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格子] 五感美學-用感動重啟身體的敏感與記憶 - GQ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物專訪-格子] 五感美學-用感動重啟身體的敏感與記憶 ... 人類從出生即擁有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而身體是我們從小不斷探索世界的延伸,雖然 ... YouareviewingtheTaiwanGQwebsite.IfyouprefertheUSoranothercountry'sGQsite,selectfromthislist Australia Brazil China France Germany India Italy Japan Korea Mexico&LatinAmerica Portugal Russia SouthAfrica Spain Thailand Turkey UnitedKingdom UnitedStates GQTaiwan 登入/註冊 Fashion Entertainment life Gadget BetterMen Video GQSHOP 風格評論 GQ風格商業 GQ首頁» 風格評論» 風格玩家» 熊貝的風格筆記» [人物專訪-格子]五感美學-用感動重啟身體的敏感與記憶 熊貝的風格筆記  PREVIOUS NEXT  PLAY PAUSE / [人物專訪-格子]五感美學-用感動重啟身體的敏感與記憶 < >   人類從出生即擁有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而身體是我們從小不斷探索世界的延伸,雖然它們沒有辦法無限地伸展,讓人們不斷感知環境,但卻以雙手足伸之有限的範圍,帶領著迷途的身心逐步探索未能熟悉的塵世。

從古至今,每一位藝術家都透過創作,呈現人類肉體的力與美;緊繃與鬆弛,同時也模仿著每一個宗教中「神」完美的形象。

    古希臘哲學家-德默克力特(Democritus)所說:「肉體的美,如果沒有理性為底蘊,那麼也只存在著動物性。

」     這句話絕對可以勾起五感最後的一縷美,就是關於「軀體」的大小事,因為它會隨著成長,而有所改變,並逐漸於腦海中生成獨立的體感美學,它代表的不是身體的線條,反倒述說更多關於生命與時間的共生關係。

許多人說西方的身體美學是來自於軀體本身;東方的身體美學則來自更多的內在領悟,並透由內斂重新審視與呈現,但現代人在汲汲營營的步調中,早已逐漸忘卻它與自己的關係,或許根本就沒有好好地去與身體溝通。

本次熊貝邀請到了格式設計的創辦人-格子(王耀邦)來跟我們一起聊聊他是如何透過自己對身的感知,他善於整理散落生活中的碎片記憶與感受,並透過再設計的方式,引領大家一起拾回對於身體的認識,轉化為一次又一次的展覽理念與空間,讓人在悠遊的過程裡,再次拾起身的感知,並重新建構對於生活的框架。

    熊貝:把格子放在身體這個感官章節進行採訪,是因為看了你的許多展覽,覺得展覽長期被認為是「靜態」,而你用了許多媒介去擴充人們的感官,例如森3加入了咖啡元素、我們在「文博會-文化裡爆炸」加入了許多被遺忘的日常物件,同時也善用身體尺度去強化感受與肢體的伸展力,讓他們能夠在踏訪展覽時,就像身歷其境,所以有意識地將你安排在這個章節。

我就直接請教格子是怎麼看待身體,又是如何透過展覽引導人們認識身體尺度?   格子:對於身體,我認為可以分兩種來闡述。

若以建築教育的角度來說,就是「適切的標準值」也可以說是人體可直接觸碰的延伸性動作,並與其物件產生共鳴與感受,進而理解尺度,例如:桌子、椅子的高度,關於自己的身體也可以這樣看待;另一個則是透過「尺度轉換」,讓大家對於一個場域有新的認知,在策略上可以透過「暗示」與「引導」進行空間的設計,例如從極小空間進到大場域,或是以軸線視覺策略去延續空間視覺的戲劇張力,這些幾個都是我們於空間設計上多會關注的事情。

    熊貝:展覽空間與展品之間的距離,擁有著一種曖昧關係,也正如格子所說,達到了「適切」的狀態,那麼就可以傳達各種訊息,讓身體去感受實虛間的關係,因為我很欣賞格子在展覽的空間與展品之間,會拉鬆他們的密度的關係,那麼當人開始感受你所創造的空間。

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想像與創造身體與五官之間的關係?   格子:這個問題需要解釋多些。

首先,策展前,有個問題一定要先問自己,那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到現場?」原因在於人因為後天的訓練,所以對於影像有直覺性地投射,通常透過部分蛛絲馬跡,即可一窺一二,例如我們看「圖」可以感受到配置;看擁有張力且軸線性的事物,則可感受到深邃或是延伸。

而「現場」代表的是人們已進入這個場域。

此時先前說的幾件事大致都仍存在,但「身體經驗」是重要的,因為它與體驗為非常直接的關係,所以我都會想像人走進一個空間的狀況,例如:「牆」,它就是隔屏,也是阻擋的物件,然後為空間劃定場域。

我們可以思考牆是否可以是軟的?是否可以擁有穿透性?若它擁有穿透性,那麼這道牆除了劃定空間,是否擁有著暗示性與視覺暫留。

讓人可以透過細微的孔洞使視覺穿越,或以不同材料,於碰觸時感受到質感,並打破既定印象,例如:簍網、布、紙等。

為什麼呢?以紙來說,大家的認知作用,就是書寫,當它大到變成隔屏的材料,還可以撫摸它,保持設定給它的作用,那麼就代表在材料的轉換上,可以將人們所熟悉的體感,透過尺度的操作去改變認知,並擁有新的意義。

我喜歡把已擁有既定使用行為的材質做功能的交換,例如,易碎、銳利的玻璃,本為窗戶的材質,轉變成可以踩踏的地材,又可以觸碰它感受其輕透、堅硬,那時就可以透過身體的肯正,讓人們體驗材質的另一個面向,所以材料的轉換與直覺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思考邏輯與方式。

  熊貝:若以方才格子所說,透過材質轉變,是否也可透過其他手法,創想不同的身體感受,想這麼問的原因是在以往觀察裡,展覽材質的運用,是有被轉換沒有錯,但還是將其視為「材質」來使用,而非介質或管道,也因如此許多思想往往被隱藏在那些不經意的背後,且沒有機會被發掘。

    格子:沒錯,就以高山博物館來舉例,除了讓你看到很多書與很多人登山的事蹟,現場還讓你體驗背上20~30公斤的背包,登上一小丘的感覺,那樣的直率可以讓身體體驗強加於身上的重量會是什麼,若以這樣的重量與爬坡延伸至10~20天的登山路程,就可以逐步引導人們對於登山的想像,透過體感將經驗直接地傳遞給人們。

  熊貝:猶如哥所說,簍網、布、紙若作為隔屏,即可創造模糊而曖昧的視線與空間,當人進入空間後,每一個空間都會有其該有的機能,那麼落入細節的時候,格子是怎麼拿捏,人們的身體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格子:那麼就要看展覽本身的題目來做設定。

若以「去熟悉化的過程」來說,我們就會嘗試將人們所習以為常的觀展方式作翻轉,例如,大家習慣進展場就可以一目瞭然,翻轉它就是創造更多的阻礙,不論阻擋的是身體或心理,都可以創造想一窺究竟的心理狀態,當然,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簡單創造脫離現實,可捏塑狹長的走道、透過反射光線創造更多的空間感,如此就能在遊走中,感受到策展人於空間中所暗藏的意義與故事。

    熊貝:我很好奇,格子哥是怎麼透過自己的身體,在這繁雜、喧嘩的現實生活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身體經驗與每次策展前的靈感,並將其內斂成自己的養分?   格子:其實這個問題很大。

很多事都是真實的,只要你感受過,就會將某些事學習起來,也就是說展覽中的手法其中就是「採集」。

那麼採集的有可能是物件,有的時候則是身體感,例如坡道,因為爬升的時候,地心引力的對抗與前方路途的角度,會讓身體與視覺看不清前方,有坡度的前行每一步,都可以獲得一個新的感官,這與在平地走的感受就差距甚大。

只是我們通常不自覺景色改變後,可以用設計的方式去再現當下的感受。

「嗅覺」,亦是如此,在草原上的味道,展場中也可透過氣味來做引導與暗示,這可說是從現場採集到另一個現場的過程。

這些都是設計經驗,那麼要開發設計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練習讓你的身體有感覺,去做一些你身體從未做過的事,就會逐步擁有新的體驗,例如跑馬拉松到了身體的極致,肌肉會筋攣、脫水,這會是全然不同地深刻的經驗。

  熊貝:另外,想請問格子,在一年中你會有許多儀式性的活動,例如登山或富士音樂祭(FUJIROCKFESTIVAL),有沒有什麼原因是鎖定於這兩個活動,又是怎麼讓自己從每年的儀式感中,尋得不同的軀體感受?   格子:其實不一定誒,因為我本身就喜歡接觸大自然與音樂,聽覺與身體的感受都是直接地,食物進入口腔也是相同,這騙不了人!因為這些感受若持續留在身體內,就應該多多去碰觸它,畢竟人受到社會規範的時間很長,所以我會透過旅行與登山,也會比較珍惜手工藝。

例如森3吧,這的咖啡吧,將根據你點咖啡,使用不同的器皿,例如熱咖啡使用陶杯;冰咖啡使用西山芳浩的玻璃杯,雙手可以感受器皿傳遞出的溫度及質感,讓到訪者可以依序從身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達到完整地五感體驗,器物是個體驗的媒介與節點,可以全部身體記憶留於個人,更是整體的體驗,使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熊貝:在你每次登山時,都會有不同的經歷與可以感受的東西,也正因為你喜歡登山,所以可以感受的事物絕對多如繁星,當然這是過度誇飾,但在這麼多的元素在你身邊經過與進入身體時,要怎麼從中作篩選,並將它們帶回來?   格子:最簡單就是「有沒有讓你有怦然心動的感受」,例如玻璃杯這麼多,為什麼我喜歡西山芳浩或大正哨子,因為器物都是人以雙手創造,所以可以看見他們在其中所投注的時間與意圖,進而產生「物我關係」的連結,人會因為經驗,在感官的體驗上而有所遞減,或許以往只追求好看,現在會從質地、重量、比例、工藝表現,這些對設計者來說都是互相成長的過程,就像廚師想於料理中呈現當令,又同時不失料理的食材豐富程度與深度。

若這樣的取捨方式變得熟悉時,就會知道怎麼樣找到這次想要的事物或精神。

  熊貝:格子每次安排旅行,是怎麼決定想去哪,想體驗到什麼,是先有意義才定好目的,還是回來之後才會因為記憶逐漸浮現那次旅行的重量?     格子:其實都會有,我很喜歡去日本,近年則喜歡去長野縣,因為那裡擁有豐沛的自然資源,由於日本的觀光已經非常成熟,不論是精神或是硬體,都引導著你在自然與人造物中悠遊地切換場景,早上浸淫在山林的懷抱;晚上則可在飯店中享受,又同時感受在地人的生活。

長野擁有高山、湖泊、森林、山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的房間數低於15間的「小宿」,小宿的特色來自於老闆,就像某些咖啡廳一樣,你體驗到的就不會只是設施,而是他想讓你得到什麼樣的故事或精神。

對我而言,體驗的豐富性很重要,所以每次都會安排新的爵士酒吧或是座落於山中的選品店,甚至拜訪深山的陶藝家,那些體驗與對談就會是我旅行中重要的寶藏。

  熊貝:那麼「旅行」與「旅遊」的差別,格子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格子:旅行,目的性為重;旅遊,則是甚麼都被安排好了。

旅行會因目的產生許多不便性,例如遇到一天只有兩班的巴士或自己背著沈重的裝備到目的地等等。

「旅行」為個人,有許多決定在未來等著,並由數個計畫拼湊而成;「旅遊」則為群體,無後顧之憂,且為線性地遊歷。

所以旅行的重點不只是途中風景,還有事前的準備。

    熊貝:那麼你有沒有很想去的地方,或是還沒有實踐的旅行?   格子:嗯嗯,有喔。

應該是蘇格蘭步道(TheWestHighlandWay),那趟旅程可能會花上幾個月。

原因是以前在蘇格蘭唸書,我還蠻喜歡那裡天氣的陰沈、歷史感、破敗與殘酷感,你必須放下才能夠起身的大禮,如果真的要去,一定會有一些儀式性的行前準備,那時可能才會覺得「我真的要走了。

」雖它不像太平洋山脊不到要走個一年半年,但蘇格蘭西部有著它無可取代的特色,滄境感、風都會是我想好好體驗的元素。

  熊貝:最後,想要請格子送一句話給GQ的讀者們,去認識他們的身體或是突破已被侷限的生活。

  格子:我的朋友呆呆與阿泰,在個計畫裡的標語,讓我很有感覺,他們說:「出了家門,就是登山口。

」因為他們以前會有固定的登山路線,並去經驗路程中的種種,旅行就是一種A到B的過程,如果你家是登山口,只要你出門旅行就開始了,旅行不一定要登高或航海才叫旅程,而是透過徒步,去拉伸時間軸,以細密與緩慢的方式去經歷,那是練習或加強身體感官最有效果的方式。

    在這次短短的對談過程中,我重新思考了一些關於自我的事,其實「身體」是主體,也是客體,可以同時代表著磁極的兩端,它的轉換在意識與知覺交織的過程中產生,並從中發生新的轉折,就如法國哲學家薩特(Jean-PaulSartre)所主張:「『我在』應先於『我思』。

」更說「存在應先於本質。

」這一點倒是與中國古代哲學對於身體三觀:「此在」、「性感」、「歷時」,大致相同。

個人認為不論是薩特,或是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

」都包含著身體與思想,且各佔了一半,若可以讓自己練習在不同的場域中,反覆以身體與思緒去咀嚼環境所給的刺激,那麼絕對可以挖掘到更多以往不曾正視過的珍寶。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練習吧。

用五感從這個看似微恙的世界中,找到可以溫暖心靈的事物與故事。

   延伸閱讀: 觸碰五感生活,你也可以是美學大師... [人物專訪-節氣飲食淦克萍]五感美學-唇齒相依的口慾與它的24節氣 [人物專訪-方序中]五感美學-關於視覺動物,垂直水平間的所見與所聞 [人物專訪-工頭堅]五感美學-在旅途中,於五感外丟失自己,敢不感? [人物專訪-吳志寧]五感美學-以音律能量,譜出串連生活與生命的橋樑 [人物專訪-工頭堅]五感美學-在旅途中,於五感外丟失自己,敢不感? 何凭融 183142 大膽地在畢業後,不走建築本業,企圖於媒體圈內透過「實驗」尋覓生活的祕訣,並於日常中觀察與實踐,且成了人稱「設計生活實驗家」的生活狂熱者。

旅行(904)旅遊(807)五感美學(5)生活美學(21)格子(2)格式設計(3)展覽(213)空間(22)生活風格(11)風格(323) 何凭融 183142 大膽地在畢業後,不走建築本業,企圖於媒體圈內透過「實驗」尋覓生活的祕訣,並於日常中觀察與實踐,且成了人稱「設計生活實驗家」的生活狂熱者。

最新文章 [人物專訪]葉穎-創作的本質,是生命累積出的意義。

[人物專訪]路隊長-在空中加速人生的Podcast10分鐘[人物專訪]Ray-你懂喝嗎?葡萄酒的驚艷,只有在它清醒之後。

[人物專訪]程予希-旅遊過後,是人生內斂的開始,也是綻放的起點。

[人物專訪]郭靜-認真生活,以肉聲投射情感與傳遞思想。

其他作者的最新文章 【老玩具】殺氣騰騰的恐龍們!【闓老編】by闓老編【時代的眼淚】哈哇邦嘎,忍者龜的反派為什麼總是比較帥!【闓老編】by闓老編【生活與時尚】讓愛情升溫,在家輕鬆出大餐【闓老編】by闓老編【老玩具】更精緻的機動戰士轉蛋讓人入坑啊!【闓老編】by闓老編【老玩具】魔神英雄傳-爬了30年神秘的創界山!【闓老編】by闓老編 訂閱GQ風格新聞 會員登入 你可以選擇用下列帳號直接登入 或是使用GQ帳號登入 您的Email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註冊會員帳號 註冊你的會員帳號 註冊即可訂閱GQ潮流快訊電子報,掌握最新時尚品味 選用下列帳號註冊GQ會員 或是直接註冊一組新GQ會員帳號 您的暱稱 您的Email 您的密碼 確認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楚,更換驗證碼 我已同意康泰納仕時尚網使用者條款與隱私權聲明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註冊時所使用的Email 序號認證 請輸入您序號以及電話 code: phone: 慶祝GQ20週年 Scrol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