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不是中國的?——殖民與對殖民的反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試問席近平是不是也希望台灣同胞過上好日子呢? 當然。
...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 不想给共产党统治。
因为共产党的统治不把人民当人对待,世界所有共产党都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為什麼臺灣不是中國的?——殖民與對殖民的反抗
鳴人選書
12Jun,2018
殖民及對殖民的抵抗構成了推動這座島嶼文化形成的力量,賦予它獨特的自我認同。
圖/路透社
近年來,在對大陸關係的臺灣人身分認同問題上,學界研究顯示做為文化轉變經驗的殖民主義,以及做為殖民活動的民族主義,兩者同樣與臺灣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
日本在臺殖民比英國的香港殖民體制整整短了一個世紀。
國際化資本主義使得香港在跨國經濟中更具地位,這是日本在臺殖民不具備的。
但我們可以說,日本殖民影響制度結構與文化情感的程度堪比英國殖民香港,並決定了近代臺灣有別於大陸的發展。
若與不列顛治下的香港相比,日本統治的臺灣與大陸斷絕得更有效率,也更徹底。
從日本殖民體制解放帶來的結果並非重回大陸,而是遭到流亡的國民黨占領。
國民黨視這座島為其暫時的根據地近40年,後來才終於在政治上與文化上開始順應占領地人民建造獨立臺灣的潮流。
這樣的獨立如今遭到大陸共產黨政權威脅。
對於北京政權而言,理想中的統一是兩個被殖民主義分隔的「華人」社會的「再統一」。
反對統一的人則認為一個世紀以來,兩個社會已經走上分岔的發展軌跡,對他們來說,這種「再統一」是一個民族遭到另一個民族的殖民接管。
並非「漢化」,而是「臺灣化」
臺灣的情況與香港類似,被殖民的過去(對反對統一的人來說,這同時包括日本與國民黨的統治)恰是主張兩邊差異性的潛臺詞。
荊子馨(LeoChing)曾簡要描述過臺灣、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三角關係所造成的矛盾:
從認同中國民族主義,以此為殖民地解放的必要推動力,到後殖民時代對中國統治的幻想破滅、反感,中國始終在臺灣人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瓦解,以及臺灣對日曖昧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易言之,臺灣殖民地、日本帝國與民族主義中國之間的三角關係構成了一塊領域,矛盾、衝突、合謀的欲求與認同,都反映、折衝、克服於其上。
儘管當前對於臺灣獨立以及與中國再統一的辯論是個後日本時期的現象,但日本殖民時期仍然是強大的潛臺詞,「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問題根深蒂固地聚訟其間。
我們還可以說,廣義來看,把「移墾殖民主義」也包括在內的話,殖民主義在臺灣的歷史更是漫長久遠。
臺灣是一個島嶼社會,呈現出來的殖民主義,具有其他被併入政治實體的長期定居社會不易觀察到的歷史深度。
臺灣歷史的形成確實可以看成一連串殖民主義的過程:島上最早的移民在數千年間已土著化,卻遭到明朝時期來自大陸移民的殖民及取代,情況至清季尤甚,之後是荷蘭殖民者統治,接著清朝將臺灣納入其行政體系,再來是歷經半世紀的日本殖民,二戰後接踵而至的是國民黨政權,如今則是來自大陸的持續威脅。
殖民及對殖民的抵抗構成了推動這座島嶼文化形成的力量,賦予它獨特的自我認同——這不僅是某種抽象「中國性」的地方版本,而是一種獨立的身分認同,這並非「漢化」(sinicization),而是臺灣化過程的產物。
人們經常將晚清臺灣與大陸的分裂,視為「中華」民族建構與鞏固過程中的問題,這個過程被日本殖民體制打斷了半個世紀。
然而,就像高隸民(ThomasGold)在近年來一篇文章裡提出的觀察,臺灣從來就不曾是「中國的」。
即使我們把清朝當成「中國的」,但清朝對臺殖民卻被日本中斷,是日本完成了殖民、統一全島的工作。
鮑梅立(MelissaBrown)在她那本標題聳動的《臺灣屬於中國嗎?》(IsTaiwanChinese?)一書中表示,人們與大陸故鄉的情感連結,在時間上隨著變遷的政治與經濟形勢而轉變,任何臺灣具「中國性」的觀念——甚至包括「中國性」這個範疇本身——已不再被理所當然奉為圭臬。
「民族建構」在每一個階段都牽涉到政治與文化上的制約與取代,無異是一段長期的殖民與反殖民抵抗過程。
臺灣的民族建構並不屬於大陸民族建構的一部分,而是與大陸的民族建構平行發展,這一點同樣讓臺灣有別於香港,導致臺灣的處境更接近人們一般理解的殖民主義:
一個民族被另一個民族征服。
由於國土大小、國力與國際影響力的差距使然,兩國期望的關係有所出入對臺灣來說尤其是個問題。
圖/歐新社
臺灣不僅僅是漢文化的地方分支
正是這種獨立的民族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自我形象造成最大的威脅,「中國」則可等同於其國內占優勢的漢族。
一旦體認到臺灣不僅僅是漢文化的地方分支,還是與之相異的民族組成,有其獨特的自我認同——由各個原住民族文化、從中國東南接踵而至的河洛與客家移民及1945年後的「難民」之間的互動構成,並且帶有這座島嶼複雜的殖民經驗烙印——導致「漢化」(即成為漢人,或是「同化」,兩者同樣是以優勢漢文化為前提)此一意識形態遭受質疑,但漢化卻是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假設,支撐著「中國為一凝聚民族實體」的概念。
漢化不僅暗示多元族群被統合在單一「中國性」標籤下,更暗指漢族本身也受到時間與空間變數影響,在這塊標著「中國」之名的大陸上與其他族群認同產生交流,而非「中國人」認同的永恆錨點。
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去漢化」(de-sinicization)的分量跟「漢化」不相上下。
如同鮑梅立所說:
臺灣如今成了全球焦點,因為它正在進行國族與族群認同的轉化,其影響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族認同來說是不受歡迎的。
1945年至1991年間,臺灣政府將臺灣描繪為族群意義上的漢族及國族意義上的中國人,甚至宣稱自己為中國大陸的合法政權。
從1987年起,臺灣人出於明確的政治目的,為了證明自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距離,愈趨頻繁地主張臺灣認同是將近400年來漢文化與漢人祖先、原住民文化與原住民祖先,以及日本文化(但沒有日本人祖先)創造出來的混和,而且整個20世紀都獨立於中國……是獨立的臺灣。
這為中國當局統治各族群領土帶來了爭議:倘若臺灣人因為族群差異而獲准「脫離」該國族,那麼圖博人或突厥裔穆斯林(如維吾爾人),甚或是廣東人又有何不可?臺灣獨立恐怕會造成骨牌效應,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如同蘇聯,或是情況更糟的南斯拉夫。
不要把中國的「中國性」看得理所當然
「中國」為一虛構概念且是來自西方的發明,這看法明顯牴觸具實證傾向的民族主義史學主張,後者會不顧真實時空脈絡,硬將「中國」的起源推溯至有人類在該地區居住之始,並主張該地區的疆域與歷史皆為「中國」所有。
在述及民族形成的民族主義敘事中,殖民主義最重要的影響在於中斷了「China/中國」的同化過程。
民族主義敘事絕不否認民族存在著一個社會或文化基礎。
如同前面提到的日本殖民主義在臺灣遺留的影響,可知殖民主義不僅催生出抵抗行動,也創造出新的文化臍帶連結,長期下來這些均將成為社會文化肌理的一部分。
我們稱之為「中國」的這個區域,是許多殖民行動的產物,其中最重要的即今日決定其民族輪廓及文化構成的漢/華殖民行動。
但殖民行動也會在民族文化結構的斷裂處留下痕跡,顯示主張文化同質為不實之論。
對於「China/中國」的形成來說,強力併吞與和緩同化一樣不可或缺。
鮑梅立觀察到「去漢化」對「中國」的民族構成而言,重要性與「漢化」相當,這不僅捕捉到影響「China/中國」形成過程的兩股衝突力量,也凸顯出文化與政治認同的歷史偶然性。
如同單國鉞所言,絕對「不要把中國的『中國性』看得理所當然」,還要問:「中國是如何變成中國人的」(howChinabecameChinese)。
若從上述討論來看,連「中國」如何變成「中國」,也同樣是個問題。
一般認為可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臺灣結合在一起的「中國性」,其實會隨著政治、經濟情勢變動而不同,尤其是經濟情勢——這已是公開的祕密。
臺灣的情況跟香港一樣,經濟菁英在追求大陸提供的經濟機會時,也明顯展現出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的最大意願。
臺灣的民族建構並不屬於大陸民族建構的一部分,而是與大陸的民族建構平行發展。
圖/路透社
臺灣人/中國人認同之衝突
馬英九在任總統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的親北京政策,代表持續不斷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衝突又一次向後者傾斜——至少直到2014年春天所謂的「太陽花運動」反對與大陸有更緊密的經濟連結為止前是如此。
稍晚發生的香港民主抗爭運動,也導致人們重新思考往政治和解與妥協靠攏的做法。
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不見得能消除臺灣海峽兩岸的隔閡感。
2015年四月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否決了臺灣加入新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會員申請,據推測可能是因為不滿臺灣使用「中華臺北」、而非承認臺灣為「中國」一部分的「中國臺北」之名。
爭執與相互懷疑不僅在國與國的互動中明顯可見,也清楚反映於民眾觀感上。
臺灣年輕人在大陸尋求工作機會,但這並未減緩他們因其臺灣人認同遭否定而產生的憤慨,以及多數民眾對大陸的疑慮。
由於國土大小、國力與國際影響力的差距使然,兩國期望的關係有所出入對臺灣來說尤其是個問題。
出於情感、金錢或地緣政治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吸引力似乎讓臺灣的許多人無法抗拒——對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外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實施的壓迫政策與侵略性的海外擴張或許有所疑慮,但經濟利益與美化的東方想像卻壓倒了所有懷疑。
由於「臺灣『屬於中國』」(Taiwanis“Chinese”)的看法相當普遍,要求獨立的呼聲很容易被人以罔顧現實為由駁回,要不就是擔憂這樣的呼聲會為本已高度不安的東亞局勢帶來更多動盪。
儘管如此,抵制將地緣政治與歷史現實混為一談仍然相當重要。
無論在大陸或臺灣(或是香港),從中國民族主義者的觀點來看,統一將終結殖民遺留下來的分治局面。
從臺灣人、香港人,或是其他相信有可能以不同方式做「中國人」、甚至根本不做「中國人」的人看來,統一帶來的是該地殖民史的最新篇章,而他們的看法也同樣合理。
從這種角度來看,殖民性不僅是一個國內問題,也是國際關係中的問題。
小結
「國族意識」與「殖民主義」這兩套概念之間的衝突並非「中國」或東亞所獨有,卻也彰顯出以民族國家構成的全球體系充滿各種緊張關係,而迫使情況浮上檯面的是全球化。
每件個案的結果則端視地緣政治勢力的調整。
一個民族有沒有能力順應當前局勢與大眾對民主的渴望,隨心所欲地處理各方勢力,關鍵在於這個民族能否克服過去的包袱。
誠然,把歷史從民族國家中拯救出來是必須的。
為了實現這種解放,重要性不亞於此的另一點是,從民族國家創造的歷史中,把民族國家自身給拯救出來——這樣的歷史很容易從認同的反射,變成認同的牢籠。
認清構成民族國家的各種殖民行為,則是實現上述目標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本文摘自《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完整內容見第二章〈臺灣: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作者: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譯者:馮奕達出版社:衛城出版出版日期:2018/05/23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書封。
圖/衛城出版提供
民族主義
鳴人選書
中國
國民黨
衛城出版
延伸閱讀
台獨、華獨、統派:如何分類不同的統獨主張?
妥協或激化國族主義?澳洲工作場域中的認同政治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作者其他文章
面對劇烈氣候變遷——我們必須拿回我們的未來
《中美爭鋒》誰是贏家?軍事領域由美國持續掌控
許智翔/看《泥濘中的老虎》——那個為戰友平反的藥劑師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開戰》,美中夾擊下的台灣會如何?
V太太/《婚姻生活》:不完美但真實的自己終於淬煉成形
吳曉樂/「小時不讀書,長大當工人」:技術與學歷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楊貴智/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進擊的公民》教你如何看社會
日本道路的散步學入門:關於空襲、居民與城市的共同生存之道
吳曉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人慈》的良善超越了恨
V太太/《女孩、女人、其他人》:每個女人的生命,都是一場安靜的革命
朱嘉漢/人真的生而不平等嗎?對《偽歧視》的幾點想法
何明修/政治極端主義的微觀起源:評《年輕人為何憤怒》
《樂觀者的遠見》:我們能預見並預防政治中的治理危機嗎?
溫朗東/《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對「疑美論」的正面迎戰
左派早星陳映真:他的最後一次動搖,與最終獻祭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鳴人選書
編輯室嚴選好文好書,作為各種議題的延伸閱讀。
最新文章
亂世中的革命和光榮的香港人:《時代革命》作為一部香港史詩
美中角力之下的波斯灣風雲:中共對阿聯酋政經作為的戰略意義
一債還有一債高?中國地方債總額創新高情勢險峻
人類不再是戰場第一防線:淺談「無人載具母艦」概念的成形
有飯吃有廁所上,就文明了?關於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封印事件之我思
最多瀏覽
神盾系統的過去與未來——台灣取得神盾艦的意義
台灣每人每年才分兩萬?中共統戰淪「高級黑」笑談
我國警政高層「行銷」指令:是上命下從,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邂逅在六號車廂》鏡頭下的「真實俄國」,兼談俄國影業參與國際合製
山難要救還是不救?北美第一高峰「有條件」的救援抉擇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延伸文章資訊
- 1同樣受過日本殖民,為何韓國人「反日」、台灣人卻「親日 ...
換言之,台灣原來的抗日志士在日本殖民政府嚴厲鎮壓之後,或者噤聲,或者被關在監獄裡,不然就是投奔祖國參加抗戰。如此在台灣還能發聲的,當然就主要是那 ...
- 2認識台灣歷史篇
積極治台. 1895. |. 1945.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 1895年清朝割讓台灣與日本,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1年。 1945. |. 至今. 中華民國在台灣.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歸還中國。
- 3中華民國殖民台灣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殖民台灣論是一種認為從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至今,臺灣屬於第五次被殖民時期的觀點。認同該觀點的學者認為,中華民國在接管台灣之後,採取內部殖民或類 ...
- 4韋傑理:4個殖民時期,日本貢獻最受台灣學生肯定 - 民報
結果發現,日本殖民時期獲得「台灣族群」(Ethnic Taiwanese)評價最高(正評達70.5%);國姓爺明鄭時期與荷蘭時期居次(正評比率介於5-6成之間);清 ...
- 5為什麼臺灣不是中國的?——殖民與對殖民的反抗
1. 試問席近平是不是也希望台灣同胞過上好日子呢? 當然。 ...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 不想给共产党统治。因为共产党的统治不把人民当人对待,世界所有共产党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