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實證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邏輯實證主義最顯著的特點體現在「實證原則」上。

其觀點是:任何不可驗證的陳述都既非真,也非假,而是沒有實在意義。

邏輯實證主義只允許邏輯 ... 邏輯實證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邏輯實證主義(英語:logicalpositivism),後稱邏輯經驗主義,此二者一同被認為是新實證主義,也被稱為科學經驗主義,是以確證主義(英語:Verificationism)為核心的西方哲學運動。

1920年代後期開始,一群哲學觀點相似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等組成維也納學派,發展出邏輯實證主義。

目次 1維也納學派 2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興趣 3實證原則 4世界的邏輯構造 5美學、神學和情感主義倫理學 6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評 7資料來源 8參考書目 9研究書目 維也納學派[編輯] 維也納學派(奧地利學派)是由一群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由摩里茲·石里克領導而於1924年建立起來的。

1936年隨著石里克被刺殺,以及當時納粹勢力對整個奧地利知識界的迫害,這個小組也逐漸消散了。

小組的主要成員有古斯塔夫·伯格曼、卡爾納普、赫伯特·費格爾(英語:HerbertFeigl)和弗里德里希·魏斯曼(英語:FriedrichWaismann)等人。

儘管維特根施坦並不是其中的一員,但1927年到1929年間,小組同維特根施坦一直保持著定期的討論,並在此之後保持聯繫。

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興趣[編輯] 維也納小組的興趣重點在於對科學的整合和統一,以及對科學方法的正確描繪。

他們認為這些工作將成為諸多形上學爭論的最終解決方案。

這樣一來,哲學的建設性作用就在於對科學理論和語言的分析。

邏輯實證主義運動可以被看做是經驗主義哲學的發展。

這種發展建立於: 對經驗科學其方法的更深刻認識 形式邏輯學的發展 這種發展表現在邏輯學對抽象概念進行定義,以及描述合理推論的結構的能力大大增加了。

一定程度上,羅素為邏輯實證主義運動奠定了基礎。

他的邏輯學和「邏輯構造」(logicalconstruction)概念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

實證原則[編輯] 邏輯實證主義最顯著的特點體現在「實證原則」上。

其觀點是:任何不可驗證的陳述都既非真,也非假,而是沒有實在意義。

邏輯實證主義只允許邏輯上的同義反覆或者第一人稱的,從感官經驗得到的觀察結果。

由此認為傳統的形上學和倫理學中的規範命題都沒有實在意義。

艾耶爾通過他1936年的著作《語言,真理與邏輯》成為了邏輯實證主義在英語國家的代言人。

他將實證原則表達為:「一個句子,若且唯若它所表達的命題或者是分析的,或者是經驗上可以證實的,這個句子才是字面上有意義的。

」[1] 世界的邏輯構造[編輯] 拋棄掉了形上學,邏輯實證主義者認為人類知識是由邏輯、數學思維和謹慎的經驗觀察組成的。

卡爾納普在他所著的《世界的邏輯構造》(DerlogischeAufbauderWelt)中描繪了邏輯實證主義者眼裡的人類知識圖景。

卡爾納普在書中闡釋了許多方法和步驟,我們通過它們,運用感官觀測來實證(或者至少是證實)關於宇宙如何運行的科學假設的真實性。

如此,最終的目標是通過運用數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來建立一個嚴格的科學語言以準確地表現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邏輯構造。

美學、神學和情感主義倫理學[編輯] 實證主義者認為神學命題屬於形上學的範疇,所以其對待神學命題的態度同形上學是一樣的。

邏輯實證主義在道德哲學上表現為情感主義的倫理學。

因為價值的屬性無法得到實證,所以道德判斷同形上學命題一樣,都沒有實在的含義。

最初的維也納小組成員裡,只有石里克對倫理學有所關注。

他認為倫理學的任務是來描述社會成員表達其關於各種人類行為的情感的方式。

美國哲學家斯蒂文森(C.L.Stevenson)在情感主義倫理學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對於美學,艾耶爾這樣說:「美學詞彙與倫理學詞彙的使用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美麗』、『醜陋』就像倫理學詞彙那樣,並非用來製造關於事實的陳述,而只是來表達特定的情感並且喚起特定的反應。

」[2] 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評[編輯] 對於從感官經驗知識得來的知識,邏輯實證主義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描繪。

這同過去的激進經驗主義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邏輯實證主義取決於如此服務於科學的邏輯:某個具有特殊威信的證實理論。

然而最終誰也沒能提出這樣的理論。

這兩個問題使得準確表述實證原則變得很困難。

這使科學哲學家們逐漸意識到,科學理論中的句子,和支持它們的觀察結果之間,存在著一種更加整體主義的,卻並不那麼形式化的關係。

當這種關係是某種間接關係的時候,很多形上學的問題就又捲土重來了。

最後,儘管邏輯實證主義允許科學中包含邏輯上必要的陳述,然而邏輯實證主義本身對這些陳述的處理方式卻飽受質疑。

資料來源[編輯] ^艾耶爾著,尹大貽譯,2006,《語言、真理與邏輯》,上海譯文出版社 ^Ayer,A.J.,1971,"Language,TruthandLogic",Penguin 參考書目[編輯] 艾耶爾著,尹大貽譯,2006,《語言、真理與邏輯》,上海譯文出版社 Ayer,A.J.,1971,"Language,TruthandLogic",Penguin Blackburn,S.,1996,"OxfordDictionaryofPhilosophy",OxfordUniversityPress 'LogicalPositivism'(造訪於2009年5月10日),http://www.philosophypages.com/hy/6q.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研究書目[編輯] 洪謙:《邏輯經驗主義論文集》(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

閱論編哲學 分支(形上學 ·知識論 ·邏輯學 ·倫理學 ·美學)哲學與…… 行動 藝術 文化(英語:Philosophyofculture) 設計 音樂 電影 存在 商業(英語:Philosophyofbusiness) 對話(英語:Philosophyofdialogue) 教育 環境 醫療(英語:Philosophyofhealthcare) 歷史 人性 幽默(英語:Theoriesofhumor) 語言 文學 數學 精神 痛苦(英語:Pain(philosophy)) 心理學(英語:Philosophyofpsychology) 神經哲學(英語:Neurophilosophy) 哲學 宗教 科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性(英語:Philosophyofsex) 社會科學(英語:Philosophyofsocialscience) 經濟 公正 法律 政治 社會 時空(英語:Philosophyofspaceandtime) 技術 計算機(英語:Philosophyofcomputerscience) 工程(英語:Philosophyofengineering) 情報 戰爭  哲學學派哲學史 西方 古典 中世紀 文藝復興 近代(巴洛克時期 ·啟蒙時代 ·19世紀) 當代 東方 古典中國 儒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魏晉玄學 道家 楊朱 禪宗 希臘-希臘化哲學 前蘇格拉底 畢達哥拉斯主義 詭辯學派 柏拉圖主義 亞里斯多德主義(逍遙學派) 犬儒學派 伊比鳩魯學派 斯多亞學派 新柏拉圖主義 解釋學 印度 佛教 順世論 印度教(英語:Hinduphilosophy) 耆那教(英語:Jainphilosophy) 波斯(英語:Iranianphilosophy) 瑪茲達教(英語:Mazdak#Mazdakism) 祆教 楚爾凡教義(英語:Zurvanism) 中世紀9–16世紀基督歐洲 經院哲學 人文主義 托馬斯主義(阿奎那) 東亞 宋明理學(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永嘉學派) 韓國儒學 日本朱子學 印度 新邏輯學派(印度哲學)(英語:Navya-Nyāya) 有保留的非二元論(英語:Vishishtadvaita) 二元論(英語:Dvaita) 伊斯蘭 阿威羅伊主義(英語:Averroism) 阿維森納 照明主義(英語:Illuminationism) 伊斯蘭教義學 蘇菲主義(英語:Sufiphilosophy) 猶太教 猶太-伊斯蘭(英語:Judeo-Islamicphilosophies(800–1400)) 近代17–19世紀人物 新托馬斯主義 笛卡爾主義 康德主義 新康德主義 黑格爾主義(英語:Hegelianism) 馬克思主義哲學 唯物-唯心 辯證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絕對唯心論(英語:Absoluteidealism) 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 效益主義 實用主義 其他 自由主義 無政府主義 現代主義 現象學 超驗主義 存在主義 日本國學 新儒家 當代20–21世紀分析哲學 分析女性主義(英語:Analyticalfeminism) 結果論 實驗哲學 內在主義與外在主義(英語:Internalismandexternalism) 證偽主義 基礎主義和真理融貫論 邏輯實證主義 科學主義 法律實證主義 蒯因的自然主義(英語:Naturalizedepistemology) 日常語言哲學 寂靜主義 羅爾斯主義 改革宗知識論(英語:Reformedepistemology) 後分析哲學(英語:Postanalyticphilosophy) 功利主義 新亞里斯多德主義 維也納學派 維根斯坦 歐陸 批判理論 解構主義 存在主義 女性主義 法蘭克福學派 後現代主義(英語:Postmodernphilosophy) 後結構主義 社會建構主義 結構主義 其他 京都學派 俄國宇宙主義(英語:Russiancosmism) 更多  領域形上學 原子論 二元論 一元論 自然主義 本體論 行動 事件 過程哲學(英語:Processphilosophy) 現實 反實在論(英語:Anti-realism) 概念論 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自然主義 唯名論 實在論 自然神論 知識論 理性主義 唯心主義知識論 經驗主義 建構主義(英語:Constructivistepistemology) 特殊主義(英語:Epistemologicalparticularism) 懷疑論(英語:Philosophicalskepticism#Epistemologyandskepticism) 唯我論 信仰主義 精神 行為主義 取消主義 副現象主義 機能主義(英語:Functionalism(philosophyofmind)) 客觀主義 主觀主義 倫理學 結果論 義務倫理學 德性倫理學 自由意志 相容論 決定論 自由意志主義(英語:Libertarianism(metaphysics)) 規範性(英語:Norm(philosophy)) 絕對主義 特殊主義(英語:Moralparticularism) 相對主義 虛無主義 懷疑主義 普遍主義 美學 形式主義 制度論(英語:Institutionaltheoryofart) 美學回應(英語:Aestheticemotions) 邏輯學 經典 非經典 形式 非形式 悖論 謬誤  各地區哲學哲學相關列表各地區哲學 非洲(衣索比亞(英語:Ethiopianphilosophy)) 阿茲特克(英語:Aztecphilosophy) 東方(中國 ·日本 ·朝韓(英語:Koreanphilosophy) ·香港 ·臺灣 ·印度 ·伊朗(英語:Iranianphilosophy) ·印尼(英語:Indonesianphilosophy) ·巴基斯坦(英語:Pakistaniphilosophy)) 西方(美國(英語:Americanphilosophy) ·英國 ·丹麥(英語:Danishphilosophy) ·法國(英語:Frenchphilosophy) ·德國 ·希臘 ·義大利(英語:Italianphilosophy) ·波蘭(英語:Polishphilosophy) ·羅馬尼亞(英語:Romanianphilosophy) ·俄國(英語:Russianphilosophy) ·斯洛維尼亞(英語:Slovenephilosophy)) 列表 概要 索引 問題 學派 詞彙表 概念 哲學家 運動 出版物 主題 分類 專題 最近更改 規範控制 BNE:XX528938 BNF:cb11932846g(data) LCCN:sh85078124 NDL:0056968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逻辑实证主义&oldid=68871694」 分類:分析哲學哲學流派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