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泓/正確辨識野溪風險:被水流沖下深潭怎麼辦? - 鳴人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報導指出,發生意外的地點,是溫泉前小瀑布下的深潭。

此潭深度超過兩米,加上冬天溪水冰冷低於20度,在不黯水性且不會水中自救的情況下,被沖下去極 ...  張景泓/正確辨識野溪風險:被水流沖下深潭怎麼辦?|特約作者|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張景泓/正確辨識野溪風險:被水流沖下深潭怎麼辦? 特約作者 16Feb,2020 本次溺水事件的深潭。

圖/作者自攝 (※文:張景泓,「像一條魚LikeAFish」創辦人,專注在推廣荷蘭游泳教育、分享水域安全觀念、教授水中自救技巧) 日前媒體報導,一名因疫情而延後開學的大學生,與友人造訪台東知名景點栗松野溪溫泉時,因在山壁不慎踩空而跌入溪裡,雖然現場遊客見狀立刻協助搶救,但未能救回該名大學生寶貴性命,令人遺憾。

冬天去野溪溫泉玩耍泡湯是台灣特別的戶外活動之一,當野溪進入枯水期後,許多隱藏在深山野嶺的溫泉露頭因溪流水位下降而冒出,只要在附近掘沙造池,就能在溪谷泡溫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不過,冬天去溪邊玩,有幾個常被遊客忽略的重點: 冬天水流依然可能強勁,不是枯水期就沒有能量。

冬天的溪流很冷,基本上在20度以下,一般遊客缺乏在冷水中游泳的經驗。

因為水溫低,下水游泳體力耗損大,而多數人下水前不做暖身運動,容易抽筋。

夏天去溪邊可能會帶蛙鏡,但冬天一定不會,一旦被沖下水,因不會睜眼游泳而慌張,讓情況更為危急。

夏天去溪邊可能會帶游泳圈,但冬天的溪邊活動多為釣魚、泡溫泉等,因溪水過冷、玩水意願較低,間接壓低帶游泳圈的可能。

一旦被沖下深潭,不會踩水、抬頭蛙,所面風險將倍增。

在缺乏正確的水域求生與水中自救知識下,許多人遇到突發狀況卻無法採取應變措施;最糟糕的情形是,若有一旁遊客過度高估自己的游泳技術,看到有人出意外便下水救人,往往將導致更嚴重人員死傷。

台東栗松野溪溫泉因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遊客造訪。

圖/作者自攝 被水流沖到深潭怎麼辦? 據報導指出,發生意外的地點,是溫泉前小瀑布下的深潭。

此潭深度超過兩米,加上冬天溪水冰冷低於20度,在不黯水性且不會水中自救的情況下,被沖下去極有可能發生溺水。

以下提供兩種解法: 1.簡單的解法 若真的在此處被沖下瀑布,需謹記,「順著水流方向」順勢雙腳往下踢一次蛙腳、雙手大字張開往下拍水讓身體上浮,以類似「垂直蛙式」的方式掙脫、浮出水面。

2.困難的解法 有些瀑布落下會在下游形成「翻滾流」,我們從影片8:30開始看:CaseA、B、C分別代表不同的的溪流下游深度,深度C>B>A。

只要到達某個深度,因為水流可以從最底下流出,但上面的空氣會被水流捲入,當水流的浮力大於水流動的慣性時,就會形成迴圈,人就會卡住、翻滾。

當遇到這種情形,幸運的話你會被水流帶出迴圈到下游,但也可能一直在迴圈內翻滾。

如果遇上不斷翻滾情形,找機會順著迴圈水流下潛至水底,貼近池底「平潛」游出,是最好的方法。

必須強調的是,千萬不要想逆流回去爬上石頭,除了浪費體力外,通常瀑布旁的石頭由於長期受溪水沖蝕,往往表面光滑圓潤,缺少良好施力點抓握,即便游到也難以爬上大石塊。

審酌各種條件下,順流而下從溪邊上岸,才是離開深潭最好的辦法。

▲翻滾流說明 有穿救生衣是不是就不會溺水了? 如果去溪邊玩耍,「理想上」穿著救生衣最好,不過就實務經驗來看,我自己遇到的人十之八九都沒有穿著配備。

如果你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那風險程度或許會低一些,但若沒有,你就必須正視戲水風險。

至於穿著救生衣被沖下深潭能不能安然無事,目前有兩派說法: 不穿救生衣可以讓你順著瀑布水壓潛到水底,再順著潭底水流平潛出來,救生衣的浮力會讓你被水拉走游不出瀑布。

穿著救生衣遇到翻滾流時,手抱胸、頭微抬起、腳伸直,可以順著溪流流出翻滾流。

對此,個人認為一旦落入深潭,首先你面臨到的情境是需「張開眼睛」以判斷水流/水位,但實際上一般人並未擁有在深水裡睜開眼睛的能力。

再者,在不到、甚或遠低於20度的溪水中,就算你睜開眼,但仍需下潛到不知多深的水裡才能再平潛出來,就操作上顯然成本過高。

綜合以上判斷,建議還是穿上泳衣,至少可以讓人明顯看到你落水的相關位置。

翻滾流示意。

圖/作者提供 去野溪溫泉玩要帶哪些溯溪裝備? 台灣各地野溪溫泉抵達難度不一,有需要走兩天行程的,也有開車可直達現場的。

我們必須依據各個野溪溫泉的溪流狀況,再根據同行友人的能力,攜帶符合需求的裝備前往。

除了基本的溯溪鞋外,救生衣、繩子、魚雷浮標或充氣浮具、岩盔等裝備,建議盡量備妥,以備不時之需。

原則上,你至少要穿溯溪鞋、帶繩子,背防水袋或帶一個充氣游泳圈。

在渡過難度較高的溪時,可以將防水袋捲起來製作成浮具、或將游泳圈吹氣,綁上繩子,就變成一個魚雷浮標了。

最好的裝備,就是加強自身技能 絕大多數時,當我們發生意外,身邊都會有朋友或其他陌生人在。

即便如此,如果我們不能在水裡撐個20分鐘,可能也等不到救難人員來救你。

我們不一定要像救生員一樣有救助他人的能力,但至少要有「撐到救難人員來救你的能力」及「岸上協助他人脫困的救生觀念」。

這一切不只是為了自己,還能保護你在意的人能安心地享受水上活動。

如果你懂水域安全觀念,知道發生意外時如何岸上求援、水中自救,那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的發生。

假設意外發生,如果有帶游泳圈或魚雷浮標等浮具,想辦法扔給溺者(但要先綁上繩子,以防溺者沒抓到浮具被沖走),或是本身安全許可的話,遞給溺者。

但如果沒有浮具,其實寶特瓶、保冷冰箱、保麗龍、捲好的防水袋(至少捲三摺)都可當浮具使用,一樣想辦法給溺者。

但必須強調的是,沒受過專業訓練,千萬別跳下去捨身救人。

超過能力範圍,務必直接通報求援。

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一旦發生意外,管理單位動輒封山、封海、封溪,這些禁絕作為,不僅無益於我們進行風險辨識與風險教育,更讓身處在擁有美麗天然資源海島的我們,被一道道法令隔絕在大自然之外。

謹記,自助而後人助,出門在外,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去野溪溫泉玩時,除溯溪鞋外,救生衣、繩子、魚雷浮標或充氣浮具、岩盔等裝備,建議盡量備妥。

圖/作者自攝 時事觀察 特約作者 水域安全 張景泓 延伸閱讀 為什麼他們能活著回來?——給初入山林的你 只練登山技術,不重人文生態?——台灣戶外教育的反思 徒具形式的雪季管制,是增加登山安全,還是帶來更多危險? 休養誰的生息:從富士山「冬攀禁止」談嘉明湖封山為何爭議 山林解禁後,國賠法修正劃出公務員的責任界線 發生山難就封山,發生溺水就關閉海灘,這樣的邏輯通嗎? 作者其他文章 許瓊文/偵查大公開是警方與媒體的默契?從台南殺警案盤點兩者的問題 J.W./中國南京詐騙實錄:一個台灣人的七天軟禁經歷 JK/看見身心障礙者的日常風景:重新思考「融合」的核心價值 劉祐誠/《解離》的多重宇宙:思索時事議題與暴力發生的多種面向 江芝華/過去與未來如何共存?桃園鐵道遺跡的前瞻想像 畢恆達/構成學術論文抄襲的幾種因素:常見抄襲與剽竊的類型分析 林勝韋/中國藝術家邱炯炯的虛實技法:招引川劇魂魄入電影 林秉宥/裴洛西訪台:風雲變色的美中台關係,中國攻打台灣不遠矣? 李律/華語歌壇有個不老比莉:中華民國、王雪娥和她的美軍駐唱演藝史 林勝韋/《聖石傳說》重新上映:重溫台灣布袋戲電影的黃金時代 陳秉暉、徐維琪/醫療職場確診風險高,雇主應盡責協助職災員工 林佩蓉/《台灣男子葉石濤》:不只是文學家,也是一眼望穿的微型台灣 馬雅人/首次分科測驗登場之後:歷史科試題如何走出既有框架? 劉祐誠/逝者已矣,來者如何追?再見胡台麗,再見《矮人祭之歌》 少女痣的奇幻下流/總評金曲33:金曲獎何處去?產業與大眾品味的困境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