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額葉(Frontal Lobe)是脊椎動物的腦的一部分,位於腦的前半部(頂葉前方、顳葉上方),在人類大腦當中,比起其餘腦中的「葉」,這是最大的一部分,而有些動物的腦幾乎 ... 額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額葉大腦主要裂以及葉的側面圖(額葉為淺綠色)基本資訊屬於大腦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標識字符拉丁文lobusfrontalis縮寫FLMeSHD005625NeuroNames(英語:NeuroNames)56NeuroLex(英語:NeuroLex)IDbirnlex_928TA98A14.1.09.110TA25445FMAFMA:61824格雷氏p.821《神經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termsofneuroanatomy)》[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額葉(FrontalLobe)是脊椎動物的腦的一部分,位於腦的前半部(頂葉前方、顳葉上方),在人類大腦當中,比起其餘腦中的「葉」,這是最大的一部分,而有些動物的腦幾乎不存在額葉。

這個結構和人類語語言的形成、語言表達(布若卡氏區)、自主意識以及隨意肌的控制有關。

目次 1結構 2功能 3臨床意義 3.1額葉損傷 3.2症狀 4相關病症 5參考文獻 6外部連結 結構[編輯]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人腦,額葉與頂葉以中央溝分界。

而外側溝則將額葉與顳葉一分為二。

額葉可以分為側部、額極部、眶部、和內部。

每個部位由其各個腦回組成。

側部腦回:額上回側部、額中回、額下回。

額極部腦回:橫斷額極回、額緣回。

眶部:橫向軌道回、前軌道回、後軌道回、內側軌道回、直回 內部:額上回內側、扣帶回 功能[編輯] 額葉在自主行為中產生重要作用。

負責譬如行走等行為的運動皮質就位於額葉中。

額葉的作用包括判斷當前行為的後果,各種行為之間的抉擇(更好、更壞、最好、最壞),控制、壓制對於社會來說不可接受的反應以及分辨事物之間同異。

額葉在整合大腦中非任務性長期記憶中扮演關鍵角色。

這些記憶通常來自邊緣系統輸入而產生的情緒,額葉修葺這些情緒以便其與社會規範大致相符。

測量額葉功能的心理學測試一般包括手指敲擊(目的是檢驗其自主行為)、威斯康辛卡牌分類測試以及語言、計數能力等。

[1] 臨床意義[編輯] 額葉損傷[編輯]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中風是65歲或以上人士額葉損傷的主要誘因。

這兩項損傷可能是腦動脈中的動脈瘤破裂從而導致通往大腦的血流的阻塞造成的。

其他造成損傷的因素包括外傷性腦損傷所導致的伴生事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以及額葉癲癇。

[2] 症狀[編輯] 額葉遭受損傷的病人或許明白如何適當地對特定情境做出反應,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對同樣情境做出不當反應。

個人所感受的情感可能無法通過面部和聲音表示出來。

例如:開心時不會微笑、聲音聽起來不帶情感。

但與此同時,病人有時又會展現出無根據的、過度的情感表達。

中風患者中常有抑鬱症伴隨並影響了許多病人,隨抑鬱而來的則是生活積極性的減退和喪失,他們可能不想完成日常工作或者覺得「沒勁」。

[2]與病人親近的人們可能會覺得病人的人格有所改變。

[3]這類人格變化是額葉損傷的典型表現,費尼斯·蓋吉便是一例。

額葉負責人的管控功能如:未來規劃、判斷、決策能力、注意力時長以及抑制力,若額葉受損,以上能力將會大幅減退。

[2] 虛構症是另一項額葉損傷症狀,稍少見。

病人常給出虛假資訊並認為這些資訊是真實的,且他們記不起具體資訊是什麼。

有些病人的病例中伴有非典型的「歡愉」感。

這些症狀通常見於右額葉損傷的病人中。

[2][4] 另一不常見的症狀是二重性記憶錯誤,病人會認為他們目前居住的地方是另一處居所的複製版。

額葉損傷所造成的替身症候群會使病人認為友人、親戚或者他人被另一完全相同的替身所替代了。

後者也見於額葉神經混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2][5] 相關病症[編輯] 額葉功能低下 參考文獻[編輯] ^KimbergDY,FarahMJ.Aunifiedaccountofcognitiveimpairmentsfollowingfrontallobedamage:theroleofworkingmemoryincomplex,organizedbehavior.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December1993,122(4):411–28[2018-07-02].PMID 8263463.doi:10.1037/0096-3445.122.4.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2.02.12.22.32.4StussDT,GowCA,HetheringtonCR.'NolongerGage':frontallobedysfunctionandemotionalchange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June1992,60(3):349–59.PMID 1619089.doi:10.1037/0022-006X.60.3.349.  ^RoweAD,BullockPR,PolkeyCE,MorrisRG.'Theoryofmind'impairmentsandtheirrelationshiptoexecutivefunctioningfollowingfrontallobeexcisions.Brain.March2001,124(Pt3):600–16[2018-07-02].PMID 11222459.doi:10.1093/brain/124.3.60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RobinsonRG,KubosKL,StarrLB,RaoK,PriceTR.Mooddisordersinstrokepatients.Importanceoflocationoflesion.Brain.March1984,107(1):81–93[2018-07-02].PMID 6697163.doi:10.1093/brain/107.1.8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Durani,ShibanK.;Ford,Rodney;Sajjad,S.H.Capgrassyndromeassociatedwithafrontallobetumour.IrishJournalofPsychologicalMedicine.September1991,8(2):135–6.doi:10.1017/S0790966700015093.  外部連結[編輯] headandneck(頭頸部)-大腦溝與迴(cerebralgyruandsulc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大腦皮質解剖學額葉外上側前額葉 額上回 4(英語:Brodmannarea4) 6 8(英語:Brodmannarea8) 額中回 9(英語:Brodmannarea9) 10(英語:Brodmannarea10) 46 額下回:11(英語:Brodmannarea11) 47(英語:Brodmannarea47)-額下回眶部(英語:Orbitalpartofinferiorfrontalgyrus) 布若卡氏區 44-島蓋部 45-三角部 額上溝 額下溝 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 中央前溝 內側/下方前額葉 額上溝 4(英語:Brodmannarea4) 6 額內回 8(英語:Brodmannarea8) 9(英語:Brodmannarea9) 終板旁回/旁嗅區 12(英語:Brodmannarea12) 直回 11(英語:Brodmannarea11) 眶回/眶額皮質 10(英語:Brodmannarea10) 11(英語:Brodmannarea11) 12(英語:Brodmannarea12)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英語:Ventromedialprefrontalcortex) 10(英語:Brodmannarea10) 胼胝體下區 25(英語:Brodmannarea25) 嗅溝 眶溝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葉 4(英語:Brodmannarea4) 中央旁溝 兩者皆有 初級運動皮層 4(英語:Brodmannarea4) 前運動區 6 運動輔助區 6 輔助眼區(英語:Supplementaryeyefield) 6 額葉眼動區(英語:Frontaleyefields) 8(英語:Brodmannarea8) 頂葉外上方 頂上小葉 5(英語:Brodmannarea5) 7(英語:Brodmannarea7) 頂下小葉 40(英語:Brodmannarea40)-緣上回 39(英語:Brodmannarea39)-外側溝 頂葉島蓋(英語:Parietaloperculum) 43(英語:Brodmannarea43) 頂內溝 內側/下方 中央旁小葉 1(英語:Brodmannarea1) 2(英語:Brodmannarea2) 3(英語:Brodmannarea3) 5(英語:Brodmannarea5) 楔前葉 7(英語:Brodmannarea7) 緣溝 兩者皆有 中央後回/初級感覺皮層(英語:Primarysomatosensorycortex) 1 2 3 次級感覺皮層(英語:Secondarysomatosensorycortex) 5(英語:Brodmannarea5) 後頂葉皮層(英語:Posteriorparietalcortex) 7(英語:Brodmannarea7) 枕葉外上方 枕極 枕回 枕外側溝 18(英語:Brodmannarea18) 19(英語:Brodmannarea19) 月狀溝 枕橫溝 內側/下方 視覺皮層 17 楔葉 舌回 距狀溝 顳葉外上方 顳橫回/聽覺皮層 41(英語:Brodmannarea41) 42(英語:Brodmannarea42) 顳上回 38(英語:Brodmannarea38) 22(英語:Brodmannarea22)/韋尼克區/顳平面(英語:Planumtemporale) 顳中回 21(英語:Brodmannarea21) 顳上溝 內側/下方 梭狀回 37(英語:Brodmannarea37) 內側顳葉 27(英語:Brodmannarea27) 28(英語:Brodmannarea28) 34(英語:Brodmannarea34) 35(英語:Brodmannarea35) 36(英語:Brodmannarea36) 枕顳溝 鉤回 顳下回 20(英語:Brodmannarea20) 顳下溝 腦溝和腦回外上方 中央溝(額葉+頂葉) 外側溝(額葉+頂葉+顳葉) 頂枕溝 枕前切跡 內側/下方 中央縱裂 扣帶溝 側副裂 胼胝體溝 邊緣葉/邊緣系統海馬旁回 前部 內嗅皮層 鼻周皮層 後鼻皮層 後海馬旁回(英語:Posteriorparahippocampalgyrus) 梨狀葉(英語:Prepyriformarea) 扣帶皮層/扣帶回 膝下區(英語:Subgenualarea25) 25(英語:Brodmannarea25) 前扣帶皮層 24(英語:Brodmannarea24) 32(英語:Brodmannarea32) 33(英語:Brodmannarea33) 後扣帶皮層 23(英語:Brodmannarea23) 31(英語:Brodmannarea31) 扣帶回峽部(英語:Isthmusofcingulategyrus):壓後皮層 26(英語:Brodmannarea26) 29(英語:Brodmannarea29) 30(英語:Brodmannarea30) 海馬結構 海馬溝(英語:Hippocampalsulcus) 海馬傘(英語:Fimbriaofhippocampus) 齒狀回(英語:Dentategyrus) 嗅腦溝 其他 灰被 鉤回 杏仁核 島葉 島葉 其它 島蓋(英語:Operculum(brain)) 大腦半球 注意:以上某些只是近似分類;一些布羅德曼分區地跨多個腦回。

規範控制 GND:4183361-2 NDL:0107149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額葉&oldid=70910220」 分類:​額葉大腦皮層神經科學心理學隱藏分類:​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