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法】自由市場不自由小店賣平貨有壓力因三角勢力夾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他承認供應商有時候會向零售商提供一個「建議零售價」,同行之間也會談及商品在市場上的價錢與受歡迎程度,他視之為「行情」,能更好地了解市場 ...
港聞中國娛樂生活即時最Hit國際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藝文格物社區教育更多服務登入港聞中國娛樂生活即時最Hit國際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藝文格物社區教育港聞社會新聞突發政情偵查教育新聞影片深度香港經濟天氣中國台海危機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娛樂即時娛樂電影娛樂影片眾樂迷MIRROR聲夢傳奇高清相片下載生活教煮親子01TV寵物教育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國際台海危機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紀實影像科技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攝影專區體育即時體育跑步行山Jumper武備志動感影像經濟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觀點社論01觀點政策評析治政之道國家與香港世界變局論壇健康健康Easy醫師Easy醫美Easy銀髮族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玩樂影片活動好去處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影像熱話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攝影界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紀實影像教育中小學校園教育發展DSE專區專上教育海外升學深造進修請先登入享受更多會員獨家優惠及功能!登入新聞總覽港聞中國娛樂生活即時最Hit國際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藝文格物社區教育其他服務訂閱《香港01》周報港聞周報【競爭法】自由市場不自由 小店賣平貨有壓力因三角勢力夾擊?撰文:林嘉淇出版:2019-01-0213:00更新:2019-01-0214:01《競爭條例》(下稱《條例》)實施三年,競爭事務委員會(下稱競委會)先後三次出手,主動控告涉嫌圍標、合謀定價或瓜分市場的反競爭行為。
然而,《條例》實行至今,有小型零售商表示貨品賣得便宜,隨時有被供應商斷貨的危機,《條例》成效輕微;供應商說商品價格是「行情」,《條例》的出現令他們不敢交換市場資訊,難全面得知市場實況。
小型零售商如何面對來自供應商及大型零售商的聯手夾擊?此乃《競爭法三年》系列專題報道之一執笠倉老闆蘇小姐2017年3月出售日本某品牌文具,售價比一般文具店便宜了一塊錢,結果代理商直接停止供貨,並警告她若不調高售價便不會再供貨。
是代理商霸道嗎?蘇小姐說不是,是其他文具店向代理商施加壓力,代理商只是「奉命行事」。
蘇小姐在社交平台公布此事,吸引媒體訪問跟進,事件的另外兩個持份者──代理商及被指施壓的老牌文具店受訪時,均否認蘇小姐的指控。
執笠倉老闆蘇小姐曾因定價過低,被大文具行施壓。
(鄭子峰攝)我們仍需要搵食,要面對現實……我們沒有去到咁盡。
小店受壓 為「搵食」低頭有人問,為何不找競爭事務委員會投訴?蘇小姐說,競委會有邀請他們面談,整個調查過程大概有三四個月,共見面兩次,調查人員向他們索取與供應商的對話錄音,但蘇小姐拒絕交出,事件最後不了了之。
至於原因,蘇小姐只淡淡然反問一句:「即使交了錄音,對事情會有什麼保障呢?」她接着說,「了解過以往案例,覺得《競爭條例》(實施)之後,看不到(對事情)有任何曙光⋯⋯(只好)用消極的態度,在自己(社交)平台發聲。
我們仍需要搵食,要面對現實……我們沒有去到咁盡。
」「搵食」便是低頭的原因,雖然不願意,卻無可奈何。
蘇小姐認為競委會的調查對解決問題沒什麼大作用。
(鄭子峰攝)那麼,供應商又如何看待零售商定價的問題呢?糧油供應商通泰行掌舵人李豐年表示,並不贊同合謀定價。
但他承認供應商有時候會向零售商提供一個「建議零售價」,同行之間也會談及商品在市場上的價錢與受歡迎程度,他視之為「行情」,能更好地了解市場情況,但《條例》卻視之為禁忌。
《條例》中表明企業間互換機密資料,例如產品的價錢、數量、銷售策略等,或者透過交換資料協定相同價錢,均為合謀定價,屬反競爭行為。
2013年消費者委員會發表雜貨零售市場研究報告,發現有超市利用市場權力(marketpower)做出「反競爭行為」,例如要求供應商簽訂「獨賣」協議,或向供應商投訴其他零售商以較低價賣貨,威脅與供應商終止交易。
當時兩大超市均極力否認,聲稱尊重自由市場經濟,從未干預過供應商的商業運作。
然而,網上超級市場Ztore(士多)老闆梁子琦(Jack)表示,大型超市不會宣之於口明確地要供應商不供貨予某零售商,而是「exercise(利用)它的marketpower去影響市場的競爭」。
網上超市老闆梁子琦也曾因定價遭供應商拒供貨。
(鄧倩瑩攝)Jack辦士多前,曾擔任大型超市的採購人員,了解超市與供應商的關係。
「即便是大型供應商也怕得罪超市,為了保持市場佔有率,不得不保住與超市的關係。
」他解釋,一個品牌講求的是市場流通,超市銷售點之多能確保品牌的認受性,讓消費者隨處購買到其產品,較小型或位置零散的零售商做不了同樣的效果。
正正因為超市擁有壓倒性的市場優勢,可向供應商提出不少畸形條款協議,小型供應商根本難以抗衡。
例如,一件貨品的建議零售價是100元,供應商供貨價是70元,即超市實收三成利潤。
如果超市發現對面店賣90元,便會向供應商提出:『我要做到他的價錢,故你要補回利潤差價給我』。
超市不尋常條款 礙市場發展Jack解釋,供應商不希望零售商減價,是怕遭超市追討差價,行內稱之為「補scan」。
「例如,一件貨品的建議零售價是100元,供應商供貨價是70元,即超市實收三成利潤。
如果超市發現對面店賣90元,便會向供應商提出:『我要做到他的價錢,故你要補回利潤差價給我』。
」供應商無奈地要硬食,供貨價要較以前更便宜,變相是「貼錢」讓超市做推廣活動。
在Jack看來,這些是「魔鬼條款」,但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在商業社會中是殘酷的現實。
Jack唯一希望做到的,是走一條不同於傳統大型超市的路──與小型供應商合作,引進更多有特色的貨品,以更便宜的價錢出售,這也是成立士多的初衷。
據前超市採購人員向《香港01》提供的一份超市與產品供應商協議,「上架費」只是基本條款,當中還有超市新店舖的贊助費及裝修費,也有過百萬元的推廣活動贊助費。
種種奇怪的條款,嚇怕了一班小型供應商。
久而久之,一些相對「偏門」的商品便進入不了超級市場,變相局限了市民選擇。
供應商、零售商及超級市場三者在零售市場中的關係千絲萬縷。
(資料圖片/盧翊銘攝)夾縫求生 出招抗壟斷《條例》出現後,大型供應商及零售商施加的壓力仍然是小型零售商的夢魘。
貨品是他們謀生的資本,一旦失去貨源,也就不能生財。
小型零售商只能盡量變通,盡量維持狹小的生存空間。
在屋邨扎根的連鎖超級市場家興,老闆王重家曾在《條例》實施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過「赤裸裸減價是不容許的」。
誰不容許呢?是來自大超市及供應商聯手的壓力。
要做到價格便宜,不能明刀明槍,唯有用優惠卷暗裏減價,才可避免遭供應商借故停止供貨。
Jack也笑言,士多為了避免直接減價被供應商斷貨,也用了很多類似的方法,例如買滿一定價錢會送贈品,以及以儲積分方式變相減價。
用優惠卷暗裏減價才可避免遭供應商借故停止供貨。
(資料圖片/鄭劍峰攝)因為不想受限,執笠倉和士多均選擇「走水貨」。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蘇小姐到日本入貨文具,也到韓國引入現時熱賣的韓風襪,但潛在風險是貨源不穩定。
Jack提起近日收到一個樽裝水品牌在港代理商的來信,表示其膠樽水若由外國船運入港,會導致品質問題,勸喻他們不要進口水貨。
他也從歐洲分銷商口中得知,香港代理商要求海外分銷商不要供貨予他們。
無論是蘇小姐還是Jack,均提到香港代理商因要保障其他客戶利益和品牌形象,故在售價方面有嚴格限制。
售價代表了品牌價值,也代表了香港代理商的辛苦推廣,故在代理商的角度,還是希望保持一定的價格,以填補引進貨物時所花的宣傳成本。
天秤從來不平等。
各行各業各有潛規則:零售行業有「暗價」要遵守;裝修行業有各自「地盤」──某一兩間裝修公司壟斷整個大型屋邨住戶的裝修工程⋯⋯等等。
在自由市場,看似競爭處處,現實卻是規限重重。
從小店的口中,我們聽到的是對《競爭條例》的種種質疑。
為何一條理應可還原公平競爭的法例,在實行三年以後,仍然讓小店們看不見「公平」的彰顯?問題出自哪裡?繼續閱讀:【競爭法】倡議到立法歷時廿年 條例過時檢討是時候?上文節錄自第14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31日)《競爭條例實行三年自由市場不自由 反競爭持續》。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01深度競爭法競爭事務委員會深度報道01周報消費消委會超級市場百佳你可能感興趣
延伸文章資訊
- 1限制轉售價格行為之規範 - 公平交易委員會
若批發商或零售商就該商品售價顯然低於建議售價,影響上游廠商該商品之市場行情時,上游製造商倘採停止供貨方式處理,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
- 2明報即時新聞- 【題外話:建議零售價得唔得?】供應商若純粹 ...
供應商若純粹提出建議,零售商仍可自行調整價格去互相競爭,引起競爭問題的可能性不大。 ... 你知道供應商有可能已違反競爭法嗎?http://bit.ly/2o7rAg3.
- 3經濟課程知識增益: 香港的競爭法(新辦)
經銷商或零售商訂立其他反競爭協議。 ... 該條例將適用於域. 外,並與主流的全球競爭法一致。 ... 強制零售價= 指定或建議零售價? ○強制零售價有否影響市場競爭?
- 4建議零售價競爭法 - Mtlcp
,折扣亦規定最高只能九五折。品牌香港分公司承認,內容已上載競委會網站。例如經常有市民在坊間看到商戶有「建議零售價」,Samsung,競爭法生效第一天,或者要求經銷商 ...
- 5【競爭法】自由市場不自由小店賣平貨有壓力因三角勢力夾擊?
但他承認供應商有時候會向零售商提供一個「建議零售價」,同行之間也會談及商品在市場上的價錢與受歡迎程度,他視之為「行情」,能更好地了解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