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上)(讀者點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立”是“開始”的意思,《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個節氣名稱。

自秦代以來,中國一直以立春作為 ... 首頁 黨政 黨網·時政 人事 反腐 理論 黨史 黨建 要聞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教育 房產 科普 觀點 人民網評 三評 人民財評 人民來論 人民訪談 互動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維權 可視化 視頻 圖片 圖解 地方 京 津 冀 晉 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皖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渝 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鵬 雄安 舉報專區多語言 | 合作網站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紀念網 鄧小平紀念網 人大新聞網 工會新聞網 中國僑聯 學習強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組部12380舉報網 全國哲學社科工作辦 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旗幟網 國家保密局 科普中國 知識產權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登錄 退出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日報報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汽車報 中國能源報 健康時報 証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網 諷刺與幽默 中國城市報 新聞戰線 人民論壇 環球人物 中國經濟周刊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周刊 旗下網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球網 海外網 人民圖片 人民視覺 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網>>文化 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上)(讀者點題) 青 簡 2016年12月24日04:28|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上)(讀者點題)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華民族的二十四節氣如今終於得到世界的認可。

  二十四節氣是指一年中地球繞太陽運行到24個規定位置上的日期,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於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

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仍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為方便記憶,人們編成了《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對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這一瑰寶,本報一向十分重視,2015年曾用24個版面,依次介紹每一個節氣,相信讀者們對此會有印象。

應讀者要求,本報今起再用2個版,就二十四節氣從何而來、節氣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節氣與人們的生活與勞作有著哪些關聯等,進行簡要介紹。

  ——編者   立春   立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每年2月3日或4日,是立春時節。

“立”是“開始”的意思,《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個節氣名稱。

自秦代以來,中國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中國傳統將立春的15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5日后,蟄居的虫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5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碎冰片,從上面往下看,就像被魚背著走一樣。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回來之后,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后來逐漸演變成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雨水   公歷的2月18日至20日,是雨水時節。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作為對這一時節降水現象的反映,“雨水”之名從此而來。

  “拉保保”是一項與雨水有關的民俗活動,“保保”是“干爹”的意思。

在過去,到了雨水這天,不管天晴下雨,父母會帶著孩子、拿著酒菜在人群中穿梭找干爹。

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體強壯的人做干爹。

一旦有人被拉著,大多都會爽快答應,因為這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雨水也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這一時期,水獺開始捕魚了,他們習慣將捕到的魚擺在岸邊吃,就像作祭祀一樣﹔5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5天,春雨降臨,草木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季節,天氣忽冷忽熱、變化不定,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驚蟄   每年3月5日或6日是驚蟄時節。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此時節,天上的春雷驚醒了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所以驚蟄時,蟄虫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傳說在清代雍正年間,晉商渠百川將要“走西口”時,恰逢驚蟄之日,他的父親拿出梨來讓他吃下,隨后囑咐道:先祖販梨,歷經艱辛,創下基業,今日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為“長源厚”。

后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

驚蟄日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有“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的說法。

再有,農諺中提到:“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這是說,中國大部地區已進入了春耕季節。

  春分   春分,顧名思義,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時節大約在公歷的3月20日左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則是秋分。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

《禮記》書:“祭日於壇。

”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清潘榮陛著作《帝京歲時紀勝》中寫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這一天,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

  民間活動中,我們通常講的“踏青”,從這一天正式開始﹔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語,希望天上的神看到﹔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此外,去野外採摘野菜也是一大樂趣,古人雲:“寫字彈琴,踏青挑菜”,說的就是這個時候。

  清明   作為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歷4月5日前后。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相傳,晉公子重耳在流亡途中,飢寒交迫,餓得奄奄一息。

然而荒山野嶺找不到吃的,隨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肉湯讓公子喝了。

后來重耳即位為晉文公,沒有得到封賞的介子推客死綿山,臨走時給晉文公留下一句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找到介子推遺體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並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農諺說“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准備養蠶。

  谷雨   谷雨的名稱源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說,時間在每年的4月19日到21日。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此時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漁民下海捕魚的好日子。

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谷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因此,谷雨節也叫“壯行節”。

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們便抬著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

”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可以在桑樹上見到戴勝鳥。

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

  立夏   公歷5月5日到6日,是立夏的時間點。

《蓮生八戕》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據史書記載,周朝時,帝王要在立夏這天,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民間相傳孟獲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孟獲答應,此后每年的立夏都來拜蜀主阿斗。

后來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

孟獲便在每年立夏時帶兵去洛陽看望,並且每次都要稱阿斗的體重。

他揚言如果晉武帝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

因此,晉武帝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又糯又香的糯米豌豆飯款待阿斗,阿斗總會加倍吃下,體重自然就增加了。

有了孟獲的“稱人”之舉,阿斗的日子過得很是清靜安樂。

  小滿   小滿節氣在公歷時間的5月20日到22日左右。

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

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絲為主。

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這樣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此時,對於長江中下游而言,雨水的多少比較重要。

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就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

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芒種   芒種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三國演義》中,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

這個“煮青梅酒”,說的就是在芒種這一天的習慣。

五六月份,梅子成熟,但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要煮制后方可食用。

  芒種—忙種,顧名思義是很忙的節氣,各地有各地的說法:陝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籼,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谷”﹔四川、陝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

這不難看出,芒種時節,我國從南到北都在忙種,農忙進入高潮。

  夏至   夏至節氣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或22日。

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因此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古人認為鹿的角朝前生,屬陽。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受到陰氣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夏至時節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喜陽的生物開始衰退了。

  夏至時節,是江淮地區的“梅雨”時節,有時雨量過大,還會形成暴雨,易形成洪澇。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

而在嶺南地區,荔枝的成熟也給人們帶來了這個季節的口福。

  小暑   小暑節氣在每年公歷7月7日前后,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有到最熱。

此時,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

”相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隔在兩岸,一年中隻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

那麼,在他們中間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麼相會呢?於是,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剪下來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小暑的標志是“出梅入伏”,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需注意防澇。

  大暑   大暑節氣在每年公歷的7月22日或23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

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在自然界裡,陸生的螢火虫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虫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大暑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期間,中國台灣地區有吃鳳梨的習俗,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四張節氣圖作者:青簡   底圖來源:昵圖網 (責編:崔東、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文藝星開講丨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核心閱讀: 晚熟是一個褒義詞,既是一種求新求變、不願固步自封的精神,也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在《晚熟的人》裡,我既是寫作者,同時也是深度介入到故事裡的一個人物。

… 文藝星開講丨遲子建:在煙火漫卷中,聆聽人民心聲   核心閱讀: 有人在看完《煙火漫卷》之后,特別想來哈爾濱看看。

讀者能夠被這樣的人間煙火感染,我覺得自己沒有浪費筆墨。

… 推薦視頻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相關新聞 今日小暑周日入伏鐵力市圖書館開展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繪畫課堂6月21日11時32分“夏至”:稻花如白練,荷花別樣紅21日“小滿”江蘇未來三天以多雲天氣為主江西萬年舉行立夏節氣禮俗文化活動立夏未入夏氣溫小幅升專家學者齊聚重慶探討“節氣裡的生物密碼”“春澤大箕”谷雨直播活動吸引1500余萬網友觀看泰國瑪大孔院短視頻入選“漢字風景——在我的城市裡遇見漢字”參展作品湖南桃江:將廉政提醒教育融入“二十四節氣” 客戶端下載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智作 熱門排行 1歌還在,人沒了:KTV,拿什麼拯救你?2美術作品中的黨史 | 第2集《南昌起義》3北京曲劇《光明行》上演:用京腔京韻重溫…4正值“中伏” !大暑至 夏正濃5走進自然博物館:觀眾有哪些新期待 困境…6“時光之鏡”華北巡展在天津收官7《共產黨宣言》七個中文版校注本在中國美…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服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京網文[2020]5494-1075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評論 分享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