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就是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誠然,「科學」一詞的使用,始於距今不過五百餘年前的啟蒙時期,然而,正如英國科學委員會於2009年時為科學下的定義:「科學,是以日常現象為基礎,用系統 ... 網頁 首頁 科學月刊/科技報導新網站 科學月刊粉絲專頁 2013年3月1日 瞧,這就是科學 2012『青年尬科學-聽、說、讀、寫大擂台』入選二十好文作品 作者/呂易芩、簡瑀蓁、詹昕頤 遠從至今仍撲朔迷離的遠古文明,直至今日,「科學」幾乎貫穿了整部人類歷史,當我們的祖先首次對周遭的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時,科學發展的輪軸,便有了轉動的動力。

誠然,「科學」一詞的使用,始於距今不過五百餘年前的啟蒙時期,然而,正如英國科學委員會於2009年時為科學下的定義:「科學,是以日常現象為基礎,用系統的方法對知識的追求、對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的理解。

」這份對陌生事物尋求解答的求知慾,不僅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動力,更是所謂的科學精神啊! 然而,儘管科學構築了今日的科技社會,儘管我們與科學新知接觸的機會越來越頻繁,一般大眾對於科學,仍有著太多偏見、誤解、錯誤的想像與盲目的崇拜。

某種程度而言,數百年前神學與科學的衝突,和今日科學發展與利益、道德、人際關係,甚至環境保護的矛盾,皆源自於對科學的不了解。

有鑑於此,諸多科學巨擘在研究之餘,紛紛利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將這個包羅萬象、日新月異的世界介紹給我們,一本本科普書籍的背後,便充滿了這些可敬的科學家為科學貢獻己力的心意。

在閱讀完這次我們選讀的三本科普書籍後,迴盪在我們心中的,除了對於書中科學領域的讚嘆外,還有對「科學」的重新思考。

科學,在此時的我們眼中,或許是每日考試的內容,或許是未來生涯的目標,又或許是一篇篇艱澀的論文、一行行天書般的的方程式,但是,在這些書中,對於科學的詮釋,讓我們有了一些與平日不同的想法。

首先,是科學態度。

做研究,靠的不只是超乎眾人的聰明才智,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在對知識驚人的洞察力之外,更具備了以下種種特質: 一、好奇心 對經三稜鏡色散的七彩光芒的好奇,引發了牛頓研究光的動機;對我們在宇宙中的定位感到好奇,讓哥白尼、第谷、克卜勒爭相投入了天體的觀測研究;而在科學家的身分之後,費曼同時也是個鼓手及業餘畫家,他似乎有無窮的精力,去處理他對世界無盡的好奇。

也許所謂的科學家們,最初的原動力都來自好奇心,於是在經過了一串串的理論及文字之後,才呈現出了一些關於這世界的自然規則,而在探索的過程中,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也許是與現行理論相悖,也許是理論在某些條件下不成立,於是對於自然的研究,就能因人類的好奇心而能不斷的延續。

對問題的求知慾,是科學研究很重要的一環,如果說科學的實際功用是解決問題,那麼一份追根究底的堅持,就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關鍵,講的輕鬆一點,其實就是盡量讓生活中的問題都能有個答案。

二、觀察力 費曼曾在某個偶然的機會下,只靠觀察便找出螞蟻傳遞訊息的路徑及方法,藉由他的描述,彷彿可以看見一個個小螞蟻活靈活現的在眼前傳遞著訊息。

而從鳥類與魚類的求偶,到水鼠生活的點點滴滴,勞倫茲更以動物行為學家的縝密觀察力,為我們描述了好些歷歷在目、平凡卻獨特的畫面。

在以實驗建構理論的過程中,也許在剛開始的階段,是一片混沌未明,因此那時更需要細心的觀察,找出微小的差異,然後藉由一次次的過程中,建構出一套完整的理論。

三、慎思 在《別鬧了,費曼先生》中的某段章節中提到,費曼先生喜歡與數學家們辯論,當數學家們向費曼先生講述定理及證明時,他總是喜歡向他們提出挑戰,找到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並且加以擊破。

而在《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中,量子力學的發展更是一段耗盡眾人腦力的思考歷程,每一項理論、每一個細節,每一段計算,都需經過嚴格的檢視與重複驗證。

謹慎的思考,讓每個思路都能有明確的說明,可以讓自身的立論基礎更加穩固,也能在反覆思考的過程中,檢視出自己的盲點,修正自身的研究方向。

四、耐心與毅力 獲得最後「宇稱不守恆」的結果之前,楊振寧經歷了數個月的艱苦計算,其中充滿了各種技巧與轉折,中間也曾懷疑是否真能成功,但最後,一切看來卻是如此清楚明確。

常常,在研究的過程中,自我懷疑與沮喪,會令研究者裹足不前,如何保持信念,如何發揮耐心,解開眼前彷彿糾纏不清的謎團,有時便是決定最後成功與否的關鍵。

五、改變與創意 在費曼小時候,曾設計了許多小機關,從切豆莢的機器,到接聽電話的特殊裝置,可以看的出,他想讓這世界變的更方便、更多可能,即使那些努力,時常招致旁人的不諒解。

走在最前面的科學家們,想法有時候看起來是瘋狂的,但那些瘋狂,卻為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

智慧型手機的概念,曾在多年前的Nokia被提出討論,然而高層卻決定保守而不冒進,於是,蘋果搶先了一步。

太空電梯的構想從一開始的天方夜譚,到現在有了實踐的可能,甚至日本在核災後,也致力於發展月亮太陽能的雛型,人們都喜歡依照習慣生活,但這世界需要改變,那不僅是科學研究的目的,也是世界進步的動力。

當然,擁有這些特質之外,最重要的,還要有一份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尊敬,而能領略「科學之美」。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第519期科學月刊】 於 10:35 張貼者 科學月刊/科技報導 分類: 03月號(519期)-新藥開發, 20-其它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593期內頁試閱! 站內搜尋 科月檔案櫃 科月檔案櫃 六月2019(1) 五月2019(1) 四月2019(23) 三月2019(22) 二月2019(25) 一月2019(23) 十二月2018(27) 十一月2018(24) 十月2018(24) 九月2018(22) 八月2018(24) 七月2018(25) 六月2018(23) 五月2018(22) 四月2018(26) 三月2018(18) 二月2018(21) 一月2018(25) 十二月2017(23) 十一月2017(25) 十月2017(21) 九月2017(23) 八月2017(24) 七月2017(26) 六月2017(41) 五月2017(1) 四月2017(24) 三月2017(24) 二月2017(24) 一月2017(28) 十二月2016(12) 十一月2016(23) 十月2016(30) 九月2016(21) 八月2016(38) 七月2016(27) 六月2016(2) 五月2016(39) 四月2016(16) 三月2016(21) 二月2016(25) 一月2016(22) 十二月2015(22) 十一月2015(19) 十月2015(19) 九月2015(24) 八月2015(18) 七月2015(22) 六月2015(3) 五月2015(37) 四月2015(20) 三月2015(22) 二月2015(22) 一月2015(8) 十二月2014(37) 十一月2014(19) 十月2014(1) 九月2014(27) 八月2014(16) 七月2014(17) 六月2014(20) 五月2014(19) 四月2014(17) 三月2014(37) 二月2014(1) 一月2014(32) 十二月2013(16) 十一月2013(21) 十月2013(21) 九月2013(20) 八月2013(20) 七月2013(19) 六月2013(19) 五月2013(19) 四月2013(19) 三月2013(14) 二月2013(1) 一月2013(1) 十二月2012(2) 十一月2012(2) 十月2012(2) 九月2012(1) 八月2012(5) 六月2012(2) 五月2012(1) 四月2012(1) 三月2012(1) 二月2012(1) 十二月2011(19) 九月2011(2) 八月2011(7) 七月2011(8) 六月2011(1) 五月2011(13) 四月2011(25) 三月2011(2) 二月2011(2) 一月2011(9) 十二月2010(19) 十一月2010(21) 十月2010(27) 九月2010(21) 八月2010(19) 七月2010(23) 六月2010(20) 五月2010(30) 四月2010(17) 三月2010(24) 二月2010(20) 一月2010(14) 十二月2009(18) 十一月2009(24) 十月2009(15) 九月2009(27) 八月2009(27) 七月2009(24) 六月2009(23) 五月2009(24) 四月2009(15) 三月2009(18) 二月2009(23) 一月2009(21) 十二月2008(17) 十一月2008(2) 十月2008(1) 九月2008(2) 八月2008(1) 七月2008(1) 六月2008(3) 十二月2002(1) 十二月2000(1) 一月1977(1) 文章分類 00-專輯目錄 01-科學評論 02-科學新聞 03-編輯手記 04-數學 05-物理 06-生物 07-化學 08-地科 09-光譜 10-生化 11-科教 12-科技 13-科學史 14-專訪 15-書評 16-閱讀推薦 17-活動 18-大家談 19-勘誤 20-其它 21-非‧關科學 22-回顧 2019專輯 01月號(589期)-啟動心智秘境 02月號(590)-豬的時代 03月號(591期)-臺灣古生物 04月號(592期)-高樓.映像 05月號(593期)-伴.毛小孩 2018專輯 01月號(577期)-氣象預報 02月號(578)-重力波 03月號(579期)-生物辨識 04月號(580期)-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 05月號(581)-看見聲音的景色 06月號(582期)-滋容養顏兩三事 07月號(583期)-藥品包裝 08月號(584期)-食蟲 09月號(585期)-大麻 10月號(586期)-科幻 11月號(587期)-啤酒生活 12月號(588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7專輯 01月號(565期)-薄膜分離技術 02月號(566)-錄音工程 03月號(567期)-電影技術 04月號(568)-描繪世界的方法 05月號(569)-不只是科學少數女性關鍵力 06月號(570期)-南海科學 07月號(571期)-資料科學 08月號(572期)-蝦 09月號(573期)-藻礁 10月號(574期)-音樂心理 11月號(575期)-區塊鍊與比特幣 12月號(576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6專輯 01月號(553期)-幾丁質大革命 02月號(554期)-綠色溶劑 03月號(555期)-實驗動物 04月號(556期)-氣象觀測 05月號(557期)-福衛五號上陣 06月號(558期)-生物大數據 07月號(559期)-直擊大腦的神祕宇宙! 08月號(560期)-新世代女科青 09月號(561期-)基因開關 10月號(562期)-地震新情報 11月號(563期)-真實生物X寶可夢 12月號(564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5專輯 01月號(541期)-法布爾的昆蟲世界 02月號(542期)-森林新思維 03月號(543期)-影像世界中的巧妙數學 04月號(544期)-濕地大探索 05月號(545期)-光科學年代 06月號(546期)-全球暖化海洋遇難 07月號(547期)-重返土壤 08月號(548期)-廣義相對論百年 09月號(549期)-癌症免疫療法 10月號(550期)-莫斯利與原子序 11月號(551期)-布爾代數 12月號(552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4專輯 01月號(529期)-再生醫學 02月號(530期)-汽車科技 03月號(531期)-臺灣的科學傳播:現在和未來 04月號(532期)-產能與節能的新觀念 05月號(533期)-科學、數學,動手玩 06月號(534期)-物聯網 07月號(535期)-鑑識科學 08月號(536期)-微機電系統的應用 09月號(537期)-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網路與科普 10月號(538期)-意猶未盡的急速:4G 11月號(539期)-結晶學百年解密 12月號(540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facebook 追蹤者 本站流量 網站啟事 於版權問題如有任何疑慮,請洽編輯部。

為尊重著作權,本網站內容請勿任意轉載,若需引用圖文請先與我們連繫。

Goog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