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紀年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職,通電各省,頒訂國號為中華民國,並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號,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並改用公曆。
中華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民國紀年/9447551
複製
複製成功
民國紀年
編輯
鎖定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佈,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民××。
這種紀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舊年曆相差1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
依照民國紀年制定的歷法又稱國曆(中華民國曆,非國曆)。
中華民國紀年使用阿拉伯數字,如:民國38年(1949年)
[1]
。
中文名
民國紀年
外文名
R.O.C.
根 據
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
單 位
中華民國政府
類 型
紀年法
創始時間
1912年(民國元年)
使用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
目錄
1
事件背景
2
換算方法
3
標準寫法
4
同期紀年
5
民國紀年表(1912年—1949年)
民國紀年事件背景
編輯
辛亥年(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於武昌起義,推翻清朝帝制。
湖北軍政府的文告和各省響應的宣言不使用年號,使用黃帝紀元;但革命黨人討論成立共和政府時,認為黃帝紀年也不合民主共和的宗旨。
各省代表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大會,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職,通電各省,頒訂國號為中華民國,並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號,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並改用公曆。
中華民國成立前的紀年可用“民前”,例如,民前一年就是1911年。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紀年的起始年份,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主體紀年和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1912年至1926年)的日本年號“大正”一致,即中華民國的“民國N年”,同時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體N年”和日本“大正N年”(至1926年大正天皇駕崩為止)。
這是因為中華民國元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創建者金日成的出生年份、以及日本大正天皇的登基年份均為公元1912年的緣故,純屬巧合,三者並無任何關係。
民國紀年換算方法
編輯
公式:公元紀年-1911=“民國”紀年此外,1月1日稱“開國紀念日”(紀念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紀念1911年10月10日由資產階級代表的國民黨領導的“武昌起義”,推翻了封建帝制,具有劃時代意義)
民國紀年標準寫法
編輯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法》CNS7648《資料元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的表示法》(與ISO8601類似),紀年可用公元,也可冠以大寫“R.O.C.”字母用民國紀元。
民國紀年同期紀年
編輯
宣統(1909年1月22日-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清宣統帝溥儀之年號。
洪憲(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之年號。
明治(1868年1月25日—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之年號、日本殖民時台灣使用的年號(1895年-1912年7月30日)。
大正(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4日):日本大正天皇之年號、日本殖民時台灣使用的年號。
昭和(1926年12月26日—1989年1月7日):日本昭和天皇(-1947年5月2日)、日本昭和天皇(1947年5月3日—)、日本殖民時台灣、朝鮮半島時(—1945年)使用的年號平成(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日本天皇明仁之年號令和(2019年5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之年號
[2]
大同(1932年3月9日—1934年2月28日):偽滿洲國之年號。
康德(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偽滿洲國之年號。
檀君紀元(?-1948年8月14日;1948年9月25日—1961年12月31日):大韓民國之年號。
維新(1907年—1916年):越南阮朝阮福晃之年號。
啓定(1916年—1925年):越南阮朝阮福昶之年號。
保大(1926年—1945年9月2日):越南阮朝阮福晪之年號。
民國紀年民國紀年表(1912年—1949年)
編輯
民國紀年公元紀年干支紀年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壬子年民國2年公元1913年癸丑年民國3年公元1914年甲寅年民國4年公元1915年乙卯年民國5年公元1916年丙辰年民國6年公元1917年丁巳年民國7年公元1918年戊午年民國8年公元1919年己未年民國9年公元1920年庚申年民國10年公元1921年辛酉年民國11年公元1922年壬戌年民國12年公元1923年癸亥年民國13年公元1924年甲子年民國14年公元1925年乙丑年民國15年公元1926年丙寅年民國16年公元1927年丁卯年民國17年公元1928年戊辰年民國18年公元1929年己巳年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庚午年民國20年公元1931年辛未年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壬申年民國22年公元1933年癸酉年民國23年公元1934年甲戌年民國24年公元1935年乙亥年民國25年公元1936年丙子年民國26年公元1937年丁丑年民國27年公元1938年戊寅年民國28年公元1939年己卯年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庚辰年民國30年公元1941年辛巳年民國31年公元1942年壬午年民國32年公元1943年癸未年民國33年公元1944年甲申年民國34年公元1945年乙酉年民國35年公元1946年丙戌年民國36年公元1947年丁亥年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戊子年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己丑年
參考資料
1.
關於《近代史研究》若干技術處理的規定
.近代史研究所.2006-04-18[引用日期2018-08-01]
2.
日本公佈新年號:令和
.人民日報.2019-04-01[引用日期2019-05-02]
圖集
民國紀年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到达世界最高点
(2022-06-01)
1
事件背景
2
換算方法
3
標準寫法
4
同期紀年
5
民國紀年表(1912年—1949年)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賴清德:1911年中華民國不復存在已在台灣新生 - Taiwan News
賴清德:1911年中華民國不復存在已在台灣新生| 2020-01-23 10:23:00.
- 2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维基百科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又稱民國時期,是指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至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間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国 ...
- 3辛亥革命_百度百科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 ...
- 4國父 -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山先生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訂立1912年為民國元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開國之日,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正式誕生。 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首先 ...
- 5中華民國之肇建(國情簡介-政治) - 行政院
自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對外交涉及大小戰役接連失利,中國逐步淪為次殖民地,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國父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 1911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