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效應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發現。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發現。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狄德羅效應給人們一種啟示:對於那些非必需的東西儘量不要。
生活中的“狄德羅效應”,人們分到或買到一套新住宅,為了配套,總是要大肆裝修一番,鋪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後,自然要以黑白木封牆再安裝像樣的燈池;四壁豪華後自然還要配紅木等硬木家具;出入這樣的住宅,顯然不能再破衣爛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與鞋襪;就此“狄德羅”下去,有的也就覺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夠配套,遂走上了離妻換夫的路子。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消費品的功能組合和系統組合的先後實現,人們開始進一步追求物品之間的“格調組合”。
概述狄德羅效應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
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
可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走來走去時,總覺得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
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舊的東西先後更新,書房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就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叫《與舊睡袍別離之後的煩惱》。
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施羅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
例子歷史上的“狄德羅效應”:殷紂王剛即位,生活便開始奢侈起來,使用起了象牙筷子。
對此,紂王的叔父箕子嘆息道:“他使用象牙筷子,必定不再用陶製的食器盛東西,並且要做犀玉之杯了。
有了犀玉杯、象牙筷,必不會再吃羹藜等野菜製成的食物、穿質料粗劣的短褐衣服、住在茅草鋪頂的房屋之下了,則要求身披錦衣九重、腳踩高台廣室。
懷有這樣的要求,整個天下也滿足不了他了!遠方的珍怪之物,輿馬宮室等等都逐漸齊備,這些都自此而始,我害怕他由此走向滅亡!”沒過多久,紂王便開始建造鹿台,瓊室玉門,豪華富麗,狗馬奇物充滿其中,還有酒池肉林,宮中街市,供他窮奢極欲。
而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生活中的“狄德羅效應”,人們分到或買到一套新住宅,為了配套,總是要大肆裝修一番,鋪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後,自然要以黑白木封牆再安裝像樣的燈池;四壁豪華後自然還要配紅木等硬木家具;出入這樣的住宅,顯然不能再破衣爛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與鞋襪;就此“狄德羅”下去,有的也就覺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夠配套,遂走上了離妻換夫的路子。
啟示狄德羅效應給人們一種啟示:對於那些非必需的東西儘量不要。
因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壓力會使你不斷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東西。
1.相信我可以配得上華貴的袍子在這裡,我們把“狄德羅的袍子”看做是更高更好的追求。
人們在樹立了遠大理想抱負的時候,就會逼著自己擺脫落後的現狀,去積極追求更好的生活。
那些之所以成功的人,正是堅信自己一定能擺脫貧窮命運,正是因為他們有勇氣相信自己是穿華貴袍子的人,是值得享受更美好生活的人,勇於去追求和創造,才擁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大多數人一輩子甘於披著貧窮的外衣,告訴自己,這就是命運。
2.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完善目標缺乏自信心的人往往會說:“你看,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任何優點,我一事無成。
”可是誰是一蹴而就的呢?灰心喪氣的時候想一想孩童的牙牙學語、蹣·學步,成功的經驗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
先有了“袍子”,再換“沙發”、“地毯”,最後換“房子”,為自己建立一個逐步上升的目標等級。
美好的生活就這樣逐步地實現了。
如何擺脫如何才能擺脫“狄德羅效應”的擺布呢?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他的處理方式。
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去熱鬧的集市逛一逛。
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集市裡的東西可多了,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東西應有盡有。
您如果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他想了想,同意了學生的建議,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熱情地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
他看著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隨後,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狄德羅的“狄德羅效應”可以用來進行心理的指導工作。
消費體現搭配在今天的城市消費生活中,市民們越來越注重各種消費品之間的搭配是否和諧和統一。
例如,在服飾消費中,人們開始重視帽子、圍巾、上衣、褲子、襪子、鞋子、首飾、手錶等物品之間在色彩、款式上的相互搭配。
在家居生活中,人們注重家具、燈具、廚具、地板、電器、藝術品和整體裝修風格之間的和諧統一。
每當人們搬進新裝修好的房子的時候,原來的那些舊家具,如果與住房裝修格調不合,常常不是拿來送人,就是當垃圾處理掉。
(國外的學者把這一類消費文化現象,叫做“狄德羅效應”)。
在我們的消費生活中,物品往往以一個體系而出現,而不是以單個的孤立形態而出現,因為我們所需要的物品,並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系列物品的組合。
顯然,物品之間有一個如何組合的問題。
但是,在不同的時代,物品的組合邏輯是不同的。
我們的消費生活,先後經歷了從物的“功能組合邏輯”、到“系統組合邏輯”、再到“格調組合邏輯”的升級換代。
物質短缺時代在改革開放以前,由於消費品的短缺,也由於意識形態的干擾,中國居民的消費生活中的“狄德羅效應”還不明顯。
當時人們所考慮的,主要是如何解決物品短缺問題,而不是物品之間的協調統一問題。
那么,是不是當時的物品之間就沒有組合的問題呢?也有,但主要是物品之間的“功能組合”。
所謂功能組合,指的是物品之間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賴。
例如,要完成坐在一起吃飯的功能,我們不但需要桌子,而且需要椅子。
同樣道理,有了沙發,也要有茶几;有了茶壺,也要有茶杯;有了鐵鍋,也要有鍋勺。
它們之間的搭配,就遵循了功能組合邏輯。
事實上,由於當時消費品的短缺問題,即便是物品的這種功能組合,在當時也常常難以完全實現。
例如,許多平房連衛生間都沒有,居民必須到外頭使用公共衛生間。
它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後才逐步實現的。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費品功能組合的實現,人們的消費生活進入了“系統組合”的時代。
所謂系統組合,指的是與某種生活水平相一致的、滿足各方面需求的消費品之間的配套組合。
在這裡,人們的消費需求之間構成一個系統,滿足這些需求的消費品之間也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如果其中某個物品缺失,就會導致生活水平的缺損和消費心理缺憾。
例如,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家電熱”,就遵循了這種系統組合邏輯。
人們買了電視機,也同樣想要有電冰櫃。
有了這兩樣,還覺得沒有洗衣機也不行。
這“三大件”之間儘管不構成功能組合,卻體現了系統組合,因為家用電器之間構成了代表某種生活方式的系統;缺了一樣,生活方式就有缺口。
彌補這種缺口,便成為當時人們消費的主要動力。
格調組合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消費品的功能組合和系統組合的先後實現,人們開始進一步追求物品之間的“格調組合”。
所謂格調組合,指的是各種具有功能和系統組合關係的消費品之間按照某種品位標準而進行的組合。
格調組合包括兩種類型。
一是鑑賞風格組合,它涉及消費者的主觀感覺和偏好,包括審美觀念、主觀情趣、修養和品位。
二是品牌風格組合,它指追求具有統一風格和檔次的品牌商品的組合(如寶馬汽車配勞力士手錶)。
通過格調組合,物質產品的消費不但滿足我們的物質需要,而且也滿足我們精神需要(如審美情趣的表現和滿足)和社會需要(個性和地位的顯現)。
物品的格調組合體現在物品之間,就是那些可以感覺到的風格和氛圍的和諧一致。
如統一的色調(如淡色家具)、統一的款式(如簡潔的家具)、統一的質料(如木質家具)和統一的品牌風格(如名牌家具)等等。
但是,不同的人,其格調是不一樣的,因為格調總是同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因素聯繫在一起的。
顯然,格調具有階層的特徵,並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階層區分”的作用(布迪厄)。
可以說,中國各個不同階層、角色和群體的消費者,已經在消費品的組合邏輯和組合風格上開始表現出明顯的差距。
而某些精英消費群體,則開始借用格調來表現自己獨特的風格、地位、品位和認同。
物與物的組合,不再僅僅遵循功能和系統的邏輯,而且也遵循格調的邏輯,並以此作為自我認同的寫照。
換句話說,中國人的消費生活,進入了“主題化生存時代”,因為每個階層和群體的階層格調和自我認同,構成了消費品得以組合在一起的主題。
生活法則這些法則經過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們和社會學家們的研究及多次驗證,被證明是正確的,是客觀存在的。
掌握這些法則,利用它們,你能改進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到家庭,從精神到物質。
認知地圖效應法厄同行為投射作用習得性無助行為霍桑效應虛假一致偏差視網膜效應軟糖實驗葉克斯·道森定律自我服務偏差巴納姆效應狄德羅效應心理賬戶直覺決策卡尼曼風險定律小數法則定勢理論傑奎斯法則監獄角色模擬實驗補償作用睡眠效應反饋效應過度學習效應培哥效應遷移效應醞釀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囚徒困境責任分散效應墨菲定律邦尼人力定律潘多拉效應零和遊戲原理路徑依賴帕金森定律示範效應德西效應旁觀者效應彼得原理沉默的螺鏇社會促進效應破窗效應250定律傳播扭曲效應完美笑話公式羊群效應右腦幸福定律史華茲論斷多米諾效應相關定律外部效應目標法則溫水煮蛙效應本領恐慌魚缸法則卡瑞爾公式凱西定律馬蠅效應手錶定律苛希納定律棋盤效應PMA黃金定律優勢效應剃刀定律保齡球理論崔西定律艾森豪法則例外原則套裁效應亞里士多德定律權變理論鱷魚法則頌歌效應斯諾克理論紅蘋果現象駝峰效應萊斯托夫效應彼得成功定律帕累托法則暗示效應3對1效應標籤效應豪豬法則心理飽和現象門檻效應南風效應泡菜效應納什均衡生命遊戲定律印刻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自己人效應體貌效應阿倫森效應韋伯定律強亨利效應參照點理論傍生活大小姐時間相關詞條 配套效應 配套效應,又稱狄德羅效應,是系統論的延伸,是指事物改變自身適應系統,或改變環境適應自身的一種現象。
配套效應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像魚生活在水中,水幹了,魚... 簡介 歷史案例 相關介紹 現實舉例 效應理論 效應,或效果,是指在有限環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結果而構成的一種因果現象,多用於對一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述,效應一詞使用的泛圍較廣,並不一定指嚴格的科... 蝴蝶效應 破窗效應 近因效應 青蛙效應 美人效應 不可不知的心理效應全集 不可不知的心理效應全集是由夏芒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11年10月1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本書切入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需求,收羅了常見的心理效應、定律,詳細講... 內容簡介 目錄 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么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 理論背景 理論根源 其他實例 故事解釋 理論套用 心理學常識速查速用大全集 性直覺:小寒的工作錦囊◎自我實現預言:被恐懼殺死的不流血犯人◎醞釀效應:讓阿基米德裸奔的發現◎自我選擇效應:求官者求官一生未中◎厭噁心理定律...遍天◎攀比效應:攀登財富小道,墜崖者十之有八◎體育健全性格:為何運動員... 內容簡介 編輯點評 作者簡介 目錄 《黃金法則全集》 縱82.從眾效應:有主見才會有決斷飛蓬隨風皆因無根83.狄德羅效應...,更能夠締造一處天堂2.酸葡萄效應:走好心靈的平衡木提高你的快樂商數...效應:永遠對絕望說“不”只要自己不跪著,沒有人會比你高5.沉沒成本...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目錄 精彩書摘 《擦亮你的職場招牌:29個心理實驗改變人生命運》 ”刺激欲望的“狄德羅效應”放錯位置的“彼得原理”激發潛能...效應”13.避免掉入欲望的陷阱——刺激欲望擴張的“狄德羅效應”14....像幸島上第一隻用水沖洗紅薯的猴子一樣,勇於嘗試創新;你是像狄德羅一樣...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精彩書摘 《職場中的心理學:職場中繞不開的67個心理學定律》 否定自己幽默效應——幽默不僅是一種好心態,它也能讓你賺錢狄德羅效應...編輯推薦.海格力斯效應——化干戈為玉帛,用微笑粉碎仇恨,名片效應——從對方的喜好人手,尋求認同和好感,莫扎特效應——你正在煩惱嗎?為什麼不聽些... 編輯推薦 目錄 前言 精彩書摘 相關搜尋大眾《好男當家》北京飯店《羅密歐與朱麗葉》大樓炭經卷第二狄德羅效應德尼·狄德羅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莫斯科等櫃族互動百科克拉瑪依區板材格林伍德《藍》低碳生活房地產崩盤時間表藤製家具陽台設計中德國百度紅木熱門詞條cisaEagleGetGreeceJamesArthurPacemanvdsl卡其褲四季豆因為是你才喜歡夜晚婚姻與家庭宇瞻客家桐花祭岡本003張雲龍情侶鞋維生素A美女走光蔡昌憲豬豬還是要說再見陳鬱君霞海城隍廟髮型candyCLUBLTPplastic三鳳宮中山陵事業線人民大學刷牙創傷後應激障礙品牌形象孕中期斷頭谷第一季深白色芥藍菜花盆蛋糕誠品行旅金庸群俠傳4陳熙峰麥香紅茶accurateLAURAASHLEY國窖杞人憂天狂想曲玩電子申報龍兄虎弟狄德羅效應@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狄德羅效應:發現過程,例子,啟示,如何擺脫 - 中文百科全書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發現。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 2竟多花百萬裝潢家裡!「狄德羅效應」如何啟動人的「購買開關」
- 3狄德羅效應-沒得到比得到還痛苦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鄧尼斯·狄德羅發現。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 ...
- 4狄德羅效應_百度百科
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哲學家叫丹尼斯·狄德羅發現。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即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裏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 5【商業策略】「狄德羅效應」如何啟動人的購買開關? - Asia ...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越得到越不滿足」的心理反應。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Denis Diderot發現,人在獲得新物品時,往往會帶來連鎖消費反應,而增加額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