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Works 實習心得】不要放棄問為什麼的權利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回頭看,從大一第一次聽到AppWorks 開始,就努力與它建立連結:不斷follow 網站上更新的文章、大二下來公司參訪、甚至一個人參加了Demo Day #18,站在離舞台最遠的地方,看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AppWorks實習心得】不要放棄問為什麼的權利在今年六月底完成了在AppWorks為期四個月的實習。
回頭看,從大一第一次聽到AppWorks開始,就努力與它建立連結:不斷follow網站上更新的文章、大二下來公司參訪、甚至一個人參加了DemoDay#18,站在離舞台最遠的地方,看著台上的創辦人們閃閃發光。
這些連結都讓我在確定拿到AppWorks的實習offer後並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只問了自己,「I’vegottheticket,what’snext?」而在AppWorks實習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自在。
因為主體仍是加速器和創投,即使已經邁入第十年,公司仍充斥著如新創般充滿生命力的vibe。
我尤其喜歡AppWorks中,同事之間彼此都像是線性獨立的行向量,每個人都有點聰明也有點怪,但在允許如此鮮明的個人色彩碰撞的公司文化下,每個人都能適得其所,也都能和彼此建立同事關係之外更多的情誼。
除此之外,在這樣扁平化的公司架構之下,身為實習生的發揮空間相對很大。
在開會或是面試新的團隊時,同事們都很願意聽實習生的想法並給出回饋;做研究時,因為接觸的可能是東南亞某個國家的特定產業(像是印尼農業),這些主題很有可能整個辦公室你是第一個研究的,因此會有蠻多機會將這些發現brief給分析師們聽。
我預想這篇文章的許多受眾都是對於AppWorks的實習有興趣的人,因此在分享我的心得之前,我會先花一些篇幅介紹我所認識的AppWorks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我是如何拿到這份實習的,以及我實際在AppWorks做的工作內容。
AppWorks到底在做什麼?AppWorks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加速器、創投、學校。
我喜歡用需求去理解AppWorks所有的進程。
AppWorks的萌芽來自於林之晨Jamie有感於臺灣並沒有一個適合創業者的社群和環境,並在「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留在臺灣」的強烈動機下,於2010年創辦了AppWorks加速器,利用為期6個月的program、導師制度、以及校友社群的幫助來全力協助創業者加速。
在AppWorks中,加速並不只包含企業表現方面的加速,實際上,更多時候我們希望達成的是「創業者本身的加速」。
我們希望創業者能夠在過程中有所成長,了解到什麼樣的business才是真的找到了productmarketfit,或在創業的每個階段,什麼才是最正確的心態。
關於ProductMarketFit,可以參考Jamie分享的這個故事。
成功找到productmarketfit之後,「資金」往往是新創想要擴大規模碰到的最大問題之一。
之初創投也是在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下誕生,於2012年募了第一隻基金「本善」,目前則有三支基金,分別是「本善」、「本誠」、「本慧」正在運營著。
從一個實習生的角度來看,也許聽來有些矯情,但我認為之初創投和其他創投最大的不同在於:把團隊當作主角,創投成為配角,而投資獲利只是協助團隊成長的附加價值。
很多時候,在評估一個投資團隊的可能性時,我們思考的問題是:「資金是否是團隊現在真正需要的」,而不是「這筆投資案的預期報酬率是多少」。
這種方式的思考也許少了很多賺錢的機會,卻多了很多溫度。
而AppWorks的最後一塊拼圖「學校」,則是為了滿足新創需要的科技人才。
在AppWorksSchool的四個月中,學員將從零開始,在自己所選的領域中,一步一步成為業界需要的軟體工程師。
AppWorksSchool不同於大多數開班授課教你寫程式的專班,在這沒有人會手把手帶你完成一個個專案,而是在一個個像是越級打怪的題目下,靠著自己的大腦、同儕、google,去不斷克服成長痛,在最短時間內累積自己的經驗。
關於參加AppWorksSchool的心得,可以參考下方這位優秀學姊寫的文章。
從AppWorksSchool轉職軟體工程師之路透過培訓轉職後端工程師的心得medium.com我如何拿到AppWorks實習表單交換回來後,大約在二月中上了AppWorks的網站填了申請實習的google表單,除了必須上傳自己的履歷、coverletter等等外,還要錄一個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表單中大概有十來題的問題,那時候分了兩天填完,基本上問題都環繞在個人的經歷,以及和創業的連結,都不是一些刁難大家的問題。
實體面試我當時的面試分為兩關,第一關是給我一個小時,聽一個創辦人的訪談影片做notetaking。
第二關則是和未來的四位同事進行30分鐘的全英interview。
第二關的問題,除了關於個人履歷的問題外,很大一部分會圍繞在表單所填寫的內容。
像是當時在表單中我有提到自己有寫一些medium文章,以及剛完成交換,同事就問了許多follow-up的問題來更了解我在這些經歷當中所見所學。
一些建議分享面試過程主要是為了消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而實際上這也許在其他創投、大公司會是一個問題,但因為AppWorks的PR做得很好,加上同事們都有寫文章的習慣,只要有心幾乎可以捕捉到大致上這間公司的輪廓以及核心價值。
因此,我給有志想要來AppWorks實習的同學的不負責建議是,把AppWorks的官網、Blog、Mr.Jamie的文章看過一次,以及在自己回答問題時留下一些吸引眼球的highlights。
但更能幫助你的建議大概是,了解AppWorks之後誠實地問自己:WhyAppWorks?因為面試總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了解公司的過程中,其實你也在審視這家公司是否是現階段能夠協助你達成目標的最好選擇。
而對於AppWorks的實習面試,與其說看重的是你是否足夠出類拔萃,我更相信像是一個對於「AppWorks是否能在現階段幫助到你」的答覆。
AppWorks實習生的工作內容一般而言,在AppWorks固定的工作內容會是一進來的S1-F1報告、con-call/面試時的note-taking,以及幫忙加速器的各種活動。
S1-F1報告是工作內容中我覺得相當有趣的一環,每個新進的intern都必須挑選一家近期IPO的公司去做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兩週後在全體同事面前pitch這家公司。
當時我選擇的是Peloton,一家結合串流教練課程、家庭腳踏車的新創。
在學校因為讀的是財金系,不乏練習財報分析的機會,但做這份報告所需要看的面向更廣,新創適用的valuation和我們熟知的那些模型也不同,總的來說是有許多收穫的。
而較不固定的工作內容的部分多屬於創投的研究,研究的主題基本上都和自己跟的mentor正在經手的案子有關,我做過主要的工作包含印尼各種產業(農業、P2PLending)、去中心化借貸(DefiLending),以及不同社群網站的廣告定價研究。
另外我也有跟著mentor實際去參加過一些deal相關的會議,實際和那些臺灣有名的新創公司的創辦人開會,第一手觀察創辦人是怎麼思考、怎麼表達,以及了解一些公司內部的發展,也是我很有收穫的部分。
學會問為什麼公司分析做S1-F1Report的時候,我一開始認為這份報告和我所做過的財報分析並無不同,所以自然而然地就陷入套用模板的陷阱:在真正全盤了解公司實際的業務、創辦人的故事、未來的可能性之前,就嘗試將所有財務指標列出來看,想要從中找到蛛絲馬跡。
但同事Natalie提醒我,永遠要去想這些東西和我最終想要講的故事的相關性為何(Whyisitrelevanttothestoryyouaretelling)。
她建議我,把這份報告想成一個嚴謹的科學研究,把公司的各項表現、創辦人、市場狀況當作dependentvariables,去驗證我最終想要pitch的假說。
研究報告和我的mentorChing對研究報告時,總是我一週中最戰戰兢兢的時候,因為她總能問出很多我沒想過的問題,無論是在產業中不易察覺,卻至關重要的keyquestion,或是當我寫了一些和研究主題不是那麼相關的內容,她總是能適時地點出並問我為什麼。
有時候,當這些問題是我有思考過的,我們就能進到更深層的討論,進而更深地了解這家公司。
但更多時候,這些問題殺的我措手不及,我就必須回頭再去找出這些為什麼。
這樣backandforth的過程一開始固然痛苦,也讓我必須多花很多時間去準備每次的討論,但克服了這樣的成長痛之後,我開始比較懂得如何去問對的問題,在思考上也能多了數個維度。
團隊面試實習結束前,我有幸參加了第21屆團隊的面試過程。
毫無疑問,能夠參加面試的團隊都是非常優秀的:有些公司已經在募資平台上募了好幾百萬、有些公司做的產品在當地市場接近獨占,更有些公司在不同國家已經有多個營運據點。
但每次面試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問那個他們被問過數百次的問題。
「為什麼要創業?」因為大部分的原因,像是單純因緣際會、像是有著產業經驗、像是發現生活痛點,搭配上一定的能力都能做得不錯,但「熱愛」才是能讓人真正有所成就的關鍵。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觀察團隊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來了解他們是否有這個最重要的因子。
不要放棄問為什麼的權利分析公司時,照著設定好的模板做,可以得到一個和想像中不會差太多,能交差的結果;做研究時,把看到的內容不假思索地放進報告裡,可以做出一份沒有太多深度和洞見,卻涵蓋大部分內容的報告;創業時,看到痛點就一股腦投入,幸運的話,也許可以賺到錢,也許這個主題會成為一個不錯的生意。
世界上有很多事是不需要問為什麼,只要做了就能取得不錯的成果。
幸也不幸,在我21歲的人生當中,大部分的事我也不需要問為什麼,只要付出,就能得到還不錯的結果。
在臺灣的義務教育中,我們唯一需要搞懂的為什麼是「這題答案為什麼是C」。
求學過程中,我很幸運,靠著搞懂這個「為什麼」,讀了新竹最好的高中(註1),大學讀的也是臺灣最好的大學當中不錯的科系。
但我鮮少問自己這麼努力的原因是什麼。
在源源不絕的成就感驅使下,我大部分時間都放棄了問為什麼的權利,一股腦地把心思花在學業上。
這樣的心態也讓我在探索未來方向時痛苦了好一陣子。
當身旁的人都汲汲營營地往投行、管顧靠攏,我開始很緊張,我開始對於身旁的人取得的成就感到害怕,更糟的是我發現不只有我,身旁許多同學也都必須面臨相同的煩惱。
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當第一名,為了追求一致性,為了維持領先者的優勢以及優越感,我們非常非常怕輸,更害怕自己以後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在歐洲交換時,和職涯的事保持了一個很剛好的距離,讓我開始看得清楚。
我開始思考以前每個選擇背後的原因,為什麼要去實習?為什麼要做那些學術報告?為什麼要去比商業競賽?我發現在這些選擇當中,我大多也是先列好了我該做的事,就一股腦地投入,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什麼。
從這大部分的選擇中,我也的確獲得了不少東西,但在真正靈魂拷問自己「為什麼做這些事」之前,我發現我永遠成為不了最好的,因為我總是在追隨別人的腳步。
在AppWorks實習的過程中,我很幸運能夠接觸到很多團隊的創辦人。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的partnerofficehour,也就是每個月一次partner和團隊做follow-up的時間,當天和Andy哥、Ching,還有創辦人一起開會。
印象很深的原因是,當那位founder講到公司未來的規劃時,他的眼睛是在發光的。
在他滔滔不絕講到已經超時,還是有千言萬語想要分享的那個瞬間,時間被拉回到了一年前,我想起站在第18屆DemoDay會場的那個下午,我在許多人眼裡見過相同的火焰。
我了解到,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是能夠感染人的,以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後付出努力,得到的成就感才是真的。
而這需要在每個選擇中,不再欺騙自己,真真切切地問自己為什麼;這需要停止把自己強塞到某個類別當中,而是思考過後才走進最適合我們的那個類別(或是如果還不存在,創造它)。
人生不像電影,我們能擁有很多次選擇藍色藥丸、紅色藥丸(註2)的機會,不放棄問為什麼的權利,才能在每次做這樣的選擇時,總是鼓起勇氣吃下紅色藥丸。
後記花了蠻長時間寫完這篇文章,因為在AppWorks學到的東西非常多,但受限於表達能力,以及很多東西無法實際量化,仍無法表達完我的所有感受,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在AppWorks幫助過我的人:首先非常感謝我的mentorChing,在實習過程中給了我非常多的幫助和建議,甚至在知道我對於下份實習的想法後主動想幫我牽線,真的是何德何能!感謝Joseph和Nice,在我離開之前分別抽空花了一小時跟我1-on-1討論職涯、對個人成長的想法,都讓我獲益良多。
感謝Natalie、Alyssa、Norman花了不少時間(地點大部分是在酒吧)跟我聊人生的想法、對於未來的方向。
在實習過程中,跟一開始面試時覺得很遙遠的大家能夠逐漸開啟雙向的溝通,能夠在工作之餘了解你們更多,真的很幸運。
最後感謝Yumo、Dory、Kevin的照顧,還有很重要的實習生們的陪伴。
你們讓上班這件事變成我每週最期待的事之一,從每一個人身上我都看到好多優點,也偷偷從你們那學了很多東西。
這四個月的實習對我而言也是一次自身心態、能力的加速,會很想念在這邊的時光的!希望以後無論用什麼方式,我也能對於這個社群做出貢獻。
TillnexttimeAppWorks!AW#20備註:新竹最好的高中是新竹高中出自TheMatrix第一集,當時反抗軍首領Morpheus給了男主角Neo兩個選擇:吃下藍色藥丸他將沉沉睡去,一早醒來仍在母體中過著舒適、熟悉的生活;吃下紅色藥丸,他將擺脫母體創造出的虛擬現實的控制,進入未知的現實世界。
最終Neo吃下了紅色藥丸。
MorefromJohnnyChuangFollowNTUUndergrad|DeFiEnthusiasthttps://defi.substack.com/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JohnnyChuang129FollowersNTUUndergrad|DeFiEnthusiasthttps://defi.substack.com/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延伸文章資訊
- 1AppWorks School 五週年報告:畢業4年校友,軟體工程師年薪 ...
這些特質,讓AppWorks School 校友在軟體業界的表現有口皆碑,多數合作的徵才企業,均給予良好評價,並願意持續從畢業生中招聘軟體人才。
- 2【2018 年度趨勢回顧】AppWorks 培養的328 家新創 - 公民報橘
在2018,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The AppWorks Ecosystem 校友生態系、AppWorks Funds 創投基金,以及AppWorks Scho...
- 3見識過風口之後?那些爆紅的AppWorks 團隊現在都在做什麼
AppWorks Accelerator 的校友名單已正式增至256 支新創團隊,是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生態系。你是否好奇,這些團隊在畢業後去了哪裡?
- 4經過7 年努力,AppWorks 生態系終成合體獨角獸 - INSIDE
AppWorks 今(1/23) 發表Year in Review 2017 年終總回顧,展現過去一年的努力成果,不管是AppWorks Accelerator 創業加速器、The AppWor...
- 5【AppWorks 實習心得】不要放棄問為什麼的權利 - Medium
回頭看,從大一第一次聽到AppWorks 開始,就努力與它建立連結:不斷follow 網站上更新的文章、大二下來公司參訪、甚至一個人參加了Demo Day #18,站在離舞台最遠的地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