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追求快樂,可能越不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才能讓你活得更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迷戀幸福的文化,讓我們對於不快樂這件事具有錯誤觀感,一昧追求快樂的人生,很可能讓你更不快樂。
而有意義的人生則會讓你致力於超越自我的事物, ...
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
精選文章
熱門時事
電子商務
跨境電商
電商平台
網路賣家
電商服務
電商心法
行動電商
網路趨勢
網路行銷
社群經營
網路廣告
關鍵字行銷
行銷心法
網紅/直播
物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金融科技FinTech
軟體應用
網路人才學
職場競爭力
課程活動
線上學習
搜尋文章
大大學院文章搜尋
搜尋
人物觀點
越追求快樂,可能越不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才能讓你活得更久
2019-11-25
創新拿鐵/Hayden
圖片來源:PhotobyInzmamKhanfromPexels
【SmartM解讀】人的內在情緒有高低起伏,外在環境更是時時變動,人生當然不可能常保快樂。
迷戀幸福的文化,讓我們對於不快樂這件事具有錯誤觀感,一昧追求快樂的人生,很可能讓你更不快樂。
而有意義的人生則會讓你致力於超越自我的事物,不過度關注自我,讓你有更好的適應力、職場表現,甚至能夠活得更久。
每個人都想追求快樂人生,因為快樂是美好的。
但人生有美好的時候,也有倒霉的時候。
當不快樂時,你要靠什麼支撐?答案是有意義的人生。
人生意義來自歸屬感,致力於「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從內在發展出最好的自己。
所以,活得快樂和活得有意義的差別是:快樂是即刻感覺良好的舒適放鬆狀態,意義則是長遠充實滿足的道路。
而且研究指出,有人生意義的人適應力比較強,在學校及職場的表現較佳,甚至活得比較久。
創新點:追求快樂,會讓人不快樂。
本文5大重點:1.追求快樂,會讓人不快樂。
2.
「歸屬感」是與家人及朋友間愛的聯結。
3.「目的」是認清自己及服務他人,然後照顧自己,關愛世界。
4.
「超越」能產生有助於伴侶關係的愛情激素。
5.我們可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故事的作者。
追求快樂,會讓人不快樂
我們每天認真工作,努力賺錢,無非是想過好日子,追求快樂生活。
忙碌之餘,我們會品嚐美食,安排旅遊,讓自己沉浸在幸福之中。
社會上有許多教大家尋找快樂的研究及方法,例如創新拿鐵在今年10月14日的電子報中,就歸納了「40年來的各種快樂研究,教我們5種快樂的方法」。
想知道的話,趕快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就能收到下週一的音檔。
這種迷戀幸福的文化,讓曾經擔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編輯,同時也是知名作家的艾蜜莉·艾斯法哈妮·史密斯(EmilyEsfahani
Smith)一度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來使自己處身在更快樂的環境中。
艾蜜莉的文章散見在《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等大型媒體。
她以前認為
人生的目標就是追求快樂,而人人都說成功是通往快樂之路,於是她尋找理想工作,完美伴侶,漂亮住所,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幸福。
但當她達成這一切後,卻沒有因此感到滿足,反而覺得焦慮與漫無目標。
令她驚訝的是,不只是她有這種感覺,她的朋友們同樣也有這種困擾。
於是艾蜜莉決定去唸研究所,專攻「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期望找出能讓人開心,使生活更充實的答案,結果答案竟然是:「追求快樂,會讓人不快樂」。
這個結論顛覆了所有人的想法,因為想快樂卻反而得到不快樂,令人覺得相互矛盾。
但事實證明,我們的生活雖然變好了,卻有更多人感到無助、沮喪及孤獨。
因為追逐快樂和重視幸福,是社會及文化鼓勵我們去做的事情,但實際上會使人們更不快樂。
看到全球的自殺率不斷攀升,最近在美國更達到三十年來的新高就足以證明。
在追逐財富與成功過程中,你是否曾捫心自問:難道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難道我的一生就只有這樣而已嗎?如果你也曾有過這種疑問,代表有一種空虛感正侵蝕著徬徨的心靈。
你疑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缺乏快樂,而是缺乏人生意義。
這使艾蜜莉踏上尋找什麼是構成有意義生活的旅程。
她花了五年時間訪談數百人,閱讀了數千頁的心理學、神經科學及哲學文件。
結果,她發現有四個項目構成了有意義的生活,分別是「歸屬感(Belonging)」、「目的(Purpose)」、「超越(Transcendence)」及「說故事(Storytelling)」,她稱之為「人生意義的四大支柱」。
艾蜜莉將成果集結成書:《意義的力量:在沉迷幸福的世界中發現圓滿》(ThePowerofMeaning:
FindingFulfillmentinaWorldObsessedwith
Happiness),表達人們可以相互建立起這些支柱,然後在彼此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人生意義的四大支柱(圖片來源:ThriveGlobal)
「歸屬感」是與家人及朋友間愛的聯結
構成有意義生活的第一根支柱是「歸屬感」。
「歸屬感」有時也稱為「認同感」,是指對事物或團體的從屬感覺。
例如對學校、公司有歸屬感的人,便會覺得是學校、公司的一份子。
歸屬感存在於人與人相處的時光當中,你可以選擇與他人培養歸屬感,彼此信任,互相依靠;也可以選擇拒人於千里之外,將別人的善意視為負擔,傷了對方的感覺而不自知。
例如艾蜜莉有個住在紐約的朋友強納森,每天早晨都會向同一個街頭小販買一份報紙。
他們並不是只有買賣的關係,他們會停下來,花點時間交談,把彼此當朋友對待。
但有一次,強納森的零錢不夠,小販說:「沒關係,不用了啦。
」
但強納森堅持要付錢,所以他去一家店買了東西把鈔票找開。
當強納森把錢給小販時,小販因感到受傷而退縮了。
他試著想表達友好,但強納森拒絕了他。
我們都曾在這種小地方拒絕別人而不自知,例如會從認識的人旁邊經過而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或當有人在跟我們說話時我們會看手機等。
這樣做就像在貶抑別人的價值,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隱形人而不没有受到尊重。
但若有了愛與歸屬感,
彼此就會創造出一種聯結,讓雙方都會親密起來。
真正的歸屬感源自於愛,人與人之間有了歸屬感,便會處在相互珍惜的關係中。
對很多人來說,歸屬感是人生意義的重要來源,是與家人及朋友之間愛的聯結。
(圖片來源:Alamy)
「目的」是認清自己及服務他人,然後照顧自己,關愛世界
人生意義的第二根支柱是「目的」,「目的」的關鍵在於用你的力量去服務他人。
例如醫師會說他的目的是治癒生病的人,家長則說他們的目的是將小孩扶養長大等。
人生的目的不在於你能得到多少,而是你能付出多少。
對很多人而言,這是透過工作來達成。
找到人生的目的並不只是找到快樂的工作,而是在工作上努力做出貢獻,並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同場加映:「工作與生活平衡」是騙人的!學會這4種方法,勉強可以達到工作與生活的「調和」)
這也意味著,像是無心工作、失業及低勞動參與率等議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哲學的「存在主義」問題。
人若沒有值得去做的事,就會陷入存在的茫然與掙扎。
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從工作中找到人生目的,但目的能讓我們有活下去的意義,並使我們有不斷向前的理由。
例如,加拿大名作家賈斯汀·馬斯克(Justine
Musk)是超級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Musk,創辦過Paypal、Tesla、Space
X)的首任前妻,他們的婚姻從2000年開始,在2008年結束。
Justine在還沒有嫁給Elon前,已經是位小有名氣的作家,但隨著Elon在商業領域的巨大成功,他們在家中的地位產生巨大失衡。
Elon
回到家,總是主觀的指責Justine的不對,Justine則不斷的對他說:「我不是你的員工,我是你的妻子啊!」,Elon則總是回答:「如果你是我的員工,我一定會把妳開除掉。
」
結婚8年裡,Justine意識到自己已成為Elon的附屬品和花瓶。
Elon
總是埋首在工作中,對Justine的作品毫不關心,甚至還對她說:「你書讀得太多了。
」他們爭吵時,Justine的錯誤總會被無限放大,讓她覺得自己在Elon眼中毫無價值。
Justine儘管人前光耀,仍無法掩飾內心的空虛,以致情緒低落,精神恍惚。
結果一場車禍,把Justine從「夢」中驚醒。
她驚覺當時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謝天謝地,我們都沒受傷」,而是「天啊!我丈夫一定會殺了我。
」於是她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她要平等,也要被愛。
Justine決定不再生活在Elon的陰影中,決定擔任自己故事的主角。
於是她與Elon離異,重回創作領域,找回生活目的,成為當今炙手可熱,才華橫溢的作家。
對於這段經歷,Justine說:「在終生追求生活意義的過程中,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培養自己的才華與內涵,並不斷的認清自己以及要服務的對象,然後照顧自己,關愛世界。
」
象徵蛻變為蝴蝶重生的JustineMusk(圖片來源:Justinemusk.com)
「超越」能產生有助於伴侶關係的愛情激素
第三根人生意義的支柱是「超越」,它也和走出自我有關,但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超越」是超脫了日常生活的喧囂紛擾,進入「忘我」境界後,感覺和更高的現實(例如藝術、宗教或創作)產生連結。
有人會在欣賞畫作時,進入藝術的世界,產生「超越」的感覺;有人在廟宇或教堂中,向上天祈福禱告時,進入「超越」的境界。
對艾蜜莉來說,因為她是作家,
因此「超越」是透過寫作發生。
有時她太投入時,會有一種與周遭隔絕、忘我的感覺。
這些「超越」的經驗能改變人的想法與行為。
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讓學生去看
200
英呎高的尤加利樹一分鐘,他們經由對大自然的仰望、敬畏而產生忘我的感覺後,便會比較不以自我為中心。
之後若給他們機會去幫助別人,則他們的行為都會變得更加慷慨。
其他研究則指出,在「超越」的經驗之後,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會更加滿足,並認為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透過科學分析,還發現他們血液中的「催產素(Oxytocin)」含量會升高。
這種催產素有助於減輕壓力及緩解疼痛,與社會認同、夫妻或情侶間的結合、性高潮及產婦的行為有關,因此有時被稱為「愛情激素」。
「超越」的經驗還能帶來領悟,協助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例如癌症患者珍妮·德萊尼(Janeen
Delaney)便有這樣的經歷。
當珍妮服用了研究人員讓她緩和情緒的「賽洛西賓(Psilocybin)」膠囊後,便待在實驗室舒適的沙發上放鬆,聆聽著研究人員為她準備的音樂8個小時。
(珍妮·德萊尼在2010年接受訪談時的影片)
珍妮回憶說,最神奇的時刻是在演奏「塞繆爾·巴伯(Samuel
Barber)」的弦樂時,她注意到自己的呼吸節奏隨著旋律而起伏,她專注於音樂的優美內容,隨著音樂達到高峰,音符越來越高,珍妮突然屏住了呼吸。
她說:「然後這首歌就結束了。
在那一刻,我意識到不再呼吸也可以,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啟示。
」而就像研究中心的許多其他癌症患者一樣,珍妮對死亡的恐懼也逐漸消失。
她只需要讓自己想起說過的話:「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不要呼吸就可以了。
」
但為什麼珍妮會有這樣的體認?發生了什麼事使她意識到這一點?只有珍妮知道她處在「超越」狀態時的全部細節。
我們只知道這個經歷使珍妮對她的人生階段感到滿足(無論她是活著還是死了)。
「超越」為珍妮帶來了平靜,因此當大限來臨時,珍妮可以面對停止呼吸。
珍妮後來在2015年去世。
我們可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故事的作者
人生意義的第四根支柱是「故事」,說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許多人覺得奇怪,說故事和人生意義有什麼關係?如果你能用人生中的事件來創建一個故事,就能更看清楚自己,協助了解是什麼成就了現在的你。
即便你被現實給限制住了,仍可以編輯、詮釋,再重新述說自己的故事。
生命並不只是一連串事件的清單,我們可以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故事的作者。
(同場加映:就算記憶消失了,他們的故事依然存在!這位前時代週刊記者,用寫作協助失智長者得到更好的照顧)
例如有一位叫做埃梅卡(Emeka)的年輕人,他的身體因為打美式足球而癱瘓了。
埃梅卡在受傷後,內心常對自己說:「我打美式足球的人生是非常棒的,但看看現在的我。
」像這樣說故事的人:「我的人生曾經很棒,現在卻很糟。
」,比較容易焦慮和沮喪,埃梅卡有好一陣子就是這樣。
埃梅卡受傷時才21歲(圖片來源:InspireMore)
但隨著時間過去,埃梅卡開始編造不同的故事。
他的新故事是:「在我受傷前,我常去派對,且我是個很自私的人,但我的人生沒有目的。
受傷讓我明白,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
」埃梅卡把他的故事改變了,
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重新詮釋了自己的故事之後,埃梅卡開始以他的經歷來開導孩童,他找到了他的人生目的,就是服務他人。
心理學家丹·麥亞當斯(Dan
McAdams)稱這個現象為「救贖的故事(Redemptive
Story)」,也就是用好的故事來救贖不好的。
麥亞當斯發現,過著有意義人生的人,往往會根據救贖、成長和愛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但,是什麼讓人們改變了他們的故事?有些人是向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但其實也可以靠自己做到。
只要完整地反思你的人生,是什麼關鍵經歷造就了你,你失去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就可以幫助你改變故事,而這就是埃梅卡所做的。
你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改變了你的故事,過程可能要花好幾年,而且很痛苦。
但擁抱那些痛苦的記憶,能帶來新的洞見與智慧,能讓你找到那支撐著你的力量。
(脫口秀主持人EllenDeGeneres訪問埃梅卡)
「歸屬感」、「目的」、「超越」和「說故事」,便是人生意義的四大支柱。
我們需要在家庭及社會中建立起這些支柱,協助人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隨著每一天過去,不斷地創造我們的人生,擴增我們的故事。
但有時,我們也會有心力交瘁的時候。
每當艾蜜莉遇到這狀況時,她便會想起與父親的一段經歷。
艾蜜莉從大學畢業後幾個月,父親罹患了嚴重的心臟病,本來他應該性命難保,但他最終活了下來。
艾蜜莉問父親,當他在面對死亡時,腦中想著的是什麼。
他父親說,他唯一能想的,就是必須活下來,這樣他才能陪伴艾蜜莉和她弟弟,這讓他有意志力能拼命活下來。
當艾蜜莉的父親被麻醉準備接受緊急手術時,他做的不是從10開始倒數,而是把艾蜜莉姐弟倆的名字像祈禱文般地覆頌。
他說如果他會死,他希望他在世上說的最後幾個字是艾蜜莉姐弟倆的名字。
艾蜜莉的父親是個木匠,也是個虔誠的教徒,他的人生既謙恭又美好。
當他躺在醫院裡面對死亡時,他有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愛。
他活下來的原因,是他在家庭中的歸屬感,他身為一名父親的目的,他「超越」的冥想,以及不斷覆頌著孩子的名字。
這些,是艾蜜莉的父親告訴她的故事。
而這,是具有人生意義的力量。
追求快樂没什麼不好,但人生不能只有快樂。
活得快樂和活得有意義之間有什麼差別?答案是,快樂來來去去,意義則更深遠。
心理學家把快樂定義為一種在當下感覺舒服自在的美好狀態,但人生有美好的時候,也有很糟糕的時候。
當快樂不起來時,你要靠什麼走下來?知名的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說,人生意義來自歸屬感、致力於「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從內在發展出最好的自己。
因此,建立起有意義的人生,才能在我們徬徨需要支柱時,帶給我們走下去的目的與勇氣。
歡迎加入《創新拿鐵Line好友》,搜尋六大主題的創新方法。
(ID:@startuplatte)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一週好文回顧》,每週五收到當週文章的連結
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聽王文華分析如何把企業的創新做法,應用在個人的職場與生活
推薦閱讀:
1.40年來的各種快樂研究,教我們5種快樂的方法
2.「工作與生活平衡」是騙人的!學會這4種方法,勉強可以達到工作與生活的「調和」
3.就算記憶消失了,他們的故事依然存在!這位前時代週刊記者,用寫作協助失智長者得到更好的照顧
參考資料:
1.Thereismoretolife
thanbeinghappy
2.FourPillarsofa
MeaningfulLifeThatCouldBePartofEveryLearning
Community
3.WhatisthePurposeof
Life?16Answersfrom16InspirationalPeople
4.“IWasaStarterWife”:
InsideAmerica’sMessiestDivorce
5.Whata‘Transcendent
Experience’ReallyMeans
延伸閱讀
將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創造和家人最棒的回憶
本文出處
創新拿鐵|越追求快樂,越不快樂!擺脫惡性循環的方法:尋找人生的「四大支柱」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
立即點擊加入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Code加入。
FB粉絲團
加LINE好友
分享:
您可能也會喜歡
打造知識傳遞的學習三角,「素養」是讓知識貼近你的生活情境-專訪桃園市立壽山高中歷史教師蘇健倫
【三月主題】掌握選書的5T原則,說書人帶你從通識到專業-專訪大亞創投執行合夥人郝旭烈(郝哥)
【三月主題】一年為自己創造52個改變的機會,說書人引領你前往人生的突破口-專訪資深評論員陳鳳馨
熱門文章
讓「碎布」死灰復燃!印度創業家善用時尚品牌的廢棄布料,打造永續時尚&循環經濟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我們需要你填入正確的信箱格式
訂閱
退訂
首頁
我要投稿
關於我們
世紀智庫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04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3段35號14樓
(02)2515-3737
[email protected]
SmartM©2022AllRightsReserved.
確定
快速登入,馬上開始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履歷已送出
您的履歷投遞完成,請靜候該公司HR與您聯繫。
確定
處理中
延伸文章資訊
- 1努力追求你想要的,七件你應該要渴望的美好事物 - 知識家
金錢無法使你更加快樂,只能夠讓你生活無慮,當你的生命漸漸的走到了最後時,你會發現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過得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過得幸福,而 ...
- 2【人生最不值得你去做的30件事】 - 可藍的生活實記
人生,有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自己不能掌控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從自己做起... 人生,就是要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事物上!! 1、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錯誤的人身上。
- 3人生最值得去追求的三十件事 - 阿波羅新聞網
人生最值得去追求的三十件事 ...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網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 ...
- 4我很努力,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找到人生方向的四個步驟
來自澳洲的安寧照護中心護理師Bronnie Ware,在過去陪伴病患渡過人生最後的生命旅程時,她記錄了病人最常感到後悔的五件事,第一件讓人最後悔的事情就是:.
- 5越追求快樂,可能越不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才能讓你活得更久
迷戀幸福的文化,讓我們對於不快樂這件事具有錯誤觀感,一昧追求快樂的人生,很可能讓你更不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則會讓你致力於超越自我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