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的兩個面向:多元思考的可能 - 心腦操練精神樂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事件都有既正向亦負向的可能,或既負向亦正向的可能。
若無法了解一件事物原本就有兩個面向,就容易步入死胡同,容易鑽牛角尖, ...
心腦操練精神樂活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胡海國醫師的部落格-意見交流或經驗分享
-請來信至[email protected]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09Tue201916:09
一個世界的兩個面向:多元思考的可能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事件都有既正向亦負向的可能,或既負向亦正向的可能。
若無法了解一件事物原本就有兩個面向,就容易步入死胡同,容易鑽牛角尖,無法以另一個角度來看事物,產生挫折感。
若能預先瞭解這點,再進一步掌握自我腦力的有限度,以及自我可以負荷的外在與內在『要求量』,這一個人就能以他所學得的心理調適技巧,以事物的另一個角度來處理,成功地應付周圍環境的要求或挑戰。
這是一個人調適成功,可快樂過日子的基本條件,應該也是有效的精神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般而言,個體自我在社會化過程中,易於和他人做比較、容易追求時尚,想趕上流行、想在社會中一爭長短,如此,在社會上的這樣一個人是容易盲目的。
所以,個體常常對自我產生過度的要求,且不自知此內在自我要求已經過度了。
不恰當或不自知之盲目自我要求,是個人自我生活感受不愉快或不幸福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的人,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埋在長期痛苦深淵,甚至因而自殺也說不定。
決定幸福與否、快樂或不快樂不是追求量的問題,而是自我意義之問題。
個體自我有他生存於世的意義性,這是腦功能另一層次表現。
如果能掌握自我意義,堆壘人生意義,那麼自我就能更加豐盛,人生感受的幸福就是真實的。
自我意義與自我要求之量,與自我在社會環境中所謂事業成功與否,並不相同。
淺顯而言,個體自我的意義應是對自我正面之肯定,肯定自己腦能耐範圍內,自我既有的努力方向與努力的量,肯定自己所因此擁有的,且肯定自己在社會、家庭中應有之表現。
在此自我肯定過程中,並不排斥他人,不輕視他人,而是尊重別人在他腦能力範圍內所發展的、所成就的,也欣賞他人在他腦能耐範圍內的努力過程與他人自我之意義。
個體自我意義之追求,是一種生活樂趣的培養與人生智慧的修練。
出自「精健道綱要─讀書會與工作坊(築我)」p.1-2
官方網站:http://www.brainlohas.org/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LOHAS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rainLOHAS
Line@官方帳號:http://line.me/ti/p/%40swr4356s
精神健康訊息免費訂閱:https://goo.gl/QxmAfp
捐款支持:https://goo.gl/TzygrY
腦力壓力紅綠燈APP:(Android) https://goo.gl/3NqVS9 (iOS) https://goo.gl/YjaPtY
文章標籤
心腦操練
精健道
精神樂活
腦力不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胡醫師
心腦操練精神樂活
胡醫師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腦與生活此分類上一篇:找出幸福的源頭
此分類下一篇:關懷家人─凝聚幸福歸屬感
上一篇:找出幸福的源頭
下一篇:關懷家人─凝聚幸福歸屬感
歷史上的今天
2014:揮不去的緊張與煩惱~面對失眠、容易緊張、容易煩惱的個性~(下)
▲top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
文章分類
腦與生活(524)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POWEREDBY
(登入)
熱門文章
相簿幻燈片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常被別人說「你想太多了」?心理師:因為你的右腦很特別
對於許多事情不斷地感到疑心、疑慮;對每件事都非常敏感;甚至對於細微的事情也無法輕易帶過。你一定會問:「有沒有可以讓我的腦袋暫時停止思考的方法呢?
- 2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多面向思考,做出誠心溝通的簡報 - 內容駭客
其實問題不完全出在簡報技巧上,而是溝通雙方的背景文化不同造成誤會。劉奕酉老師為我們分析了這些背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溝通落差現象,希望大家都能多思考 ...
- 3【多面向思考法】 【拋開觀念束縛】 【去除多餘資訊】 - 遠流
顧名思義,所謂多面向思考法,就是面對某一問題時,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激發創意的一種方法。 先來一個有趣的智力測驗:請你用六根牙籤排成四個等邊三角形。 大多數人 ...
- 4給總是想太多的你:你是美麗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 52個思維方式學起來,打破你的思考界線! |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另外, 這裡所謂的「批判」絕非一味否定的負面行為,而是兼顧更多面向、更有建設性地思考事物的積極態度。 思考方法. 1.建立邏輯:. 依照前述邏輯性思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