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國大戰略雙語躋身國際舞台| 全球中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雖以英文為行政工作語言,但沒有立即在各級學校推動以英文為第一語言,1979年《吳慶瑞報告書》出爐,才確定以英文為主、母語為輔的雙語 ...
更多編輯台推薦新聞:
生活持續更新/全聯遠百家樂福打疫苗有好康接種站清單一次看
產經元宇宙來了概念科技廠怎麼看台積電聯發科點出商機政治專訪/拉脫維亞友台主席:國際承認台灣之日終將到來一週大事Omicron現蹤40國、巴貝多脫英獨立、WTA停中國賽事...政治專題/公投4案整理包正反方意見快速看懂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browserdoesnotappeartosupportTraditionalChinese.WouldyouliketogotoCNA’sEnglishwebsite,“FocusTaiwan"?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
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好生活影像空間客戶頻道訊息平台FocusTaiwanフォーカス台湾上一頁疫情聚焦政治國際兩岸產經證券科技生活社會地方文化文化+運動娛樂悅讀數位專題特派看世界影音新聞學院全球中央雜誌好生活圖輯/疫苗隨到隨打台北車站排長龍民眾樂拿百元禮券首頁/全球中央全球中央2019年5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鮮少有國家在面臨生存發展挑戰之際,仍堅持從小學到初級學院不僅要學英語,更要有效掌握母語學習。
如今,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不僅接軌國際,更兼顧各族裔語言,還成為東南亞國家政經發展的領頭羊。
全球中央全球中央2019年5月6/10新加坡小國大戰略雙語躋身國際舞台2019/4/3015:11(7/211:18更新)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加坡學校施行雙語教學,不少中學生放學後仍會赴補習班強化母語能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新加坡各級學校中的教學語言就是英文,無論物理、化學、歷史或地理的教學與考試,都是用英文,新加坡如今的成就證實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政策的正確性。
但英文獨霸的強勢環境下,華語教育卻面臨「半桶水」的尷尬。
文/黃自強(中央社駐新加坡記者)新加坡「雙語政策」受各國推崇,英語是普遍溝通的行政工作語言,不僅接軌國際,更兼顧境內華裔、馬來西亞裔與印度裔等多元族群。
雙語政策讓這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的城市國家,成為東南亞國家間政經發展的領頭羊,不過,雙語政策欲竟全功,仍有諸多挑戰待克服。
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雖以英文為行政工作語言,但沒有立即在各級學校推動以英文為第一語言,1979年《吳慶瑞報告書》出爐,才確定以英文為主、母語為輔的雙語教學比重。
從1987年起,全國各級學校(除了特選學校之外)提供英文為第一語言的課程,「母語」(中文、馬來語與坦米爾語)則列為第二語言。
新加坡現階段教育體系是以英文為主軸,輔以華語、馬來語或坦米爾語等母語,在小學、中學的求學階段,華語、馬來語或坦米爾語是必修課程。
以華人家庭子女為例,他們在學校就多半修讀華語作為「母語」課程。
已故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是推動雙語政策的關鍵人物,他曾於《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書中,剖析推動雙語政策的心路歷程。
李光耀指出,從英國殖民時代起,無論法律文件或官方文書都是使用英文,英文就是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透過英文可以與世界接軌,因此所有的人都要學習全球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
李光耀認為,推動雙語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基石,他也強調,在華人占75%的新加坡,以英文為主導的雙語政策,並非要消滅中華文化或中文教育。
現任總理李顯龍於2016年出席馬來語師鐸獎頒獎時表示,雙語政策對新加坡政經發展功不可沒。
鮮少有國家能像新加坡在面臨生存發展挑戰之際,仍能堅持學生從小學到初級學院不僅要學習英文,更要能有效掌握母語的學習成效。
李顯龍認為,雙語政策讓新加坡人擁有良好英文能力,在全球競爭激烈環境中站穩腳步,掌握發展利基,更能持續使用母語與亞洲其他社群溝通。
研究星馬地區華人社群發展的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籌備主任林文斌分析,新加坡獨立之初,政治菁英對境內的多元族群、身處於「馬來世界」的處境十分清楚,獨尊任一族群語言為官方語言,皆可能挑起與鄰國的緊張關係,甚至有可能因此發生動亂和戰爭,以前殖民政府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最保險,更能以英語接軌國際。
他指出,新加坡華人約占75%,馬來人15%,印度裔約10%,日常用語經常相互使用,多少均略懂其他族群的語言,諸如不同族群的人都採用馬來語「巴剎」(Pasar)稱「菜市場」,新加坡國徽上也印有馬來語MajulahSingapura,中文意指「前進吧!新加坡」,這也是新加坡國歌歌名,公開場合就是以馬來語來演唱,軍隊中所有口令都是馬來語。
李光耀對國際局勢變化甚為敏銳,當中國於1977年文革結束,他便判斷中國開放改革將改變國際政經架構,隨即在1979年推出要華人放棄方言的「講華語運動」。
由此不難推論出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是追求「國際標準」,不僅英文如此,連以中國的普通話─漢語拼音、簡體字為新加坡的「華語」,也是追求國際標準。
新加坡華人眾多,如果年輕一代不懂中文,無法受惠於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利基。
李光耀於2011年第11屆世界華商大會閉幕談話指出,推動雙語政策雖然讓他面臨政治挑戰,但如今新加坡所獲得的成就,就證實當初這項政策的正確性。
如今使用方言的新加坡人大減,改用英語,以年輕的新加坡華人來看,所謂的母語─華語除一般口語溝通外,書寫能力仍嫌不足。
新加坡不乏有識之士關注這個問題,認為雙語政策不應該是英文至上,因為這樣的結果反導致真正精通雙語的人才愈來愈少。
新加坡各級學校中的教學語言就是英文,無論物理、化學、數學、歷史或地理等科目的教科書、教學與考試,都是以英文進行,在這種大氛圍環境之下,年輕華人缺乏學習華文的積極動力與環境。
新加坡前華文媒體工作者明永昌分析,雙語政策立意甚佳,但真正通曉諸如英文與中文兩種語言的人並不多見,新加坡普遍都以英語為主要的第一語言,中文程度恐難以達到理想的雙語標準,因為涉及中文使用的場合不多,工作場域多以英文為主,華語使用多半限縮在家中與父母等長輩溝通使用,大多僅能表達簡單的口語,成為「半桶水」的尷尬情形。
即便新加坡近年大力推動中文學習,但公開場合出現的中文語法謬誤仍不在少數,最為人知的莫過於2017年6月間發生的「聽說『瀆』寫」事件。
第38屆新加坡講華語運動開幕之際,標語牌竟將「聽說讀寫」誤植為「聽說『瀆』寫」,新加坡新傳媒8頻道新聞引述網友意見說,「這項失誤等於在褻瀆中華文化」。
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近10年的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SultanEducationUniversity)中文系副教授魏月萍強調,新加坡政府推動雙語政策有其歷史淵源與特定的時空背景,也有特選學校作為主要是英文與中文的重點栽培學校,新加坡社群媒體不乏有存廢的討論,但特選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可以說是新加坡的菁英。
魏月萍指出,要準確掌握兩種語言,擁有相同聽說讀寫的功力,著實不容易,新加坡推動雙語政策多年,投入諸多心力與經費挹注,仍出現諸多中英文翻譯謬誤的情形。
新加坡雖不乏有精準掌握中、英文的人才在政府與民間扮演關鍵角色,享受雙語政策的果實,不過,魏月萍也希望了解在受惠於雙語政策的人之外,又有哪些人因政策而游離在外,反而成為「受束縛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陳重安指出,新加坡雙語政策成功與否,端視如何定義。
如果目的是要讓新加坡人都能用英文溝通,兼顧保有基本母語能力,新加坡基本上很成功;不過,實際的情況是英文是強大的主流應用語言,卻排擠掉國民其他語言的能力。
他強調,如果雙語政策的目的,是要新加坡人擁有良好或基本英文會話能力,又同時保有強大母語能力,能利用母語流利地聽說讀寫,欣賞諸如書法等族裔文化等角度切入,雙語政策就是失敗的。
如今的新加坡愈來愈像一個單一語言國家,已不常聽聞年輕一輩用母語溝通,即便有,也僅是穿插在英文會話中,新加坡的年輕一輩並不以為意。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下載中央社「一手新聞」app,每日新聞不漏接!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文章資訊
- 1新加坡語言地位規畫及其對家庭母語保存的影響
二次大戰前英國殖民時期的語言政策雖然「獨尊英語」,以之為唯一. 的官方語言,政府施政的立法、行政、公告都是以英文為本,不過,並未. 壓制其他族群語言的使用,容許族群 ...
- 2新加坡小國大戰略雙語躋身國際舞台| 全球中央
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雖以英文為行政工作語言,但沒有立即在各級學校推動以英文為第一語言,1979年《吳慶瑞報告書》出爐,才確定以英文為主、母語為輔的雙語 ...
- 3新加坡的語言政策 - 淡江大學教職員Internet服務系統
從歷史的經驗和持續性來看,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早已經形成,且符合新加坡政府的目標。即發展一個「實用多元主義的多元語言政策」,同時宣佈四種語言為官方語(馬來語、英語、 ...
- 4新加坡富強國策原來是「語言政策」/為何李光耀一生最感謝的 ...
所有新加坡的學生除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外,第二語文成為必修課,各族群學生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以華族學生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將修讀十年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 ...
- 5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為什麼有四種官方語言? - 微信上的中國-
雖然英語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但新加坡同時很重視其他語言。 因此,他們進行雙語教育政策,這種政策也是新加坡教育體制的基礎。 按照新加坡雙語教育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