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戒嚴時期臺灣的歌曲管制政策與音樂創作. 並列篇名 ... 趙婷,〈音樂與政治-戒嚴時期禁歌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

20.劉季雲,〈論校園民歌之 ... 篇名 戒嚴時期臺灣的歌曲管制政策與音樂創作 並列篇名 ControlpolicytowardssongcomposingduringTaiwanmartiallawperiod. DOI 10.6837/NCNU.2013.00079 作者 陳彥廷 關鍵字 戒嚴;音樂創作;羅大佑;楊祖珺;MartialLaw;songcomposing;Da-YouLuo;Zu-JuinYoung 出版品名稱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3年 學位類別 碩士 指導教授 林偉盛 內容語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守臺灣,隨之而來的是反共意識濃烈的文化政策。

反映在流行音樂之上的,是驅除舊日本政權的殘餘,包括語言、文字與曲調。

臺灣本地居民所使用的閩南語,也被視為方言,限制其使用。

從政策層面來看,對於歌曲的管制政策並非一蹴而就,必須漸進的修改與調整,包括主導單位的變更、各政府部門間的分工配合,與法令的增補等。

最顯著的例子是歌曲管制政策的決策、執行單位,如警總、內政部、交通部、教育部等,在1973年後逐漸將權限轉移至新聞局,使多頭分工的歌曲管制業務簡化成單一部門負責。

1979年新聞局規定歌曲唱片發行前需先送交新聞局審查,通過審查乃得以公開演唱與販售。

在嚴密的歌曲管制體系下,音樂創作者與歌手採取了各式各樣的方法,將自己的作品流傳至聽眾的耳中。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音樂創作者要讓自己的作品廣為流傳,勢必要向歌曲管制政策,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本文整理了相關的報導、訪談記錄與自傳等文獻資料,歸納出音樂創作者應對歌曲管制政策的方法,大致可分為順應與抵抗兩種模式。

從音樂創作者的應對模式可以看出,歌曲管制政策影響層級並非僅在表面,如查禁歌曲、唱片等後續工作,已深入至干預創作者的創作理念,甚至可能改變歌手的演藝生涯,如轉往海外發展,或卸下歌手身份等。

英文摘要 In1949whentheNationalistGovernmentretreatedfromChinatoTaiwan,itbroughtwithitaculturepolicywithstronganti-communismideology.ReflectedinpopmusicofthetimeweretheremnantsoftheJapanesecolonialera,visibleinthelanguage,lyricsandmelody.TheHokkienspokenbylocalresidentswasconsideredadialectbythenewregimeandwasthereforerestricted.Look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policy,thecontrolofsongcomposingwasalengthyprocesswhichrequiredgradualmodificationandadjustment,suchaschangesinsidetheleadingorgans,cooperationbetweendifferentgovernmentaldepartmentsandamendmentsofministerialdecrees.Thegovernmentorgansthatweremakingdecisionsrelatedtothecontrolofsongcomposing,likeTaiwanGarrisonCommandHeadquarters,MinistryoftheInterior,Ministryof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MinistryofEducationetc.,after1973graduallytransferredtheirrightstotheGovernmentInformationOffice,sothatallthedecisionmakingwasdonebyonedepartment.In1979theInformationBureauorderedanewregulationwhereallrecordshadtogothroughcensorshippriortopublishing;thiswastheonlywaytogetthesongspublishedandperformedinpublic.Underthisverystrictpolicy,songcomposersandsingersundertookdifferentmethodstomaketheirworkheardbythepublic. Havingtodealwiththestrictpolicyandthestrategies,ifthesongcomposerswantedtoreachthepublic,theyneededtomakecompromisesregardingthecontrolpolicy.InthisthesisIcompiledandanalyzeddifferentsourcessuchasreports,interviewsandautobiographies,tounderstandthemethodsusedbysongcomposershavingtocopewiththecontrolpolicy;roughlytheycanbedividedintotwopatterns:“adjustment”and“resistance”.Fromthesepatternsofcopingwiththecontrolpolicy,whatcanbeseenisthatitsinfluencewasnotseenonlyonthesurface:bannedsongsandrecordsinterveneddeeplyintothecomposers’conceptofcreationandperhapsevenchangedidentitiesofsingers,likefocusingonoverseasmarketdevelopment,orevendroppingtheirsingingcareers. 主題分類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院 > 歷史學系 參考文獻 政府檔案 1.教育部檔案 教育部四十九年收字第6126號 教育部五十一年總收第21876號 教育部台五十三年教字第8656號 教育部五十四年教字4777號 教育部五十四年收字8698號函 教育部五十四年教字9676號 教育部六十三年教字17036號 教育部六十三年教字29022號 教育部六十三年教字34489號 教育部六十四年教字3794號 教育部六十四年教字14289號 教育部台六十七年社字第7531號 教育部台六十八年教字第5703號 2.省政府檔案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6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2卷第8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春字第8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秋字第1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6年春字第38期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6年春字第51期 《台灣省政府公報》,37年春字第51期 《台灣省政府公報》,37年冬字第45期 《台灣省政府公報》,38年夏字第67期 《國民政府公報》,第869號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公報第142號》 專書出版品 1.內政部,《查禁歌曲第一冊》(臺北:內政部,1971)。

2.王浩威,《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臺北:聯合文學,1995)。

3.朱德蘭主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檔案、出版資料、報紙人名索引》(上)(下)(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4.行政院新聞局,《禁止演唱播錄出版歌曲匯編》(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75)。

5.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歌曲》(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75)。

6.何貽謀,《廣播與電視》(臺北:三民出版社,1996)。

7.李坤城編,《再見!禁忌的年代》(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2007)。

8.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2004)。

9.重返61號公路,《遙遠的鄉愁—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北京:新星出版,2007)。

10.翁嘉銘,《流行的軌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11.翁嘉銘,《迷迷之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歌曲》(臺北:萬象出版社,1996)。

12.翁嘉銘,《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臺北:時報出版,1992)。

13.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臺北:時報出版,2006)。

14.馬世芳,《昨日書》(臺北:新經典文化,2010)。

15.馬世芳、陶曉清,《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卅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臺北:滾石文化,1995)。

16.張茂桂,《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明田出版,1996)。

17.張苙雲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臺北:遠流,2000)。

18.張釗維,《穿梭米蘭昆》(臺北:信實出版,2004)。

19.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滾石文化,2003)。

20.張鐵志,《反叛的凝視》(臺北:印刻,2007)。

21.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臺北:城邦文化,2008)。

22.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愛國歌曲暨藝術歌曲集》,(臺北:樂韻出版,1974)。

23.莊永明,《臺灣歌謠追想曲》(臺北:前衛,1994)。

24.陳郁秀編,《百年臺灣音樂圖像巡禮》(臺北:時報出版,1998)。

25.陳郁秀編,《臺灣音樂閱覽》(臺北:玉山社,1997)。

26.陳登武,《歷史與人生》(臺北:三民,2008)。

27.陶曉清編,《唱自己的歌》(臺北:皇冠出版,1979)。

28.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桂冠,1998)。

29.黃信彰,《傳唱臺灣心聲—日據時代的臺語流行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9)。

30.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2007)。

31.黃裕元,《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臺北:遠足文化,2005)。

32.楊祖珺,《玫瑰盛開—楊祖珺十五年來時路》(臺北:時報出版,1992)。

33.楊澤主編,《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臺北:時報文化,1994)。

34.楊澤主編,《七○年代-懺情錄》(臺北:時報文化,1994)。

35.楊澤主編,《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臺北:時報文化,1999)。

36.葉龍彥,《臺灣唱片思想起》(臺北:博揚文化,2001)。

37.賈克•阿達利著,宋素鳳譯,《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臺北:時報出版,1995)。

38.鄭瑞城編,《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1993)。

39.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言論自由》(臺北:國史館,2004)。

40.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新聞自由》(臺北:國史館,2004)。

41.簡上仁,《臺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1988)。

42.顏綠芬、徐玫玲編,《臺灣的音樂》(臺北:群策會李登輝學校,2006)。

43.羅悅全,《秘密基地-台北的音樂版圖》(臺北:商周,2000)。

44.林瑛琪,《臺灣的音樂與音樂家》(臺北:臺灣書房,2010)。

45.羅大佑,《童年》(臺北:聯合文學,2002) 46.莊永明、孫德銘編,《臺灣歌謠鄉土情》(臺北:臺灣的店,1994) 47.葉芸芸編,《當代人物談臺灣問題》(臺北:人間,1988年) 學位論文 1.王啟明,〈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申鴻凱,〈解構流行歌曲的政治意涵—以解嚴後的政治歌曲為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系學士論文,1996)。

3.吳國禎,〈論台語歌曲反殖民的精神〉(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4.林靜怡,〈歌曲創作的美麗與哀愁-國治時期查禁歌曲管制體系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5.苗延威,〈鄉愁四韻—中國現代民歌運動之社會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6.夏金英《臺灣光復後國語運動之研究(1945-198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5)。

7.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卅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史組碩士論文,1992)。

8.張璧瑩,〈戒嚴時期臺灣流行歌曲研究1949-1987〉(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9.許瀛方,〈台灣日治至戒嚴時期愛國歌曲之國家認同意識研究(1895-198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0.陳嘉文,〈七○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的發展與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1.傅舒汶,〈從到—論羅大佑的音樂創作與其在兩岸三地所引發的文化效應〉(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2.黃湛森,〈粤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硏究(1949-1997)〉(香港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13.黃裕元,〈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4.楊克隆,〈臺灣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5.楊聰榮,〈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16.廖珮涵,〈政治性歌曲民主化意涵的詮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7.廖純瑩,〈移植與內化:五、六○年代台語翻唱歌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8.臧汀生,〈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初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

19.趙婷,〈音樂與政治-戒嚴時期禁歌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20.劉季雲,〈論校園民歌之發展—從民歌運動到文化工業〉(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21.劉雅芳,〈王明輝與黑名單工作室:台灣新音樂生產的第三世界/亞洲轉向〉(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2.鄭淑儀,〈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23.蕭曼茹,〈臺語歌曲與國家統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期刊報紙 1.方巧如,〈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的國語搖滾樂團所建構的夢想世界及其限制〉《中外文學》1996年7月號,頁82-108。

2.王維真,〈收酒矸與燒肉粽:兩首台語歌曲的故事〉《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24-126。

3.亦咸,〈台灣新音樂的顛覆和矛盾〉,《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95-98。

4.向陽,〈青春與憂愁的筆記〉《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90-94。

5.朱恩伶,〈李雙澤的歌哪兒去了?〉《綜合月刊》157期,1981年,頁86-94。

6.朱恩伶,〈歌曲審查人員的意見〉《綜合月刊》157期,1981年,頁95-97。

7.江文瑜,〈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1996年7月號,頁60-81。

8.李西勳,〈台灣光復初期推行國語運動情形〉,《台灣文獻》第46卷第3期,1995年9月,頁173-208。

9.李筱峰,〈兩蔣威權時期「愛國歌曲」內容析論〉,《文史臺灣》創刊號,2010年9月。

10.李筱峰,〈時代心聲——戰後二十年的台灣歌謠與台灣的政治和社會〉,《台灣風物》第47卷第3期,1997年9月,頁127-159。

11.林二,〈一條漫長艱辛路:台灣通俗音樂五十年〉,《表演藝術》第33期,1995年7月,頁79-81。

12.林怡伶,〈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音樂之事實與迷思〉,《中外文學》第290期,1996年,頁10-31。

13.張大春,〈敢有歌吟動地哀於無聲處聽驚雷…查禁歌曲值得大驚小怪之處〉《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06-111。

14.張南生,〈民歌沒落了:從中國現代民歌看七○年台灣知識分子與流行文化的關係〉《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12-114。

15.張釗維,〈流行歌謠詞曲作家大事記初稿〉《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30-151。

16.張夢瑞,〈華語歌星魅力難擋,電視節目橫掃千軍。

〉,《表演藝術》,2011年5月1日,頁70-73。

17.張錫輝、蕭義玲,〈「權力儀式」與「主體生成」-台灣歌謠論述模式的誕生〉,《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2009年。

18.張鐵志,〈為何唱自己的歌?卻只見乍現春光。

〉,《表演藝術》,2011年5月1日,頁62-64。

19.張鐵志,〈從羅大佑到抓狂歌:八零年代的兩次音樂革命〉,《旺報》,2009年8月31日,第6版。

20.莊奴,〈流行歌曲愛國化〉《文壇》229期,1979年5月號,頁15-17。

21.莊永明,〈光復後台語流行歌曲之我見〉,《益世雜誌》,1983年4月號,頁27-29。

22.莊永明,〈收酒矸〉,《中國時報》,1994年3月16日,17版。

23.莊永明,〈從歌謠變遷看台灣社會的變化〉,《自立晚報》,1993年10月20日。

24.陳俊文,〈歌廳由盛而衰一頁滄桑史〉,《民生報》,2005年6月28日。

25.陳慧玲,〈禁錮的時期-----台灣查禁歌曲之文化霸權論述〉,《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2002年,頁1-29。

26.陳儒修,〈台語搖滾初探〉,《中外文學》第292期,1996年,頁134-142。

27.楊克隆,〈台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台灣人文》2期,,1998年7月,頁66-70。

28.葉龍彥〈戰後臺灣唱片業發展史〉,《臺北文獻》第132期,2000年。

29.廖炳惠,〈九○年流行歌曲中的城鄉意識:以陳明章和朱約信為例〉《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15-118。

30.蕭新煌,〈民歌運動的社會學分析〉《時報雜誌》149期,1982年10月,頁45-46。

31.羅大佑,〈我用歌詞寫日記〉《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120-121。

32.譚石,〈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方案/一個初步的觀察〉《聯合文學》1991年8月號,頁72-80。

33.陳翠蓮,〈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2002年12月,頁145-201。

34.〈邱慶彰籲正統音樂家福流行歌上正道〉,《聯合報》,1971年8月2日。

35.葉譚,〈從陳芬蘭到江蕙〉,自由時報1996年11月1日、2日,第34版。

36.陳乃菁,〈文夏,請你要多保重!〉,《新臺灣新聞周刊》第338期,2002年9月13日。

37.翁嘉銘,〈悼念金門王〉,《新臺灣新聞周刊》第320期,2002年5月13日。

其他 馬世芳,〈歌是時代的鏡子—華語流行音樂史十講〉,誠品講堂音樂廳課程,2009年6月22日至2009年8月24日,以紙本講綱配合投影與口述方式授課,講綱大要與投影片另收錄於中時部落格—馬世芳的部落格。

網路資料 1.五四三音樂站:http://music543.com/ 2.中時部落格—馬世芳的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honeypie/ 3.地下鄉愁藍調(馬世芳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honeypie?GXHC_gx_session_id_=41a8c15125b9c37e 4.米蘭昆的Renaissance(張釗維部落格): http://milankun.blogs.com/ 5.ANot-so-radicalRocker(張鐵志部落格): http://soundfe.blogspot.com/ 6.SoundsandFury(張鐵志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 7.陳珊妮雙陳記(陳珊妮部落格): http://sandeechan.pixnet.net/blog 8.追夢羅大佑:http://www.lotayu.or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