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性(哲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能動性可以被歸類為無意識的、非自願的行為,或有目的的、目標導向的活動(故意行為)。

能動者通常對他們的身體活動和活動旨在實現的目標有某種直接的認識。

能動性(哲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哲學的能動性。

關於生物學的同名術語,請見「能動性」。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3月13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在哲學中,能動性(英語:Agency)是行動者在給定環境中行動的能力。

能動性可以被歸類為無意識的、非自願的行為,或有目的的、目標導向的活動(故意行為)。

能動者通常對他們的身體活動和活動旨在實現的目標有某種直接的認識。

在「目標導向行動」中,能動者對其自己的行為實施一種直接控制或指導。

[1] 人的能動性[編輯] 在唯物辯證法,人的積極的、有選擇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高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

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主動地、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於外部世界。

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

主觀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資料[編輯] ^Wilson,George;Shpall,Samuel.Action.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4April2012.  這是一篇與哲學相關的小作品。

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閱論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能动性_(哲学)&oldid=70111511」 分類:​自由意志哲學術語隱藏分類:​自2020年3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全部小作品哲學小作品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EspañolSuomiFrançais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