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長輩圖? 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那些缺少美工設計的長輩圖,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比較聚焦在的文字上。

在這過程中,筆者認為在長輩們傳達文字諸如「早安!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文明足跡 活得科學 精神心理 不懂長輩圖?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活躍星系核 ・2016/05/05 ・1791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SR值529 ・七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人際關係(233) 你只想到你自己(1) 歸屬感(2) 認同(3) 長輩圖(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文/莊霈淳|成功大學心理系學生 圖/MarcoNedermeijer@flickr 在這個臉書和Line等社群網路軟體蓬勃發展的年代,大部分年輕族群應該都有類似的困擾:「我每次都要把Line通知關掉,因為每天都會看到阿公一直傳各種奇怪的圖片!」其實,這種「長輩圖」的現象,以心理人的觀察來看是還滿有意思的。

在台灣,這種「長輩圖瘋傳」特殊現象事出有因。

新聞曾經報導,長輩圖的起源來自於社區長青電腦製圖班[3],只要放上風景照或者生活照,打字上去,長輩圖就能輕鬆上手。

所以為了配合長輩學習成就感上的需求,沒有特殊門檻的長輩圖就這樣源源不絕地被製造出來了。

而且在這個人人上網、處處社群的世代,長輩們當然不會只是個旁觀者,也會想要參與其中。

所以長輩圖製造出來後就馬上可以跟親友分享,可以製造人際間交流的議題,以此來參與社群的互動而不只是旁觀。

人在年紀增長時,會逐漸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需依靠他人照護,即使如此他們仍非常需要人際生活。

對長輩來說,他們最能夠接觸的人際關係網絡就是家人了!因此這些長輩圖的第一線接收者就是長輩生活圈的親友。

我們觀察長輩圖的元素可以發現到,長輩圖的元素也包含大量勸人向善的格言或問候,而且不需擁有特別的創意,或者是說,長輩們眼中的創意是獨樹一格的,跟現在網路流行的風格並不相同。

(曾有網站就近期火紅的「長輩圖現象」做了KUSO的詮釋。

) 一篇〈「不要叫我數位文盲!」-老人上網經驗之優勢觀點分析〉的研究當中就在談老人成功的上網經驗,發現這些「跟得上時代腳步」的年長人士充分利用新傳播科技來表現「自我意識」。

據筆者生活經驗的觀察,不論是長輩在製圖時、或是接收這些轉發圖片時,他們的注意力會著重在是否能夠觸動到「正向」、「歸屬感」的情緒,例如山水和可愛的漫畫圖片,而非時下年輕人在意的時尚與美感的元素。

那些缺少美工設計的長輩圖,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比較聚焦在的文字上。

在這過程中,筆者認為在長輩們傳達文字諸如「早安!祝您有個美好的一天!」的問候語句時,就很像在路邊遇到時彼此問候「甲霸未」、「來坐喔」,這種帶著善意的直覺問候,讓他們感受到人際間的連結與歸屬感。

另外,分享「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這類的道德勸世格言、或是一些生活小常識的舉動,筆者認為,長輩們可能因為生活缺乏外界刺激,視上網為一種發聲及溝通的工具,藉以補償自己因老化所帶來生理、心理及人際互動的衰退,進而滿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品質[4]。

同時他們也希望在分享格言的時候,趁機達成「關照」子女之目的,聯繫家人與親友的人際關係網絡。

先前曾經有網友分享過如何以年輕人風格的反諷長輩圖,與家裡長輩開打「圖戰」,也是一種有趣的反擊。

由長輩圖現象當中,我們看到了世代的異同。

說穿了,大部分年長者製作或是分享長輩圖,背後的原因也跟我們年輕人尋求認同和歸屬感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換個角度想,今天我們不懂長輩圖,但長輩們反過來也不懂我們為什麼喜歡拍照打卡、愛用一些鄉民梗的行為一樣,每個世代都有專屬於他們的語言與聯繫方式。

所以別再嫌棄長輩圖了,甚至可以撥空傳訊或聊天關心一下,因為這可能是長輩希望與你建立的方法呀。

不過如果他們傳了偽科學資訊,那當然還是要闢謠一下的啦!   註解與參考資料 Facebookisthemostpopularsocialnetworkfortheover50s,Telegraph,2015.7.24.  SocialMediaUsebyAgeGroupOverTime,PewResearchCenter  夏君誠、張佩雅,〈長輩圖源頭找到了原來是社區長青電腦班〉,中時電子報,2016年2月24日。

黃誌坤(2012),「不要叫我數位文盲!」-老人上網經驗之優勢觀點分析,高雄師大學報,32,152。

BarryBirkett,5BenefitsofSocialMediaforSeniors–Let’sHelpThemGetOnline!SeniorCareCorner. Wouldolderadultsturntocommunitysupportservicesforhelptomaintaintheirindependence?JournalofAppliedGerontology,Vol.29,No.5,01.10.2010.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活躍星系核 754篇文章 ・ 93位粉絲 +追蹤 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陰莖,是社交安全的重要指標?! 4 2分鐘前 「性教育復仇者聯盟」正式合體!跟著臺灣吧走入「西斯的101號房間」feat.臺灣吧蕭宇辰【科科聊聊EP79】 1 4分鐘前 預防傳染性疾病,接種疫苗為最基本、最重要的! 1 6分鐘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8分鐘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022/09/01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6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022/08/19 RELATED 相關文章 生命必經過程?人有悲歡離合,如原子有鍵結聚散——《人類使用說明書》 組員怎麼那麼難搞?人的個性太百變,那就來研究一下蛋白質吧!(2)——《人類使用說明書》 組員怎麼那麼難搞?人的個性太百變,那就來研究一下蛋白質吧!(1)——《人類使用說明書》 聽懂我的喜怒哀懼:語調情緒 聊天可以,上課卻聽不清?「微聽損」如何影響兒童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0 2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2 1 月娘你從哪裡來?月亮形成的新線索!關鍵就在隕石中? linjunJR ・2022/09/07 ・2467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TomDooley(1) 中秋節(3) 同位素(24) 大碰撞學說(1) 惰性氣體(2) 月球(41) 質譜儀(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作為我們宇宙中的鄰居,以及夜空中最明亮的一盞燈,月亮自古以來便讓人類心生著迷。

古人望向滿月的同時,想起了遠方的至親;天文學家望向滿月時,心中卻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月亮為什麼在那裡?」 月亮是從地球這邊「飛出去」的嗎?圖/GIPHY 月球作為繞地球運轉的衛星,並不是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一同形成。

目前最受歡迎的月球起源說是所謂的「大碰撞」(TheGiantImpact)。

今年八月,在中秋節即將到臨之際,科學家在月球隕石中找到了來自地球內部的原生惰性氣體,為大碰撞事件的始末提供了全新的線索。

大碰撞起源:月球是從地球分出去的? 大碰撞學說認為月球是地球遭到撞擊的產物。

一顆與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和古代地球斜向碰撞,把地球撞得團團轉的同時,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也將大量地殼與地函物質融化、蒸發、向外噴出。

這些殘骸碎屑繞著地球高速旋轉,形成一個甜甜圈狀的雲狀區域。

月亮便是由這團高溫物質互相吸引聚集而成。

大碰撞學說中,月亮形成的過程。

圖/wikipedia 聽起來或許十分異想天開,但這個猜想可是經歷了許多實證考驗。

首先,一個最簡單的觀察是:現今月球公轉的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

這是擦撞過程中「甩」出去的殘骸形成月球會有的現象。

據我們所知,月球的公轉方向和轉速自形成後,便沒有太大改變。

大碰撞學說通過了第一關! 在化學成分方面,同位素比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同位素比例是指某種元素的同位素(例如氧元素可以分為氧16、氧17、氧18)在物質中各占多少比例。

這些同位素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後便不會變動,因此成為科學家追本溯源的重要工具。

也因此在天體地質研究中,地層中的同位素比例是每顆星體獨一無二的指紋,太陽系中每顆星體都有相當不同的氧同位素比例。

不過,科學家在二十世紀初期,檢驗了阿波羅十三號帶回的月球岩石樣本。

其中,氧同位素比例竟然和地球一模一樣,強力暗示了月球物質和地球有著神聖不可分割的淵源。

除此之外,許多地質證據顯示月球在形成初期,表面是高溫的熔融態,符合大碰撞的說法。

類似的撞擊事件也曾經在其他星系被觀測到。

種種證據使大碰撞學說成為最受歡迎的月亮起源說。

圖/wikipedia 六個月球隕石,可能解開月球原生惰性氣體之謎 如今,月球物質是來自古代地球這件事已被廣為接受,但詳細的形成過程究竟是如何,仍持續隨著觀測證據的增加而不斷地修正討論。

目前的一個疑點是揮發性物質的存在。

大碰撞時的高溫理應讓大部分的揮發性物質(例如水和二氧化碳)揮發殆盡,但在月球深處的原始岩層中找到的水樣本,和地球地函中的水有同樣的氫同位素指紋,表示這些水或許是「原生」的,在撞擊形成時便一直留存至今,而不是來自外部的隕石。

要研究揮發性物質的源頭,氦或氖這類的惰性氣體的同位素指紋,便是重要的追蹤工具,可惜我們一直未能在月球礦物中找到惰性氣體。

由於月球大氣層十分稀薄,外來的小行星以及富含氫氦原子的太陽風持續轟炸月球表面。

想對原生惰性氣體進行研究,還得先排除這些外來汙染的可能。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PatriziaWill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以南極拾獲的六個月球隕石作為研究對象。

這六顆隕石皆為玄武岩材質;也就是說,它們是由月球內部的岩漿快速凝結而成。

形成後,它們受到更上層的岩層保護,免於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的高能輻射。

這六塊岩石很可能是在某次大型隕石撞擊中,才從月球的岩漿流中被撞擊而出,並在漫長的旅途後抵達地球。

光學顯微鏡下,含有原生惰性氣體的月球玄武岩隕石LAP02436。

圖/ETH 要取得隕石的同位素指紋資訊,需要用到質譜儀。

這份研究使用的質譜儀靈敏度極高。

實驗室人員曾經為了防止外界振動干擾,將它懸掛在天花板上,並為它取名為「TomDooley」。

TomDooley是美國內戰時期民謠中因謀殺被判處絞刑的人物。

儘管取名的來由十分詭譎,但是這座TomDooley質譜儀威力十足。

它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測量如此微量惰性氣體的儀器,也曾負責分析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高齡七十億年的默奇森隕石(Murchisonmeteorite)。

目前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高齡七十億年的默奇森隕石(Murchisonmeteorite)。

研究團隊將隕石中的黑色玻璃微粒用TomDooley進行分析,嘗試找出當中各種同位素的比例。

它們在玻璃微粒中發現了存量遠高於預期的氦和氖。

從岩石的形成歷史以及同位素特徵中,他們排除了太陽風或小行星汙染的可能,而氖同位素的比例則和地球地函的深處不謀而合。

這些證據表示這些惰性氣體是直接來自地球的地函。

這是首次在月球內部礦物中發現地球原生的惰性氣體,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Advances期刊中。

這次的發現為大碰撞學說再添一筆證據。

往後的研究將繼續挑戰較難測量的氪和氙元素,以及其他容易揮發的鹵素元素等等,藉此追蹤揮發性物質在月球形成的歷史中,究竟是如何存活下來。

美麗的月亮,神奇的月亮,還有許多問題待我們繼續發掘。

圖/GIPHY 參考資料 Will,P.,Busemann,H.,Riebe,M.,&Maden,C.(2022).IndigenousnoblegasesintheMoon’sinterior. Scienceadvances, 8(32),eabl4920.OnemorecluetotheMoon’sorigin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linjunJR 29篇文章 ・ 463位粉絲 +追蹤 清大理工男。

不喜歡算數學。

喜歡電影、龐克、和翻譯小說。

不知道該把科普當興趣還是專長,但總之先做再說。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陰莖,是社交安全的重要指標?! 4 2分鐘前 「性教育復仇者聯盟」正式合體!跟著臺灣吧走入「西斯的101號房間」feat.臺灣吧蕭宇辰【科科聊聊EP79】 1 4分鐘前 預防傳染性疾病,接種疫苗為最基本、最重要的! 1 6分鐘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8分鐘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022/09/01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6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022/08/19 RELATED 相關文章 精準預測氣象的「掩星技術」,讓你知道颱風放不放假! 這杯重水喝起來甜甜的,我可以再來一杯嗎? 歐洲最早的智人時尚Runway在哪裡?在4.6萬年前的保加利亞啦 一天散失兩個浴缸的水!氣候變遷下大象的缺水危機 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有沒有太浮誇?《水調歌頭》背後的天文運算 0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0 來趟歷史尋寶之旅!——必訪3間中研院博物館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6/17 ・7223字 ・閱讀時間約1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中研院博物館(1) 歷史文物陳列館(1) 民族學研究所(1) 甲骨文(6) 胡適(3) 胡適紀念館(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打開地圖,開始尋寶! 你對中央研究院的印象是什麼?這裡可不是戒備森嚴的地方喔!實際走入中研院會發現,多間研究所設有對外開放的博物館,正以實體或線上展覽,展出無數珍貴文物,當中富含研究人員歷年的研究成果,背後隱藏許多展示設計巧思、精彩動人的故事!研之有物邀你穿越古今,來趟歷史尋寶之旅吧! 圖/研之有物 打開中研院地圖,在人文大道與適之路一帶,有三間必訪的歷史類博物館——歷史文物陳列館、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胡適紀念館。

三館在一週內會有三天對外開放,如想一次逛個夠,建議在週三或週六共同開館時間造訪。

近期有什麼精彩的展覽等著我們呢?據說珍貴國寶即將現身,事不宜遲,一起出發尋寶吧! 博物館裡有動物園?歷史文物陳列館帶你探索甲骨文的秘密 歷史文物陳列館展出河南殷墟出土文物,多數具有動物形體,有些甚至融合多種動物形象,顯示商人在生活與信仰上與動物的關係密切。

圖/研之有物 博物館裡住著3千年前誕生的動物?這樣的新奇事就發生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中! 歷史文物陳列館的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考古館陳列室,典藏為數眾多的臺灣與中國大陸考古發掘、歷史文書檔案、民族學標本等重要文物,當中有22組件被指定為國寶。

其中絕不能錯過的,非「甲骨文」莫屬! 史語所於1928至1937年,在河南安陽殷墟進行15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其中1936年在小屯村北的張家七畝地中,發掘關鍵的YH127坑,出土17,096片記載殷商王室檔案的甲骨。

目前史語所共典藏2萬5千多片甲骨,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個別單位中,精品最多者。

YH127甲骨坑的工作情形,考古學家正在為甲骨裝箱。

圖/王湘(典藏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甲骨文是商朝王室執行占卜儀式後,留下的文字紀錄,多刻在龜甲或牛、鹿等獸骨上。

首先,用於占卜的牲口需經過祭祀、除肉、鋸削、刮磨等程序,並在甲骨背面鑽鑿數個凹穴。

接著,由商王或貞人(占卜師)提出占卜問題,再由貞人以燒紅的木條末端燋灼甲骨背面鑽鑿的凹穴。

受熱後的甲骨會在正面出現類似「卜」字的裂紋,也就是商王判斷未來吉凶的「卜兆」。

占卜儀式完成後,卜官會在卜兆旁或甲骨背面,刻上占卜時間、問卜人物、所問問題,有時也會刻上應驗的結果,而這些「卜辭」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

帶卜辭龜腹甲《丙》0086、0087,左為正面、右為反面,標紅處為以動物形體構形的字。

上有詢問祖先應該用多少犬、羊、人獻祭的紀錄,是商代人祭之證。

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許多甲骨文還留有動物的形象,而且與人類生活越密切的動物,其文字的形態變化越多。

以「豬」為例,公豬、母豬、閹割的豬、小豬、野豬皆有專屬的用字。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我們也能從甲骨文中看到一些今日已在中國絕跡的動物,例如在3千年前河南與山東一帶曾經有「象」的存在。

殷墟曾出土玉象、象牙器、象骨器等陪葬品,還有兩座以象獻祭所遺留的象坑。

考古學家推測,象群從北方絕跡可能源於西周時代的環境劣化,導致象群逐漸從華北往南遷徙。

玉象。

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甲骨文中也有「象」的身影,除了出現在卜辭中,也曾出現在「習刻」(或稱「戲刻」)中。

習刻是為了練字而留下的習作,通常字體生疏歪斜,但也可見刻畫細膩的作品。

考古學家就在一塊獸骨上發現一處懷孕母象習刻,翹著長鼻子的母象肚裡還有一隻小象,下方跟著一匹鬃毛直豎的馬、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形象生動有趣! 此版習刻由上而下可見:懷孕母象、馬、老虎圖畫。

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走進歷史文物陳列館彷彿走進沉睡3千年的墓室,館方盡量保持文物出土時的原貌與擺設方式,殘破的青銅器、只剩利刃的大量兵器,均是為了讓文物回歸歷史脈絡,彰顯其歷史價值。

此外,展櫃的設計也藏有巧思,商王墓室出土的文物會以墓室特有的「亞」字形格局擺設。

其中一件「鹿方鼎」展櫃還設有階梯,可讓你從高處觀察器底的鹿形銘文,感受考古學家在墓坑內俯視國寶的驚奇! 鹿方鼎(右前)、牛方鼎(左後)同出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鹿方鼎上頭可見鹿首、猛禽類鳥紋、夔龍紋。

一旁設有階梯,可登高俯視器底的鹿形銘文,也是史語所的所徽。

圖/研之有物 【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開館時間:每週三、六、日,9:30至16:30免費參觀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當期展覽推薦: 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嶺南畫派歐豪年來臺半世紀個展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進擊的大帥─西周大將伯懋父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官方臉書、開放博物館線上展 開箱新展區!民族所博物館帶你反思當代原民議題 民族所博物館2021年起開始逐步更新「臺灣原住民文化展」展區,結合當代議題、展現新研究成果。

展覽入口可見2012年指定為國寶的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左前方)。

圖/研之有物 走進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大廳,目光瞬間被牆上一張老照片吸引。

這是1955年民族所創所所長凌純聲率研究同仁前往屏東來義鄉進行排灣族研究時,與排灣族頭目家留下的珍貴合影。

這趟研究之旅不僅蒐集許多民族誌資料,入藏大批文物,也成為民族所博物館的典藏之始。

民族所大廳可見創所所長凌純聲(右3)率研究同仁(左起)李亦園、李卉、任先民,與排灣族頭目Chalas家Gllegilao(中)、Tarigi家Danubak(右2)的珍貴合影。

圖/研之有物 今日的民族所博物館有8千餘件典藏,包含臺灣原住民族文物、漢人民俗及宗教文物,以及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地區的民族學物件。

當中臺灣原住民族文物就有3千多件,多是1950年代起人類學家進行田調所入藏,近年也有族人捐贈物件供研究及教育之用。

館方自2021年起陸續更新臺灣原住民文化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全族語呈現的「泰雅人的部落與智慧」展區。

由助研究員黃約伯(YobuLosing)諮詢烏來劉立雲長老後,以母語「Squliq泰雅語」書寫展覽介紹,展出做工精緻的貝珠衣盛裝、三民主義紋樣的當代織布、以泰雅族北勢群的傳統圖紋設計的國小制服等文物。

此外,展區也介紹兩檔與野桐工作室、宜蘭縣武塔國小和宜蘭縣史館合作的泰雅族部落共作展,呈現從早期典藏研究到近期與部落合作策展、復振文化的歷程。

「泰雅人的部落與智慧」展區以「Squliq泰雅語」呈現,慣用中文的觀眾可借助中文解說板對照族語閱讀。

圖/研之有物 以族語敘事的展示概念也出現在達悟族文物展區,策展人臺大人類學系助理教授黃郁茜以「蘭嶼達悟人的美感世界」為主題,介紹當地的古謠文化。

走進展區耳邊響起族人吟唱古謠的歌聲,達悟族是世界上極少數不製造樂器的民族,卻流傳著書籍角色般的古謠,記錄下歷代族人的生活點滴。

族人以「yatomapeikaviyaviyasen」(吟唱者詩歌由耳朵貫穿聆聽者全身)描述歌聲的優美,展現其獨特聲腔共鳴所營造的美感世界。

「蘭嶼達悟人的美感世界」展區以古謠文化、儀式飾物、生活用品等,展現達悟人的儀式與生活美感。

展區背板模擬傳統家屋背山面海的環境。

圖/研之有物 民族所也關心正名運動等時事議題,副研究員劉璧榛特別策劃「叫我原住民族!」展區,透過訪談原運前輩,並展出《高山青》雜誌、《原住民》會訊、新聞簡報與歷史照片等文獻,帶大家回顧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族爭取自治、文化與土地權的歷史。

此區也展出近20年來陸續正名的族群及相關文物,包含葛瑪蘭族的香蕉絲織布、撒奇萊雅族及拉阿魯哇族的祭儀服飾等,呈現族人以推動族語、歌舞展演、祭儀與技藝復振等方式獲取社會認同的軌跡。

新展區「叫我原住民族!」展出多件正名運動中具代表性的文物。

圖/研之有物 展櫃玻璃上還隱藏小巧思,當我們在觀看擬真重現的臺南頭社西拉雅太上老君祭壇時,玻璃上若隱若現的族人身影形成一道人牆,讓我們彷彿站在族人身後觀看祭壇儀式。

同時也提醒觀者尊重祭壇的神聖性。

由此可知,宗教儀式的復振對西拉雅族人的重要性,如今族人仍持續藉此凝聚共識、爭取正名。

民族所博物館期許新的展示能具有當代性,凸顯人類學的研究過程、納入多元聲音、反思權力關係,也反映原住民族文化復振、話語權等議題,進而呈現當代研究型博物館的新樣貌。

【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開館時間:每週三、五、六,9:30至16:30免費參觀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民族學研究所內(胡適公園對面) 常設展:凌純聲先生紀念展、臺灣原住民文化展、臺灣漢人民間信仰、三零年代中國南方邊疆民族典藏展 當期特展:「跟人類學家喝茶去」特展(展至2022年10月29日)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官方臉書、開放博物館線上展、共作展覽 民主硬漢熱血金句連發!胡適:愛自由比麵包、生命還重要 一走進胡適紀念館,即可見到胡適先生面帶微笑迎接訪客。

建議先在陳列室了解胡適生平,再參觀故居遙想其晚年生活,最後前往胡適墓園憑弔先人。

圖/研之有物 你可能不認識胡適,但你一定聽過下列這些經典語錄!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 這些常出現在校園牆上的箴言、國文課讀的〈母親的教誨〉、歷史課念的德先生與賽先生,讓胡適陪伴我們度過青澀的求學時光。

但你是否會好奇,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人生際遇造就今日的胡適?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特別在2021年12月17日,胡適130歲冥誕當天,開幕新特展「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由經典名言引路,精選大量時論文章,帶我們了解胡適一生追尋的「自由」與「民主」思想,如何萌芽、成熟,又遭逢什麼樣的轉折? 特展「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紀念胡適130歲冥誕,回顧其追尋自由與民主的一生。

圖/研之有物 特展展間特別收錄「胡適談自由」演講原音,你可以在胡適鏗鏘有力的演講聲中,閱覽精心整理的文獻,體會胡適「愛自由比麵包還重要」的民主硬漢精神!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民初的知青多少受到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的影響,胡適也不例外,自行改名為「適」,可見西方思潮對胡適的深遠影響。

胡適的啟蒙導師是父親胡傳,他親筆為不滿三歲的兒子編寫一部四言韻文《學為人詩》,這是胡適念的第一部書,可見東方哲學與西方思潮同為塑造胡適思想的養分。

圖/研之有物 胡適崇尚個人主義、獨立自主,而這正是自由、民主得以發展的基石。

然而,出身東方社會的胡適卻須「容忍」某些習俗,其婚姻便是傳統的「父母之命」。

14歲時由母親為他訂下婚約,儘管心裡抗拒,但為了不讓寡母傷心、不忍未婚妻苦等,終究在1917年完成學業後與江冬秀女士完婚、相守偕老。

我們可從胡適留下的書信中,看到他嘗試在自由思想和親情壓力間尋找出口。

1917年1月16日,他在〈病中得冬秀書〉中轉換了心境,對何謂「自由」有了新的體悟: 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容忍」不僅體現在家庭、婚姻等私領域,更是胡適提倡的自由主義中相當重要的理念,他認為在擁護民主的同時,也要容忍反對黨,保障少數人的自由權利。

尤其在《自由中國》刊物活躍期間,一度掛名發行人的胡適更加強調「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希望政府能容忍知識份子對施政的評論。

另一方面,胡適對於媒體的職責也有所提醒,今日朗朗上口的「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就是出自胡適對《自由中國》創刊十週年的勉勵。

可惜1960年9月雷震案爆發,《自由中國》負責人雷震以涉嫌判亂罪被捕,胡適為其求情未果,深感數十年來爭取言論自由的努力落空,不禁萌生無力與悲哀感,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只能寄望未來世代能實現自由民主理念。

特展呈現多則胡適對自由民主的經典發言,也設計了留言互動區,想想如果我是胡適,面對國家危急之際,該怎麼做?圖/研之有物 常設展的最後一個展櫃有一本胡適臥房裡的日曆,時間停留在1962年2月24日,這天剛好是中研院第五次院士會議,長年飽受心臟病之苦的胡適出院不久即勉力主持會務,不幸在下午舉行歡迎酒會時病情復發,一代哲人就此與世長辭。

來到中研院,漫步胡適紀念館、故居及墓園,如同閱讀一本前人為民主開路的血淚史。

在胡適逝世60年後的今日,自由民主已成為臺灣根深柢固的價值,胡適天上有知,應會感到欣慰吧! 日曆停在1962年2月24日,胡適晚年身體欠佳,住處還設有多處警鈴,以防緊急狀況發生。

圖/研之有物 胡適與夫人長眠於中研院旁的山丘,現為胡適公園。

長子胡祖望之墓、次子胡思杜紀念碑陪伴在側,一旁還有楊英風塑造的胡適半身像、刻滿胡適墨寶的箴言牆。

圖/研之有物 【胡適紀念館】 開館時間:每週三、五、六,9:00至17:00免費參觀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當期展覽推薦:特展「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更多資訊:胡適紀念館官網、官方臉書、環景導覽 延伸閱讀 生態方舟啟航!探索中研院標本館與淺山森林別再說她是狐狸精!主持祭祀、帶兵作戰,上古惡女妲己的歷史轉型正義殷墟考古大發現!走進上古商王的洗澡間,青銅熱水器、去角質小道具「故鄉啊,你還記得我們嗎?」中研院泰雅文物回原鄉今天就去胡適家走走吧!胡適紀念館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5篇文章 ・ 1967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陰莖,是社交安全的重要指標?! 4 2分鐘前 「性教育復仇者聯盟」正式合體!跟著臺灣吧走入「西斯的101號房間」feat.臺灣吧蕭宇辰【科科聊聊EP79】 1 4分鐘前 預防傳染性疾病,接種疫苗為最基本、最重要的! 1 6分鐘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8分鐘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022/09/01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6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022/08/19 RELATED 相關文章 預防傳染性疾病,接種疫苗為最基本、最重要的! 罌粟和它的神奇汁液「鴉片」,為何讓人類欲罷不能?──《食藥史》 鑑識故事系列:嬰兒側睡,會猝死? 消失的作者:如何在威權的陰影下成功出版一本「禁書」?──《不馴的異端》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3 31 7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3 31 7 生命必經過程?人有悲歡離合,如原子有鍵結聚散——《人類使用說明書》 PanSci ・2021/01/17 ・2834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SR值557 ・八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人際關係(233) 人類(55) 人類使用說明書(5) 原子(2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若說鍵結提供了剖析人類連結方式的模型,也可用來闡述這些連結逐漸磨損而分解的部分原因。

天下沒有無堅不摧的化學鍵。

每種化合物皆有熔點與沸點,唯一真正該問的問題是,得花費多少能量。

以離子鍵形成的氯化鈉,僅需少許的水就會造成破壞,熱水的破壞力尤其大。

鹽加入烹煮義大利麵的水之後溶解,在你聽來應該不像戀人分手或友情變質的故事,但本質相當。

鍵結存在的條件已出現變化,隨著溫度升高,其連結也不再強到足以維持。

所有關係均會隨著情況改變而產生變化:鍵結是否堅強到足以存續,取決於鍵結的本質與改變的程度。

舉例來說,泛泛之交猶如氫鍵,若一方移居國外,友誼不可能還會延續;然而,若你和同事之間已建立起離子鍵,你換工作後,友誼也不可能就此畫下句點。

情誼皆有其歷時。

圖/Pexels 情境儘管改變,你們身為人的極性並未改變。

兩人漸行漸遠,常聽見的原因是「他變了」、「她跟以前不一樣了」。

個人演化的所有面貌,僅用一句說詞就約略帶過,不過是搪塞了人生閱歷造就的變化,敷衍了享有的成就與煎熬的敗舉,亦抹殺了人生經驗中美醜的印記。

人際離合,如同原子鍵結的形成與消退 原子化合物可能建構了一座實用模型,進一步挖掘人類的連結,但當然,我們比這個模型還更複雜一點。

我們的需求、個性、目標皆可能逐漸演化,而且是以碳原子外殼層執行不了的方式。

碳原子外殼層會有四個電子,汲汲營營尋覓其他兩個氧原子來達成飽和。

人類的靜電需求則更可互相交換。

我們會改變,而個性、態度、人生志向的改變,可能會帶來價的改變。

尋求不同的事物可能意指尋求不同的人:或許是想在派對咖裡找到長久相處的朋友,或許是想找到重視家庭也重視玩樂的另一半。

我最近深刻體驗到,什麼叫做與重要的朋友分開。

我倆認識多年,形成的鍵結之強力,是可以成天坐著耍鬧、玩吉他、笑到差點尿褲子的那種,是簡簡單單就樂不可言的友情。

但我倆的人生道路岔開了。

或許是職涯進展速度不同。

曾經不須刻意就將我倆鍵結起的共價感消褪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方更加需要但我給不出的某種感覺。

此時通常感覺就像弱力接了手,改變了對方某部分的個性或快樂感,還威脅要摧殘你,你則得試試是否能共用或給出電子,協助對方重新完整自己。

但不是每次都可行。

有時候就是對方電子需求的規模或頻率太大太高,不適合一段友誼健康永續發展。

別太苛責自己了吧。

人類可能天生就能建立連結,但供給別人也有個底線,以免損蝕了保護我們個性、需求、身分的強力。

有強烈連結的人也可能分離。

圖/Pexels 你和愛人分手、和好友失聯,自然而然會責怪自己(當然,會先大哭一場),斟酌自己做錯什麼,重來一次的話,可能會有哪種別的做法。

鍵結可協助我們找到更平衡的觀點,讓我們知曉不是每種鍵結都可隨著演化而持續,儘管有些鍵結在你目前為止的演化進程中居功厥偉,就是不會永遠存在。

或許,最寶貴的體悟是,儘管目睹鍵結的裂解,也未必造成我們裂解。

化學上,鍵結或原子特性的變化理應不僅是該狀態的終結,而是另一種狀態的開端:創造產生新鍵結的空間。

人類也理應如此。

我們面對一段關係分裂,可能得花上一杯溫牛奶的時間重新設定自己,安撫自己。

但,無論我們目睹多少鍵結斷開,必將留著我們最具人性的能力: 重新開始一段新的連結,結交新朋友、找到新戀情。

我們的外殼層早就準備好給予或分享下一個電子。

無論經歷多少鍵結斷開,我們都有重新開始的能力。

圖/Pexels 化學鍵與人之間連結的差異:親和力與親留力 化學鍵可能幾奈秒之間就形成了,奈秒可是我們感知不到的時間單位。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本身也可能會立即形成,儘管我們還是得注意親和力(affinity)與親留力(avidity)的差別: 親和力指單一的相互作用,生物學概念的親留力,則是許多親和力經過一段時間形成的整體連結。

親留力才能真正實質連結彼此,將兩段人生搓出雙股,繫上由共享經驗、興趣、志願、價值觀織成的網。

這類親留力僅會發生於兩人可以一起演化共進的情況,兩人彼此攜手加強與深耕原本的鍵結,才不會過度使勁,拉壞初始的共價鍵或消除原本的磁吸引力,最終導致分裂。

培養呵護這些鍵結,是我們的本能。

大家都會花時間琢磨如何照顧身邊的人:在他們困厄時,說出對的話語鼓勵他們,到場歡慶他們的成就,甚至忖量要為他們烹煮什麼好料,買來何種生日禮物。

同時,我們也會死守於爭執、隔閡、歧見之中。

是他們不對,還是自己? 在一次次相處中,我們學習到分寸。

圖/Pexels 藉由化學鍵與基本作用力的角度深究人際關係,可以重新破解這些問題,進一步挖掘人類連結的本質,確知那些聚集我們與逼使我們分離的因子,有助於理解自己施予他人與他人施予自己的作用力——這些作用力是否為有益的平衡,抑或是有害的不平衡力量。

對我而言,這指的是找出經營新關係的方式,以及賦予我們能力逃脫本能自責的窠臼,反思分開的實際原因。

有時候,大家都沒錯。

鍵結斷裂,是因為作用力超乎我們的掌握,滾水中必定有一顆義大利餛飩爆開。

何謂鍵結的本質?是穩定、支持,還是激情、熱烈? 思索鍵結的本質,能讓我們重新評估個別關係以及整體的人際關係。

這些不同種類的連結也以多種方式滋養了我們:共價鍵的關係是穩定、提供支持,帶來撫慰、安心,離子鍵的關係是體驗刺激、熱情,通常還有愛情。

一種是人生中的潺潺流水,有起有落,也會改變路徑,但永不乾涸;另一種是點亮夜幕的煙火,能量之大,可能性之廣闊,震撼了四座。

我們兩種都需要,理由各異,在任一給定時間點的比例依據個性與人生需求而不同。

我們正如組成我們的原子,持續形成新的連結,追求人類本能渴望的歸屬感與穩定性。

有些關係將冰消瓦解,有些將永世長存;有些會完整我們,有些會讓我們感覺似乎即將撕裂彼此。

對於牽起新關係的方式,沒有人會是絕對冷靜客觀,我也膽敢說,沒有人會完全以科學角度看待,不過,化學可以帶來煥然一新的觀點:賦予我們信心組成各種鍵結,斷開各種關係,有時候重組連結,從彼此之間定義自己。

——本文摘自2021年1月泛科精選《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網路與書出版,2020年11月26日。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3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1/01/18 回覆 將科學概念用於生活,這才是懂科學了。

#2 餅乾 2021/01/29 回覆 原來這些東西也可以應用在日常接觸上,真的是長知識了。

之前聽老師說一見鐘情是電磁力不曉得是不是真的。

#3 咪那 2021/01/29 回覆 看完書摘覺得有趣~從科學的角度談人際之間的關係,蠻新奇的,很好奇這本書會怎麼詳細詮釋人跟人之間的各種微妙連結。

PanSci 998篇文章 ・ 917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陰莖,是社交安全的重要指標?! 4 2分鐘前 「性教育復仇者聯盟」正式合體!跟著臺灣吧走入「西斯的101號房間」feat.臺灣吧蕭宇辰【科科聊聊EP79】 1 4分鐘前 預防傳染性疾病,接種疫苗為最基本、最重要的! 1 6分鐘前 不想染疫,只要吃五種食物就好?沒那麼簡單! 1 8分鐘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2022/09/01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6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2022/08/19 RELATED 相關文章 IPCC最新氣候變遷報告說了什麼?更熱的地球與更脆弱的人類 如果人類的祖先是猴子,為什麼我們沒有尾巴? 窺探時間的萬花筒──談談《解剖時間》這本真正的「時間簡史」 人類的下個階段,從「神獸」開發潛能到「神人」?——《再.創世》專題 人腦是個很棒的東西!它是殘酷天擇的驚奇產物——《生命之鑰:一場對生命奧祕的美麗探索》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