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際網路的主要前身為阿帕網。

1974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的羅伯特·卡恩和史丹福大學的文頓·瑟夫開發了TCP ... 網際網路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計算歷史(英語:Historyofcomputing) 硬體 1960年代之前 1960年代至今(英語:Historyofcomputinghardware(1960s–present)) 軟體 軟體(英語:Historyofsoftware) Unix(英語:HistoryofUnix) 自由和開源軟體(英語:Historyoffreeandopen-sourcesoftware) 電腦科學 人工智慧 編譯器構造(英語:Historyofcompilerconstruction) 計算機科學(英語:Historyofcomputing) 作業系統 程式語言 傑出先驅者(英語:Listofpioneersincomputerscience) 軟體工程(英語:Historyofsoftwareengineering) 現代概念 通用CPU(英語:Historyofgeneral-purposeCPUs)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網際網路 個人電腦(英語:Historyofpersonalcomputers) 筆記型電腦(英語:Historyoflaptops) 電子遊戲 全球資訊網(英語:HistoryoftheWorldWideWeb) 按國家 保加利亞(英語:HistoryofcomputerhardwareinBulgaria) 波蘭(英語:HistoryofcomputinginPoland) 羅馬尼亞(英語:HistoryofcomputinginRomania) 蘇聯集團國家(英語:HistoryofcomputerhardwareinSovietBloccountries) 蘇聯(英語:HistoryofcomputingintheSovietUnion) 南斯拉夫(英語:HistoryofcomputerhardwareinYugoslavia) 計算年表(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 1950年之前(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hardwarebefore1950) 1950–1979(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1950–1979) 1980–1989(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1980–1989) 1990–1999(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1990–1999) 2000–2009(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2000–2009) 2010–2019(英語:Timelineofcomputing2010–2019) 更多年表…… 電腦科學詞彙(英語:Glossaryofcomputerscience) 分類閱論編 網際網路2005年Opte專案(英語:OpteProject)網際網路一部分的路由路徑視覺化 概況 存取 審查 民主 主權 實名制 數位落差 數位權利 資訊自由 網際網路歷史 網路爆紅 網路中立性 先驅者(英語:ListofInternetpioneers) 隱私 社會學 使用率 治理 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NRO)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IANA) 網際網路名稱與數位位址分配機構(ICANN)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 網際網路治理論壇(英語:InternetGovernanceForum)(IGF) 網際網路協會(ISOC) 資訊基礎設施 域名系統(DNS) 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 網際網路交換中心(IXP) TCP/IP協定族(IPS) 網際協定(IP) 傳輸控制協定(TCP) 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 IP位址 網際網路資訊存取協定 簡單郵件傳輸協定(SMTP) 服務 部落格 微網誌 電子郵件 傳真 檔案分享 檔案傳輸 遊戲 即時通訊 Podcast(Podcast) 購物 電視 網際協定通話技術(VoIP) 全球資訊網 搜尋 指南 書 索引(英語:IndexofInternet-relatedarticles) 綱要(英語:OutlineoftheInternet) 網際網路主題閱論編 網際網路歷史起源於美國努力將電腦網路相互連接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國際合作,特別是與英國、法國研究人員的合作。

[1][2][3][4] 網際網路的主要前身為阿帕網。

1974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ARPA)的羅伯特·卡恩和史丹福大學的文頓·瑟夫開發了TCP/IP協定,定義了在電腦網路之間傳送資訊的方法。

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定由網路控制程式改變為TCP/IP協定。

ARPA網使用的技術(如TCP/IP協定)成為了以後網際網路的核心。

它採納的徵求修正意見書過程,一直是發展網際網路協定與標準所使用的機制,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

除ARPA網之外,早期的電腦網路還有UUCP、Usenet、Bitnet、CSNET(英語:CSNET)和多種商用X.25網路等。

目次 1各計算機網絡的整合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形成 2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網絡文化的發展 3相關條目 4參考文獻 各電腦網路的整合與全球網際網路的形成[編輯] 1986年成立的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及1992年成立的網際網路協會對於電腦網路技術方案的甄選、網際網路協定和標準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任職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提姆·柏內茲-李於1990年底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推動了全球資訊網的產生,導致了網際網路應用的迅速發展。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網路文化的發展[編輯]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電子資料交換已經被一些企業採納作為一種商務手段,但應用範圍比較有限。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使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各種新的商務模式成為可能。

儘管經歷了2000年代初期的網際網路泡沫,隨著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增加,網際網路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網際網路的便捷、即時與互動性,也催生了許多像MySpace、Facebook、Youtube、這樣的虛擬社群及相應的網路文化,即時通訊軟體如WhatsApp、Wechat、Line,以及維基百科和維基媒體等自由協作式百科全書。

同時,也帶來像GoogleMap、GoogleEarth及Googlestreetview等提供全球地圖、全球衛星圖、城市街景等服務。

無線網路的方便也帶來行動支付的盛行,比如Applepay、Googlepay、Samsungpay、Wechatpay、支付寶等服務。

2009年,首個由非政府,網友營運下的開源去中心化的加密電子貨幣-比特幣正式面世。

2011年,比特幣匯率首次超越1美元。

2010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ICANN)推出首個非英語的網際網路國際化域名(domainname)。

2018年,國際電訊聯盟宣佈,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超越50%人口。

[5] 相關條目[編輯] 網際網路主題 網際網路 全球資訊網 ARPANET BITNET UUCP Usenet 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網際網路協會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TCP/IP協定 網路器械公司 提姆·柏內茲-李 搜尋引擎/網路論壇/部落格 Web2.0 Web3.0 參考文獻[編輯] ^Kim,Byung-Keun.InternationalisingtheInternettheCo-evolutionofInfluenceandTechnology.EdwardElgar.2005:51–55[2020-03-13].ISBN 978-184542675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TheComputerHistoryMuseum,SRIInternational,andBBNCelebratethe40thAnniversaryofFirstARPANETTransmission,PrecursortoToday'sInternet.SRIInternational.2009-10-27[2017-09-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ButtheARPANETitselfhadnowbecomeanisland,withnolinkstotheothernetworksthathadsprungup.Bytheearly1970s,researchersinFrance,theUK,andtheU.S.begandevelopingwaysofconnectingnetworkstoeachother,aprocessknownasinternetworking.  ^byVintonCerf,astoldtoBernardAboba.HowtheInternetCametoBe.1993[2017-09-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6).WebegandoingconcurrentimplementationsatStanford,BBN,andUniversityCollegeLondon.SoeffortatdevelopingtheInternetprotocolswasinternationalfromthebeginning.  ^Hauben,Ronda.TheInternet:OnitsInternationalOriginsandCollaborativeVisionAWorkIn-Progress.2004-05-01[2017-09-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Morethanhalfofglobalpopulationnowonline:UN.[2020-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閱論編電信電信歷史(英語:Historyoftelecommunication) 信標(英語:Beacon) 廣播(英語:Historyofbroadcasting) 電纜保護系統(英語:Cableprotectionsystem) 有線電視 通信衛星 電腦網路 資料壓縮 音訊(英語:Audiocodingformat) DCT 圖像 影片(英語:Videocodingformat) 數位媒體 網際網路影片(英語:Internetvideo) 網路影片平台 社群媒體 串流媒體 鼓(英語:Drumsincommunication) 埃德霍姆定律(英語:Edholm'slaw) 電報 傳真 回光訊號器(英語:Heliograph) 液壓電報機(英語:Hydraulictelegraph) 資訊時代 資訊革命 網際網路 大眾傳媒 手機(英語:Historyofmobilephones) 智慧型手機 光通訊 光電報(英語:Opticaltelegraph) 尋呼機 光音機(英語:Photophone) 預付費手機(英語:Historyofprepaidmobilephones) 電台(英語:Historyofradio) 無線電話(英語:Radiotelephone) 衛星通訊 旗語 半導體 器件 MOSEFT 電晶體(英語:Historyofthetransistor) 烽火 電信(英語:Historyoftelecommunication) 電報傳真機(英語:Telautograph) 電傳 電傳打字機 電話 電話案 電視 數位電視 網路電視 海底電纜 影片電話(英語:Historyofvideotelephony) 口哨語(英語:Whistledlanguage) 無線革命 先驅人物 納西爾·阿赫梅德(英語:NasirAhmed(engineer)) 埃德溫·霍華德·阿姆斯特朗 默罕穆德·阿特拉(英語:MohamedM.Atalla) 約翰·羅傑·貝爾德 保羅·巴蘭 約翰·巴丁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提姆·柏內茲-李 賈格迪什·錢德拉·博斯 沃爾特·布拉頓 文頓·瑟夫 克勞德·查普(英語:ClaudeChappe) 猶根·達蘭(英語:ListofInternetpioneers) 唐納德·戴維斯(英語:DonaldDavies) 李·德富雷斯特 費羅·法恩斯沃斯 范信達 以利沙·格雷(英語:ElishaGray) 奧利弗·黑維塞 埃爾納·施耐德·胡佛(英語:ErnaSchneiderHoover) 哈羅德·霍普金斯(英語:HaroldHopkins(physicist)) 網際網路先驅列表(英語:ListofInternetpioneers) 羅伯特·卡恩 姜大元(英語:DawonKahng) 高錕 納林德·辛格·卡帕尼(英語:NarinderSinghKapany) 海蒂·拉瑪 因諾琴佐·曼澤緹(英語:InnocenzoManzetti) 古列爾莫·馬可尼 羅伯特·梅特卡夫 安東尼奧·穆齊 西澤潤一 拉迪亞·佩爾曼(英語:RadiaPerlman) 亞歷山大·波波夫 約翰·菲利普·雷斯(英語:JohannPhilippReis) 克勞德·香農 亨利·薩頓(英語:HenrySutton(inventor)) 尼古拉·特斯拉 卡米耶·天梭(英語:CamilleTissot) 阿爾弗萊德·維爾 查爾斯·惠斯通 弗拉基米爾·佐利金 傳輸媒介 同軸電纜 光纖通信 光纖 自由空間光通信(英語:Free-spaceopticalcommunication) 分子通信(英語:Molecularcommunication) 無線電波 無線通信 傳輸線 資料線路(英語:Datatransmissioncircuit) 電信線路(英語:Telecommunicationcircuit) 網路拓撲與交換 頻寬 通信鏈路 節點 終端(英語:Terminal(telecommunication)) 交換器 電路交換 封包交換 電信交換 多路復用 空分多址 頻分多路復用 時分多路復用 偏振分多路復用(英語:Polarization-divisionmultiplexing) 軌道角動量多路復用(英語:Orbitalangularmomentummultiplexing) 碼分多址 電信網路 ARPANET BITNET 蜂巢式網路 電腦網路 CYCLADES(英語:CYCLADES) 乙太網路 FidoNet 網際網路 二代網際網路(英語:Internet2) ISDN 區域網路 移動通訊(英語:Mobiletelephony) 下一代網路 NPL網路(英語:NPLnetwork) 公共交換電話網 電台網 通信裝置 電視網 電傳機(英語:Telex) 廣域網路 無線網路 全球資訊網 分類 ·概述(英語:Outlineoftelecommunication) ·主題 ·資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互联网历史&oldid=69200497」 分類:​網際網路歷史隱藏分類:​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বাংলাCatalà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LatviešuBahasaMelayuNederlands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