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離、抗議與忠誠by 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O. Hirschma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叛離、抗議與忠誠- Ebook written by 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O. Hirschman). Read this book using Google Play Books app on your PC, android, ... SearchImagesMapsPlayYouTubeNewsGmailDriveMore»SigninBooksMybooksShopAudiobooksComicsAppsMyappsShopGamesKidsEditors'ChoiceMoviesMymoviesShopStudiosEntertainmentAccountPaymentmethodsMysubscriptionsRedeemBuygiftcardMywishlistMyPlayactivityParentGuideGenresEbooksArts&entertainmentBiographies&memoirsBusiness&investingChildren'sbooksComputers&technologyCooking,food&wineFiction&literarycollectionsForeignlanguage&studyaidsHealth,mind&bodyHistoryParenting&familiesPolitics&socialscienceReligion&spiritualityRomanceScience&mathSciencefiction&fantasyTravelAudiobooksArts&entertainmentBiographies&memoirsBusiness&investingFiction&literatureHealth,mind&bodyHistoryMystery&thrillersReligion&spiritualityRomanceScience&technologySciencefiction&fantasySelf-helpSportsTravelYoungadultComicsGeneralContemporarywomenCrime&mysteryFantasyHorrorLiteraryMediatie-inNonfictionSuperheroesHomeTopchartsNewarrivals叛離、抗議與忠誠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O.Hirschman)Mar2018商周出版AddtoWishlistFreesample$12.30$8.36Ebook「只要讀了他的作品,就不可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20世紀重量級思想巨擘赫緒曼 《反動的修辭》作者跨界代表作享譽半世紀的社會科學原創經典?受困在諸多組織牢籠中的我們,該出走抵制,還是留下來抗議?本書是知名社會科學家與思想家赫緒曼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在赫緒曼的學術生涯中,本書也標示他從發展經濟學走向一個更為寬廣的經濟社會思想研究。

自1970年出版以來,其不僅是社會科學的當代經典,啟發許多學科,書名更早已成為社會科學界的專用術語。

和赫緒曼大多數的著作一樣,本書簡明易懂、輕薄短小,卻承載了極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其著作的一貫特點,就是永遠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和新視野,來回答重要的問題。

在這本小書裡,赫緒曼要分析的重點是:當個人對某個組織或團體的運作品質感到不滿時,會採取兩種行動。

個人可能直接脫離該組織,另尋他路;或是留在體制內發聲抗議,期待組織改進。

成員的忠誠程度會影響其選擇,而組織為了維持成員的忠誠,就必須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並容許成員提出抗議進而改善服務。

於是,「叛離、抗議與忠誠」的概念就此形成——赫緒曼要討論,個人在什麼狀況下會採取哪種行動,這些行動之間的利弊、使用時機,以及如何相互配合。

赫緒曼以經濟學的角度,探討個人回應組織低落品質的方式。

然而正如前面所述,他提出的回應方式,卻能應用在各種廣義的組織上面:政黨、國家、企業、學校、教會等等。

這也是本著堪稱不朽名作的原因。

【專文導讀】廖 美│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經典推薦】(依姓氏筆畫序)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宋鎮照│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耿 曙│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校百人計畫」研究員張鐵志│文化評論人顧爾德│新新聞周刊總主筆╱總編輯【媒體評論】諾貝爾經濟學獎之所以從來不曾頒給赫緒曼這位實至名歸的學者,或許就是因為他作品的難以歸類(早已跨越頒獎分類範疇)。

——《經濟學人》(TheEconomist),刊於赫緒曼逝世後當代政治思想的經典。

——《紐約客》(TheNewYorker)條理分明的126頁論述……大師之作。

——《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赫緒曼的思想會改變你的世界觀,它照亮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紐約書評》雜誌(TheNewYorkReviewofBooks)赫緒曼一直有一種從局部轉向整體的獨特視野,並對人性始終保持絕對的樂觀。

——《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赫緒曼的實證方法已超越了一般的左╱右派分類範疇……他致力於復興社會科學中的人文本質,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和哲學重新聯繫起來。

——《美國展望》(Look)這本非凡精妙的書,是一場精采的跨學科分析演練,探究市場力量與非市場力量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了發展與衰退過程……赫緒曼提出忠誠理論,做為叛離與抗議之間的關鍵因素:忠誠可延遲叛離,並透過可能的叛離,讓抗議變得更為有效。

——《經濟學雜誌》(TheEconomicJournal)【學者推薦】如果要在二十世紀(甚至持續到現在)選出一本厚度最薄卻最有份量的社會科學著作,《叛離、抗議與忠誠》可以列為第一。

——廖美,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赫緒曼的學問既深且廣,在社會科學與政治思想諸多領域,皆留下深刻的原創貢獻。

他善於化繁為簡,筆觸間洋溢幽默感。

他輕盈的文風,與其厚重的生命經驗,形成引人入勝的對比。

《叛離、抗議與忠誠》這部代表作,展示了赫緒曼如何以簡潔而優美的思路,進入複雜問題的分析。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這是一本剖析人性如何影響公共議題參與的經典鉅作,想要了解社會運動起源的讀者千萬不可錯過。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這是跨越社會科學領域大師的傑作,透過獨具慧眼的視野與精妙的分析,對叛離、抗議和忠誠提出動見觀瞻的見解,是一本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學的不朽經典名著,值得大家悉心拜讀。

——宋鎮照,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近年來,政治經濟學研究當權者的策略已經有相當程度的進展,重讀《叛離、抗議與忠誠》或許有助於華人面對政治經濟組織衰敗的今日,思索未來的改革出路。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社會學想像與經濟學推理最巧妙的結合,此生僅見,精彩非凡!寫成就注定傳世的當代經典!推薦社會科學領域的同行,以此為範,反覆揣摩,取法最高標準,以本書為起點。

——耿曙,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校百人計畫」研究員赫緒曼最大的跨界不只在地域,不只在學術領域,更是在知識與實踐之間。

主流的學術研究要求人們要客觀、要專注於學術,不要介入現實政治,但赫緒曼不同:他對現實的強烈熱情,對理解與改變他所面對世界的強烈慾望,促使他去不斷越界、去運用被不同學科斷裂的知識,去穿梭於二十世紀的當下現實到十七世紀的思想史,然後成為這樣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最卓越的思想家。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人這是繼《反動的修辭》(吳介民譯,原新新聞出版,現由左岸出版)後,臺灣翻譯的第二本赫緒曼著作。

就如《反動的修辭》,作者在本書發揮御繁以簡的分析功力,在短短篇幅內精彩地探討「叛離」、「抗議」與「忠誠」三個重要概念對組織發展的影響。

作者跳脫「經濟學家的偏見」,從不完全競爭市場中漸失青睞的產品與衰退企業著手、到社會組織而至國家,深入演繹上述這組概念的作用與互動,更提出如何藉制度設計讓市場機制(叛離)與政治行動(抗議)發揮效能。

赫緒曼是個充滿現實感的哲人,寫作本書是為了回應自己所處年代的重要議題;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中,他半個世紀前提出這組重要概念的交互作用又會有哪些新變形?這值得讀者更深入推演。

這是一本企業經營者、乃至政黨與國家領導人不可錯過的好書。

——顧爾德(郭宏治),新新聞周刊總主筆╱總編輯毫無疑問,沒有一個人的頭腦比得上赫緒曼——如此的獨創、詼諧、新奇而難以捉摸。

——史丹利.霍夫曼(StanleyHoffmann),國際關係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創辦人我無法自拔的迷戀這本書……它將許多吉光片羽組織了起來,而這些都是我先前一知半解的。

——約瑟夫.克拉夫特(JosephKraft),美國著名記者赫緒曼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於這些議題的了解:經濟發展、社會制度、人類行為、認同與忠誠的本質。

——阿馬蒂亞.沈恩(AmartyaSen),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緒曼教授的小書滿溢著許多全新觀念……他的論證背後有著豐富到令人稱奇的社會與文化做為註腳。

——肯尼斯.阿羅(KennethJ.Arrow),新古典經濟學大師,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極具創見的文章,點出了一些我們當代最引人關注的經濟及社會問題。

我懷著崇高的敬意與興致閱讀本書,也樂見當代有這麼一位思想如此通透的作者。

——約翰.高伯瑞(JohnKennethGalbraith),自由派經濟學家,曾任羅斯福、杜魯門、甘迺迪等總統的經濟顧問一本充滿想像力的小書。

書中的訊息對經濟學、政治科學,以及所有涉入政治問題的學科領域,都極有用處。

……赫緒曼對當前問題與組織所提出的討論,是這本書最為人稱道之處。

他的基本論點,即叛離與抗議之間存在的共生關係,是極為重要且令人信服的。

這讓赫緒曼得以將之運用至眾多當前議題。

他為政治問題開拓了新的分析洞見,且能一再被加以應用。

——丹尼斯.穆勒(DennisC.Mueller),維也納大學榮譽教授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ReadmoreCollapseReviewsReviewpolicyandinfoLoading…AdditionalInformationPublisher商周出版ReadmoreCollapseSellerGoogleIrelandLtdReadmoreCollapsePublishedonMar6,2018ReadmoreCollapsePages253ReadmoreCollapseISBN9789864774173ReadmoreCollapseFeaturesFlowingtext,OriginalpagesReadmoreCollapseBestforweb,tablet,phone,eReaderReadmoreCollapseLanguageChineseReadmoreCollapseGenresSocialScience/GeneralReadmoreCollapseContentprotectionThiscontentisDRMprotected.ReadmoreCollapseReadaloudAvailableonAndroiddevicesReadmoreCollapseReportFlagasinappropriateReadinginformationSmartphonesandTabletsInstalltheGooglePlayBooksappforAndroidandiPad/iPhone.Itsyncsautomaticallywithyouraccountandallowsyoutoreadonlineorofflinewhereveryouare.LaptopsandComputersYoucanreadbookspurchasedonGooglePlayusingyourcomputer'swebbrowser.eReadersandotherdevicesToreadone-inkdevicesliketheSonyeReaderorBarnes&NobleNook,you'llneedtodownloadafileandtransferittoyourdevice.PleasefollowthedetailedHelpcenterinstructionstotransferthefilestosupportedeReaders.SimilarebooksSeemore愛這個世界:漢娜鄂蘭傳伊莉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Young-Bruehl)◆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專文導讀◆1982年《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圖書獎,1983年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完整記錄鄂蘭其人其事、所思所想◆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葉浩 專文導讀?從尋索極權主義的起源,探問人的條件,到點明邪惡的平庸,鄂蘭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的發展。

因為愛這個世界,她將一生盡數奉獻給政治行動,也串起一部留給全人類的無價思想。

要理解鄂蘭的思想,就必須先理解她的一生。

漢娜鄂蘭,1906年誕生於德國柏林的猶太女性,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跟隨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雅斯培,後因納粹政府上台流亡至美國,先後在各大學院任教。

1975年逝於紐約。

鄂蘭畢生著重對極權主義、政治實踐、公共空間等議題的思辨;嚴謹論證的背後,是她回應世界的態度——挑戰哲人棄世思想,而積極介入、參與這世界的愛。

她是自由主義的看門人,亂世中的思考明燈,更是當代政治永遠的挑戰者;那雙無所畏懼的真理之眼,深深影響了一代人的思維理路。

?本書1982年出版,作者詳實整理了鄂蘭的文學、哲學及生活背景狀況,並描述現實政治社會對鄂蘭一生的深刻影響。

作者運用心理學及哲學知識、與鄂蘭友人的訪談,以及親身受教鄂蘭的經驗,深入闡述她思想成形的歷史基礎,幾次重大學術產出與觀念轉折,及其對理論界及社會的影響。

做為西方世界最早、最權威的鄂蘭傳記,要認識鄂蘭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及相關評價,本書必不可少。

【熱情推薦】一本個人生活與思想的傳記……它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傳記。

——彼得.柏格(PeterL.Burger),美國社會學家,刊於《紐約時報》書評首頁,標題〈AWomanOfThisCentury〉一段驚人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最後,我們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漢娜鄂蘭。

——新聞周刊(Newsweek)對漢娜鄂蘭的生平與思想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必不可少。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Globe)一段從納粹德國到美國成名的冒險故事……以及這段經歷如何塑造了漢娜鄂蘭敏銳的政治意識。

——里奇蒙時報(RichmondTimes-Dispatch)對那些尚未迷上鄂蘭、對無關痛癢的評論麻木的人來說,這本擲地有聲的著作將會是一記重擊。

——柯克斯書評(KirkusReview)一本冷靜澄澈的傳記。

作者以富同理心的筆觸,描寫鄂蘭的私人生活、公眾角色及著作……這位極具勇氣與精力的傳奇知識分子及其時代氛圍,被再次召喚;她的成就,於本書首度完整呈現。

——國際關係(ForeignAffairs)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35.42$24.79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丘美珍「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揭開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抗疫功臣,被日本媒體譽為「天才IT大臣」的背後思路;理解她超越一切框架,主張從征服(conquer)到增幅(empower)的共好價值,用無差別的愛與自由,邁向分享協作的「唐鳳Style」。

★國內第一本解密「鄉民之神、網路之子」的唐鳳人生紀實★上市首週,日本亞馬遜「國際教育、網路入門、性別議題」三類銷售第一★獨家收錄影響唐鳳最深的20本書單,橫跨字典、哲學、政經與小說等四大領域從不被體制所容的天才兒童,到成為網路鄉民口中的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在抗疫期間,串連民間與政府,成功開發口罩地圖,使國際掀起台灣熱。

她是位謙和的天才,自稱「吉祥物」,全然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開放辦公室,接待每一位到訪客人,即使立場不同,她也願意理解你到「可以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辯論」並致力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通道。

你不能不認識,這位讓世界讚嘆台灣,讓鄉民津津樂道的神人:→有關創新:從關懷出發推動永續共好→有關挫折:理解自己的能與不能→有關自學:讓學習成為解決問題的旅程→有關良師益友:透過社群成就夢想→有關跨越性別:不讓生理決定命運→有關公民黑客:參與能改善現況的行動→有關未來:用科技增進人類幸福本書詳細為讀者解密,唐鳳在人生中的七種身分:天才兒童、自學少年、程式設計師、創業者、跨性別者、公民黑客、數位政委,看她在各階段經歷的困惑、探索與學習,並且分享她成功自學的心法,闡述她民主自由的信念,披露她對科技未來的見解。

 #就這樣被唐鳳增幅##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是智商180。

#我們對別人不信任,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別人看待事情的角度。

#我不是為政府工作,我是與政府一起工作;我不是為人民工作,我是與人民一起工作。

#我們不相信標準答案,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只一種。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與眾相同是一種幻象。

#性別不是是非題,是填空題。

唐鳳的性別就是唐鳳。

#「奇點」即將接近時,謹記「眾點」就在這裡。

# 找到跟問題共生的方法,就沒有問題能夠打倒你。

 用一本書,帶你認識唐鳳童年至今的生命歷程,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掘屬於自己的資優,在自己的跑道上開展天賦——「剛開始,我們以為要寫的是一個天才的傳奇,後來發現,我們寫的其實是一個平凡人的故事,是所有人在心裡,都曾經期待有的人生:能夠不受限地學習和探索,能夠被家人和朋友所愛,能夠做自己最愛的工作,能夠生活無虞,能夠做出對社會有益的貢獻。

不同之處,在於唐鳳歷經嘗試,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衷心希望,每個人心裡的那個天才,有一天能夠破繭而出,這樣,這個世界,就多了更多的唐鳳,而不只是書裡這一個。

」——本書作者丘美珍、鄭仲嵐 熱切推薦 杜奕瑾(PTT創辦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林昶佐(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陳怡光(台灣自學教父)葉丙成(台大教授、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詹宏志(台灣網路教父、網路家庭董事長)鄧惠文(精神科醫師)簡立峰(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依姓名筆劃順序) 各界讚譽 人工智慧的時代,會加速數位競爭力的落差,更需要對未來教育的反思。

我推薦這本書。

讓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成功方式,讓天才們不孤單。

──PTT創辦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這本書能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及如何面對下個世代進行各種更多元、更有勇氣的選擇,這些選擇能夠讓自身的能量帶動大家的進步,不只實踐自我,更是實踐群體的夢想。

──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 俗語說:「生囝師仔,飼囝師父。

」父母提供孩子溫飽只是基本功,真正師傅級的家長,是在勞累一整天回到家後,除了要壓抑不問孩子的功課和成績外,還得聽他們講一堆大人聽不懂的話,那才是真正的修練。

但只要家長持之以恆,就有機會養出情商跟身高一樣高的孩子。

──台灣自學教父陳怡光 因為疫情的緣故,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太酷了,能用並敢用這麼一位神奇的天才數位大臣!這本書裡頭,我們會讀到更多唐鳳的獨特組合,她是政府高官,但她是個無政府主義者;她主持重要政務,但她用的全是NGO的方法;她是點石成金的電腦神童,但她只從事公益社會運動;她頭腦那麼犀利,她的用心卻是那麼溫柔……唐鳳太酷了,連帶也使台灣看起來很酷。

──台灣網路教父、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 她的橫空出世,或者稱作亂入政府,一下就把台灣的國際意象提升到好萊塢科幻大片等級!她是唐鳳!我們沒必要片面解讀她對未來科技與世界的想像;有興趣就直接在網路上召喚她吧!──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16.37$11.13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ラスト・バタリオン蒋介石と日本軍人たち野島剛(NojimaTsuyoshi) 日本帝國最後的軍人,竟然是台灣現代國防的起點?繼《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謎樣的清明上河圖》後,日本知名新聞工作者野島剛從《蔣介石日記》出發,走訪白團成員及其家屬,取得大量從未曝光的日記與自傳,親眼目睹台灣國防大學祕藏數十年的白團書庫最高機密檔案,耗時七年書寫時間,揭開蔣介石與日本關係、與白團的神祕面貌!學習與克服──蔣介石的一生,反映出近現代中國與日本的糾葛蔣介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緣分」。

這並不只限定於蔣介石個人,而是生在那個動盪時代的中國人不管願不願意,都無法不去面對時時刻刻來自鄰國日本的「時代的邀請」。

沒有人可以否認,現代中國的歷史,可說是與蔣介石個人的命運緊緊相繫的。

另一方面,從蔣介石的一生起伏,特別可以清楚看出當時日本與中國關係的投射;因此,研究蔣介石與日本的關係,就等於是探索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

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蔣介石以這樣的形式,推動著某種「歷史意志」的運作,這就是野島剛對於蔣介石最深刻的看法。

而在這當中,最能特別體現出橫跨在蔣介石與日本之間,可稱之為「學習與克服」這道橋梁的事物,正是《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所要探討的主題──白團。

從未公開的史料──揭開白團的神祕面紗白團的成立與實現,正是發生在台灣的命運由黑暗轉為光明的這短短一瞬間。

在美國捨棄台灣的時候,白團誕生了,並且逐步發展;爾後不久,美國重新恢復了對台灣的支援。

這時候的蔣介石,深深陷入了對美國的「絕望」以及「感謝」這兩種矛盾複雜的情緒當中。

一方面,他對於在自己苦難之際仗義伸出援手的白團懷抱著深深的感謝之情,但另一方面,美國的軍事援助仍然是他賴以防衛台灣,乃至反攻大陸的關鍵,這一點也一直沒有變過。

如此看來,白團能夠在台灣活動長達二十年之久,其實是諸多偶然要素匯聚之下所產生的結果。

這樣一想,若是我們將白團的存在,視為在錯綜複雜的現代亞洲孕育下猶如奇蹟般誕生下來的「怪胎」,或許一點也不為過。

野島剛以近年公開發表的《蔣介石日記》為起點,鍥而不捨探索散落台灣、美國、日本三地的龐大資料,包括從未公開的《曹士澂檔案》、白團成員家書、日記等珍貴史料,同時透過對相關人士的縝密訪談,忠實描繪「政治家蔣介石」最真實的面貌,以及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實際活動的情況,呈現白團在「報恩」和「反共」的外表形象之下,更私密更真實的人性一面。

※國際媒體好評《週刊Diamond》:翻譯家、政治・經濟評論家徳川家廣:新聞記者出身的作者善於採訪、透視人性,詳實呈現出戰敗的舊帝國軍人透過協助蔣介石對抗共產黨,而在台灣重新找到生命價值的過程。

《朝日新聞》:日本近現代史研究者、著名作家保坂正康:作者關懷層面既深且廣,不僅重建了二戰之後跨越台日兩地的祕密軍事援助體系,也注意到舊帝國軍人缺乏戰爭反省的那一面。

《日本經濟新聞》:東大準教授川島真:瑕不掩瑜,作者發掘了密藏數十年無人知曉的史料,想要了解二戰之後東亞地區的冷戰格局,必讀本書。

$22.34$15.19巴拿馬文件巴斯提昂.歐伯邁爾(BastianObermayer)?◆授權11國 全球唯一中文版◆出版立即空降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史上最大文件解密來源:匿名範圍:全世界2.6TB資料 11,500,000份文件 214,000家信箱公司 80多個國家將近400名記者參與調查政要、首富、名人、銀行、財團、黑手黨、犯罪者與特務是如何透過信箱公司隱藏數十億美金資產?史上最大文件解密起源於某天晚上一個匿名留言:您好。

我是JohnDoe。

有興趣看一份資料嗎?《南德日報》調查記者巴斯提昂.歐伯邁爾馬上回覆留言,得到的情報令他與同事弗雷德瑞克.歐伯麥爾非常震驚。

他們從數十萬信箱公司的檔案裡發現一個至今完全對外封閉的平行世界,那裡有數十億經營、隱藏、轉移的資產,涉及者包括大企業集團、歐洲國家的總理、全世界的獨裁者如酋長、穆斯林王侯、國王,還包括黑手黨、走私販、毒梟、祕密特務、FIFA幹部、王公貴族、超級富豪與知名人物。

這一群菁英是用什麼方法藏匿巨額財產?為了盡可能挖掘出世界各地的故事,兩位記者決定協請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有數百位ICIJ的記者參與,他們來自全世界最重要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以最保密的方式共通合作,為了在二?一六年春天公布「巴拿馬文件」。

這本書交代了這起國際記者調查事件的精采過程與發現的機密內容。

在資料新聞學、跨國團隊合作、海量資料的搜尋與查證上,巴拿馬文件計畫開啟了歷史新頁。

【極力推薦】何榮幸(資深媒體人、「報導者」總編輯)林育立(旅德記者)周偉航(輔大哲學兼任助理教授)熊秉元(法律經濟專家)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13.77$9.36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湯姆.尼可斯(TomNichols)▍美國亞馬遜書店2017年度非虛構類好書、長踞知識論╱哲學類暢銷榜 ▍哲學傳播新創企業 哲學新媒體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李取中(《大誌雜誌》《The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馮勃翰(臺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謝宇程(【真識】溝通創作事業創辦人)謝青龍(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系╱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翼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顏擇雅(作家、出版人)——推薦「專家與公民關係的瓦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為什麼網際網路開放、高等教育普及、新聞媒體蓬勃發展,卻讓當代社會鄙視專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反知識」思潮?本書將帶我們反思「專業」的意義,爬梳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在當代何以崩解,並找回民主社會中兩者應有的相處之道。

反智像一道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艾西莫夫(IsaacAsimov)隨網路科技與高等教育的普及,現代人可取得的資訊及知識量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但這也是所有人最不願學習、最不尊重專業的時代。

人們即使確實比以往聰明,卻以為只要靠Google、維基百科就能和專家並駕齊驅,對各種學識成就反唇相譏,面對專家建言也往往冷眼以對,從醫療、法律、教育到國家預算,人們都對專業採取不信任甚至鄙視的態度,這些應要公民和專家對話的事務因此失去了辯論的機會。

此外,眾人也將「民主」的意涵誤解為每種聲音、即使最荒謬的意見也應該受到公平認真對待,否則就是不民主,就是搞菁英主義。

面對這種人們拒絕學習、懷疑專家的現象,本書作者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與哈佛推廣教育學院兼任教授湯姆.尼可斯將他的觀察與見解寫成文章刊登於網路報《聯邦主義者》後,迅速累積了上百萬的閱讀人次,也因此受到牛津大學出版社注意,進而邀請他將這個主題擴充撰寫成本書。

在書中,他將告訴我們人類拒絕溝通的天性加上網際網路普及、高等教育商品化、新聞產業娛樂化的推波助瀾,是如何讓大眾並未變得更有知識,反而變得憤怒、無知而反智。

而專家當然也有可能出錯——究竟專家為何犯錯、如何犯錯,身為公民的我們又該怎麼面對、進而建立起與專家的健康關係,他在書中也有詳細的探討。

面對「專業之死」,我們如果置之不理,將導致民主社會中公民與專家停止對話,並有可能發展成暴民政治或技術官僚主義,導致民主崩潰。

這不只可能讓人類辛苦累積了數個世紀的知識付諸東流,也將阻礙新知識的未來發展。

本書正是一份診斷報告,帶領我們理解專家與公民間的關係為何崩解,而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公民,又該如何化解這個迫切的危機。

要力挽狂瀾,需要身處當代社會的你我共同努力,而本書正是我們急切需要的清晰導引。

【各界好評】「這本書雖然說的是美國,但卻非常像是現在或未來的台灣,非常警世。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當網路時代到來,浩如湮海的資訊唾手可得,可謂毫無成本。

我們曾經歡欣稱慶,以為知識將為我們帶來理智昌明的世界。

但時至今日,當初的樂觀預期沒有成真。

我們疑惑地發現資訊發達的社會,仍時時為膚淺的衝動驅使,甚至更常為虛假信息所欺騙。

本書作者深刻地剖析了這個現象,值得每個讀者閱讀與自省。

」——謝宇程(【真識】溝通創作事業創辦人)「『無知』是個討人厭的東西。

因為無知,當在乎的人身心不適時,不知該如何協助;因為無知,選舉時不知該投誰;當社會出現爭議時,也不知該站在哪一邊。

因為無知,很多事情都不知該怎麼辦。

然而,無知是有救的,因為無知,所以去追求解答,詢問專家。

但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卻量產了『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

這些人不僅帶給眾人紛擾、給自己引來麻煩,還不知問題的源頭就是自己,除非在無意間的某一天,讀到這本書。

」——翼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湯姆.尼可斯正為真正了解自己發言意義的勇敢知識份子而戰。

在這本說服力強、充滿聰明的反唇相譏的書中,他探討了為什麼專家經常被漠視,而我們又該做什麼讓經認可的知識能被看重。

」——勞倫斯.弗里德曼(SirLawrenceFreedman),倫敦國王學院講座教授、戰史名著《戰略:一部歷史》作者「正面面對後真相時代的危險問題並提出解方。

一本具有說服力的好書,完全就是我們正需要的。

」——伊恩.布雷默(IanBremmer),政治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總裁,政經科普暢銷作家,著有《世界大恐慌》等。

「熱血十足……熱中政治與新聞的讀者將點頭如搗蒜。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Weekly)「迫切的問題,精闢的分析。

」——《科克斯書評》(Kirkus)出版社臉譜(城邦)?$13.09$8.90©2022GoogleSiteTermsofServicePrivacyDevelopersAboutGoogle|Location:SingaporeLanguage:English(UnitedStates)AllpricesincludeGST.Bypurchasingthisitem,youaretransactingwithGooglePaymentsandagreeingtotheGooglePaymentsTermsofServiceandPrivacyNotic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