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健康】常睡醒時發現高舉雙手醫生:患頸椎病機率大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同人睡姿各異,原來睡姿亦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狀況。

有網民發現自己睡覺時會高舉雙手到頭頂,甚至舉到雙手麻痹而驚醒。

求醫後得知,這竟是頸椎病的先兆 ... 更多健康資訊 開啟hketApp 【頸椎健康】常睡醒時發現高舉雙手 醫生:患頸椎病機率大增 健康 13:47 2022/09/01 分享: 分享: 熱門 下流上車族 濕疹過敏大全 美麗戰場 兒童疫苗 野人老師 超市大搜查 李啟言 消委會 1萬消費券 靚太安樂窩 ▲常睡醒時發現高舉雙手,醫生警告此舉反映患頸椎病機率大增! 不同人睡姿各異,原來睡姿亦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狀況。

有網民發現自己睡覺時會高舉雙手到頭頂,甚至舉到雙手麻痹而驚醒。

求醫後得知,這竟是頸椎病的先兆。

最新影片: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林頌凱在著作《不開刀,治頸椎》表示,睡覺時高舉雙手的習慣,反映一種常見都市病為「上交叉綜合症」,20多歲的年輕人亦屬於高危族群,原因是都市人常玩手機,並呈現頭前伸、肩膀聳起的不良姿勢。

人體一旦習慣頭部前傾的姿勢,就會令後頸及前胸肌肉緊繃,造成肩頸酸痛,引發「上交叉綜合症」。

症狀若更嚴重,可令手臂麻痺,導致頭痛、頭暈,甚至造成其他因壓迫神經產生的頸椎病症狀。

一步自測頸椎健康 他推薦一項非常簡單的自測頸椎健康方法: 把手舉起,做類似投降動作。

身體若感到特別舒服,甚至常睡醒時發現雙手舉高,即代表患頸椎病機率大增。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康健天地一級物理治療師顏貴輝也表示,使用手機時的不良姿勢,例如過份彎低,頭愈低,頸愈要承受多幾倍壓力。

假設頸部角度呈15度,頸部承受的重量是27磅;當頸部角度呈45度,頸部承受重量將高達49磅。

日積月累下,頸部承受過大壓力,會形成頸部勞損,引伸頸痛、肩膊痛、手臂痛等痛症,如神經線受壓,便會出現麻痺的情況,嚴重時有頭痛、作嘔作悶。

同場加映:防肌肉勞損小貼士 ▼點擊圖片放大 +4 +3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獨家優惠】百佳網店購物滿$800減$40折扣碼(500份):https://bit.ly/3we1pJ8 責任編輯:羅嘉欣 相關文章 【KO頸痛】長期用電腦手機致退化性頸椎 醫生一招睡眠建議低成本紓緩頸痛 16:05 2021/11/01 【KO頸痛】長期用電腦手機致退化性頸椎 醫生一招睡眠建議低成本紓緩頸痛 【肩頸痛】經常低頭工作蹺腳易致頸椎痛 按摩師傅教一招促進血液循環 10:52 2022/04/05 【肩頸痛】經常低頭工作蹺腳易致頸椎痛 按摩師傅教一招促進血液循環 【TOPick診症室】頸椎不同節數受創影響不同能力 骨科醫生拆解急症處理及專科治療 09:00 2022/08/09 【TOPick診症室】頸椎不同節數受創影響不同能力 骨科醫生拆解急症處理及專科治療 你可能感興趣 【KO頸痛】長期用電腦手機致退化性頸椎 醫生一招睡眠建議低成本紓緩頸痛 16:05 2021/11/01 【KO頸痛】長期用電腦手機致退化性頸椎 醫生一招睡眠建議低成本紓緩頸痛 【肩頸痛】經常低頭工作蹺腳易致頸椎痛 按摩師傅教一招促進血液循環 10:52 2022/04/05 【肩頸痛】經常低頭工作蹺腳易致頸椎痛 按摩師傅教一招促進血液循環 【TOPick診症室】頸椎不同節數受創影響不同能力 骨科醫生拆解急症處理及專科治療 09:00 2022/08/09 【TOPick診症室】頸椎不同節數受創影響不同能力 骨科醫生拆解急症處理及專科治療 頸椎病 頭痛 頭暈 失眠 醫生 作嘔 痛症 壓力 治療 運動 最高瀏覽 【Do姐離巢】鄭裕玲親證拒與TVB續約 解釋離巢原因歡迎與其他電視台合作 16:38 2022/10/21 【Do姐離巢】鄭裕玲親證拒與TVB續約 解釋離巢原因歡迎與其他電視台合作 【好人好事】的士車頭窗插兩支香 殯儀業者揭真相司機獲讚心地好 12:39 2022/10/21 【好人好事】的士車頭窗插兩支香 殯儀業者揭真相司機獲讚心地好 【恃肚行兇】孕妻懷念前男友味道 丈夫買遍香水仍無法解決 13:45 2022/10/21 【恃肚行兇】孕妻懷念前男友味道 丈夫買遍香水仍無法解決 昔日新聞 電子報 會員專區 訂閱/續訂 主頁 即時新聞 財經 理財 科技 中國 國際 商業 中共二十大 施政報告2022 大灣區 ESG 移民百科 博客 TV TV 財經台 地產台 家庭台 健康台 趨勢 財金猛人追蹤 財金專欄 研究報告 趨勢分析 投資 即時行情 市場拆局 新經濟 板塊攻略 大市 專訪 財金教室 行情 報章 周刊 實戰區 財智薈 報章 要聞 評‧析‧天下 金融 中國 國際 投資理財 地產 港聞 政治 評論 行政人員 工商 副刊 置業家居 投資理財周刊 昔日新聞 專欄 投資 樓市 香港 中國 國際 商貿及科技 副刊 知識 新經濟 宏觀 財金 業績 財富 消費 科技 地產站 即時樓市 新盤專頁 二手專頁 睇片揀筍盤 買賣樓攻略 家居生活 資助房屋 視頻新聞 實用工具 海外置業情報 TOPick 話題 健康 親子 娛樂 新聞 休閒消費 觀點 TOPickTV 靚太生活雜誌 Band1學堂 醫‧健 中小企 業界頭條 商管策略 數碼轉型 大灣商機 行內熱話 博客論壇 特約 iMoney智富 股樓投資 理財智慧 名人薈萃 環球政經 iMTV+ hket訂戶/會員專區 TOPick會員專區 iMoney會員專區 hket電子書書架 iMoney雜誌 RSS 其他版本: 文字版 揭頁版 集團網站 集團招聘 私隱政策 內容授權 常見問題 使用條款 訂閱條款 廣告查詢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豁免條款 香港經濟日報版權所有©2022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複製連結 {tit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