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ive Theories of Language - 語言形成論 - 國家教育研究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理論根據為: (1)兒童獲得語言的過程在四歲內就能完成,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能掌握語言的基本 ... 其主要觀點為: (1)兒童學習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與成人相處而習得。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語言形成論 FormativeTheoriesofLanguage 詹棟樑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語言形成論,可分為兩種:一為「先天決定論」(innatedeterminism),一為「環境論」(environmentalism)。

  先天決定論有兩種學說:   1.先天語言能力說(innatelinguisticabilitytheory):由語言學家杭斯基(NoamChomsky)所提出,認為決定幼兒能夠說話的因素不是經驗和學習,而是先天遺傳的語言能力。

其理論根據為:   (1)兒童獲得語言的過程在四歲內就能完成,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能掌握語言的基本語法現象,不可能是歸納過程的結果。

  (2)語言是一種有高度組織性的抽象系統,而人類先天即具有普通語法能力,亦即對語言的語法有了解的能力。

  (3)語言獲得的過程是由普通法則向個別法則轉化的過程,這個轉化是「由語言獲得配備」(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而完成的。

  2.自然成熟說(naturalmaturitytheory):由美國生理學家倫內柏格(E.H.Lunneberg)所提出,他贊成先天決定論,但在理論基礎上,與杭斯基的理論不同。

倫內伯格是以生物學和神經生理學作為理論基礎。

其主要觀點如下:   (1)生物的遺傳素質是人類獲得語言的決定因素,人類大腦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專管語言的區域,故語言為人類所獨有。

因此語言是人類大腦機能成熟的產物。

當大腦成熟達到一種語言準備狀態時,只要受到外界適當的刺激,就能使潛在的語言結構狀態轉變為現實的語言結構,語言能力就能顯露出來。

  (2)語言以大腦的基本認識功能為基礎,人類大腦的基本功能是對相似的事物進行分類,語言的理解和產生都能分類。

  (3)語言既是大腦功能成熟的產物,於是語言的獲得必然有一個關鍵期,即從兩歲至十一、二歲(一說為至十歲左右)為止。

過了此關鍵期,即使給予訓練,也難以獲得語言。

  環境論有兩種學說:   1.模仿論(imitationtheory):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GordonW.Allport,1897~1967)所提出,認為兒童學習語言在於模仿成人,因此兒童語言是成人的翻版。

其主要觀點為:   (1)兒童學習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與成人相處而習得。

  (2)如成人不教給兒童語言,兒童便無從學習語言。

  2.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theory):由美國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施金納(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所提出,他在其所著〔語言行為〕(VerbalBehavior)一書中,提出了兩個主要論點:   (1)功能分析:主張對語言行為進行功能分析,認為環境因素,即當場受到的刺激和增強歷程,對語言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對語言行為進行功能分析,即在辨別控制語言行為的各種變項,描述這些變項如何互相作用來決定語言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能了解外界的刺激因素,就能精確地預測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語言行為。

  (2)增強:語言學習的必要條件,也是使人的語言反應繼續發生的必要條件。

增強刺激的出現頻率、出現方式,或停止出現,對於語言行為的形成和鞏固非常重要。

語言形成論 FormativeTheoriesofLanguage 以FormativeTheoriesofLanguage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語言形成論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辭書 語言形成論 FormativeTheoriesofLanguage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