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價:奧運金牌背後的中國體育舉國體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 的中共對手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奧運會,北京一直抵制奧運會,直到台灣的奧委會在1984年更名為中華台北奧委會後。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中國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HANNAHBEECH2021年7月30日中國選手侯志慧在東京奧運會上贏得了女子49公斤級舉重比賽金牌,並打破了三項奧運會紀錄。

DougMills/TheNewYorkTimes東京——侯志慧從12歲起就每週訓練六天,每年只有幾天不在體育館,她一直在為一個目標發奮努力,那就是舉起兩倍於自己體重的重量。

上週六,在東京奧運會上,侯志慧的付出——多年見不到家人、承受著幾乎不間斷的疼痛——得到了回報。

她贏得了女子舉重49公斤級奧運金牌,並打破了三項奧運紀錄。

她是以橫掃奧運會所有重量級獎牌為目的的中國女子舉重隊令人生畏的一員。

「中國舉重這個團隊,凝聚力特别強,然後整個服務的團隊都非常好,」現年24歲的侯志慧在贏得金牌後說。

「然後讓我們運動員會想到,我們只要專心訓練。

」中國為培養運動員設定的目標只有一個:為國家的榮耀贏得金牌。

銀牌和銅牌幾乎都不算數。

中國派出413名運動員(這是2008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國奧運代表團)參加東京奧運會,目標是金牌榜的前列位置,儘管中國公眾正越來越留意運動員個人做出的犧牲。

「我們將努力確保金牌榜上的第一序列,」中國奧委會主席苟仲文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夕說。

中國選手侯志慧在東京奧運會上贏得了女子49公斤級舉重比賽金牌,並打破了三項奧運會紀錄。

DougMills/TheNewYorkTimes中國的體育體制生根於蘇聯模式,靠國家將數萬名兒童物色出來,送進2000多所政府經辦的體育學校進行全日制訓練。

為了最大限度地拿金牌,政府把重點放在那些在西方資金不足的不太知名的項目,或那些有多枚奧運金牌可贏的項目上。

中國自1984年以來贏得的奧運金牌總數的近75%集中在六個項目上:乒乓球、射擊、跳水、羽毛球、體操和舉重,這並非巧合。

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的金牌由女子冠軍獲得,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代表團中近70%是女性。

廣告女子舉重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後,一直是北京奧運金牌戰略的理想目標。

對大多數體育大國的運動員來說,這項運動是小眾事業,這意味著西方的女子舉重運動員在爭取資金上有困難。

而且舉重比賽有多個體重級別,有拿下四枚金牌的可能性。

從中國體育官員的角度來看,舉重對中國大眾沒有吸引力,或者被輸送進這個系統的青春期前的女孩根本不知道這項運動的存在,都無關緊要。

一面巨大的中國國旗覆蓋著國家舉重隊在北京的訓練中心的一整面牆,提醒著舉重運動員們,他們有責任為國爭光,而不是為自己。

中國選手陳曉敏參加了2000年的奧運舉重比賽。

女子舉重在那年的澳洲雪梨奧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後一直是北京奧運金牌戰略的理想目標。

Popperfoto,viaGettyImages「這個體系是非常高效的,」李浩說,他是參加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中國舉重隊領隊,現在是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管理中心反興奮劑部部長。

「和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這是我們舉重項目比較先進的地方。

」大多數國家都渴望贏得奧運榮譽。

美國和蘇聯曾把奧運會當作冷戰的代理戰場。

但北京對奧運金牌的痴迷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緊密相關,新中國被視為一股革命力量,將扭轉中國一個多世紀來的衰落和受外國列強蹂躪的局面。

中共革命的領導人毛澤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這個被西方貶為「東亞病夫」的國家發展體育的必要性。

但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政治阻礙了中國在奧運會上取得成就。

由於被打敗後逃到台灣的中共對手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奧運會,北京一直抵制奧運會,直到台灣的奧委會在1984年更名為中華台北奧委會後。

廣告中國在1988年奧運會上獲得了五枚金牌。

20年後,在北京主辦的奧運會上,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

然而,中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的表現不盡人意,在2016年里約的表現更令人失望,中國在里約贏得的獎牌總數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後,位列第三。

中國代表團在上週的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

中國派出了413名運動員參加本屆奧運會,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運動員中近70%是女性。

DougMills/TheNewYorkTimes回國後,體育官員們加倍努力,儘管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父母不願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國家作為運動員來培養。

中國不再是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家,能吃飽飯已不再是政府辦的體校有吸引力的地方。

北京承認體育運動不應該只是精英運動員的事業,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跑步、打球、踢球的機會。

而且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每名奧運冠軍的成功,意味著成千上萬其他孩子的不成功。

對那些被淘汰下來的運動員來說,生活往往很艱難: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低,身體受了傷害,在體育系統之外幾乎沒有就業前景。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仍在繼續自己的計劃,為跆拳道、皮划艇、帆船等項目製造運動員。

能把子彈堆在手掌上的孩子被派去練射箭。

雙臂展開長度令人讚歎的農村女孩被指揮去練舉重。

「農村來的孩子或者家庭條件稍微不是那麼好的那種情況下的那種孩子,他們吃苦耐勞的能力更強,」北京體育官員李浩在談到理想的舉重苗子時說。

中國政府的重點一直是那些可以通過機械動作來完善的項目,而不是那些需要多個運動員不可預測的互動項目。

除女子排球外,中國從未獲得過大型集體項目的奧運金牌。

上週六,中國選手楊倩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奪冠,贏得了東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ChangW.Lee/TheNewYorkTimes北京的策略在東京奧運會上已經奏效,截至本週四中午,中國已贏得了14枚金牌,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名列第一。

中國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並拿下了本屆的首枚擊劍金牌。

(中國佔主導地位的項目集中在奧運賽事的第一週,美國的優勢則分散在奧運會多個項目上。

)但中國在傳統強項(如乒乓球、跳水和舉重)上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大部分金牌的願望並未實現。

在東京奧運會開幕之前,還發生了其他令人失望的事情。

中國一名最好的游泳運動員因為禁藥醜聞被禁賽。

中國的男子足球隊、男子排球隊和男子籃球隊都未獲得參賽資格。

廣告中國奧運選手做出的犧牲是巨大的。

他們在體校學到的文化和知識仍很有限,一些世界冠軍與他人共用宿舍。

他們一年裡能與家人見幾天面就算幸運了。

週一,中國舉重選手廖秋雲參加了55公斤級比賽後,是來自她家鄉省份的一名記者向她轉達了父母的口信。

對女子舉重運動員來說,中國的體育制度要她們付出的代價尤其高。

雖然跳水和體操運動員必須與國家分享代言協議的收益,但他們至少可以在退役後充分利用自己的名聲。

而廣告商們往往對女子舉重運動員不感興趣。

中國跳水選手謝思埸、王宗源本週三獲得了男子雙人3米板冠軍。

跳水是中國的傳統強項之一。

DougMills/TheNewYorkTimes一個例子是,一位曾經的國家舉重冠軍退役後窮困潦倒,靠一份公共澡堂的工作謀生。

她還長了鬍子,她說那是她年輕時被迫服激素的結果。

2017年,在對舊樣品進行重新檢測後,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的四枚女子舉重金牌中的三枚被取消,因為檢測發現了違禁物質。

舉重運動中興奮劑泛濫,中國並不是唯一被發現違規的國家。

但是,個人決定使用興奮劑與國家指導兒童使用興奮劑不是一碼事。

對中國的體育機器製造出來的運動員來說,多年的艱苦努力仍可能在奧運會的激烈競爭時刻付諸東流。

週一在東京參加55公斤級舉重比賽的選手廖秋雲是以世界冠軍的身份參賽的。

侯志慧曾在兩天前拿下了一枚輕量級金牌。

在週五的羽毛球混雙金牌爭奪戰中,中國運動員王懿律(左)/黃東萍將對陣隊友鄭思維/黃雅瓊。

ChangW.Lee/TheNewYorkTimes廖秋雲週一走上賽台時,臉上的表情在決心與無奈之間。

一名菲律賓選手在比賽的最後時刻超過了廖秋雲,拿下了金牌。

比賽結束後,26歲的廖秋雲站在那裡哭了起來,有點喘不過氣來。

廖秋雲的教練用胳膊摟住她,也哭了起來。

最後,眼睛紅紅的廖秋雲回答了中國記者的提問。

一名記者說,獲得銀牌也是一個偉大成就。

廖秋雲低頭看著地板。

廣告「今天水平都發揮出來了,」她說,眼淚又流了下來。

多年來抗拒不饒人的重量和引力造成的創傷,沉重地壓在廖秋雲的身上。

「很多年了,一直都有,」她提到自己的傷時說。

「反反覆復一直都有。

」舉世聞名的奧運選手西蒙·拜爾斯(SimoneBiles)或大坂直美(NaomiOsaka)已將這麼大的壓力造成的精神焦慮公開說了出來,與她們不同,廖秋雲沒有提她還是小姑娘時就開始日復一日的訓練對她產生的精神惡果。

廖秋雲嘆了口氣,用隊服的袖子擦了擦眼睛。

她說,全運會即將召開,她將代表自己的家鄉湖南省參賽。

中國各省的體育經費部分取決於在全運會上的表現。

對她來說,奧運會已經結束。

她有新的工作要做。

中國體操男團獲得銅牌,圖為運動員孫煒。

AlexandraGarcia/TheNewYorkTimes相關報導中國奧運選手遭遇民族主義攻擊2021年7月27日東京奧運會在疫情陰影中開幕2021年7月24日奧運會還應該繼續存在嗎?2021年4月13日舉國體制打造習近平的中國足球夢2017年1月5日奧運成績下滑,中國反思體育制度2016年8月19日世界乒乓球界的「中國製造」2016年8月18日最受歡迎烏克蘭戰爭發展至此,美國難辭其咎低俗、醜陋和親美?中國小學教科書插圖引發爭議中國在亞洲是贏家,拜登改變不了這一點解脫、團聚與新的焦慮:在上海,「恢復正常」意味著什麼普丁的威脅背後:一個新的、更危險的核時代太平洋影響力爭奪戰:中國為何遙遙領先?美國重回超級計算機排名榜首,中國未提交測試結果拜登:美國在烏克蘭的「為」與「不為」普丁喚醒了沉睡的歐洲美國將與台灣就加強貿易和技術聯繫展開對話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