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台「三戰」戰略思維之研究-「不對稱戰」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共對台「三戰」乃意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手段,一方面針對我民心士氣、抗敵意志及內部團結進行破壞、分化及顛覆;另一方面則操縱民族主義,凝聚其對台非和平政策的共識與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10/1220:41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許添液研究生(外文):HsuTienYi論文名稱:中共對台「三戰」戰略思維之研究-「不對稱戰」觀點論文名稱(外文):TheStudyontheStrategicThinkingof“ThreeWarfares”byPRCtoTaiwan:ThePerspectiveofAsymmetricalWar指導教授:沈明室指導教授(外文):ShenMingShih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防大學系所名稱:戰略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國際事務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8畢業學年度:9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33中文關鍵詞:三戰、戰略思維、不對稱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外文關鍵詞:Threewarfares、Strategicthinking、Asymmetricalwarfare、Psychologicalwarfare、Legalwarfare、Mediawarfare相關次數:
被引用:5點閱:7108評分:下載:3013書目收藏:3
當中共將輿論戰、心理戰及法律戰等,列入修正版《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後,「三戰」已成為對台軍事作戰的核心戰法。
「三戰」雖是戰時政治工作重點,但「三戰」做為共軍新的作戰樣式,從戰爭觀、軍事觀來說,必有其理論基礎。
因此,唯有研究「三戰」的理論基礎與理解其戰略建構,掌握中共對台「三戰」的運用策略,思考我具體因應對策,方能達成「知敵、制敵、勝敵」的戰略目標。
中共對台「三戰」乃意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手段,一方面針對我民心士氣、抗敵意志及內部團結進行破壞、分化及顛覆;另一方面則操縱民族主義,凝聚其對台非和平政策的共識與支持。
此外,透過法律戰手段,意圖削弱我國在國際上之主權地位,製造未來對台動武之法理正當性,並為一旦對台動武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做準備。
中共研判對台使用武力若面臨美日等國軍事干預,中共審視目前軍力仍無法與美、日軍力對抗情況下,一直籌謀以「不對稱戰」的思維對付台灣與美、日等國。
中共藉「不對稱戰」結合「三戰」對台展開攻略,謀求發揮最大化的戰略成效。
「不對稱戰」資訊化作戰方式結合「三戰」攻勢,戰場有如神經網絡,戰爭不受時空限制,也無前後方之分,隨時滲透與打擊我軍民心理、精神及意志,摧毀我心理防線,冀圖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政治目的。
台灣在因應對策上,也應參考「不對稱戰」的戰略思維,重視「以弱勝強」、「以柔克剛」思想及「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政治作戰策略,運用資訊作戰或資訊科技發展對戰爭的影響,融合軍事行動的「硬攻擊」和資訊攻擊的「軟殺傷」方式,重新檢視政治作戰的重要作用,營造戰場戰略優勢。
Withthepronouncementoftherevisedversionof“rulesofPLA’sPoliticalWork",the"threewarfares"namelytheMediawarfare,PsychologicalwarfareandLegalwarfarehavebeenthePRC’scorestrategiesagainstTaiwan.Althoughthe“threewarfares”bydefinitionaremainlyguidelinesforpoliticalworkwithinPLA;however,asnewwaysofwarfarewagingagainstTaiwan,theremustbetheoreticalfoundationssupportingthesenewstrategies.Itisthereforeabsolutelynecessarytostudythetheoreticalfoundationsofthe“threewarfares”soastoachievethestrategicgoalsof“knowing”,“commanding”and“overcoming”ourenemy,thePRC.ThegoalofChina’sstrategyagainstTaiwan,usingMedia,Psychological,andLegalwarfare,istospreadpoliticalandsocialdiscordwithinTaiwan’ssocietyforthepurposeofruiningthegeneralwillagainstthePRCandcreatingpopularsupportwithinTaiwanforsolvingtheproblemsacrossTaiwan-straitthroughmeansotherthanpeace.Furthermore,thePRCwishestopersuadeinternationalopinionconcerningthelegaljurisdictionofthePRCoverTaiwanandtoconvince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thatChinaislegalforwagingmilitaryactionagainstTaiwanforthereasonofnationalsovereignty.CurrentlyChinaislookingintomanipulatinginternationallawsforroomofmilitaryactions.ThePRCisawarethatanymilitaryattackonTaiwanwouldfaceAmericanandJapaneseresistance.ChinahasassesseditsmilitarystrengthandknowsitcannotdefeatAmericanandJapaneseforces,thereforeitisresortingtowagingasymmetricalwarfare.CurrentPRC’sstrategyagainstTaiwanhasbeentocombinetheasymmetricalwarfaretogetherwith“ThreeWarfares”hopingfortakingTaiwanbysurprise,orseekingTaiwan’ssurrenderwithoutafight.IncopingwiththePRC’sstrategy,Taiwan’sdefensemusttakeintoaccountasymmetricalstrategyandemphasizethestrategicthoughtof“winingthestrongwiththeweak”andabidebywaging“70percentofpoliticalwarfare(softpower),and30percentofmilitarywarfare(hardpower)againstourenemy.Inaword,Taiwanneedstocombineboththesesoftandhardpowers,andpayspecialattentiontoprominentfactorsofinformationandtechnologyastomaintainbattlefieldsupremacy.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問題緣起、研究動機及目的壹、問題緣起貳、研究動機參、研究目的第二節文獻回顧壹、「三戰」貳、「不對稱戰」參、綜合評述第三節研究方法、途徑及理論壹、研究方法貳、研究途徑參、研究理論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壹、研究範圍貳、研究限制第五節名詞界定壹、「三戰」貳、「戰略思維」參、「不對稱戰」第六節研究流程與架構壹、研究流程貳、研究架構第二章中共「三戰」理論基礎、緣起及特點第一節「三戰」理論基礎壹、唯物辯証法貳、軍事辯証法參、「不對稱戰」理論第二節「三戰」緣起壹、統一戰線之演化貳、911事件與兩次波灣戰爭之啟示參、台海戰爭景況的想定第三節「三戰」特點與原則壹、「三戰」特點貳、「三戰」基本原則參、「三戰」之間關係第四節小結第三章中共「三戰」戰略建構與戰術運用第一節中共「三戰」戰略建構壹、中共「三戰」戰略思維貳、中共「三戰」戰略指導參、中共「三戰」戰略計畫第二節「不對稱戰」思維的「三戰」壹、中共發展「不對稱戰」理念貳、中共發展「不對稱戰」目的參、「三戰」與「不對稱戰」結合運用第三節中共對台「三戰」戰術運用壹、中共「三戰」基本戰法貳、中共「三戰」運用場域參、中共「三戰」使用手段第四節小結第四章中共對台「三戰」運用策略與影響第一節中共對台「三戰」運用策略壹、心理戰策略貳、輿論戰策略參、法律戰策略第二節中共對台「三戰」之影響壹、心理戰貳、輿論戰參、法律戰第三節小結第五章反制中共對台「三戰」具體因應作為第一節反心理戰-安內攘外壹、鞏固民主制度,凝聚團結向心貳、加強國防建設,提升軍事能量參、增進互信交流,追求兩岸雙贏第二節反輿論戰-外圍內攻壹、加強國際輿論宣傳貳、建構反輿論戰機制參、爭取友我力量支持第三節反法律戰-以法制法壹、奪取台海衝突法律戰優勢貳、加強國際法與武裝衝突法教育參、培訓法律參謀與軍中律師履行國際法義務肆、反制「反分裂國家法」第四節小結第六章結論第一節研究發現壹、「三和」戰略與「三戰」辯証運用貳、「三戰」為「不對稱戰」觀點在非武力戰的運用參、「三戰」理論發展與實務驗證相配合第二節未來研究方向壹、加強對「三戰」戰略理論與運用策略之研究貳、持續反「資訊化三戰」之研究參考書目附錄
壹、中文專書王文榮。
戰略學。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可菊。
國際人道主義法及其實施。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王西華等著。
軍事真理與方法-從孫子兵法到高科技戰爭。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
王雲五。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1冊。
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
王軍、楊柳青等主編。
信息化作戰規律。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霞。
法律戰。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5年。
王崑義等著。
中共對台輿論戰。
台北市:政戰學校,2006年。
王陽明手批。
武經七書。
台北市:中華戰略學會,民國77年。
方公彬。
政治作戰初探。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中共常用語詞彙編。
台北市:大陸月刊編委會,1991年。
中共對台法律戰。
台北市:政戰學校,2006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書室編。
「戰爭、戰略、戰役分冊」。
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5年。
中華戰略學會編。
現代國防戰略-國防之鑰。
台北市: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0年。
中華戰略學會編。
認識戰略-戰略講座彙編。
台北市:中華戰略學會,民國86年。
中共國務院國台辦。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
北京:中共國務院國台辦,2000年。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4年中國的國防。
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12月。
中共國防大學編。
國防發展戰略學教程。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共國防資訊科技中心。
2020年的武器。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04年中共年報。
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05年中共年報。
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06年中共年報。
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200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
2007年中共年報。
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2007年。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先知出版社。
二十二子第二冊-列子、文子、尸子。
台北市:先知出版社,民國65年。
先知出版社。
二十二子第一冊-老子、莊子。
台北市:先知出版社,民國65年。
朱金平。
輿論戰。
北京:中國言實,2005年。
朱德昌。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朱浤源主編。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
台北市:正中書局,2005年。
西漢.司馬遷。
史紀。
台北市:鼎文書局,民國86年。
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列寧。
列寧選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伍仁和。
信息化戰爭論。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文成。
論中共政治戰略與策略。
台北市:蘇俄問題研究月刊社,民國68年。
李春立主編。
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植安主編。
美國軍事戰略概論。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李際均。
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李際均。
軍事戰略思維。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李際均。
論戰略。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李梵鶴。
新軍事變革中的戰術理論創新。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啟明。
戰略精萃─重溫戰爭戰略名著輯要。
台北市:中華戰略學會,民國86年。
李學明。
統戰工作實用手冊。
成都:四川省社會學院出版社,1988年。
李曉峰、叢文勝主編。
法律戰講座。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李顯堯、周碧松合著。
信息戰爭。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李樹正。
總體戰的新境界。
台北市:國防部印,民國57年。
何世同。
中國戰略史。
台北市:黎明文化,民國94年。
吳彩光。
中共統戰及對策研究。
台北市:黎明文化,民國85年。
吳杰明。
心理戰。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吳杰明主編。
軍隊政治工作理論學習指南。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呂亞力。
政治學方法論。
台北市:三民書局,民國72年。
呂登高、王振興合著。
高技術條件下心理戰概論。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呂敬正等主編。
當代戰略指南。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
宋貴寶、王鳳銀、王德興主編。
透析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5年。
宋貴寶、王鳳銀、王德興合著。
透析信息化條件下輿論戰。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5年。
宋貴寶、王鳳銀、王德興合著。
透析信息化條件下法律戰。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5年。
江西元。
大國戰略與未來中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中斌。
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
台北市:學生書局,民國88年。
林中斌。
以智取勝。
台北市: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年。
林伯野。
軍事辯証法教程。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
林欽輝。
中共現階段對台統戰與滲透活動。
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民國84年。
周永才、劉林福合著。
心理中心戰。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房寧。
新帝國主義時代與中國戰略。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孟憲生、吳方澤。
整體戰。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
易君博。
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台北市:三民書局,1993年。
沈偉光。
新戰爭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沈偉光。
傳媒與戰爭。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
沈偉光。
戰爭新思維。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
21世紀作戰樣式。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明室。
戰略縱橫。
台北市:時英出版社,2005年。
明‧茅元儀。
武備志。
台北市:華世出版社,民國73年。
法務部。
現階段中共對台統戰策略與實務。
台北市: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9年。
施子中。
中共對台進行心理戰之研究。
台北市:台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民國90年。
姚有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略指導教程。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姚有志。
戰爭戰略論。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段浩然、蕭甡合著。
中國共產黨的戰略策略。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段家鋒。
論文寫作研究。
台北市:三民書局,1990年。
軍事科學院編。
軍事辯証法論文集。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4年。
軍事科學院編。
戰略學。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
宣邨、學陵等著。
毛澤東的軍事謀略-制勝之道。
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
俞學標。
全息化戰爭-全球化時代的新戰爭觀。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洪兵。
中國戰略原理解析。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洪謙德。
馬克思。
台北市:東大圖書,2006年。
倪正茂。
法律戰導論。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宮錫准等著。
軍事辯証法論綱。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徐根初。
跨躍:從機械化戰爭走向信息化戰爭。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中國大陸綜覽92年版。
台北市: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國92年。
馬中。
高技術條件下心戰與反心戰。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馬中等著。
冰不血刃的戰爭。
北京:軍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馬振坤等著。
中共對台心理戰。
台北市:政戰學校,2006年。
馬振坤。
透視中共對台三戰。
台北市: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民國96年。
唐‧魏徵。
隋書,卷34。
台北市:鼎文書局,民國85年。
許志嘉。
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
台北市:生智文化,2004年。
許如亨。
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北市:翔威文化傳播公司,民國88年。
陸軍總部。
孫子兵法註釋。
桃園:陸軍總部印,民國78年。
寇健文。
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轉移1978~2004。
台北市:五南圖書,民國94年。
國防部。
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
台北市:國防部,民國93年12月。
國防部。
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
台北市:國防部,民國95年。
國防部。
中共原始資料彙編第128號-共軍心理戰專輯(續)。
台北市:國防部編印,民國90年。
國防部譯。
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國90年。
國防部。
國軍政治作戰要綱(草案)。
台北市:國防部,民國94年。
賀俊起。
國防的多維結構。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年。
崔國平、張戰兵主編。
兵不血刃信息戰。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馮之浚。
戰略研究與中國發展。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梁正廷。
廣解四書。
台北縣:華星出版社,民國61年。
梁必駸。
軍事哲學教程。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梁必駸。
軍事哲學。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張文廣主編。
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
台北市:國防大學,民國96年。
張亞中、孫國祥合著。
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
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2年。
張虎。
剖析中共對外戰爭。
台北市:幼獅文化,民國85年。
張浩。
中共黨的策略路線。
台北市: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56年。
張承宗。
統一戰線工作應用手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張志國。
信息戰略-爭奪21世紀制高點。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張景恩。
國際法與戰爭。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應二、王惠英合著。
第四種戰爭-中共心理戰透視。
長沙市:長春出版社,2001年。
張明睿。
中共國防戰略發展。
台北市:洪葉文化,民國87年。
張勤德、戴旭合著。
中共現代國防大典。
北京:中共文獻出版社,1999年。
張健志。
倚天仗劍看世界-現代高技術戰爭和導彈核武器。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張萬明。
涉台法律問題總論。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曹陽等箸。
不見硝烟的戰爭-信息化條件下的「三戰」問題研究。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胡龍騰、黃偉瑩合譯。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台北市:學富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阮銘。
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
台北市:玉山社,2006年。
黃玉章主編。
軍事戰略概論。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
黃甫生。
心理戰。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曾慶洋、姚文懷主編。
新時期軍事鬥爭與法制建設。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曾復生。
兩岸關係的「結」與「解」總結報告。
台北市:中華歐亞基金會,民國90年。
彭光謙、姚有志合著。
戰略學。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華文波、郭世貞合著,軍事思維學論綱。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89年。
程寶山主編。
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
北京:軍事科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
盛紅生等著。
武力的邊界-21世紀前期武裝衝突中國際法問題研究。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盛沛林、王林、劉亞合著。
輿論戰100例-經典案例評析。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喬良、王湘穗著。
超限戰。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鈕先鍾譯。
戰略論。
台北市:三軍大學印頒,民國67年。
鈕先鍾。
現代戰略思潮。
台北市:黎明文化,民國78年。
鈕先鍾。
戰略研究入門。
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年。
鈕先鍾。
戰略研究。
廣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邵宗海。
兩岸關係。
台北市:五南圖書,2006年。
邵維正主編。
信息化戰爭聯勤保障政治工作。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楊志恆等著。
台灣的國防安全。
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台北市:洪葉文化,民國82年。
楊春長、盛和泰合著。
信息化條件下政治作戰。
北京:長征出版社,2005年。
楊旭華。
心戰策。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楊旭華、蔡仁照合著。
軍事威懾學概論。
山西太原:書海出版社,1989年。
楊國樞等編。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台北市:三民書局,1989年。
新世紀新階段政治工作特點規律研究。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溫金權、杜汝波、周敏合著。
心理戰概論。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
潘洪亮、王正德主編。
信息知識詞典。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年。
郝唯學、趙和偉合著。
心理戰講座。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閻學通。
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閻學通等著。
中國崛起及其戰略。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劉子明。
中國近代軍事思想史。
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書升、張亞才、劉軍合著。
信息化條件下非線式、非對稱、非接觸作戰指揮探要。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劉靜波。
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劉慶元。
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
台北市:揚智文化,2003年。
劉繼賢、王益民主編。
鄧小平軍事理論教程。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熊光楷。
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翟振華。
為了打贏下一場戰爭的思考。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6年。
郭化若。
軍事辯証法。
上海:新群出版社。
1949年。
郭炎華。
外軍心理訓練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郭武君。
論戰略指揮。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郭樹勇。
戰略演講錄。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鄭義學。
軍隊政治工作與研究綜述。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年。
陳克敏、吳杰明合著。
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作戰心理研究。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偉華。
軍事研究方法論。
桃園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
陳福成。
孫子實戰經驗研究。
台北市:黎明文化,民國92年。
韓秋風等主編。
心理訓練理論與實踐。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韓秋風、杜波合著。
古今中外心理戰100例。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蔣緯國。
柔性攻勢-一個重建人類秩序的全球戰略。
台北市:遠流出版,1990年。
蔡志昇主編。
對中共三戰反制作為研究。
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6年。
蔡國堂。
第二戰場-透視中共「法律戰」的真相。
台北市:黎明文化,2007年。
簡春安、鄒平儀合著。
社會工作研究法。
台北市:巨流圖書,1998年。
叢文勝。
法律戰100例-經典案例評析。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蕭杰、蔣建農。
當代中國統戰思想史。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
薛國安、王海。
世界新軍事變革熱點問題解答。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蘇金義。
社會主義統戰理論教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運新宇。
軍隊思想政治建設二十四講。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0冊。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
戰爭論第1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
辭海三卷本(中)。
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
大森義太郎著;羅叔和譯。
唯物辯證法讀本。
上海:申報印行,1934年。
克勞塞維茲,鈕先鍾譯。
戰爭論全集。
台北市:三軍大學印頒,民國78年。
約米尼。
戰爭藝術概論。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
薄富爾(AndreBeaufre),鈕先鍾譯。
戰略緒論。
台北市:麥田,1996年。
薄富爾,軍事科學院譯。
戰略入門。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大羅維奇.利西奇金、列昂尼德.亞歷山大羅維奇.謝列平合著,徐昌翰等譯。
第三次世界大戰-信息心理戰。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魯登道夫(ErichLudendorff)著。
戴耀先譯。
總體戰。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洛克(LawrenceF.Locke)、史匹德索(WaneenWyrickSpirduso)、薛弗門(StephenJSilverman)。
項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
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ProposalsthatWork:AGuideforPlanningDissertationsandGrantProposals)。
台北市:韋伯,2003年。
羅傑.巴涅特(RogerW.Barnett)。
不對稱作戰-當前美國軍力面臨之挑戰。
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民國94年。
AllenRubin&EarlBabbie著;趙碧華、朱美珍編譯。
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
台北市:學富文化,2000年。
AndrewScobell&LarryM.Wortzel著。
中共軍力成長。
台北市:國防部譯印,民國93年。
Dunlap,CharlesJ.著,高一中譯。
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
Gere,Frangois著。
心理作戰。
台北市:國防部譯印,民國87年。
RogerC.Molander&PeterA.Wilson著。
戰略性資訊作戰的崛起。
台北市:國防部譯印,民國89年。
貳、外文部份Barnett,RogerW.AsymmetricalWarfare:Today’schallengetoUSMilitaryPower,WashingtonDC.:Brassey’sInc,2004.CiHai.ShanghaiDictionaryPublishingHouse.Shanghai,1979.Collins,JohnM.GrangdStrategy:PrinciplesandPractices,Annapolis,Maryland:UnitedStatesNavalInstitutePress,1973.Cordesman,AnthonyH.Terrorism,AsymmetricWarfare,andWeaponsofMassDestruction:DefendingtheUSHomeland,WashingtonDC:CenterforStrategic&InternationalStudies,2002.Clausewitz,K.Onwar.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4.DepartmentofDefenseUSA,DepartmentofDefenseDictionaryofMilitaryandAssociatedTerms,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94.Fuller,J.F.C.TheConductofWar:1789-1961.RutgersUniversityPress,1961.HuntR.N.Carew.TheTheoryandPracticeofCommunism.Maryland:PenguinBooks,1963.Issak,AlanC.ScopeandMethodsofPoliticalScience.Illinois:TheDorseyPress,1985.Kaplan,Abraham.TheConductofInquiry。
SanFrancisco:Chandier,1964.KeithBPayne.DeterrenceintheSecondNuclearAge.Leith:TheUniversityPressofKentucky,1996.Kerlinger,F.N.FoundationofBehavioralResearch.2ed.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1992.Kerlinger,F.N.FoundationofBehavioralResearch.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1973.LiddellHart,B.H.Strategy:TheIndirectApproach,NewYork:FaberandFaber,1967.LiddellHart,B.H.Strategy,NewYork:PlumePress,1991.Marx,Karl&FrederickEngels.SelectedWorks1。
NewYork:InternationalPublishers,1968.Nachmias,ChavaFrankfort.ResearchMethodsintheSocialSciences.NewYork:WorthPublishers,1976.PhilWilliams.ContemporaryStrategy.NewYork:cloriaTso,1987.Rapopert,Anatol.VariousMeaningsofTheory.AmericanReview.No.12,1950.Shils,E.A.&Janowitz,M.ImpactofalliedpropagandaonWehrmachtsolidarityinWorldWarΙΙ.InM.JanowitzandP.Hirsch(Ed.),Readerinpublicopinionandmasscommunication.NewYork:TheFreePress,1981.TheConciseOxfordDictionar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ThomasC.Schelling.ArmsandInfouence,NewHavenandLondon:TheUniversityPress,1996.參、研究報告陳偉華、劉廣華。
「國軍發展不對稱戰力之研究報告」。
台北市:國防部,民國95年。
國防部委託研究報告,MND-HC-95011P011。
楊森。
「國際人道法對軍事作為影響之研究報告」。
台北市:政戰學校,民國92年。
政戰學校軍社中心補助專題研究。
肆、論文集王高成。
「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
國立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編,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中興大學,2003年,頁14。
王崑義。
「中國的『輿論戰』:理論發展與操控模式」。
中興大學編,中共對台政策新走向及其內涵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市:中興大學,2007年,頁13-24。
王崑義、李黎明。
「攻心為上-解構中國對台輿論戰」。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國防大學,2006年,頁173。
朱顯龍。
「中國『三戰』的內涵與戰略建構」。
中興大學編,中共對台政策新走向及其內涵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市:中興大學,2007年,頁18-19。
沈明室。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困境與機會」。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頁1-2。
沈明室。
「論共軍三戰之運用策略與反制作為」。
國防大學編,96年第3季「反三戰」論壇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頁19。
洪陸訓、蔡政廷。
「新世紀政治作戰的意義與範圍初探」。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國防大學,2006年11月,頁22。
馬振坤。
「中共心理戰與對台心戰策略」。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國防大學,2006年,頁141。
馬振坤。
「論共軍心理戰與因應作為」。
國防大學編,95年第4季反三戰論壇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民國95年11月,頁14-19。
唐代彪、林永芳。
「中國崛起對東亞經貿互動的影響」。
銘傳大學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銘傳大學,2007年,頁3-4。
周明寧。
「流動性過剩對中共經濟發展影響之剖析」。
銘傳大學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編者,2007年,頁3-17。
邱坤玄、譚偉恩。
「胡錦濤時期的外交思維:國際關係理論的分析」。
銘傳大學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銘傳大學,2007年,頁5-1-5-3。
章旦隆。
「胡錦濤的對外政策:戰略目標與策略運用」。
銘傳大學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銘傳大學,2007年,頁5-17-5-33。
陳勁甫、袁正綱合著。
「不對稱作戰原則對我軍事戰略發展之探討」。
淡江大學編,2000年國家安全戰略情勢評估:不對稱戰略思考與作為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淡江大學,2000年,頁73。
陳子平。
「從中共『三戰』威脅探討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具體實踐」。
國防大學編,96年全民國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頁98-115。
陳津萍。
「從中共『戰略思維』論『三戰』發展與影響」。
國防大學編,國防大學96年度「國防事務學術專案」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頁153-154。
楊志恆。
「從『全民防衛動員』論推展『全民國防教育』應有之認識」。
國防大學編,96年全民國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頁49-53。
楊森。
「戰爭法及法律戰辯証關係之研究」。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國防大學,2006年,頁263。
蔡志昇。
「中共對台實施『法律戰』之研究」。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編,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國防大學,2006年,頁222-223。
蔡明彥。
「布希全球戰略的『中國因素』:矛盾認知與雙軌戰略的形成」。
引自國防大學編,第四屆全球戰略與臺海安全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編者,2004年,頁35-36。
蔡裕明。
「攻心制台-台灣國家建構與中國對台心理戰」。
中興大學編,中共對台政策新走向及其內涵研討會論文集。
台中市:中興大學中興大學,2007年,頁15。
潘秀菊、李麒。
「論共軍法律戰及因應作為」。
國防大學編,96年第2季反三戰論壇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民96年5月,頁11。
顏建發。
「反恐期間台灣生存空間的挑戰與回應: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變遷」。
遠景基金會編,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遠景基金會,2003年,頁214。
邁可‧馬提(MichaelE.Marti)。
「如何因應中共對我主權之打壓」。
國防大學編,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國防大學,2004年,頁1-6。
伍、期刊部分王央城。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問中國後的美中軍事交流趨勢」。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2期,民國96年12月,頁9。
王崑義。
「三和戰略:中國新外交與台灣的戰略選擇」。
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市),第17期,2007年1月,頁21-44。
王振民。
「『一國兩制』與新國家統一觀」。
海峽評論(香港),第202期,2007年10月,頁38。
王官德。
「共軍對台進行『法律戰』的意圖、現況與發展趨向」。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2期,民國94年2月,頁35。
王高成。
「胡錦濤北美行的談話內容分析」。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2005年11月,頁17-18。
王俊南。
「共軍對我法律戰運用策略與推展作為之研析」。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5期,民國94年5月,頁36。
王握文。
「輿論戰:資訊化戰爭的『第二戰場』」。
國防科技(北京),2004年10月,頁64-67。
方軍民。
「準確把握三戰要義充分發揮作戰功能」。
政工導刊(北京),第8期,2004年8月,頁15。
以理。
「2006年中共國防與軍事」。
中共研究(台北市),第41卷第1期,2007年1月,頁57。
左軍占。
「論信息時代戰略心理戰的形態及其特徵」。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西安),第17卷第5期,2004年10月,頁39。
丘立本、江汛。
「兩岸和平的最新機遇」。
亞洲週刊(香港),第13卷第16期,1999年4月25日,頁18-23。
仲一平。
「胡錦濤新軍事戰略思想」。
鏡報月刊(香港),總362期,2007年9月,頁26-28。
李明。
「六方會談共同文件與北韓終止核武計畫」。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1期,民國96年11月,頁41。
李育臻。
「中共『三戰』之『輿論戰』研究」。
陸軍學術雙月刊(桃園),第42卷第490期,民國95年12月,頁22。
李瓊莉。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發展方向與我國的參與」。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2期,民國96年12月,頁36。
李黎明。
「『不對稱』概念的戰略意涵」。
政策月刊(台北市),第57期,2000年4月,頁44-45。
李黎明。
「中共對軍事『不對稱』概念的認知與觀點」。
遠景季刊(台北市),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49。
余永章。
「從中共軍力成長論述台海不對稱戰爭對我威脅與省思」。
國防雜誌(桃園龍潭),第20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00-101。
周志懷。
「反分裂國家法與新時期大陸對台政策」。
台灣研究(北京),2005年第2期,2005年2月,頁4。
林正義。
「2006-2007年美中臺關係」。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23期,民國96年3月,頁7-8。
林榮林。
「政治工作作戰功能的直接體現—兼論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
中國軍事科學(北京),第17卷4期,2004年6月,頁91。
林賢參。
「『攻擊性嚇阻』與中共介入韓戰之根源」。
展望與探索(台北市),民國96年1月,頁109。
武軍倉、徐周文。
「三戰辯証關係探析」。
政工導刊(北京),第223期,2005年4月,頁14。
武軍倉、紀程飛。
「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研究綜述」。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西安),第19卷第3期,2006年6月,頁38。
沈明室。
「先發制人或後發制人?美國軍方認知的中共軍事戰略」。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26期,民國96年6月,頁20-23。
沈明室。
「互信或防範?美中建立軍事熱線的意涵與挑戰」。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2期,民國96年12月,頁16。
沈明室。
「共軍資訊化作戰下非武力『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研究」。
陸軍通資半年刊(桃園),第103期,2005年,頁110。
沈一鳴。
「國軍發展航太科技對軍事戰略之影響」。
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四卷第三期,2003年7月,頁176。
吳東野。
「中共十七大與兩岸關係」。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1期,民國96年11月,頁21。
吳傳國。
「不對稱戰理念對台澎防衛作戰之啟示-兼論其實踐與弔詭」。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3期,民國96年8月,頁24-25。
吳建德、張蜀誠。
「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
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市),第17期,2007年1月,頁50。
韋章堯。
「中國制訂反分裂法的戰略思考」。
鏡報月刊(香港),2005年3月,頁43。
俞正山。
「關於法律戰的幾個問題」。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西安),第17卷第2期,2004年4月,頁43。
夏怡萍。
「中共當前對台工作之研析」。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1期,民國94年12月,頁86。
童天。
「心理戰在現代戰爭的運用」。
飛航導彈(北京),2005年第10期,2005年10月頁17。
馬德寶。
「論江澤民的戰爭觀」。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雙月刊(南京),第三期,2004年5月,頁89。
孫佩瑜。
「一胎化讓中國提前老化」。
天下雜誌(台北市),第325期,2005年6月15日,頁76。
高潤浩。
「孫子不對等對抗思想及其在現代戰爭中的運用」。
軍事思想史研究(北京),2000年第3期,2000年3月,頁52-53。
洪陸訓。
「兩岸建立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性之探討」。
共黨問題研究(台北市),第28卷7期,2002年7月,頁39。
張山新。
「法律戰:鬥智鬥勇又鬥法」。
政工導刊(北京),2004年第5期,頁37。
張中勇。
「以信心建立為主導的兩岸關係」。
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市),第139期,1996年5月,頁16。
張雪松。
「未來戰爭對官兵心理素質的影響及對策」。
政工導刊(北京),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12-13。
譚澤有。
「對政治工作做出戰鬥力問題的新解讀」。
政工導刊(北京),第5期,2004年5月,頁9。
張哲銘、翟文中。
「中共發展非對稱軍力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
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市),第1卷第3期,1998年8月,頁167。
黃明。
「戰爭法發展的歷史規律及動力機制」。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南京),2004年第6期,頁71-72。
黃嘉樹。
「以法遏獨」。
瞭望新聞周刊(北京),第12期,2005年3月,頁8。
黃筱薌。
「解放軍開展三戰之戰略涵義與作戰功能解析」。
中華戰略學會94年秋季刊(台北市),民國94年10月,頁46-51。
楊劍、信強合著。
「制訂反分裂國家法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據」。
中國評論(北京),總第85期,2005年1月,頁37。
楊開煌。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預測與分析」。
海峽評論(台北市),2005年1月,頁44。
楊開煌。
「當前兩岸關係的法律戰」。
展望與探索(台北市),第3卷第1期,民國94年1月,頁3-4。
楊念祖。
「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市),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88。
陳子平。
「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中共軍力報告》的觀察」。
國防雜誌(桃園),第21卷第6期,民國95年12月,頁170。
陳子平。
「中共『法律戰』的意涵-以『武裝衝突法』實踐為例」。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2期,民國94年2月,頁43-44。
陳炳炫。
「從中共十七大後看中共『科學發展觀』的意涵」。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1期,民國96年11月,頁12-13。
陳星、朱松齡。
「試論祖國統一與中國國家戰略的關係」。
現代台灣研究(福建廣州),總第71期,2007年6月,頁1。
陳耿等。
「亞太地區武裝衝突法研討會綜述」。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西安),第17卷,第4期,2004年4月,頁71-72。
陳津萍。
「共軍開展心理戰之探析與啟示」。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3期,民國96年8月,頁348。
陳津萍。
「胡錦濤對台策略研析與我國因應措施」。
憲兵半年刊(台北市),民國95年3月,頁118-131。
陳隆志。
「由國際法論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
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市),2005年3月,第29期,頁5。
賈致中。
「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權力結構的強勢思維-以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為例」。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10期,民國94年11月,頁97。
謝志松。
「科索沃戰爭對台澎防衛作戰之啟示」。
海軍學術月刊(桃園龍潭)。
第34卷第9期,頁16。
謝鴻進、安慶安。
「第二次美伊戰爭心戰作為之研究」。
空軍學術月刊(桃園),第559期,2003年6月,頁18-36。
劉暢。
「用好我們的『法律智囊』—對完善我軍律師制度思考」。
政工導刊(北京),第5期,2005年5月,頁40。
韓毓傑。
「現代化國軍應有的法律素養」。
國防管理學報(台北市),第2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69-88。
閻學通。
「武力遏制台獨法理獨立之利弊分析」。
戰略與管理(北京),第6卷,第2期,2004年2月,頁1。
樊軍娟。
「培養三戰人才應把握好三個統一」。
國防大學學報(北京),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頁55-56。
蔡昌言、李大中。
「不對稱戰爭相關理論及其應用於中國對台戰略之研析」。
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市),第8卷第3期,2007年7月,頁11-12。
蔡東杰。
「關於當前中國『大戰略』討論的辯証問題」。
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市),第17期,2007年1月,頁4。
蔡振新。
「中共不對稱作戰之研究」。
海軍學術月刊(台北市),2005年7月,頁22-27。
藍天虹。
「論反制中共法律戰的作為」。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1期,民國94年12月,頁56-59。
鄧定秩。
「從戰略觀點研析91年國防報告書」。
中華戰略學刊92年春季刊(台北市),民國92年4月,頁13-28。
陸軍聲。
「對中共武力犯台先導新思維-三戰之研析」。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2期,民國94年2月,頁18-29。
陸軍聲。
「以槓杆原理建構不對稱戰爭概念-推論我國、中共與美國的不對稱戰爭」。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3期,民國94年3月,頁106-112。
郭雪真、洪陸訓。
「中共心理戰的研發與戰備」。
復興崗學報(台北市),第89期,民國96年6月,頁10。
錢其琛。
「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
中共外交(北京),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頁24-27。
潘進章。
「論中共十六大後政治發展及對我安全之影響」。
國防雜誌(桃園),第18卷,第8期,民國92年2月,頁12。
潘進章。
「從《反分裂國家法》解析中共對台戰略布局」。
國防雜誌(桃園),第20卷第11期,民國94年11月,頁53。
潘進章。
「論共軍資訊化戰爭之法律戰」。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2期,民國95年12月,頁31。
鍾堅。
「共軍高技術犯台戰爭如何以戰逼降」。
國防政策評論(台北市),第1卷第1期,2000年10月,頁146-147。
鍾勇富。
「中共對法律戰之研究與實踐-以反分裂國家法與武裝衝突法為例」。
復興崗學報(台北市),第89期,民國96年6月,頁61。
賴世上。
「從共軍政治工作研析對台『三戰』能力與作為」。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桃園),第3期,民國96年8月,頁211。
聶文新。
「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我軍重要的作戰樣式」。
現代軍事(北京),第7期,2004年7月,頁55。
遲振海、汪玉軍。
「心理戰、心理武器、心理訓練」。
解放軍健康(北京),2003年5月,頁14。
蘭州軍區政治部聯絡部。
「心理戰知識」。
人民軍隊(蘭州),第6761期,1999年。
中華發展戰略研究所。
「解放軍對台展開第四維戰爭」。
前哨月刊(台北市),10月號,1995年10月。
MattHilburn著。
陳德門譯。
「不對稱戰略」。
國防譯粹(台北市),第34卷第3期,民國96年3月,頁38-43。
陸、報紙「江澤民對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創新發展」。
解放軍報,2004年8月26日,第6版。
「居安思危,落實全民國防」。
青年日報,民國96年5月15日,第6版。
「守護台灣對決聯共制台」。
自由時報,2007年5月12日,第A4版。
「揭穿中共法律戰圖謀,開創法理戰場有利機勢」,青年日報,民國96年1月21日,第2版。
「陳總統:中共擴軍嚴重威脅亞太安全」。
青年日報,民國96年6月29日,第2版。
「中共十七大『和諧世界』將成為外交政策綱領」。
中國時報,民國96年10月16日,第A13版。
「胡政治報告:和平為主軸,反獨不退讓」。
聯合報,民國96年10月16日,第A14版。
「賈慶林改口稱兩岸和平發展」。
中國時報,民國96年10月28日,第A13版。
「推進具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
解放軍報,2006年1月1日,第1版。
「胡布電話熱線:妥善處理台灣問題」。
聯合報,民國96年12月7日,第A1版。
「解放軍進行與法律戰相關的演訓情形」。
解放軍報,2004年4月6日,第1版。
「駐藏某旅與西安政治學院開發心理戰訓練軟件」。
解放軍報,2004年10月26日,第2版。
「中央對台宣傳會議在京召開」。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5月25日,第1版。
「用『三個代表』思想指導人才建設的跨越」。
解放軍報,2002年7月2日,第6版。
「北京柔性攻勢實質有效」。
中國時報,民國94年9月8日,第A13版。
「中共宣布十五項措施,陸委會促協商,國台辦:辦實事」,中國時報,民國95年4月16日,第A2版。
「贈台熊貓徵名今截止,團團圓圓領先」,香港大公報,2006年1月21日第1版。
「『五緣六求』充分發揮福建對台優勢」。
人民日報,2005年9月10日,第7版。
「國台辦批扁政策倒行逆施」。
中國時報,民國95年1月24日,第A13版。
「美估中共去年軍費達1250億美金」,中國時報,民國96年5月27日,第A17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解放軍報,2006年3月17日,第1版。
「正視中共對台軍事威脅的轉型及加劇」。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月7日,第2版。
「520前夕,中共發表正式聲明」。
中國時報,民國93年5月17日,第A1版。
「共軍對台三戰已啟動」。
中國時報,民國93年8月31日,第A4版。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解放軍報,2004年9月20日,第1版。
「漢光實兵操演強化三軍聯戰效能,呈現國軍精實戰訓成果」。
青年日報,民國96年5月15日,第2版。
「閩南擬設軍事緩衝區」。
蘋果日報,2007年3月16日,第10版。
「小鷹號經台海,曾擺作戰姿態」。
中國時報,民國96年12月5日,第A13版。
「胡四點:可談緊密經貿合作」。
聯合報,民國94年4月30日,第A3版。
「宋說不傳話,胡提新四點」。
聯合報,民國94年5月13日,第A3版。
「郁胡會談一中「胡四點」反台獨」。
中國時報,民94年7月13日,第A13版。
「中共對台動武六種情況」。
蘋果日報,2005年3月3日,第A6版。
「胡錦濤:共軍唯一工作,對台作戰」。
聯合報,民國96年8月27日,第A14版。
「學者倡和平獨立、民主統一」。
中國時報,民國96年6月24日,第A4版。
「國防二法問題與解答」。
青年日報,民國91年3月28日,第3版。
「閩南語勸降,對台『三戰』一環」。
聯合報,民國95年2月6日,第A13版。
「藏拙藏雄,中共外交現實掛帥」。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月3日,第2版。
「陳水扁總統96年國慶典禮致詞」。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0月11日,第2版。
「以藍海思維突破中共外交封鎖鞏固南太邦誼」。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0月12日,第2版。
「柯慶生:入聯公投片面改變兩岸現狀」。
聯合報,民國96年12月7日,第A6版。
「胡錦濤怒斥、地方現管治危機」。
中國時報,民國96年12月14日,第A17版。
「胡錦濤批示對台廣播入島、入戶、入腦」。
聯合報,民國93年8月13日,第A13版。
「北京不會在聯大提臺灣申請入聯反制案」。
聯合報,民國96年8月27日,第A14版。
「美高官反我入聯」。
蘋果日報,2007年12月7日,第A10版。
「美助日艦軍演空中攔截飛彈,中國憂慮日助美『護台』」。
蘋果日報,2007年12月17日,第A18版。
「陸委會:中共新法剝削台商、投資風險劇增」。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2月17日,第2版。
「馬拉威抱北京棄台灣,中共金援砸60億美金」。
聯合報,民國96年12月28日,第A21版。
「日相表態、不支持入聯公投」。
蘋果日報,2007年12月29日,第A9版。
「港特首普選得拖至2017年,讓台灣看清中國『民主』虛偽」。
蘋果日報,2007年12月30日,第A22版。
「中國十年建三航母群」。
蘋果日報,2008年1月1日,第A26版。
「印度外匯存底超韓趕台」。
聯合報,民國97年1月5日,第A9版。
王俊南。
「洞悉中共利用武裝衝突法兩手策略」。
青年日報,民國95年4月2日,第5版。
王林,王貴濱。
「輿論戰與心理戰辨析」。
解放軍報,2004年6月22日,第6版。
王祥山。
「法律戰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放軍報,2004年9月1日,第2版。
李緒成。
「伊拉克戰爭為我們帶來的思考」。
法制日報,2003年4月8日,第2版。
沈明室。
「反制共軍三戰威脅策略論析」。
青年日報,民國93年9月26日,第3版。
沈明室。
「析論共軍法律戰與反制作為」。
青年日報,民國93年10月3日,第3版。
林淑玲、吳明杰。
「台美將強化軍事合作」。
中國時報,民國94年6月30日,第A2版。
徐連躍。
「資訊化戰爭中法律戰應把握的幾個問題(上)」。
法制日報,2004年8月10日,第7版。
高潮。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筆談:砥礪法律戰之劍」。
解放軍報,2004年6月13日,第2版。
陳世昌。
「扁主張台美日軍事合作」。
聯合報,民國94年8月4日,第A13版。
陳家光、吳振學。
「信息條件下目標打擊新趨向」。
解放軍報,2004年8月9日,第3版。
陳隆志。
「侵略、破壞和平抵觸聯合國憲章」。
自由時報,2005年3月21日,第A12版。
傅建中。
「中共拉緊美國擬組反獨『統一戰線』」。
中國時報,民國94年1月3日,第A4版。
鍾勇富。
「淺析國軍因應中共對台運用武裝衝突法之作為」。
青年日報,民國96年5月14日,第7版。
楊永明。
「反分裂法的法律效應與戰略意涵」。
聯合報,民國94年3月10日,第A15版。
楊永明。
「台海安全進入結構性變化」。
中國時報,民國94年3月15日,第A15版。
郭世清。
「中共急速擴軍,掩飾心態可議」。
青年日報,民國96年10月12日,第8版。
郭武君。
「呼喚不對稱軍事理論研究」。
解放軍報,2000年12月19日,第3版。
郭培根。
「新世紀戰爭新趨勢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競露鋒芒」。
中國國防報,2004年4月1日,第2版。
陸軍聲。
「偽善的統戰-閩南軍事緩衝區」。
青年日報,民國96年3月23日,第4版。
陸委會。
「理性協商是最佳軍事緩衝」。
青年日報,民國96年3月17日,第1版。
蔣一斌、武軍倉。
「心理戰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解放軍報,2004年8月12日,第6版。
奈伊(JosephNye)。
「美中關係的台灣因素」。
蘋果日報,2008年1月23日,第A17版。
柒、博碩士論文黃榮河。
中共軍事辯証法之研究-辯証式思維與戰爭指導。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蔡國堂。
中共『法律戰』戰略思維運用於台海武裝衝突之研究。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許志嘉。
「一國兩制」架構下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李兵。
國際戰略通道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5年5月。
楊正綱。
反恐戰爭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5年1月。
彭玉明。
武裝衝突法中陸戰法規之理論與實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6年1月。
捌、電子資料翁穎晰。
「戰爭型態變遷的新思維」,2003年9月2日。
http://www.icetech.com.tw/icedc/weekly/(2003年11月20日)。
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5日。
<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3/12/15/20031215001300-TodayNews.html.>(2003年12月15日)。
「建軍77周年招待會曹剛川:粉碎台獨13億人意志不可違」。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7/31/content-1688174.htm.>(2004年7月3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網站,<http://www.allzg.com/n1541c136.aspx>(2004年3月20日)。
「2006年中國的國防」,<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6-12/29/content╴7576796.htm.>(2006年12月31日)。
李際均。
「原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談統一戰爭:文武兼用」。
紅網,<http://www.rednet.com.cn>(2003年12月12日)。
「解放軍展開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研究訓練」。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2004年6月22日)。
「人民解放軍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10/20/content╴3652435.htm>(2005年10月22日)。
「布希:不會因反恐戰爭犧牲台灣」。
<http://www.future-china.org.tw/200110/2001101708.htm>(2001年10月20日)。
「北京智囊透露中國外交核心理念:對台謀和解」。
<http://www.5.chinesewsnet.com./MainNews/Mainland/can-2005-11-03-21-00-31-131.html.>(2005年11月10日)。
美國國防部《2006年中國軍力報告》。
<http://www.cfr.org/publication/10767/>(2006年12月31日)。
新加坡全民防衛網:<http://www.totaldefence.org.sg/>「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網址:<http://newsbig5.jxnews.com.cn/system/2007/10/25/002594677.shtml>(2007年10月25日)。
玖、其他2005AnnualReportontheMilitarypow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epartmentofDefence,SectinΙΙ,2005.USDOD,“ReporttoCongress:AnnualReportontheMilitaryPow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WashingtonD.C.),May23,2006.2004AnnualReportontheMilitarypow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DepartmentofDefence,SecV-C,2004.AnnualReportontheMilitarypow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eporttoCngressPursuanttotheFY2000NationalDefenseAuthorizationAct,DepartmentofDefenceMay30,2006.AnnualReportontheMilitarypower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07.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反恐戰爭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
2.
武裝衝突法中陸戰法規之理論與實踐
3.
中共軍事辯証法之研究:辯証式思維與戰爭指導
4.
從資訊安全觀點檢視臺灣無線網路使用環境
5.
中國「反介入」對美國亞太戰略之影響
6.
「三戰」議題設定與專家意見分析~以《青年日報》為例
7.
中共對台三戰策略運作之研究
8.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研究
9.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心理戰之研究
10.
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對台交流策略之分析
11.
中共對臺輿論戰之研究
12.
中共對台「三戰」之研究(2003~2009)—以輿論戰為例
13.
中共對臺輿論戰與法律戰之研析
14.
中共軍事軟實力論述與運用之研究
15.
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研究
1.
楊開煌。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預測與分析」。
海峽評論(台北市),2005年1月,頁44。
2.
張哲銘、翟文中。
「中共發展非對稱軍力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
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市),第1卷第3期,1998年8月,頁167。
3.
洪陸訓。
「兩岸建立軍事信任措施可行性之探討」。
共黨問題研究(台北市),第28卷7期,2002年7月,頁39。
4.
吳建德、張蜀誠。
「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
全球政治評論(台北市),第17期,2007年1月,頁50。
5.
吳東野。
「中共十七大與兩岸關係」。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1期,民國96年11月,頁21。
6.
沈明室。
「共軍資訊化作戰下非武力『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研究」。
陸軍通資半年刊(桃園),第103期,2005年,頁110。
7.
沈明室。
「互信或防範?美中建立軍事熱線的意涵與挑戰」。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2期,民國96年12月,頁16。
8.
沈明室。
「先發制人或後發制人?美國軍方認知的中共軍事戰略」。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26期,民國96年6月,頁20-23。
9.
林賢參。
「『攻擊性嚇阻』與中共介入韓戰之根源」。
展望與探索(台北市),民國96年1月,頁109。
10.
林正義。
「2006-2007年美中臺關係」。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23期,民國96年3月,頁7-8。
11.
余永章。
「從中共軍力成長論述台海不對稱戰爭對我威脅與省思」。
國防雜誌(桃園龍潭),第20卷第1期,2005年1月,頁100-101。
12.
李瓊莉。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發展方向與我國的參與」。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2期,民國96年12月,頁36。
13.
李育臻。
「中共『三戰』之『輿論戰』研究」。
陸軍學術雙月刊(桃園),第42卷第490期,民國95年12月,頁22。
14.
李明。
「六方會談共同文件與北韓終止核武計畫」。
戰略安全研析(台北市),第31期,民國96年11月,頁41。
15.
以理。
「2006年中共國防與軍事」。
中共研究(台北市),第41卷第1期,2007年1月,頁57。
1.
中共對台三戰策略運作之研究
2.
「三戰」議題設定與專家意見分析~以《青年日報》為例
3.
中共對台「三戰」之研究(2003~2009)—以輿論戰為例
4.
中共對台作戰策略之研究-以「三戰」之輿論戰為例
5.
中共在南海議題上「三戰」作為之研究
6.
中共對釣魚臺列嶼三戰策略之運用
7.
中共建構「外層空間」武力之不對稱戰略
8.
臺灣對中國登陸戰爭之不對稱戰略
9.
解放軍對臺「三戰」之研究
10.
中共對臺輿論戰與法律戰之研析
11.
中共現階段對臺心理戰略之研究-功能分析途徑
12.
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研究
13.
中共對臺輿論戰之研究
14.
中共對臺戰略心理戰之研究(2008-2012年)
15.
中共軍事軟實力論述與運用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學者:中共對台發動三戰目的要分化台灣| 政治| 要聞| 聯合新聞網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德財今天說,中共對台灣的認知作戰一直升級,對台灣發動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三戰」,目的要分化台灣社會、打壓台灣國際處境。
- 2【全民國防】抵禦中共「三戰」威脅捍衛民主| 論壇 - 青年日報
中共「三戰」對國際社會與我國所帶來的最大威脅在於,中共以扭曲資訊、散布假訊息、經濟威脅利誘等方式,滲透並破壞民眾對民主體制的信任,強化專制意識 ...
- 3内幕:中共「三戰」戰略引發五角大樓關注
中共在2003年12月將「三戰」戰略納入新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並強調要組織開展「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做好「瓦解敵軍工作」 ...
- 4當前中共對臺「三戰」的策略運作
目前,中共將「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結合對臺工作,運用軟硬兼施的和戰兩手策略,在其中央涉臺機構有組織地整體. 規劃下,交互運用經社民心統戰與軍事武力 ...
- 5中共對台「三戰」戰略思維之研究-「不對稱戰」觀點
中共對台「三戰」乃意圖透過輿論戰、心理戰手段,一方面針對我民心士氣、抗敵意志及內部團結進行破壞、分化及顛覆;另一方面則操縱民族主義,凝聚其對台非和平政策的共識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