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作品《吶喊》(Skrik,又譯《尖叫》)舉世聞名, ... 不過大英博物館的專家最近解釋,畫中人其實是聽到大自然的尖叫, ...
港聞立會選舉娛樂生活科技國際經濟觀點體育女生熱話中國好食玩飛社區藝文格物影像更多服務登入港聞立會選舉娛樂生活科技國際經濟觀點體育女生熱話中國好食玩飛社區藝文格物影像港聞社會新聞突發偵查政情深度香港經濟天氣立會選舉娛樂即時娛樂電影眾樂迷生活健康教煮親子寵物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科技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國際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經濟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觀點社論01觀點周報體育即時體育跑步Jumper武備志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中國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社區伙伴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影像紀實動感影像熱話攝影界請先登入享受更多會員獨家優惠及功能!登入新聞總覽港聞立會選舉娛樂生活科技國際經濟觀點體育女生熱話中國好食玩飛社區藝文格物影像其他服務訂閱《香港01》周報世界專題《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 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 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國際世界專題世界專題《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 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撰文:吳嘉善出版:2019-03-2120:03更新:2019-03-2120:03挪威畫家蒙克(EdvardMunch)的作品《吶喊》(Skrik,又譯《尖叫》)舉世聞名,畫中人表情驚恐,雙手托面及張大嘴巴,似乎是在尖叫。
不過大英博物館的專家最近解釋,畫中人其實是聽到大自然的尖叫,所以不安地捂着耳朵。
大英博物館將在4月11日至7月21日舉辦英國45年來最大的蒙克畫展,其中一幅展品是黑白版本的《吶喊》,為現存4個版本之一。
策展人巴特拉姆(GiuliaBartrum)表示,蒙克在這幅版畫的右下角寫着:「我感受到整個大自然在高聲尖叫」,可見畫中人是聽到尖叫所以掩耳,而非自己在尖叫。
蒙克1892年某天在挪威奧斯陸(Oslo)散步時,看到眼前天空變成血紅色,那一刻令他突然非常焦慮,卻也從中得到創作《吶喊》的靈感。
巴特拉姆說:「蒙克試着捕捉一種情緒或一個時刻」,她又認為畫中人感受到山脈的力量,但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心理作用。
蒙克在這幅版畫的右下角寫着:「我感受到整個大自然在高聲尖叫」,可見畫中人是聽到尖叫所以掩耳,而非自己在尖叫。
(視覺中國)▼▼蒙克更多出色作品 點擊圖片欣賞▼▼+1奧斯陸蒙克博物館(MunchMuseum)館長亨里克森(SteinOlavHenrichsen)同意巴特拉姆的看法,但是他說不介意外界用其他角度詮釋畫作:「在冷戰時期,《時代》(Time)雜誌曾將《吶喊》放在封面,暗示他們對時局及原子彈的看法。
」他續指:「我們也有聽聞,英國人最近用這幅畫表達他們對脫歐的感覺,大家可以用各種方式解讀和欣賞藝術。
」達文西逝世500周年《蒙娜萬娜》之謎待解 法專家:或為大師真跡美國醫生睇名畫學診斷 達文西有咩病你知道嗎?達文西傑作《救世主》推遲展出 全球最貴名畫或非大師真跡(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英國藝術挪威
延伸文章資訊
- 1吶喊(繪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2名畫《吶喊》中的人原來不是在吶喊?大英博物館揭秘畫家本意
《吶喊》(挪威語:Skrik),或譯稱《尖叫》,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93年的作品,是表現主義繪畫風格著名的作品。《吶喊》是奠定孟克 ...
- 3《吶喊》畫中人不是吶喊也不是尖叫大英博物館解開掩面原因
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作品《吶喊》(Skrik,又譯《尖叫》)舉世聞名, ... 不過大英博物館的專家最近解釋,畫中人其實是聽到大自然的尖叫, ...
- 4愛德華·孟克《吶喊》究竟蘊含著什麼意義? - 求真百科
幾世紀以來,孟克《吶喊》畫中暴風雨般的雲彩被許多藝術史學家和收藏家解釋為畫中主角的內心投射、一種恐懼的存在主義象徵。
- 5孟克,表現主義 - 名畫檔案
生命的吶喊:孟克Edvard Munch 1863 ~ 1944 Norwegian ... 孟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