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Curating)/策展(Curation)? - 國藝會線上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若以字源學來討論,以動詞curate 為主的拉丁字curatus,其意義會指向care/ cure,也就是同時並存監控、管理、照料,以及療育靈魂之意。
歐洲傳統美術館的策展人對於保存與 ...
專輯
人物
特選
觀察
策展(Curating)/策展(Curation)?
2013
1001
文|呂佩怡
圖|呂佩怡提供
專輯
策展人培力_Tobecontinued
身為藝術工作者的我們是要慶幸策展(Curating)從小眾藝術領域鹹魚翻身成為時代的新寵兒?還是批判這個誤用?
近期「策展」兩字被廣泛運用,在網路上被封為2012年的熱門字眼,被高調宣稱「策展時代」、「策展是網路世界全民運動」,以做為數位時代面臨資訊過剩的解決方案。
然而,這邊所談的「策展」,其英文原文是curation,與當代藝術界所熟知與認識的「策展」(curating)並不相同。
同樣由curate做為動詞衍生出的名詞,同樣使用「策展」為中文翻譯的curation與curating有何差異?
若從當代藝術領域的角度來提問,身為藝術工作者的我們是要慶幸策展(Curating)從小眾藝術領域鹹魚翻身成為時代的新寵兒?還是批判這個誤用?這個策展延燒現象視為概念的擴張、應用與普及化?或是相反地認知為策展的被簡化、片面化與平庸化?亦或是視之為策展的分眾現象,各自向專業與普及兩個極端分流?
這篇短文將處理這個中文翻譯同名為「策展」的困惑,並指出當下藝術領域裡的「策展」為「策劃展覽」的縮寫,對應Curating有其意義,此一詞彙早於九十年代開始出現於台灣藝術圈。
然而,這一年才出現的curation也採用「策展」一詞作為中文翻譯,有誤導理解,片面挪用既有「策展」詞語概念,以方便行事,並有增添自身文化資本與藝術品味之嫌。
因此,此詞彙的混淆有必要進一步釐清,以正視聽。
Curator:一個不斷轉變工作形態的角色
十多年前,在僅有二、三本以英文書寫的當代藝術策展相關書籍常會對curator這個字詞不受重視有所埋怨,提到這個詞在字典裡僅解釋為「館長」、「助理牧師」等,在電腦文書處理系統裡,這個英文字常被認定為拼錯字,系統會自動以紅色底線標示出來。
可以得知,這個字詞是一近二十年來迅速發展的新興詞彙。
回溯整體發展,在歐美各地美術館工作的人員原本有各自的職稱,如keeper、selector、programmer、commissioner等,或獨立策展人之父史澤曼(HaraldSzeemann)稱自己為Exhibitionmaker,在90年「Curator」一詞成為這些不同職稱者對外的通稱。
例如,大英美術館中國藝術的策展人原稱之為KeeperofChina,後改為CuratorofChineseArt,他的工作由原先的對於作品的收藏、保存、研究,更進一步挑選、安排、詮釋作品,透過作品與作品之間關係交織出新的意義,透過展覽展現這個策展脈絡。
在當代藝術部分,更是以Curator做為展覽製作者的名稱。
由Curator此一名稱開始,動詞curate,名詞curating,形容詞curatorial,稱其職責的curatorship一一出現,環繞著Curator去闡述這個工作的本質、內容、性質與可能性。
若以字源學來討論,以動詞curate為主的拉丁字curatus,其意義會指向care/cure,也就是同時並存監控、管理、照料,以及療育靈魂之意。
歐洲傳統美術館的策展人對於保存與照料(care)部分已有數百年發展的歷史,然而做為療育(cure)部分較為欠缺。
之前我在〈當代策展之徵狀及其困境〉1文章中指出,可以從將「當代」理解為「時間的同志」這個角度來理解,二十世紀60年代之後的當代策展與傳統美術館策展之不同:從對物件(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轉變為對具有當下時間之靈魂(藝術家、觀眾等)的照料,也就是當代策展關注於當下之人,更甚於過去之物。
Curating走向專業化與理論化路徑
當代策展(ContemporaryCurating)在歐美從九十年代從實踐走向專業領域建立之路,包括策展技術與概念的推陳出新、策展碩士學程設立2、回溯策展史、策展理論之建立等。
學院內的策展學程從1992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當代藝術策展(CuratingContemporaryArt)碩士課程,1994年紐約附近的BardCollege設有策展課程部門(theCenterforCuratorialStudies),同年阿姆斯特丹的deApple成立,1995年倫敦大學的金匠學院(Goldsmith)設立當代藝術策展碩士學程(MAinCurating),到現在全世界已有上百個不同的策展學位,並且陸續增加當中。
策展相關歷史與理論書籍出版也陸續出版,例如,從2010年Afterall出版ExhibitionHistories系列書籍,以一本書討論一個具里程碑重要性的當代藝術展覽;藝術史家與展覽研究者BruceAltshuler也分別於2008年與2013年出版兩本展覽檔案庫式的書籍SalontoBiennial-ExhibitionsThatMadeArtHistory(1863-1959)與BiennialsandBeyond-ExhibitionsThatMadeArtHistory(1962-2002)。
專業策展學術期刊JournalofCuratorialStudies第一期出版於2012年。
這些努力可以明確的看到策展正朝向一個專業領域之路邁進。
另一方面,策展的實驗與實踐持續往外開拓。
Curating的-ing形態即展現某種不斷自我翻新的現在進行式特質。
AlexFarquharson在其文章〈ICurate,YouCurate,WeCurate…,〉(2003)中談到,「策展」從原本的名詞成為動詞,顯示出這項討論的成長與活力。
他認為這個新的動詞「策展……可能也暗示了一種對策展人工作的觀念之轉變,亦即從一個與藝術生產過程保持某種距離的工作者,轉變為一個主動『參與此過程』的人。
」3由此可以看見策展人角色之轉變。
例如,台灣策展人鄭慧華曾在2009年借用數位模式與術語來談策展1.0與策展2.0,她認為策展1.0是策展人提供個人見解,藝術家提供作品,展覽這是個規畫好的花園,觀眾僅是受邀來參觀;策展2.0是策展人提供一畝肥沃土地,由各方參與者灑下種子,最後花園的樣貌是由參與所決定。
也就是這是一個以展覽作為平台,在「參與」、「過程」強調的「互動」特質,體現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網絡」與「社會關係」,並從中針對特定議題去展開討論或辯論。
4
國際策展人JensHoffmann以準策展或類策展實踐(para-curatorialpractice)5用以區別他所強調的展覽製作(exhibitionmaking)。
類策展常常著重過程,強調與藝術家一同工作,生產可以促程「參與」元素的活動,例如討論會、藝術家講座、舉辦派對、安排放映會、設計一連串的事件等等,甚至到最後並不生產任何可以展示的物件,或是展出沒有作品的文件式展覽。
對他而言,策展是關於形成一個理論或觀點的過程,此過程是基於展覽製作目標之下,透過挑選作品或其他物件,呈現給大眾6,也就是展覽是Hoffmann認為策展裡最重要的元素。
因此,他對於策展(Curating)概念的被挪用,無限擴張到其他領域,感到沮喪,他認為這樣的用法只是指涉事物的選擇,如DJ策展音樂舞會、廚師策展菜單、室內設計師為顧客策展客廳等,都僅關於挑選,與策展作為展覽製作一事相差十萬八千里。
7
由以上可以看到目前策展(Curating)的現實狀況:既在當代藝術領域試探邊界,也越界向外擴張,在此同時,其他領域也開始借用Curating的特質來為其平凡的行為增值,一如前文裡Hoffmann對於Curating一詞濫用的不滿。
混淆Curating與Curation
近兩年由Curate為動詞又衍生出另一個名詞Curation,先是使用於數位網路領域,如digitalcuration或mediacuration,指對資料的新整理方式,包括過濾、挑選、判斷、組織、脈絡化、連結等,用以對應數位時代網路被滅頂於資訊之海的困境。
若嚴格來看,Curation既無Curate原義裡照料(care),更無療育(cure)之意,由此觀點來說,Curation與Curating完全是兩各不相干的系統。
然而,為何Curation一樣使用「策展」作為中文翻譯?
最近出現的一本日文翻譯關於Curation的書,在日文原來主標題使用「キュレーションの時代」8,是使用英文Curation的片假名,保有外來語原脈絡意義,但翻譯成中文之後變成「策展的時代」,Curation對應成「策展」,這個中文翻譯讓在英文系統裡有所區別的兩個字詞Curating與Curation變成同一件事,造成混淆視聽的事實。
在此書的中文版的推薦序裡,各位推薦人更把「策展」被無限制地自由闡述,把Curation當作Curating來陳述。
有人將之公式化稱Curation=Content+3C(Context,Comment,Conclusion),將策展定義為把一個訊息,賦與關係,提出看法,並說出結論,另外甚至有人過度地延伸其意義,把在臉書按「讚」都稱之為策展,或認為策展不需要專業,只要有好奇心。
同時,也反過來把處理Curation的人做為策展人,認為由策展人「提供觀點」的行為,就是策展。
這些說法加強策展二字的通俗運用,並大言不慚地將Curation誤解使用為Curating,宣稱「以往,所謂策展,指的是策展人在博物館或美術館中所策畫的展覽;現在,策展指的是從如恆河沙數的資訊洪流中,基於策展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淘選資訊,賦予新意並與眾多的網友共享」。
然而,必須被提醒更正的是這兩個「策展」,實際上各自對應不同的英文字,前者為Curating,後者為Curation,各自指涉不同的意義。
我認為使用相同的中文翻譯造成兩件事混為一談。
首先,這樣的混淆對當代策展(Curating)所建立起的專業有所損害,尤其沒有系統性的知識毋寧是Curating極大的致命傷。
其次curation所指涉的工作僅是curating所包含意義的某一面向,對用curation的認識去理解curating,會將策展過度簡化為編輯的工作,忽略策展實際上是一多面向、立體化、包含時間、空間、人於其中的展覽製作的事實,具有以想像力對既有當下社會進行批判、反思、再詮釋,並生產新感性、新知識或新文化。
再者,在此虛擬時代裡,策展(Curating)的工作具有置身於現實的價值,就像獨立策展人之父史澤曼所說的「在藝術上,我們必須看到原作,與藝術家討論。
新科技不知如何處理情感元素,這種情感元素是很空間性的….我們是很古老的:我們一定要去看原作。
這是荒謬的,但卻相當美好的。
……」9,也就是人文、真實、情感、溫度、質感、對話、關係、身體經驗、抽象思維、對空間的感受等都在策展(Curating)之中。
在這個策展無限擴張的時刻,所有東西都可以被策展,人人都是策展人,我們要如何重新看待策展(Curating)?在當代藝術領域裡策展(Curating)又將如何翻新、轉換、再生?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我認為策展(Curating)不能僅僅作為對既有事物的整理,更多的是生產想像力的潛能,它可作為一種揭露、滲透、對抗平庸的力量,以藝術探看現實,製造一個新世界,給予觀者一個不同於日常慣習之視野,也就是策展(Curating)具有提供「反」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呂佩怡(LuPei-Yi)。
英國倫敦大學人文與文化研究博士(PhD,LondonConsortium,BirkbeckCollege,UniversityofLondon)。
研究方向為當代策展理論與實踐、Off-SiteArt(美術館外的藝術實踐、藝術與城市議題)、美術館相關議題等。
目前正在進行「台灣當代策展二十年」研究。
策劃2013年「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館」工作坊。
註1|呂佩怡,〈當代策展之徵狀及其困境〉,《現代美術雙月刊》167期(2013.04):6-10
註2|傳統美術館與博物館的人才由學院內的博物館系(MuseumStudies)與博物館學系(Museology)來培育。
當代藝術的策展人才原先多就讀藝術史系、藝術行政與管理系,後轉到策展專業科系培養。
註3|AlexFarquharson,“ICurate,YouCurate,WeCurate”,ArtMonthly,no.269(2003),pp.7-10.
註4|鄭慧華,〈BacktotheFuture:獨立策展中的趨勢和傳統(兼談策展2.0)〉,《典藏.今藝術》203期(2009.08):110-112
註5|JensHoffmannandMariaLind,“ToShoworNottoShow”,MousseContemporaryArtMagazine,issue31(2011.11)
註6|同註5,原文如下:curatingisaboutformulatingacertaintheoryorargument,baseduponwhichonemakesaselectionofartworksorotherobjectswiththeaimofcreatinganexhibitioninwhichthoseobjectsandartworksaredisplayedtothepublic.
註7|同註5
註8|佐佐木俊尚著,郭菀琪譯,〈CURATION策展的時代:「串聯」的資訊革命已經開始!〉,經濟新潮社,2012。
推薦序請見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5176
註9|CaroleeThea,"HraldSzeeman",inFoci:InterviewwithTenInternationalCurators,NewYork:ApexArt,2001,p.17.
談「逆棲——都市邊緣中的對話與重建」
1001
策展人培力@鳳甲美術專案的觀察與展望
1001
錄像的魅力及其語彙──簡麗庭談「語法學:當代錄像趨勢」
1001
延伸文章資訊
- 1策展原來如此,做展覽該怎麼開始? - 瘋設計
以全球首個膠帶主題特展「聚膠行動#TapeArt」,拿下2020德國紅點設計獎RedDot Design Award Best of the bests (合計報名6,992件,僅55件作品獲得...
- 2策展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眉角?飛躍文創、格式設計
目前常見的商業策展可略分為藝術作品展、IP授權展(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及自製展三大類。 藝術作品展可說是台灣策展的最初樣貌,包括莫內、米 ...
- 3格式設計
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4策展(Curating)/策展(Curation)? - 國藝會線上誌
若以字源學來討論,以動詞curate 為主的拉丁字curatus,其意義會指向care/ cure,也就是同時並存監控、管理、照料,以及療育靈魂之意。歐洲傳統美術館的策展人對於保存與 ...
- 5策展的50個關鍵 - 博客來
書名:策展的50個關鍵,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451357,頁數:160,出版社:釀出版,作者:李如菁,出版日期:2016/09/26,類別: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