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禪心-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書名:楞嚴禪心,作者:釋果醒,出版社:法鼓文化,ISBN:9789575988401,類別:智慧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頁
書籍
本版
法鼓文化
智慧人
楞嚴禪心
商品圖片
prev
next
楞嚴禪心TheMindofChanasIllustratedintheSurangamaSutra
作者:釋果醒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15x21cm/168頁/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51
ISBN:9789575988401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53(85折)
有庫存
放入購物車
加入下次購買清單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prev
next
大智慧到彼岸:心經講記
會員價85折$170
以心觀心:默照禪要領
會員價85折$238
阿彌陀佛50問
會員價85折$153
大菩提心:發大菩提心,利人即利己;學菩薩萬行,福慧滿人間。
會員價85折$85
藥師佛50問
會員價85折$136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二版)
會員價78折$203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三版)
會員價85折$357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大字版)
會員價78折$172
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大字版)
會員價78折$156
信解行證入華嚴:華嚴經法要
會員價85折$408
書籍介紹
內容簡介
影音欣賞
目錄
序/後記
精采書摘
延伸閱讀
購物說明
關鍵字:學佛入門、楞嚴經、唯識學、禪修、聖嚴法師
內容簡介
↑TOP
《楞嚴經》的修行地圖★我們的心與「佛心」,完全相同,只是誤用了不一樣的操作模式!★真心,從來不生不滅,我們卻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選擇了「生滅」的功能。
★開悟在楞嚴!學習真心的「操作方法」,活得萬事如意。
虛雲老和尚勸人把《楞嚴經》整部背起來,聖嚴法師宣講此經長達二十年。
《楞嚴經》很重要,卻也不容易懂,特別是經中有些觀念與常人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
比如: 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都是真心產生的「虛妄夢境」。
沒有一個「主體」,在時空中穿梭。
眼前這個人是心中產生的「影像」,不在眼外、心外。
《楞嚴禪心》為果醒法師多年來研習、講說與實踐《楞嚴經》的心得,能幫助讀者理解經義,並在生命的每個當下,練習「無能所」的操作,時時修,處處修,直至圓滿具足,沒有一事不如意。
‧常有人說:「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其實心是很可靠的,心隨境轉,完全是知見和操作錯誤所致。
以布偶戲做為比喻,布偶的舉手投足,活靈活現。
其實看到的只是布偶的色相,看不到幕後推手。
‧五蘊的運作模式,相當於後宮佳麗的競出法則,稱為「隨重」。
此外,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你生什麼心,就現什麼境。
‧眾生喜歡玩「特寫」,縱身五欲汪洋,卻是可入不可出,流連於色、聲、香、味、觸的局部波浪,樂此不疲。
‧每個當下,只要有一個我,看到另一個對象,就是「作對」。
對開悟者而言,沒有「能所」分別,也就是沒有東西跟你作對。
可從止觀方法來練習,沒有特定的對象,不作對。
‧平等心:處理一筆百萬元訂單和打一個噴嚏,都是同樣重要。
‧放鬆:當你在做帳,整個環境都在做帳;當你在工作,整體環境都在工作。
身與心合一,心與事合一。
‧當下的心,根本無法喜歡或排斥任何色相、聲相。
當你聽到某人的聲音,心生排斥,其實聲音已經消失,想要排斥、不聽,已是第二念。
‧無論是喜歡或排斥的相,都是自心感知的對象。
把心中浮出的相,當成是他或她,根本不是對方,只是法塵的影和響,一般人即使受苦,對此操作仍是樂此不疲。
‧只要認為念頭裡有人、有我,念念相續,則永遠無法從夢中醒來,無法認清「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其實,「心中的媽媽」僅是無知無覺的法塵,當生當滅的影像。
☆每一念都是圓滿的,當下都是真心的妙用。
常聽到有人說,忙得沒有時間修行,其實念念都是修行的機會。
「複習業力」或是「選擇修行」,就由自己決定。
【作者簡介】釋果醒一九五三年出生於臺灣高雄,一九八四年追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習禪,一九八六年於法師座下出家,二○○五年成為聖嚴法師傳法法子。
曾任法鼓山農禪寺禪坐會和禪修推廣中心輔導法師、美國紐約東初禪寺兼象岡道場住持,現任法鼓山副住持、禪修中心副都監及禪堂堂主。
三十三歲出家,自云人生「三三來遲」,出家後,對漢傳經典及禪宗體用心法,融會貫通。
二○一一年起,結合《楞嚴經》、《圓覺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等經教,於臺灣、美國、澳洲、莫斯科、波蘭、香港、新加坡等地,帶領止觀、默照、話頭、念佛禪等禪修活動,經常為海內外各地人士宣講無我心法。
影音欣賞
↑TOP
目錄
↑TOP
【自序】《楞嚴經》的修行地圖
〈楔子〉真心的十個特質
真心與妄心
佛用與眾生用
〈第一講〉見性是心
執著
禪的修行
活在當下
〈第二講〉見性無動
性與相
五個聚落
收心
〈第三講〉
見性不滅
迷與悟
東湧西沒,西湧東沒
觀、照、提
〈第四講〉見性不失
五種妄想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影與響
〈第五講〉見性無還
五蘊本如來藏
只有現象,沒有順逆
隨緣與隨業
〈第六講〉見性無雜
前塵
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不轉相的基本知見
〈第七講〉見性無礙
日面佛,月面佛
逆來順受
應時不取相
〈第八講〉見性不分
觀世自在
平等心
放鬆
〈第九講〉見性超情
不觸事而知
相信的世界,體驗的世界
停止無明高速列車
〈第十講〉見性超見
不對緣而照
無能所的生活體驗
萬事如意
序/後記
↑TOP
《楞嚴經》的修行地圖
《楞嚴經》是禪宗很重要的一部經典,古德向來有「開悟楞嚴,成佛法華」之說。
近代虛雲老和尚勸人要把整部經背起來,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則從一九八四年起,於臺灣及美國兩地,宣講此經長達二十年。
種種可見,漢傳禪佛教對《楞嚴經》的重視。
《楞嚴經》很重要,卻....more
精采書摘
↑TOP
不轉相的基本知見
一般人面對不如意的現象,總是試圖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
禪,則是不轉現象,直接從現象認得真心。
與人交談,或是對方給我們臉色看,都是自心的東西,不需轉化現象、不必對治瞋心,而要找到那顆能感知的心。
日常生活中練習不轉相,基本要有三個知見:
(一)後....more
停止無明高速列車
《楞嚴經》指出,眾生之所以不斷地造業受報,是因一念妄動,以無明能所,高速畫出虛空、世界、眾生、業果等種種現象,再透過識心的錄影、放影功能,執著現象中有個「我」在看、在聽、在想、在學習、選擇要或者不要。
如此能所運作,使得這列無明列車,持續保持於高速....more
萬事如意
每個人的心都是圓滿具足,沒有一事不如意。
只是一般人以五蘊是我,認為有人、有我是天經地義的事。
若外境不如己意,就怪罪他人、抱怨環境,很少反思,更看不到外境只是前念的殘影。
要達到萬事如意,有三種操作方式:
(一)改變現象
多數人都希望改變現象來順自己....more
延伸閱讀
↑TOP
本來面目:〈觀心銘〉講記
楞嚴經新詮
楞嚴早課-CD
楞嚴咒大悲心經典御守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
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
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
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
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
閱讀焦點
緬懷一行禪師
放鬆、體驗、放下
本館最新
新書上市
限量商品
即將出版
編輯推薦
分類一覽
閱讀分類
學佛入門
快樂生活
心靈禪修
親子閱讀
素食健康
傳記人生
生活禪
精進禪修
經典法門
生命教育
學術論叢
佛教文史
藝術行旅
特惠組合
英文書
日文書
簡體書
法鼓分類
大自在
人間淨土
人生DIY
禪味廚房
人生雜誌
經典人物故事
大智慧
大視野
好 讀
我的佛菩薩
故事寶盒
琉璃文學
聖嚴書院
般若方程式
高僧小說精選
梵唄課誦
清心百語
隨身經典
現代經典
學佛入門
學佛入門Q&A
禪修FollowMe
輕心靈
寰遊自傳
家中寶系列
新亞洲佛教史
禪修指引
智慧人
智慧海
智慧掌中書
中華佛學研究所
佛學會議論文彙編
法鼓文理學院
聖嚴教育基金會
法鼓山年鑑
世紀對話
漫畫
出版社一覽>>
作者專區
聖嚴法師
達賴喇嘛
惠敏法師
繼程法師
線上活動
訂閱《人生》一年,特惠價1680元(原價2160元)!再贈繼程法師《話頭365》more
延伸文章資訊
- 1禪心學苑- 首頁
【苑訓】:正見、正行、正覺、正度。【宗旨】:將修行落實於生活,將經典應用於人生。【理念】:以教育為本,以經典為師,以自心為歸,以覺他為願。【禪風】:曹溪禪法 ...
- 2禪心中醫診所|工作徵才簡介 - 1111人力銀行
禪心中醫診所|禪心集團是2012年從健保中醫診所及傳統整復推拿起家,我們擁有完整的醫療團隊和受過專業培訓的整復推拿師,近日跨足健康生活領域將推出禪心健康生活系列 ...
- 3楞嚴禪心-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書名:楞嚴禪心,作者:釋果醒,出版社:法鼓文化,ISBN:9789575988401,類別:智慧人.
- 4禪心徒手整復推拿 - Facebook
禪心徒手整復推拿, Taipei, Taiwan. 1378 likes · 68 talking about this · 510 were here. 【禪心徒手】服務項目: 脊椎整復/ 四...
- 5禪心禪意:不是有、亦非無;沒有界限,只有放鬆與覺知……
果峻法師在磨墨、洗筆、裁紙之中,領受其師「無為而為」的教導;爾後他也在向大師求道與帶領學生之間,堅定對禪法的信心;在與一切人事物交會互動之時,練習放鬆、把心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