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教包括哪七大宗派?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本公衆號【多互動】可以關注新浪微博「羅馬大公教會」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爲基礎得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基督新教包括哪七大宗派? 2021-02-23生命甘露 新教教派路德宗(LutheranChurch)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也是最早的新教教派,以馬丁·路德(1483年-1546年)宗教思想爲依據。

因其強調"因信稱義"的教義,故亦稱信義宗,路德宗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比較大的一個新教派別。

路德宗在教義上主要強調因信稱義,認爲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於遵守教會的規條,而在於對上帝的信心;不在於個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於上帝給人的恩賜。

人因著信被上帝成爲義人,信徒都可通過祈禱直接與上帝溝通。

因此,路德宗認爲凡信徒皆可爲祭司,無須各級神職人員爲中介。

同時,路德宗強調聖經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聖經的禮儀、制度和學說,都在路德宗屏棄之列。

天主教的七項聖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禮和聖餐兩項,禮拜形式也更爲簡化,著重講道和唱讚美詩,並且允許神職人員結婚。

路德宗還認爲教會的組織形式與個人的得救無關,故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都可採用,具體情況由各地教會自行決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國北部和北歐諸國,其中德國約占一半。

在北美,路德宗勢力也較大,爲美國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亞、非、拉美地區也有該宗信徒。

路德宗在中國活動範圍也甚廣。

改革宗(ReformedChurches)改革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爾文的歸正思想爲依據,「歸正」爲經過改革復歸正確之意,改革宗產生於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

現在,改革宗是世界上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新教派別。

16世紀初,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下,瑞士人文主義者和宗教領袖力圖以《新約》爲信仰與行爲的唯一根據,改革宗教生活。

1553年,加爾文在日內瓦進行改革,實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論。

該書後成爲改革宗在教義、教政和教規方面的基本讀本。

改革宗強調因信稱義,認爲信的本質就是相信通過基督而獲得恩典--上帝赦罪的愛。

傳播神恩的福音是教會的職責,聖經即是福音的見證。

加爾文主義相信極端的雙預定說,認爲人的得救或被棄絕,都由上帝預定;單預定說則認爲上帝預定的只是人的得救。

改革宗在荷蘭的阿米尼烏派,肯定自由意志,認爲人的得救與否亦取決於其是否接受救贖而改惡從善,實際上是否認了預定說。

該派後來脫離了改革宗。

改革宗強調聖經權威至上,應據以判斷一切傳統;改革宗還認爲任何人都不應被賦予無限權力,這一觀點對現代法治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在崇拜儀式中,改革宗使用地方性語言,摒棄祭台、聖像和祭禮,不承認聖餐中存在耶穌的真體和血,只承認信徒在聖餐中憑藉信心享受耶穌身體寶血的滋養。

該宗派還強調講道,將講壇設置在教堂中軸線上,創歷史先河;注重牧師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與社會生活之關係。

教會體制上,改革宗極重視教規,並由長老監督執行。

在長老會裡,地方會選出長老,組成由牧師主持的會堂進行管理。

在地區一級,由牧師和代表各會堂的長老組成區會進行管理。

安立甘宗(AnglicanCommunion)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中國常稱聖公會。

該宗在英格蘭爲國教,稱英國國教會(ChurchofEngland)。

聯合王國其他地方及其他國家的聖公會均非國教,組織上也不從屬於英國國教會。

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英格蘭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希望加強王權,削弱教會,擺脫教皇的控制。

1533年,國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蘭教會向教廷交納歲貢。

次年,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不再受制於教皇,而以國王爲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元首,並將英格蘭教會立爲國教。

其後,這項改革運動又得到愛德華六世的支持。

瑪麗一世曾重修英格蘭與教廷的關係,伊莉莎白一世則又恢復了英格蘭教會的獨立。

其時通過的伊莉莎白法案在崇拜慣例上有所改革,在教義、教規上仍保持天主教會傳統。

17-18世紀時,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張進一步改革。

19世紀的牛津運動則再次強調公教會原則,這一時期在政教關係上也有所改革。

由於從英國傳布到世界各地的聖公會陸續建立獨立教會,安立甘宗乃逐漸形成。

安立甘宗沒有世界性的統一組織或集權領導機構,宗內各教會間不相從屬,習慣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爲名義上的領袖。

安立甘宗以《聖經》爲教義基礎,在持守傳統教義的同時主張在具體解釋上兼容各家之說,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間採取中間立場。

在教會管理上保留主教制,並承認其有繼承使徒的性質,但也讓平信徒參與教會的管理。

安立甘宗贊成宗教改革,但主張尊重《聖經》和教會傳統,認爲兩者之間應保持平衡。

在崇拜中使用《公禱書》,但允許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故宗內有各種派別,如高教會派、低教會派、廣涵教會派、福音派等。

安立甘宗自稱是使徒所傳聖潔公教會的一支,保有《聖經》及古代教父以來所傳承闡釋的正統信仰,只承認教皇爲世界衆主教之一,尊重國家權威但不從屬之。

英國聖公會要求教牧人員遵奉《三十九條信綱》,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該宗其他教會一般並不特別重視此信綱。

安立甘宗的聖職分爲主教、會長(相當於其他宗派的牧師)、會吏三級,基本教政單位是教區,大部分地區由教區組成教省,有一國含數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數國及一教區含一國或數國等不同情形,職務名稱和組織機構各地不一。

長老會(Presbyterians)長老會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

英國宗教改革運動在血腥瑪麗女王時代遭到摧殘,很多改教人士被迫流亡日內瓦,聆聽加爾文及其女婿伯撒的教導;這批人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陸續回國,一部分留在聖公會內部,另一部分要求實行更徹底的改革,因而主張在聖公會體制外重組教會,被稱爲「不從國教者」,他們組織了蘇格蘭長老會。

長老會在教義和組織形式上和改革宗完全一致,只不過名稱不同,英語國家一般爲長老會,法語、德語國家一般爲改革宗。

衛斯理宗(MethodistChurch)衛斯理宗是新教宗派之一,亦譯衛理宗或循道宗,以創始人英國神學家衛斯理的宗教思想爲依據。

約翰·衛斯理(1703年-1791年)於1738年開始巡迴露天布道,宣傳自己的宗教主張和經驗,終身不輟。

後來,他的傳教活動逐漸擴大到全國,人稱衛斯理運動。

衛斯理本期望在英國國教範圍內開展傳道活動,但遭倫敦主教拒絕,結果衛斯理宗脫離國教,形成了新的獨立宗派。

衛斯理強調人們必須信奉上帝,開始新的生活,只有將純真的信仰與虔誠的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得救。

他主張基督徒必須追求聖潔、完善的生活,強調自身內省與聖靈的工作,堅持《聖經》的權威。

同時,他關心社會問題,主張廢除奴隸制,倡導公共教育,致力於法制和監獄改革。

18世紀初期,牛津大學學生組織聖潔會,組織成員立誓經常參加聖餐,認真研究《聖經》,定期訪問監獄,主張按其所認爲合乎《聖經》的教訓,過循規蹈矩的生活。

該派當時被戲稱爲循規蹈矩者,這個戲稱後來成爲該派的正式名稱,沿用至今。

1795年,該派徹底脫離英國國教,成爲獨立宗派。

 衛斯理宗宣稱忠於《聖經》,忠於傳統信經教義,並自認爲屬於新教改革傳統,多數接受阿明烏主義,認爲得救既憑藉神恩,亦取決於個人自由選擇。

所有人都有得救的可能,靠著聖靈,人可以在此生達到對上帝、對他人完全的愛,獲得完善的基督徒品格。

在神學上,衛斯理派不重思辨,不強求一致,強調聖靈有使人信仰及改造信徒生活的力量。

衛斯理宗還認爲宗教的核心在於人與上帝的切身聯繫,在社會觀點上重視下層社會,主張社會改良。

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公理宗起源於16世紀的英格蘭,當時英國已出現一些由會衆自行管理的教會組織。

1582年勃朗著書宣傳獨立於國家和國教,有權管理自身事務的"自行集合的教會",這些理論被一些獨立的教徒接受而形成一個新宗派,後經巴羅、格林伍德和彭瑞等人的努力,人數有所增加。

公理宗的信仰與英語國家新教的福音派相近,但更自由化。

它們堅持《聖經》的權威,但對個人理解上的差異,採取互相尊重的態度。

公理宗主張教會雖然可以發表信綱,但不認爲信綱有權威性,他們認爲凡承認耶穌是我主這一基本信仰者,即可參加教會。

該派特別強調個人信仰自由,並認爲國家應對各種不同的信仰都採取寬容態度。

公理宗認爲教派的基礎是上帝之道,故在禮拜中注重講道。

他們認爲耶穌所立聖禮僅洗禮和聖餐兩項。

公理宗不贊成設立統管各教會的上級領導機構,但允許建立由各教會自由參加的聯誼性機構,反對國教觀念和教區制。

他們認爲教會主要不是一種組織,而是一種靈性生活的共同體,是由響應基督呼召而與之結成聖約並做其門徒的人組成的;全體信徒在教務會議上對教會事務行使平等權力,聘任牧師由教務會議決定,執事由會衆選出;牧師權威不來自其地位而來自證道與聖禮之施行;教會資金均來自捐獻。

浸禮宗(Baptists)浸禮宗和長老會、聖公會、公理會一樣,同屬於北美殖民地早期的清教徒移民,被稱爲天路客國父。

浸禮宗受到再洗禮派影響,反對嬰兒洗禮,要求信徒受浸禮、而非點水禮,主張未受浸禮的人不得領用聖餐、不得擔任牧師、長老、執事等聖職;其他教義基本上和改革宗長老會一致。

教會組織上採用會員制,即由會員大會選舉執事會,由執事中的長者擔任長老,並由長老執事會聘請牧師。

美國南北戰爭中,浸禮宗分裂爲美南浸信會和北美浸禮會,前者是保守宗派,後者中逐漸產生的第一浸信會和歸正浸信會也都是保守宗派,其中美南浸信會和第一浸信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阿米尼烏主義和時代主義影響,歸正浸信會除浸禮立場外,在教義上都採取歸正立場。

美南浸信會是英語國家最大的基督宗教的教會組織。

五、其他教派科普特教會(CopticChurch)科普特教會是基督教東派教會之一,屬一性論派。

科普特一詞是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占領埃及時對埃及居民的稱呼,後專指信奉科普特禮儀的基督教信仰者。

431年以弗所會議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區的修道士優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經融合於神性之中的一性論主張,他所代表的基督論思想在埃及等地受到普遍擁護。

這些地區的一性論派反對卡爾西頓信經以及正統教會關於基督一位二性的教義,逐漸和東方正統教會脫離,形成獨立的一性論派教會。

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埃及地區的科普特教會已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科普特禮儀,崇拜儀式中,大都採用古代科普特文。

在埃及,科普特教會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會,宗主教座堂設在亞歷山大里亞。

屬科普特教會的自治教會是衣索比亞教會,它尊崇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的首席地位,首腦爲阿克蘇姆都主教,其人選在埃及血統的隱修士中選出,經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祝聖,教會中稱爲阿布拿(阿拉伯文Abuna,意爲「我們的父」),阿布拿在一些衣索比亞血統的都主教協助下管理教會。

衣索比亞教會的禮儀基本和埃及科普特教會相同,但更講究守齋,在帝國期間曾爲國教會。

基督教科學派(ChristianScientists)基督教科學派是美國人艾娣1879年所創教派。

該派認爲物質是虛幻的,疾病只能靠調整精神來治療,並稱此爲基督教的科學。

艾娣本是催眠療法醫生昆畢的病人和學生。

1862年,她宣稱她由聖經啓示而發現了基督治病的原理,並從自己的康復和其他病例中得到了證實。

以後她開始爲人治病,招收學生,組織基督教科學派。

1875年,她發表《科學與健康》,述說精神療法及其原理。

1879年,她與學生在波士頓創建該派的母會,後又創辦麻省形上學學院,培養本派醫師和教師。

學院的畢業生到各地建立診所和教會,使該派傳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科學派提出關於物質、苦難和罪均屬虛幻的說法,而不同意《聖經》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的教義。

他們認爲,上帝是無限的神聖原則,是思想、靈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愛。

作爲凡人的基督不是神,作爲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

「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質,是精神性的。

除了精神,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物質的肉體與必死的想法是虛幻的,疾病與痛苦來自虛假意識。

要恢復健康,就要消除幻覺,矯正錯誤的思想,並認爲這種「基督的科學」就是耶穌賴以治病的聖靈。

基督教科學派認爲精神療法可由病人採用,也可由醫師採用,主要訴諸於祈禱,依靠把「絕對真實的存在」跟「必死的人」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認清物質、罪惡、病痛、死亡都屬虛幻,這樣人就得到救贖。

罪惡看起來很有力量,但這只是因爲人們相信它真的很有力量。

該派還認爲,要獲得健康、財富和成功,就要對世界採取樂觀、開朗和積極的態度。

基督教科學派的團體活動不多,但允許其成員自由參加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

該派主張禁菸禁酒,但不反對娛樂,也不反對牙醫、眼醫和注射疫苗。

基督教科學派禮儀簡樸嚴格,由讀經師主持。

周日閱讀《聖經》及《科學與健康》,唱詩,平日匯報治療情況。

他們不紀念聖誕節和復活節,也無洗禮及其它聖事。

基督教科學派在母會下設立分會,分會禮多有讀經班和主日學校。

16人以上的團體,只要包含4名母會成員,一名醫師,就可以成立分會。

母會成員從教師受業,並放棄原有職業後,可被批准爲醫師。

醫師從醫3年以上後,再經過對理事會安排的課程的學習,就可成爲教師。

分會領導人多由教師指定。

理事會理事終身任職,可指定繼承人,但亦可撤換。

基督復臨派(Adventists)基督復臨派是新教宗派之一,創立於美國,因相信基督即將第二次來臨而得名。

近代基督復臨運動的創始人是美國人威廉·米勒。

米勒原爲浸禮會牧師,1831年,他在從事多年聖經研究後,稱根據《但以理書》某些章節的啓示和預言推算出,基督將於1843年3月21日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臨。

他的宣傳曾贏得不少新英格蘭信徒的擁護。

這個日期過去後,米勒再次提出新的日期,由於他的預言一再落空,基督復臨運動轉入低潮,但仍有人堅持上述信念;以懷·艾倫夫人爲代表的有些復臨派信徒認爲,基督復臨的預言之所以未能實現,是由於信徒沒有遵守舊約律法所規定的以第七日爲安息日之故。

因此,他們提出必須遵守安息日的有關規定。

基督復臨派著重宣傳末世論(千禧年前派),他們相信,世界末日已近,基督不久即將復臨,死去的義人將要復活,與活著的義人一同升天,享受千年福樂,撒旦(魔鬼)將統治世界。

到一千年的末了,基督和衆聖徒一同來臨,用聖火毀滅邪惡,創造一個以耶路撒冷爲中心的新世界。

他們強調必須遵守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受洗必須用浸禮儀式;每年舉行四次聖餐禮;在聖餐開始之前,按照聖經所載耶穌的教導,先彼此洗腳,稱爲謙卑禮。

他們主張惟有通過信心才能得到救恩。

他們還認爲,人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所以必須實行有節制的生活,禁食舊約中規定爲不潔的食物,如豬肉、貝類等,禁止菸酒和賭博,反對世俗的裝飾和娛樂。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Witnesses)耶和華見證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教科學會、摩門教,是19世紀早期美國教會大復興之後在新英格蘭諸州產生的四大異端。

耶和華見證人篡改新約全書,否認耶穌基督是上帝,否認三位一體,否認耶穌基督曾經死在十字架上,而是宣稱耶穌基督死在行刑柱上;他們宣稱其他基督教徒都背離了上帝的教導,只有他們才是僅有的耶和華見證人,全然不顧舊約全書明確記載,「耶和華(雅威)的見證人」是、且僅僅是以色列民族。

耶和華見證人要求嚴守舊約律法,主張素食,反對吃血,進而到反對輸血,因此難免導致人命案件、觸犯所在地法律。

摩門教(Mormonism)正確的名稱是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The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

斯密·約瑟最開始在1830年所成立的教會並無正式的名稱,自稱所代表的是耶穌基督的使徒在第1世紀時所建立的最原始的教會,故一般稱『基督教會』,其人宣稱受天使傳授的《摩門經》,作爲聖經的補充;在日後的1838年4月26日才因啓示而正式稱爲『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The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爲的是要與耶穌基督的最原始的教會有所區別。

此正式名稱已延用至今日。

剛成立的摩門教會,被當時美國的主流宗教基督教(新教)所逼迫,其後斯密·約瑟被殺,由楊·百翰帶領教徒到美國中部猶他州大鹽湖山谷,並於1847年在該處安定發展起來,也因此教會的總會位於鹽湖城。

事實上,鹽湖城是此教會早期的教友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

此在全世界的城市發展史上極爲罕見且特殊。

該教會的教友目前已遍布全球各國。

據教會最新發表數字,教徒人數達至1,200多萬,而超過半數居於北美洲以外,其中最大的摩門教教堂位於台灣,是完全按照《聖經·舊約全書·以西結書》有關重建聖殿的描述而建造的。

教義上,摩門教認爲聖父、聖子、聖靈都有身體和靈魂;亞當和夏娃曾經是天使,受上帝派遣到地球上做人並傳宗接代,否認人類始祖的墮落。

摩門教鼓吹一夫多妻制,並有納未成年少女及幼女爲妻妾的歷史;20世紀在是否遵守美國關於一夫一妻制的法律問題上,摩門教發生分裂。

普救派(Universalists)普救派是新教派別之一,18世紀在美國逐步形成。

該派主張基督的救贖是普及全人類的,故稱普救派。

基督教早期教父如克雷芒、奧利金等曾提出過普救論觀點。

如奧利金的復興論,認爲一切具有性靈的受造之物,包括天使、魔鬼、人類全體,至終都將蒙恩獲救。

地獄並非惡人最後的下場,實質上起著煉獄的作用。

這是普救論最早的較爲系統的說法。

宗教改革時期,新教中的激進派,如再洗禮派等即主張基督--第二亞當要讓始祖亞當所有後裔的原罪都得到救贖。

普救派的教義主要在巴魯的影響下形成。

巴魯是普救派中影響最大的領袖人物,他反對三位一體、基督神性、人類墮落、基督救贖、地獄永刑等傳統教義。

由於他的影響,美國的普救派大多接受一位論(即反三一論)思想。

1803年,在巴魯的主持下,普救派制訂了《溫徹斯特認信文》,內容主要有:上帝是全人類的天父;上帝之子耶穌基督是人的靈性導師;聖經具有上帝的啓示;各人之罪都將得到公義處理;所有人的靈魂最終都將回歸上帝的懷抱。

1935年之後,普救派聲稱自己是世界性的自由主義基督教,願與世界其他一切宗教探討共同基礎。

1942年美國普救派還提出歡迎一切仁慈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參加他們的組織。

1961年,美國普救派與一位論派(見下)合併,成立美國一位論-普救派協會。

該派教會組織形式大多採用公理制,所有教會均實行自治。

一位論派(Unitarians)一位論派是否認基督神性和三位一體教義,強調上帝位格單一的新教派別。

早在2-3世紀,反三一論思想就已存在,如靈力神格唯一論、阿里烏派、基督嗣子說等,他們都主張上帝只有一位,耶穌不具有完全的神性,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

宗教改革期間,一些宗教改革家強調聖經和理性是信仰的唯一根據,重倡上帝一位論。

他們遭到了天主教會的反對,路德、加爾文、茨溫利等宗教改革家也不同意這種觀點。

當時主要的一位論派神學家有西班牙的塞爾維特、波蘭的索西尼、英國的比德勒和林西、法國的蒲力斯特里等。

林西於1773年脫離英國聖公會,在倫敦創立一位論派教堂,並修改聖公會的《公禱書》。

蒲力斯特里則於1794年移居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建立教會。

隨著科學的日益進步,一位論派中調和科學與宗教的自由主義思想也逐漸發展:如否認福音書中的神跡奇事,從倫理角度來肯定基督教,認爲其他宗教也包含有可以接受的真理等。

1900年,由美國的一位論派發起,在荷蘭成立了自由主義基督教與宗教自由國際協會。

近代一位論派的共同特點是傾向於理性,不接受信經規定的教義,謀求建立沒有統一信綱的、思想自由的宗教團體。

一位論派教會的組織形式仍沿用公理制,但教徒不一定屬於某一固定的一位論派教會。

兩次世界大戰和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沉重打擊了一位論派現代主義對人性的盲目樂觀。

1961年,美國的一位論派與普救派合併,成立美國一位論-普救派協會。

六、中國基督教派真耶穌教會真耶穌教會是20世紀初出現在中國的一個新教派別,原名萬國更正教耶穌真教會。

真耶穌教會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有影響的教派,1919年,真耶穌教會有教徒千餘人,1922年增至萬餘。

1950年國內外共有教徒125000人,教堂1200多處。

真耶穌教會創辦人是魏恩波,1877年生於直隸容城,16歲在北京學紙行生意,後改做布匹買賣,加入基督教倫敦會。

1911年北京辦自立會,他捐款支持。

不久,他與自立會關係破裂,又與美國神召會傳教士賁德新來往。

1917年他自稱因聖靈引導,到永定門外大紅河受耶穌面向下的洗禮,獲得醫病趕鬼和更正假教的能力,並遵囑守星期六爲安息日。

此後,他即以萬國更正教真耶穌教會的名義開始傳教,未幾,在天津正式定名爲真耶穌教會,1918年2月於北京成立總會。

在教義方面,真耶穌教會吸取了20世紀初由美國傳入的安息日會、信心會、神召會等教派的某些教義,除信奉聖經、遵守十誡、守星期六爲安息日、行聖餐和信徒相互洗腳等禮儀外,強調信獨一真神,反對三位一體教義;受洗時必須面向下全身浸入水中;要會說方言(說靈言);靠趕鬼禱告治病,不延醫服藥;禮拜時,要教徒跪下同聲祈禱,或唱靈歌,跳靈舞。

魏保羅對外國傳教士多有指責,主張不靠外人銀錢勢力傳教,迎合了當時教徒中日益覺醒的民族意識。

他的憑信心、靠禱告治病的主張,也受到貧民和疑難病患者的歡迎,因此教會創立不到10年,幾乎傳遍全國,而且傳到了國外,同時分裂出長子會、天母會等不少派別。

三自教會:中國官方授權開辦的基督教(新教)組織,包括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神職人員享受國家工資待遇,相當於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這個教派的基督教徒供奉較多,經濟上很有實力。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官方承認的天主教組織,不僅教會管理不受梵蒂岡控制,而且神職人員也自行選拔祝聖,享受國家工資待遇,相當於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這個教派的天主教徒供奉較多,經濟上很有實力。

相關焦點 基督教新教各個宗派的和而不同 其中包括神的心轉向人,呼喚人悔改歸向自己,也包括人向神的轉向。

神向人的轉向是由神自己的憐憫所發起的,而人向神的轉向是由地上的耶和華,就是聖靈所發起的。

聖靈會重生人,並且勸人回到神那裡。

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因此就達到合一、和好和和睦。

合一的根基是在於一神、一主、一靈、一信、一洗。

這是合一的基礎,合一的基礎在於三位一體的內在合一。

天主教的十誡與基督新教的不一樣? 點上方 關注,置頂公衆號信仰文章,每天免費送達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爲基礎得出的,這最初是根據教父聖耶柔米(約340-420)的教義作出的。

最後,新教各大宗派(除路德宗外)均採用了這樣的聖經原版十誡。

但天主教和路德宗的十誡與此並不相同,是隨教父奧古斯丁而定的,奧古斯丁認爲,天主既然第二次頒布十誡,並且與第一次出現的略有偏差,肯定有天主的用意。

所以,應以第二次申命記中出現的十誡爲標準。

自從歐洲宗教改革後,出現了基督新教的六大教派是哪六派? (1)路德宗(LutheranChurch)又稱信義宗,是宗教改革後出現的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對以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爲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

它強調「因信稱義」,《聖經》的權威高於教皇;信徒憑《聖經》直接與上帝交通,不必通過教會神職人員作中介;不服從羅馬教皇管轄;教會的組織形式可因地制宜。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五:當代新教的主流宗派1 基督教之一百零五:當代新教的主流宗派1基督教新教作爲改革派在經典、教義與體制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

基督教新教的經典也是《新舊約全書》,即《聖經》,但它不承認天主教所信奉的46卷希臘文《舊約》譯本而只承認39卷的希伯來《舊約》原本。

在教義方面,基督教新教除了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信仰原祖原罪、信仰基督救贖、信仰靈魂不滅與世界末日這四個基本神學信條之外,還強調上帝的恩寵與主權、唯信得救、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準繩、教會是基督徒的團契,平信徒與教牧人員平等。

路德宗正統的勝利,標誌著基督新教的誕生 那麼,這一新的宗派的建立,對德國來說、對宗教來說意味著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菲利普派與路德宗嚴格派在簽署《協和信條》之前爆發了爭論,然而,下一代路德宗神學家卻開始調和路德與梅蘭希頓兩個人的教導。

這種調和精神在《協和信條》和它的主要起草者馬丁·開姆尼茨那裡就已經顯而易見,他在神學上接受了路德宗嚴格派的許多命題,但是,他的神學方法卻接近於梅蘭希頓的方法。

天主教十誡跟基督新教十誡不一樣,是我們更改了嗎? ,關注本公衆號【多互動】可以關注新浪微博「羅馬大公教會」我們現在中國基督新教教徒(包括三自和家庭)用的十誡是以第一處經文出埃及記中的十誡爲基礎得出的第三誡守瞻禮主日。

第四誡孝敬父母。

第五誡毋殺人。

第六誡毋行邪淫。

第七誡毋偷盜。

第八誡毋妄證。

第九誡毋願他人妻。

第十誡毋貪他人財物。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其實是對信奉耶穌基督爲救世主的所有教派的統稱。

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爲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爲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目前基督教內部主要有三大支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

天主教源於羅馬公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學、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綱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爲基督教最大宗派。

說起「天主」這詞的來源,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啓與利瑪竇等耶穌傳教士討論,取自中國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但不提基督教,或者基督新教!類似友弟德這樣的事跡在天主教認可的聖經里,還有很多。

友弟德的事跡在基督新教的聖經里,是沒有記載的!基督新教統一將記載這些事跡的經文稱其爲「僞典」。

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基督新教不承認「僞典」,而天主教承認「僞典」。

是不是有些暈?如果你在天主教教堂里被友弟德的事跡感動的情不自禁,在基督新教看來,你是不是被誰忽悠了? 美國最大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選出首位黑人主席具歷史意義 6月18日與19日,美國最大的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舉行了2013年的年度會議((SouthernBaptistConventionAnnualMeeting)),選出新任主席弗雷德·路特(FredLuter),他是該教派首位黑人主席。

對此,有評論說「創造了歷史」。

淺談基督信仰之「改宗」的必要性 寫作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昨天筆者將之前所寫的一篇關於個人改宗經歷的文章(從基督新教到基督正教,我經歷了什麼?)發布到了百家號上面,一位網友的評論促使我萌發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

下面貼出網友的評論以及我的回覆:網友:我覺得問題的核心不是選擇什麼教派的問題,是對福音的核心問題的真正了解的問題吧,我不是你,我沒有你的經歷,我不敢評價你。

基督新教用語了解一下 基督新教用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4-1816:2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靈糧什麼意思什麼梗?基督新教用語了解一下基督新教用語,指的是其教會型團體內,牧師、長老寫的心靈雞湯。

一般登載在他們自己開的微信號上,內容一般是引用幾句和合本新舊約,然後寫一大堆自己的解釋,和一堆毒雞湯。

「非基運動」期間基督新教與天主教的因應 兩次「非基運動」有效地推動和加速了基督宗教在中國的適應化和本土化過程。

  上世紀20年代(1922年-1928年),中國爆發了兩次大的抵制、反對基督宗教的社會思潮和運動,史稱「非基運動」。

第一次運動以1922年3月至8月爲限,以「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第11屆大會在北京清華大學召開爲焦點,迅即擴展爲全國範圍內對於基督宗教和宗教的討論、排斥與抨擊。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聖經主要譯名對照全集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聖經主要譯名對照:一、對天主、基督耶穌的稱呼天主教——————————基督新教天主———————————上帝雅威———————————耶和華聖神———————————聖靈基督———————————基督耶穌———————————耶穌默西亞———————— 西方往事:西班牙艦隊的命運,荷蘭根特叛亂,亨利創建新教宗派 16世紀歐洲的宗教和政治環境異常複雜混亂,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西班牙「無敵艦隊」遭受到了悲慘的命運,1517年,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大門上貼出了著名的(95條論綱)徹底地打破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彌合教派分線的幻想,馬丁·路德張貼(95條論綱)的行爲在不經意間開啓了新教改革之門1在新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會的人被統稱爲新教徒。

面對新教徒提出的挑戰,羅馬天主教教會起初並未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常用譯名對照(備用資料) 天主教與新教常用譯名對照(備用資料) 基督世界的那些分支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她是基督徒,我弱弱的問了一句,基督教的哪一派?她說不知道!我說好吧:阿彌陀佛,願真主保佑你,阿門!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818基督世界的那些個分支,好讓下次有人問到你類似問題時避免尷尬的發生,畢竟,讓人臉紅的事實屬不多。

從基督新教到天主教主教的徐誠斌 1973年5月23日,爲擴充教會醫院之事,徐主教與香港醫務總監蔡永業在午餐中商談,突然心臟病發作,送醫院急救無效,下午2時安息主懷,瞻仰遺容者達十萬人,出殯時,茫茫人海,道路堵塞。

    徐誠斌主教的嘉言懿行爲世人所景仰,香港總督麥理浩稱他是「偉大的基督」;佛教的覺光法師稱他是」天主教傑出的領導者,也是香港社會不可多得的人才。

」報紙社論稱他爲「香港的完人。

」 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時間:2001-04-1309:35   來源:  1627年,荷蘭傳教士首先入台傳播新教,在武裝後盾的壓力下,數千名台灣土著居民受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