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警備制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段警備制是指總督府在統治初期,採取的一種警備制度。

總督府依治安情況,將台灣全島劃分為危險、不穩、平靜三種區塊。

危險區塊派遣軍隊駐守,不穩區塊由憲兵守備, ... 三段警備制 三段警備制是指總督府在統治初期,採取的一種警備制度。

總督府依治安情況,將台灣全島劃分為危險、不穩、平靜三種區塊。

危險區塊派遣軍隊駐守,不穩區塊由憲兵守備,平靜區塊由警察負責。

但是此制度並未對日治時期初期的武裝游擊抗日發揮太大效果,總督府隨即改採鎮撫兼施的策略,而憲兵主要職務改為討伐“土匪”(指抗日民眾)。

台灣地圖三段警備制是指總督府在統治初期,採取的一種警備制度。

總督府依治安情況,將台灣全島劃分為危險、不穩、平靜三種區塊。

危險區塊派遣軍隊駐守,不穩區塊由憲兵守備,平靜區塊由警察負責。

但是此制度並未對日治時期初期的武裝游擊抗日發揮太大效果,總督府隨即改採鎮撫兼施的策略,而憲兵主要職務改為討伐“土匪”(指抗日民眾)。

歷史背景三段警備法,1897年台灣日治時期於台灣實施之特別法,該法制定實施者為台灣總督乃木希典。

1895年,日本及其政府開始治理台灣,但直至始政兩年後的1897年,台灣各地治安狀況仍未能完全綏靖,三段警備法之制定實施,即為有效改善台灣治安所設定。

因為六三法授與台灣總督自行於台灣訂定特別法之權利,因此三段警備法並毋須經日本國會通過。

而根據三段警備法實施的三段警備制,主要目的為壓制台灣自1895年就不間斷的武裝抗日活動,也屬於保甲制度之一。

歷史由來日本占領台灣初期,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後,於1897年6月提出所謂“三段警備法”,把全島劃分為3個地域,分三段警備制的提出者乃木希典別警備。

一等地是“武裝反抗最為厲害的山地地帶”,由軍隊及憲兵警備;三等地是“抗日擾亂較少的平地街莊”,由警察警備;二等地是“介在兩區域的中間地帶”,由憲兵及警察共同戒備。

同時,在總督府內撤銷軍務〖JP3〗局,增設民政局,作為最高警政機關;另設地方警察署代替憲兵,組織保甲制度,作為警察制度的輔助。

“三段警備法”的實施,實現了由“軍警察”到“官警察”的轉變。

三段警備制度的推行,雖然把散在平地村莊的抗日力量趕入內山,然而軍隊要封鎖內山,須將兵力分散各地配置,從而無法發揮軍隊的集團行動,所以實施後的效果極微。

而且二、三等地間的警察事務,本分由憲兵、警察平等掌管,但雙方往往惹起許可權爭執而變得消極,這間隙遂為台灣抗日義民所利用。

因此,這一制度只實行了一年多的時間便被廢除了。

著眼點為有效改善台灣治安的三段警備法,其主要精神乃是依據台灣治安現況,畫分為一等區、二等區,及三等區共三區域。

一等區為反日或抗日分子活動最活躍的台灣山區,也屬於治安狀況惡劣者。

劃分一等區者,其治安維持由日本軍隊組成的台灣守備混成旅團負責。

二等區為介於一、三等區中間的灰色地帶,該區域由日本憲兵負責警備。

三等區為平埔族或漢人居住的平地街莊,由日本警察官吏負責治安警備任務制度廢止1898年2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之後,看光靠高壓政策解決不了問題,便轉趨溫和,於是廢棄三段警備機三段警備制的廢除者兒玉源太郎構,把警察權從軍隊和憲兵手中集中到警察機關,使警察機關的指揮系統更加分明確實,使警察的權力建立起綜合而迅速的活動基礎,從而實現了較為全面的警察政治。

三段警備制的實施,並未能如預期那樣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問題更為嚴重。

首先,管區的劃分是三段警備制的依據,但是,“屬於極為平靜而無土匪之擾之地,卻往往被劃為憲兵管區,土匪劫掠尚未絕跡之地,反而被劃為警察管區。

”後藤新平認為,這種的情形,應歸罪於管區劃定時欠缺商量,“其最大的原因,是三段警備制自始就是一項不合理的制度。

”其次,三段警備制雖然意在明確軍、警、憲的任務,但在特定地區,憲兵仍擔任一般的行政事務。

這樣的作法,不僅有礙於行政的普及化,相鄰地區也會發生事務處理上的分歧,造成行政工作難於統一。

何況憲兵並無行政費用可供用於警察事務,其要執行行政警察任務,自然有其困難。

第三,從統治效果來看,“將權力分給軍隊和警察,其結果是造成島民必須侍奉二主,警察業已許可的事項,憲兵方面卻要予以處罰;軍隊命令的事項,縣知事卻毫不知情,此等情形,頻頻發生,民政與軍政相互混淆,是為領台以來統治失敗的淵源。

”此制度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達到軍、警、憲三股力量的相互協調,反而令各方怨聲一片。

竹越與三郎在《台灣統治志》中明確指出:“這三股勢力之間的衝突,並未獲得調和。

其中,警察乃人民安全的保護者,其手足最須伸展卻伸展不出,每每為了軍隊、憲兵之故而處境艱難,其受的痛苦最大,處境甚為可憐。

曾有一知情者對我言,警察官經常為了軍隊和土匪而疲於奔命,根本無法致力於民生保全之日常業務,身邊縱有罪犯,亦無機會發現。

衣著污穢,長劍、槍械雙掛一身,枯稿的容貌顯露出疲憊的神情,看其東奔西走的樣子,余以為無法獲得土人的信賴,應非偶然。

”以三段警備法為源所實施之三段警備制,於台灣實施之初,曾有效消滅抗日活動,並將反日人員阻絕於台灣山區,惟三等區劃分不易,軍警憲治理區域無法明確區分,因此自1898年2月乃木希典辭掉日本總督後,三段警備制隨即被廢止取消。

制度修改1898年6月1日,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台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台中縣知事木下周一,聯名給總督兒玉源太郎提交了《三段警備意義的見解書》,列舉了三段警備制不好的五大理由:一曰防礙民政統一及運作;二曰憲兵與警察素養不同,憲兵軍事上有長處,但作為行政警察不妥;三曰憲兵沒有警察費用;四曰在地方行政上憲兵從事警察事務有“隔靴搔癢”之感;五曰管區畫定困難。

這些都增強了意欲廢止該制度的新總督和後藤民政長官的決心。

兒玉雖出身於武官,但對警察和軍隊的屬性及區別心知肚明,他甚至認為,良民甘願淪為“土匪”,為政者需要進行反省,以軍方為中心的討“匪”之策,當負一半的責任。

這表明他對以前的統治進行了反思,認識到要妥善解決台灣的“土匪”問題,除了招降策略之外,還需要佐以警察力量,調整的第一步,就是必須排除軍方對行政事務的干涉,確立民政部門在總督府的主導地位。

兒玉首先以對後藤新平個人的絕對支持,來削弱軍方的力量。

後藤新平曾在渡台三個月後的慶賀宴會上,與軍方官員發生肢體衝突,兒玉全力支持後藤,表明對後藤的絕對信任。

此事件純屬偶然,但卻成為排除軍方勢力,提升文官地位,確立民政主義的一個契機。

1898年6月,以敕令第106號對《台灣總督府官制》作了修改,將舊制中的民政、財務兩局合併,提高民政部的級別,設定民政長官和參事長官。

民政長官由後藤新平擔任。

此次改革顯然是有意強化統合民政部門的權力,以期在民政事務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同時,以敕令第107號修正了《台灣總督府評議會章程》。

此次修改,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此章程第一條第二項之內容:“陸軍幕僚參謀長及海軍參謀長限議案涉及軍事之場合,參與議事。

”此條款的作用,在於將軍方的影響力限制在其本職上,避免其干涉一般行政事務,使民政長官可以放開手腳拓展民政事務。

在制度層面排除了軍方對民政事務的干涉之後,開始逐步廢止三段警備制。

同年11月以府令第102號,先將台中縣下的三段警備制撤除,將警察及憲兵的管轄區進行了變更,開始將警察的管轄權全部歸到辦務署管轄。

同月,又以府令第107號將宜蘭廳的三段警備制廢止。

1899年1月,以府令第1號將台南縣、4月,以府令第28號,對台北縣的三段警備制進行改正。

至此,三段警備制全部被廢止,全島皆劃歸為警察行政區。

相關搜尋中國殲-20戰鬥機51區天宮一號AC313直升機諸葛亮冰航母熱門詞條GodofWarPrague《巴黎,我愛你》人格特質傅顯皓內蒙古旅遊地震包如意卡威秀李宗瑞柴犬榮威550樸孝珠清明時節瀟瀟雨未歇第三次生日羅曼·達瑞斯老e蘇力颱風金煌芒果鈦金屬阿盛陳羽凡黃子韜2001太空漫遊AMPMChansonIGNMARCTOTOLINK一個人的冒險丙酮內臟肥胖唐頓莊園天龍特攻隊朴子配天宮燈塔琴譜維塔斯緒川裡緒辮子鄧紫棋陸委會離子燙4399遊戲盒FreeYouTubetoMP3ConverterHTCOneSVLV再生號宇文成都日產370Z石田純一三段警備制@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