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 优文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 数学教案 优文网>教学文档>教案>数学教案>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时间:2021-08-1620:14:5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中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推荐度: 高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1   教学目标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数学  教具准备  投影片1张(内容见下面)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看一些例子。

(放投影片)  (Ⅱ)讲授新课  师: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2,3,4,5,6;①  10,8,6,4,2,…;②  ③  生:积极思考,找上述数列共同特点。

  对于数列①(1≤n≤6);(2≤n≤6)  对于数列②-2n(n≥1)  (n≥2)  对于数列③  (n≥1)  (n≥2)  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第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也就是说,这些数列均具有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特点。

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列,我们把它叫做等差数。

  一、定义:  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空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1,-2,。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若将这n-1个等式相加,则可得:  即:  即:  即:  ……  由此可得:  师:看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

  如数列①(1≤n≤6)  数列②:(n≥1)  数列③:  (n≥1)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  即:  则:=  如:  三、例题讲解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1)由  n=20,得  (2)由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Ⅲ)课堂练习  生:(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主要内容为: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n≥1)  推导出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6例2―P117例4  2.预习提纲: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定义  1.(n≥2)  一、通项公式  2.公式推导过程  例题  教学后记数学等差数列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   一、等差数列  1、定义  注:“从第二项起”及  “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例题与练习  通过练习2和3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f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n≥1);h4z+0"6vG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8,7,6,5,4,……;√d=―1  2。

0。

70,0。

71,0。

72,0。

73,0。

74……;√d=0。

01  3。

0,0,0,0,0,0,……。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的通项公式。

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a2―a1=d即:a2=a1+d  a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