然而,政治倫理學本身的「身份」、性質和定位就是其最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歸之於關於政治倫理學之研究方法的討論,即「方法論」問題。
我們在此討論政治倫理學的方法論問題並非倡導某種理論或某一種方法,而是希望通過深入思考促進政治倫理學的建設,共同關心和提高大家的方法論的自覺意識,不斷地思考政治倫理學應該研究什麼、爲何研究、如何研究等基本問題。
2020期刊年度盤點|《公共行政評論》
《公共行政評論》(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JPA)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廣東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協辦的公共行政類專業學術期刊。
公共行政中的「燙手山芋」——基於「棘手問題」緣起、內涵與應對策略的研究述評
現代公共行政學一直以思考和解決現實公共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爲學科己任。
秉持「知識應該服務於問題解決」的實用主義哲學,緣起於美國20世紀初進步主義時代的現代公共行政,一開始所需要回應的正是經濟高速增長與快速工業化所引發的繁雜而具體的社會問題(馬駿,2008)。
什麼是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的「本土化」?
首先,應當自覺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汲取馬克思主義研究精華;其次,對於西方業已成熟的研究方法,需要了解西方研究方法產生發展的脈絡,對其蘊含的工具理性進行去政治化處理,發揮其操作性價值。
具體來說,可以深度運用文本分析法,針對政府文本,展開細緻比較分析,詮釋其中要義;還應重視紮根理論在中國公共行政研究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2018年自考「行政管理學」第一章練習題及答案
《漢書》2.在西方的學術傳統中,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對國家的議事、行政、審判活動進行過研究和探討的哲學家是()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蘇格拉底D.馬基雅維利3.首次將政府(國家)的權力分爲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的思想家是()A.亞里士多德B.梅奧C.古德諾D.洛克4.最終確立立法、行政與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理論原則的思想家是
龔羣:國外倫理學研究前沿探析
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向,是將西方傳統功利論倫理學中的後果論發展爲後果主義。
後果主義主張從後果出發來評價行動和事態,分爲行動功利主義與規則功利主義。
行動功利主義主張從行動的直接後果來評價其善惡,因此又被稱爲直接後果主義。
規則功利主義對行動的評價主要以履行什麼規則能夠給行動帶來好的後果爲標準,因而又被稱爲規則後果主義或間接後果主義。
張敏||從面向政府到面向社會:西方公共行政學發展的一個基本分期——兼論公共行政公共性的發現
所謂面向政府的公共行政學,在內容上,是以政府爲公共行政中心,以提高政府行政的科學性和效率爲主要目的;在時間上,以現代公共行政學的發軔爲起點,大致以1947年郝伯特·西蒙《行政行爲》的出版爲高峯。
政府導向是這一時期公共行政學的最主要特徵(在實踐上也是如此),而且這一特徵是非常清晰的。
伍德羅·威爾遜在《行政學之研究》中引用布隆赤里的觀點開門見山地說:「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範圍。
從組織陰影看公共行政批判理論
因此,公務員和幹部培養的方向是要讓組織中的人感受理解到自己工作的公共意義,從而連結個體價值和公共價值。
這點看似理所當然,但在行政管理理論和實踐中卻經常受阻,一不小心吃力不討好。
其中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每從事一個工作,都要爲其尋找一個過得了自己內心的意義。
當公務員個人對工作的理解和整體公共服務價值的連結邏輯與行政程序將公務員視爲工具人的組織倫理相撞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曹堂哲:公共行政學方法論流派爭論的焦點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行政學方法論的爭論更爲激烈,1979年羅伯特·丹哈特(RobertDenhardt)針對西蒙的理性實證方法,將批判方法論引入公共組織的研究中,引發了實證方法論和後實證方法論之間的爭論。
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論激烈爭論的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公共行政方法論整合的思路。
高考志願助力專業篇|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
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
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方向)在職課程研修班
爲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職人員的業務素質,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擬面向社會開辦「行政管理專業」課程研修班。
三、學院優勢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最早開展公共管理教育和科研的機構之一,具有培養公共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被譽爲我國公共管理人才的「搖籃」。
延伸文章資訊
- 1教育行政研究典範變遷之探討
關鍵詞:研究典範、邏輯實證論、後實證論、後現代主義、教育行政研究. 壹、緒論. 任何學術均有典範(paradigm)(或譯派典,自然科學領域如此,社會科學領域. 也是如此。
- 2政治學的發展-知識百科-三民輔考
實證主義階段 · 1.時間與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60年代。行為主義的興起主要是傳統政治學過度仰賴歷史的描述和欠缺理論引導的缺陷使得研究成果缺乏可信度。 · 2.基本內容:
- 3梅高文(趙杰)的公共行星- 主題:行政學理論 - Facebook
第二,採取後實證主義(postpositivism)的立場:依照新公共行政學者的觀點, 過去的行政研究之所以未能產生「相關性的知識」(relevant knowledge),乃導源於其信守 ...
- 4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後實證主義方法:以行政倫理學爲例- 人人焦點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公共行政領域被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所統治。正如中國人民大學何艷玲教授在《公共行政學史》一書中提出的那樣, ...
- 5新公共行政學派–主要論點-知識百科-三民輔考 - 3people.com ...
是故,今日的公共行政學應勤於規範的反思,且不應再以學術象牙塔心態,無視 ... 格森(H.G. Frederickson)所言,新公共行政既非反實證,亦非反科學主義,而係主張應用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