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分別能當什麼官,考中難度有多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爲6級。
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分別能當什麼官,考中難度有多大?
2020-12-15心安歷史說
現在考公務員或者高考是完全不能和當年的科舉考試相提並論的,現在的年輕人考個本科,然後經過瘋狂培訓,將教材範圍參透了,在考場之上融會貫通,基本上能捉到公務員考試的套路了。
但是科舉不同,首先三年才有一次,雖然不限制年齡,但是是要看出身的,就憑藉這一點已經刷下了一部分人了。
再說考試吧,首先就是博覽羣書,融會貫通。
有人說八股文死板什麼的,其實吧,能把八股文寫好的不一定是才子,但是寫不好八股文的還稱什麼全才呢?當然我不是給八股文平反啊,還是有很多名人考不上科舉的,感覺可能是偏科嚴重。
而且考生答題的時候還得提著腦袋,注意避諱,稍稍不留意就死翹翹了。
電視劇里經常有古代科舉作弊什麼的,這裡面門門道道潛規則太多。
還有一條要讓人吐血的,就是三殿試前三甲還要看相貌,反正探花肯定是個帥哥就是了,比如小白臉和珅。
所以你看人家嫁探花的姑娘們會那麼開心啊,最起碼長相已經入了皇帝的眼了。
結論就是一句,考進士比考清華北大難多了。
至於探花長得帥這個門檻,咱先照鏡子哭一會兒。
現在說說這些考上的人才能做到什麼官吧。
秀才吧,是沒有入仕的資格的。
但是這個身份可以帶來一些好處,比如能上當時的機關學校,也就是縣、府學校學習,有資格再往上考試。
因爲國家免了徭役,一輩子可以安心讀書,年紀大了辦個學堂教教學生或者在縣衙做個祕書什麼的也是好出路。
舉人的社會地位就比較高了,所以人范進考上了直接就樂顛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已經光宗耀祖。
舉人相當於省級機關招考的公務員,已經可以出仕爲官,差不多能做到八品、九品的小官吧。
貢士就是舉人參加中央政府禮部考試錄取的學生,第一名就是會元。
不過貢士不代表可以出任那個檔次的官員,只是取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每一個貢士都是准進士。
經過了層層選拔,貢士們終於要一睹天顏參加殿試了。
殿試是一個排名次的過程,是不會將人刷掉的,所以只要進入到這一環節的選手們都已經放下心來了。
進士都是可以做京官的,相當於通過處級幹部遴選考試。
不過進士也是有等級的,除了相貌出衆(當然才情也要出衆)的三鼎甲,還有二甲賜進士及第,就是准進士出身了。
三甲同進士出身,這個「同」字一般不要怎麼受人待見的,一個字差人一等。
曾國藩就是同進士出身,非常討厭別人說這三個字,一說就撂杯子走人。
還有就是左宗棠舉人出身,一直非常遺憾,總覺得人生不夠完整。
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相關焦點
古代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考中難度有多大,分別能當什麼官?
我們習慣於把那些考的好的,學的好的學生說成小秀才,也有很多人說,我要是在古代如何如何,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那些秀才,舉人等等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身份考中難度有多大。
孔乙己花了一輩子連個秀才都沒撈到,范進中舉和中秀才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些不是沒有原因的。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分別能當什麼官?看完都不敢信!
中國古代社會,起碼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這些文盲家庭的父母並非不懂讓孩子讀書能改變命運的道理,只是當時的生產力實在太落後了,讀書的成本又太高,窮人家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
即便供得起,也耗不起。
畢竟讀書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不是一錘子買賣。
因而在古代,讀書只是有錢人家才玩的起的遊戲。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這幾位區別是什麼?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貢士>舉人>秀才。
中國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爲6級。
依次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成爲了秀才並不等於就獲得了鄉試的資格,根據明朝史書記載,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
舉人:鄉試中舉的人,稱之爲舉人。
鄉試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時代,正常情況下,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你覺得呢?
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逐漸升級的清代科舉究竟有多難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諸如秀才、舉人、進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現概率極高,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
本文就以清朝時期的科甲制度爲依據,對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級功名予以通俗說明。
清代科舉考試也一樣,並不是肚裡有墨水就能隨便參加各級科舉考試,就好像遊戲中的打怪升級一樣,想要考取各級功名,進入仕途成爲朝廷官員,你首先需要進入遊戲,進入科舉系統中。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您不感到熟悉而陌生嗎?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這些詞語您肯定耳熟,我們周圍有不少鄉村和小地方,有用這些詞語來命名的,但我們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
院試在省城考試,由省學政主持,通過者即爲生員,又稱秀才,俗稱相公。
有了秀才的「功名」後,在地方上會受到一定的尊重,也會享有一些特權。
例如,免除差役、徭役,可以免交本人的公糧,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也不能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以稟見知縣,等等。
明清時期,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科考中「貢士」在秀才舉人之上,爲何知道的人不多?
這個錄取總人數也能看出貢士的含金量有多高,三年全國才錄取三四百人,遇到乾隆54年那樣的,三年全國才錄取96人,這可比現在的國際名校都難考。
古代科考的考試次序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取得的名次依次是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當然極個別的優秀者會得到狀元、榜樣、探花的美譽。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是什麼關係呢?
通過縣級別的考試(每年一次)稱秀才,這時候就是有功名在身,可以不用參軍,上公堂不用下跪。
通過了地方上省級別的考試——鄉試(每3年一次)稱舉人。
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
明清時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學歷
考中童生後,再去參加院試,考中的才被稱爲生員,俗稱秀才。
院試是由各省主持的考試。
受一些戲曲、電視的影響,一提起秀才,很多人都感覺沒本事,更是用窮秀才、酸秀才來揶揄。
《武林外傳》中,就有個呂秀才,說話文縐縐的。
因爲沒有考中功名,經常成爲大家嘲笑的對象。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爲秀才,進而成爲舉人,最後成爲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大概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
在現今,孩子們從6歲上小學,到18歲考大學,歷經十二年寒窗,如果考上一個好大學,算是光宗耀祖了。
在古代也是如此,古人也是非常執著的參加科舉考試,有的父親和兒子一起參加科舉考試,兒子都中狀元了,他可能還在參加鄉試。
而一旦中舉人,中進士,古人也是非常興奮的,我們都學過《范進中舉》,就是說的范進中了舉人而樂極生悲的故事。
進士、舉人、秀才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學歷?我這樣劃分對不對?
大家都知道,進士、舉人這些在古代都是文化水準特別高的人,那麼古代的這些知識分子分別對應我們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這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列舉出科舉制度和現代教育下的不同學位等級就能一目了然。
它們分別爲:進士、貢士、舉人、生員(秀才)以上順序由高到低排列。
歷史中,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各指什麼?
歷朝的科舉都有不同,逐步完善的科舉可分爲四個階段:童試——鄉試——會試——殿試;以明朝爲例,想要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都要進入學院學習,成爲生員,取得參加科舉的資格。
縣州級考試稱爲童試,童試分爲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通過童試的學子統稱爲生員,也就是秀才,之後進入府、州、縣學進行學習。
生員分爲三等,廩生、增生、附生。
官府提供膳食的叫廩生,定員以外增加的叫增生,廩生、增生之外再增加的附在最末的叫附生,優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童試也是海選,科舉的正式選拔要從鄉試開始。
鄉試是由各省舉辦的地方考試,三年一次。
秀才、舉人、進士在古代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看完你就知道了
整個清朝268年(清軍入關後開始算起),考中秀才的也不過46萬,而今天最高學歷的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都有60萬~70萬。
如今得益於社交軟體,我們能夠一窺上層社會的生活。
但在古代社會,一個農民很可能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誇張點的連村子附近幾十里外的地方也沒去過。
古代科舉怎麼考?依次遞進程序特別複雜,貢士和舉人哪個級別高呢?
隋唐時期與明清時期也有著些許不同,隋唐時期通過鄉貢考試合格的稱爲「貢員」,明清時期在會試中考中的稱爲「貢士」,雖參加的考試不同,但有著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貢士」有了參加殿試的資格,也就是意味著有了古代封建國家中最高級別考試的入場券,考中了可謂就是一步登天,步入仕途,從此將是高官厚祿、衣食無憂。
童生秀才貢生舉人貢進士……古代科舉考試的名稱有多複雜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庠生、秀才、貢生、增生、附生、廩生,舉人、進士乃至探花、榜眼、狀元的冠名。
其實,這些名稱都是舊時科舉考試過程中,考生獲得的不同等級的功名。
副貢生:是指各省鄉試錄取正榜的舉人之外,另外錄取的副榜,准作貢生,進入國子監肄業。
例貢:拔貢經禮部奏請廷試,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複試,績優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縣、教職任用。
舉人:經過鄉試(省考),被考取的秀才。
鄉試每三年舉辦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舉行,因時逢秋季,故稱「秋闈」。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如果一個人考中進士,那麼他的人生便會發生改變,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
相信大家都比較好奇,現代社會的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和中國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之間,是否等同呢?
在古代,進士、舉人以及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舉人和進士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呢?有人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秀才相當於學士;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
你覺得呢?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視教育,一部分原因是爲朝廷選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爲讀書確實可以爲自己謀一條不錯的生路,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從秀才到進士:一個讀書人的科舉之路
通常都要歷經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四個階段,才能最終修成正果。
要想知道古時讀書人的科舉之路,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以及讀書人是怎麼考取這些功名的。
童生,是研習科舉的讀書人在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的名稱。
未中秀才之前,不管年齡大小,縱然考到七老八十,都被叫作童生。
而童生也是需要考試的,叫作童子試,亦稱童生試、童試、小考。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考中鄉試、成爲舉人之後,便擁有了進入官場的「入場券」,同時也獲得了進一步參加會試和殿試的資格。
比如明朝著名的「海青天」海瑞,他就是在連考兩次會試沒有考中之後,以舉人身份出仕爲官的,而且一直做到了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這樣的高官!雖然沒有太多實權,但級別擺在那裡,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和北京的都察院右都御史是平級的。
換句話說,舉人出身不僅可以當官,而且理論上是可以當到最高級別官職的。
延伸文章資訊
- 1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有什么区别,能当什么样的官? - 网易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有什么区别,能当什么样的官?,贡士,进士,贡生,会试,乡试.
- 2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有什麼區別,能當什麼樣的官?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有什麼區別,能當什麼樣的官? 2021-09-04 翰林冷知識 發表於歷史. 關鍵詞: 翰林院, 秀才, 科舉, 進士, 考試. 從隋朝開創科舉制度起,皇權社會 ...
- 3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考中有多難,能當什麼官? - 趣關注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考中有多難,能當. 科舉制度的緣起和發展. 科舉考試起源於隋朝,發展於唐朝, ...
- 4科舉制度
由舉人參加,錄取後,稱為「貢生」(貢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前十名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為「會魁」。貢士再經過「保和殿」覆試,且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 ...
- 5長知識了!古代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 三立新聞
... 秀才資格的人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接著就可參加第四次考試的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參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貢士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