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體字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和正體字比較起來,俗體字的特點是改變筆畫或更換偏旁,也有少數是另造的。
比如:寶、體、墳、僅、進、積等。
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裏很多,在六朝時的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俗體字/6538654
複製
複製成功
俗體字
編輯
鎖定
俗體字,是指各個時期與字書上寫法不合的主要流行於民間的通俗字體。
中文名
俗體字、俗字
拼 音
sútǐzì
區 別
正體字
類 型
字體
目錄
1
釋義
2
歷史文化
俗體字釋義
編輯
漢字發展到篆文,經過全面整理,字的偏旁構成已基本固定。
由篆文變為隸書,再變為楷書,偏旁的形態又進一步確定。
這樣,字的寫法就有了規範。
合乎規範的字就是正體字或正字,不合規範的字就是俗體字或俗字。
由於漢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記號所組成的,意符選取的角度因人而異,音符又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現象在漢字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很多俗體字比正體字筆畫少,應用方便,所以千百年來流傳不斷。
其中一些在漢字簡化時被作為簡體字取代了原有的繁體字。
和正體字比較起來,俗體字的特點是改變筆畫或更換偏旁,也有少數是另造的。
比如:寶、體、墳、僅、進、積等。
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裏很多,在六朝時的一些碑刻就有不少,到隋唐時更加增多,以至影響到著名的書法家。
如唐代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裏就有很多俗體字:流、景、明、損、珍、脱等。
[1]
俗體字歷史文化
編輯
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裏很多,在六朝時的一些碑刻就有不少,到隋唐時更加增多,以至影響到著名的書法家。
如唐代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裏就有很多俗體字。
明朝詩人呂留良在贈給黃宗羲的詩的注中雲“自喜用俗字抄書,雲可省工夫一半”,這個“俗字”便是當時有所簡化的漢字。
宋元以後的戲曲小説刻板裏,也經常應用一些俗體字,其中很多字一直還在應用。
1955年《漢字簡化方案》頒佈,將一部分俗體字定為正體,同時廢除了一大批俗體字與異體字,對漢字的規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就這樣,俗體字在正式場合露面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參考資料
1.
什麼是俗體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19-03-26]
圖集
俗體字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9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郭倩倩li
(2022-03-23)
1
釋義
2
歷史文化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俗體字_百度百科
和正體字比較起來,俗體字的特點是改變筆畫或更換偏旁,也有少數是另造的。比如:寶、體、墳、僅、進、積等。 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裏很多,在六朝時的 ...
- 2俗體字短評 - 白花魚藤的網誌
這類字一般是根據代替字的義符、讀音重新造字或借用他字,多數是形聲類字。字例包括:「莊」作「庄」、「妝」作「粧」、「萬」作「万」、「體」作「体」。
- 3俗體字 - 中文百科知識
俗體字,又稱俗字。指的是古今以來通俗流行,而字形在當時來說並不符合規範的漢字,可以把它看作異體字的一種。比如:“菓”是“果”的俗體字,“吃”是“喫”的俗體字。
- 4俗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5"俗體字"的意思 - 查查綫上辭典
俗體字的解释是:[ sútǐzì ] sútǐzì指通俗流行而字體不合規范的漢字,如'菓'(果)...,點擊查查權威在線詞典詳細解釋俗體字的解釋、意思、同義詞、反義詞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