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睡、側睡起床都痠痛許嘉麟醫師:睡姿再好也治不好身體發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阿威媽媽最近睡覺起來,都還是覺得全身痠痛,疲勞一點都沒有消除的感覺。

她試著調整自己的睡姿,從仰睡、側睡改成趴睡,但沒有一個姿勢是舒服的。

Skiptocontent 阿威媽媽最近睡覺起來,都還是覺得全身痠痛,疲勞一點都沒有消除的感覺。

她試著調整自己的睡姿,從仰睡、側睡改成趴睡,但沒有一個姿勢是舒服的。

望向旁邊睡姿非常奇怪的阿威,非常羨慕這個5歲的小孩不管用什麼姿勢睡覺,隔天起來還是活力充沛,一點痠痛的感覺都沒有。

你以為睡覺時是一種姿勢,其實翻了很多次身 睡覺姿勢不良常被歸類成身體痠痛的主要原因,但輝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說,「正常人不會因為睡眠造成身體的傷害,反而是身體本身已經有傷害,導致睡得不安穩。

」 許嘉麟說,如果仔細觀察,睡起來會抱怨痠痛的,往往是有一定年紀、或是上班需要久坐維持姿勢的人,「反而學齡前的小孩子突然『斷電』,睡得東倒西歪,醒來也不見他們抱怨酸痛。

」因為在睡眠狀態,身體會自然的翻身、調整姿勢,避免太多壓迫,「這是身體自然的保護措施。

」 人體每個晚上大約會翻身20~40次,讓身體不會因為維持同一個姿勢,導致某些部位的壓力特別重而產生「壓傷」(bedsores)。

比如仰睡,可能讓突出的肩胛骨壓力過大,結果起來的時候肩膀疼痛,所以身體會自然的翻身,分散掉體重帶來的壓力。

那我越睡越痛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過許嘉麟也說,確實常聽見「越睡越痛」的情況,但一直買不到好枕頭、一直怪床不好,「有這種情況,年輕人可能是『肌筋膜徵候群』,而超過四十歲,則可能是『五十肩』。

也就是說,越睡越痛,並不是睡覺出了問題,而是身體本身就在發炎中,透過睡眠修補也補不好,才會讓人誤以為是睡出來的酸痛。

」 「肌筋膜徵候群的症狀,除了睡覺醒來脖子與肩膀酸痛,還常惡夢連連,睡醒頭很昏,好像跑步跑了一整晚。

」許嘉麟說,這種人會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喜歡「重口味的按摩」,喜歡去洗頭、或是做油壓按摩,而且按到一個點,就會大叫「對對對!就是那裡!」 而五十肩是「肩關節囊沾黏」造成的疾病,疼痛的原因是關節少動,讓關節囊越黏越緊造成的,「所以一般輕微的肩友,都是說早上起床時、或是睡到半夜『忘記翻身,壓到痛醒』,活動一下又好像好一點,但到了凌晨又再來一次,以為只是太累、拿重物等等,想說休息幾天就會好,沒想到休息卻導致越來越嚴重。

」許嘉麟說。

那我到底該怎麼辦? 許嘉麟說,「肌筋膜徵候群」是身體的肌筋膜失去平衡,會出現過度收縮、抽筋與疼痛的狀況,而「肌筋膜」是一種乳白偏透明的結締組織,像是保鮮膜一樣包住全身,所以跟日常生活的活動比較有關,「如果真的要避免,建議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即便是行政工作,也可以改成站姿,或是起來走一走,讓身體多活動。

」 至於如果是五十肩,只要去復健、開刀,或是選肩關節囊擴張術,把沾黏的的地方分開就,術後再進行肌力強化,避免肌肉萎縮。

但重點是要發現自己是五十肩,所以如果長期因為睡覺時壓到肩膀而痛醒,就要注意、趕快去復健科檢查,免得拖到「頑固型五十肩」,不只復健很痛,恢復時間也會拖很長。

延伸閱讀 原來床要這樣挑,睡眠品質才會好!復健科醫師許嘉麟告訴你 屁股越坐越酸,到底是脊椎歪了,還是肌肉痛?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10-12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9-293.2022年流感疫苗整理包/自費、公費差在哪?該去哪家診所施打?2022-10-034.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相關網站 親子站 生活站 營養N次方 癌症站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健康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