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 - 企業運籌與電子化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爾後TCP/IP協定核心技術的公開便逐漸取代NCP 的功能,經過網際聯結工作小組討論後便以TCP格式作為電腦網路未來的通信協定。
1975年ARPANet 正式移轉給美國國防部下轄的 ...
企業整合教材/4.
網路行銷/各章目錄/Chap2
Chap2-網路歷史
By丘宏昌助理教授、王安祥副教授、楊達立副教授、謝依靜助理教授
三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
早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前,由於當時每一部電腦主機的售價都相當昂貴,電腦使用者必須利用終端機,以直接RS232連線或間接透過電話線路以撥接方式與主機連線。
透過分時分工的作業系統技術,讓眾多使用者可以共同分享一部電腦主機所擁有的資源,此種電腦連線並非真正之電腦間的網路。
在1960年代中期起,美國蘭德公司開始構想如何建立真正的電腦之間連線,於是進行一項實驗計劃,此一計劃之目標是如何利用分封交換網路連接蘭德公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單位之電腦,發展出一套分封交換(
packetswitching)的電腦網路系統。
在當年此一計劃為了把所有相關研究成員以網路聯繫起來,美國軍方同意決定設立一個名為ARPANet的實驗計畫,這就是電腦網路史有名的「先導研究計畫網路」(Advanced
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ARPANet),該計畫將各種不同的分封網路結合起來,目標是要發展一種傳輸協定,使得各種不同電腦的網路能相連及互相溝通。
在當年ARPANet只是一個實驗性質的網路,主要目的在研發一不受戰事(包括核戰)破壞的分散式強韌電腦網路系統,在開始所採用的網路通訊協定是Network
ControlProtocol(NCP),同年由SteveCrocker編寫的第一份RFC文件,便稱為HostSoftware。
所謂RFC(Request
ForComments)文件是指在網際網路上各種通訊協定標準化文件,這些標準都定義在RFC文件中,以格式:####RFC標題表示之。
1972年,第一屆國際電腦通信研討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網際聯結工作小組(InternetworkingWorkGroup)成立,以制定未來的通信協定。
同年Ray
Tomlinson發明電子郵件。
經過一段時期的實驗,於1973年美國國防部決定投入更多經費進行更大規模的網路實驗計畫,ARPANet網路把美國本土許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都納入網路實驗。
稍後,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也加入了網路。
1974年,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和InternetProtocol(IP)問世,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規範,與公佈解決電腦網路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
爾後TCP/IP協定核心技術的公開便逐漸取代
NCP的功能,經過網際聯結工作小組討論後便以TCP格式作為電腦網路未來的通信協定。
1975年ARPANet正式移轉給美國國防部下轄的國防通信署管理。
197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RSRE透過網路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
1977年,網路上線的電腦網路主機,經過統計首度超過百部。
1981年,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和耶魯大學之IBM電腦相連而成之Bitnet正式上線。
在1980年代時期,使用TCP/IP協定與使用其他通信協定的各種網路系統並不統一,?了將這些網路連接起來,溫頓瑟夫(VintonCerf)提出一項建議,即在每個網路內部各自系統可以使用自己的通訊協定,但在和其他網路通信時,建議使用TCP/IP協定。
此一建議於1982年終被認可,於是TCP/IP
開始被採用為網路間之通信協定,1983年TCP/IP正式成為Internet上標準的通訊協定。
在1983年,美國政府為顧及國防安全,將ARPANet正式分成為兩個網路,其一是MILNet,此一網路為美國防禦資料網(DDN)的非機密部份,僅供美國國防部使用,另一個是新的、且較小的ARPANet稱為ARPA-INTERNET,僅供有和政府簽約合作的研究單位使用,而ARPANET原本採用的NCP協定亦改由當時日趨普遍的TCP/IP所取代。
同一時期,Internet這名詞也開始被廣泛引用,在當時Internet是代表由MILNet與ARPANet所構成的整個網路。
由於ARPANet是隸屬美國國防部,未和政府簽約的機構無法使用它,為決此一缺憾,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即輔助電腦技術與工程界的教學研究機構建立採TCP/IP規範的網路,稱為NSFNET。
1984年,Internet引入網域名稱伺服器系?(DNS),連接主機數量超過一千部。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開始規劃超級電腦中心與高速網路,在1987年獲得聯邦政府撥款補助,並在全美各地架設七個超級電腦中心,網路上線主機超過一萬部。
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路迅速增加取代了APRANET成為Internet的核心網路。
1988年網路史上第一隻病毒誕生,一位康乃爾大學畢業生啟動了一支電腦網路病毒程式。
1989年歐洲高能物理實驗室(CERN)開始發展全球資訊網(WWW);將文字、影像、聲音等數位資料透過超媒體方式鏈結,提供線上檢索。
1990年ARPANet
結束,NSFNET正式取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骨幹(backbone),之後又由美國國家研究教育網路(NREN)取以代之成為骨幹。
1991年Web之父的物理學家提拇˙柏納斯李(TimBerners-Lee)在日內瓦提出了影響世紀的「WorldWideWeb」(全球資訊網)架構,其概念就是讓網路世界裡資訊能彼此連結,當有人需要相關資料時,在輸入正確路徑符號後,就可以連接想要的網頁。
這整個連結架構就像是建立一個跨國際的龐大資料庫,像蜘蛛網一般四處相連的網路,所以才叫World
WideWeb。
。
伴隨著第一個WWW-Browser(瀏覽器)出現,柏納斯李還發表了一個從電腦製作Webserver的程式。
1993年,網際網路資訊中心(NetworkInformationCentre;Internic)正式成立,此一機構負責全球資訊節點(網址)的協調分配,全球資訊網在這一年中迅速成長34萬倍。
1995年微軟的WINDOW95出現,IE瀏覽器的技術使得使用者介面變得友善了。
1998年因應微軟瀏覽器的競爭、Netscape發表超過網路瀏覽器的原始碼。
1990年代中期,INTERNET將整個世界連成一個網路系統,加上WWW在軟體上適當的運作,友善的使用者介面也被大眾所使用。
網際網路發展歷程中有兩個重要事件發生,除了上述WWW的出現外,另一便是JAVA的出現。
1990年12月,SUN為了要發展一種分散式系統架構,使其能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作業平台上執行,例如PDA、手機、資訊家電。
當時所使用的語言是C++,但是C++太過於複雜和缺乏其安全性,所以當時計畫主持人James
Gosling便利用C++當做基礎,發展一種程式語言稱為Oak。
該語言之特性具備了安全性、網路通訊、資源回收處理、物件導向與多執行緒等,Oak也就是Java語言的前身。
Java
不是由幾個單字的首字所組成之簡稱,而是一種印尼爪哇島出產的咖啡品牌名稱。
當時Java並不受到資訊界所接受,直到全世界第一個全球資訊網瀏覽器--Mosaic誕生後,因為那時沒有其它的程式語言能夠做到誇平臺高互動性的網頁程式,Java就以它優異的功能,在全球資訊網的平台上撰寫高互動性的網頁程式,稱為Java
applet,所謂JavaApplet是指可透過網路傳輸後,經由本身電腦瀏覽器?嵌的解釋器解釋執行的Java小應用程式,使得原本被放棄的Java,又在全球資訊網上開啟了另一片天空。
在1995年5月23
號,JDK(JavaDevelopmentKits)1.0a2版本正式對外發表,它是第一種能在際網路上面具有硬體/軟體中立性與互動能力的程式語言,而第一個為Java量身訂做的瀏覽器於1995年發展出來,稱為Web
Runner,後來改名叫HotJava。
目前Java的主要應用在於電子商務,在消費性電子平台上也發揮它跨平台的特性,許多手機場商、PDA廠商相繼發展內建的JVM的系統。
1995年起網域名稱註冊開始收費。
1996網路電話興起,1997年由易利信、摩托羅拉等廠商設立無線通信論壇,制定無線應用協定(WAP,Wireless
ApplicationProtocol),規範在數位行動電話、網路或其他PDA、電腦應用之間進行通訊的開放全球標準。
WAP是行動通訊與互聯網之間,可以互相傳遞資料的通信協定。
傳統電腦網站是使用HTML語言編寫網頁,而WAP則以WML(Wireless
MarkupLanguage)撰寫網頁。
因此有了WAP後,就能透過行動電話連上互聯網,享受網路上豐富與快速的資訊。
人們不用只依靠電腦,就可直接將網頁內容下載到手機,隨身取得即時資訊。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中,於1995年另一個重要推手便是搜尋引擎的發展。
網際網路上的的網站、網頁資料浩瀚如海洋,如果沒有搜尋工具的幫助,人們在搜尋資料時,像是大海撈針簡直是無從找起。
搜索引擎將網路上千千萬萬個網頁資料集中,並將資料加以分門別類,以方便人們查找資料與連結到這些網站。
搜尋引擎起源於傳統的信息全文檢索理論,即透過電腦程式事先掃描每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個詞,建立以詞為單位的排序文件,檢索程序根據檢索詞在每一篇文章中出現的頻率和每一個檢索詞在一篇文章中出現的概率,對包含這些檢索詞的文章進行排序,最後輸出排序的結果。
網際網路搜尋引擎除了需要有全文檢索系統之外,還要有所謂的Spider系統,此一系統能夠從網際網路上自動收集網頁的數據。
Spider系統將搜集所得的網頁內容交給索引和檢索系統處理,就形成了常見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系統。
目前典型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包括
ALTAVISTA,INKTOMI,INFOSEEK,Google與蕃薯藤等,而蕃薯藤是華人世界第一個搜尋引擎,Google搜索技術遠勝一籌,其新的搜索方式就是通過一種複雜的數學分析,估計出一次搜索查詢後反饋的網頁的質量或重要性及相關主題。
與搜尋引擎息息相關的是網際網路上的入口網站(InternetPortal)發展。
入口網站是集結多樣化內容與服務的大型網站,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成為使用者瀏覽的起始頁面。
它除了能提供電子郵件與資訊服務外,還有各種免費的個人化服務。
網際網路是由各種不同的網路透過一致的TCP/IP通訊協定彼此連接所形成的網路架構,網際網路在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網路。
它跨越各區域或廣域網路,形成龐大的全球通信網,並在其上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簡單地來說,網際網路是能處理各種不同服務的通訊主幹,它有公眾、私有網路的架構,而不論公眾或私有,都受到國家以及全球通信系統的支援。
網際網路中使用權是無限制地開放,具有超越時空、即時、互動及多媒體等特性,為交易市場帶來許多機會。
[返回上頁][回信給作者]
延伸文章資訊
- 1網路發展史
一般中文稱之為網際網路或是國際網路,也有人稱之為資訊高速公路。 ... 歷史學家同時也是評審小組認為:「他選擇不把自己的發明商業化以求獲利,且幾乎是故意的分送給 ...
- 2網際網路簡介 - 8
網際網路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最初是用來做為軍事上的資料傳遞,到1980年代美國各大學、研究機構紛紛加入,並且建構出TCP/IP的通訊協定,到1990年已發展 ...
- 3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 - 企業運籌與電子化中心
爾後TCP/IP協定核心技術的公開便逐漸取代NCP 的功能,經過網際聯結工作小組討論後便以TCP格式作為電腦網路未來的通信協定。1975年ARPANet 正式移轉給美國國防部下轄的 ...
- 4網際網路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網際網路的主要前身為阿帕網。1974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的羅伯特·卡恩和史丹福大學的文頓·瑟夫開發了TCP ...
- 5網際網路簡史 - 輔仁大學
網際網路(Internet)不等同全球資訊網頁(World Wide Web)。 網際網路(Internet)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網路,它是由各種不同網路連接起來的網路在其上提供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