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在想什麼:一生受用的心理學入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了解人在想什麼:一生受用的心理學入門. 作者 涉谷昌三、小野寺敦子. 譯者 詹慕如. 出版社 究竟出版 ... search 熱門: 與劉德華共讀與神對話.限時限量5折!最夯★3分鐘未來日記在家追劇!吳念真人間條件57折 登入 註冊 0 商品分類 商品分類 獨家商品 獨家商品 刻字餐具刻字文具太極能量貼紙筆記本紙膠帶 心靈勵志 心靈勵志 心靈成長心理學新時代療癒勵志故事荷歐波諾波諾 商管理財 商管理財 自我成長經營管理趨勢科技人際溝通投資理財 文學小說 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歐美小說日本文學歷史文學多國文學 知識學習 知識學習 學習方法人文哲思世界史地科普藝術英語學習日韓多語 健康塑身 健康塑身 醫療保健養生療癒塑身方法健康飲食兩性關係 生活親子 生活親子 教養觀念育嬰幼兒生活美學趣味益智 優惠活動 優惠活動 深層清理,身心靈經典組合獨家優惠,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66折小確幸,幸好沒錯過!零極限心靈展2本75折。

全網滿888限量選贈兩週讓你變健康《用七色飲食打造不生病的身體》華燈之下,讓故事陪你2本75折。

全網滿888限量選贈兩週讓你變健康《用七色飲食打造不生病的身體》全球各國商管冠軍書,2本75折!全網滿888限量選贈兩週讓你變健康《用七色飲食打造不生病的身體》全網書籍任10本75折(獨家及特惠品除外)獨家限定優惠 暢銷排行 暢銷排行 新聞專欄 新聞專欄 活動講座 活動講座 團購服務 團購服務 精彩專欄避疫調整暢銷榜優惠活動結帳 首頁商品分類心靈勵志心理學 close 商品編號:T0400017 了解人在想什麼:一生受用的心理學入門 作者 涉谷昌三、小野寺敦子 譯者 詹慕如 出版社 究竟出版社 系列 心理系列 出版日 2009-12-30 定價 $310 優惠價 79折 $245元 特惠訊息 全網書籍任10本75折(獨家及特惠品除外) 分享至 試閱 數量 無法銷售無法銷售 願望清單 內容簡介 試閱 內容簡介 不了解人心,走到哪兒都碰壁!這是你的基本功!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現代社會人人必修! *最長銷的心理學入門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50萬讀者齊心推薦! *絕佳圖文呈現,關鍵的知識,實用的技巧,只需這一本,你就能輕鬆掌握心理學的重要觀念!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

生活中最常見的困擾,也往往跟人有關。

「為什麼人和人這麼不同?」 「如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如何認識真正的自己?」 人心並非深不可測,了解心理學,是人際溝通的第一步,讓你一生受用無窮。

精采內容 第1部 「人的感覺」和心理學 記憶有哪些保存方法?•人是如何記住他人的臉?•如何發揮潛意識的功效,影響他人? 第2部 「人的成長」和心理學 親子之間的牽絆是從何時開始的?•聰明就是智商高嗎?•兒童是在模仿中成長 成長一定會有反抗期•成人期最充實、壓力也最大•如何才能愈老愈幸福? 第3部 「性格、感情」和心理學 人不停在替換著面具?•佛洛依德如何解析人的心理?•試著分析自己的夢 如何認識真正的自己?•欲望未得滿足,才會有更高的目標•忌妒和恐懼背後的心理情結 第4部 「社會、人際關係」和心理學 介於陌生人和熟人之間的「熟悉的陌生人」•群體愈大,愈不會幫助人!•恐慌會傳染嗎? 社交恐懼是因為太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戀愛是生理興奮的結果?•第一印象如何決定? 領導力是從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與其平等,人更要求公平•容易愛上與自己相似卻又不同的人 第5部 「心的疾病」和心理學 人為什麼會得心病?•社會上特立獨行的人•強烈衝擊和壓力會造成心靈創傷 時代潮流下的流行症候群•自殺的深層心理是什麼?•治療心病的諮商師在做些什麼? ★看穿人心的小訣竅:從小動作識破謊言 ◎想抑制手部動作 說謊的時候人經常會交握著雙手,或者把手插進口袋裡,企圖抑制手部動作。

這是因為擔心手部的動作會透露自己的本意。

◎用手觸碰臉部 說謊的時候用手觸摸鼻子、嘴巴等臉部器官的動作會增加。

這是一種企圖遮住嘴巴的偽裝。

敲下巴、翹唇、摩擦臉頰、抓眉毛、拉耳垂、摸頭髮等,都是說謊的徵兆。

◎頻繁變換姿勢 顯得焦躁不安地頻繁變換姿勢,也值得注意。

這種動作是在抑制說謊者想早點逃離現場的心情。

◎想結束話題 面臨不得不說謊的狀況,一個人就會想迅速說完,匆匆結束話題,所以回答短,話裡也缺少了柔軟性。

◎面無表情 表情僵硬,缺少笑容,經常只點頭而不回答。

◎凝視對方 對異性說謊時,人往往會凝視著對方。

當情人對你說「如果覺得我說謊,就看著我的眼睛」,其實這就是千真萬確的謊言。

作者介紹澀谷昌三 1946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

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專攻心理學,取得文學博士。

曾任山梨醫科大學教授,現任目白大學教授。

他開啟以非語言溝通為基礎的「空間行為學」,並且將研究成果運用在人際關係的心理分析,從商業活動到男女戀愛都有獨到的見解,是日本相當受歡迎的心理學家。

著作等身,以本書最膾炙人口,長銷不斷。

小野寺敦子 1954年生於東京都。

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專攻心理學,取得心理學博士。

現任目白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譯者簡介】/詹慕如 台灣大學歷史系、東京設計師學院工業設計科畢業,目前專職日文口筆譯。

譯作有《將領之才,參謀之才》(究竟出版)等。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T0400017 ISBN:9789861371191頁數:320,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71191 看更多 試閱 開會坐哪兒很重要!   文/王輅鈞  (原載於2009/12/30自由時報) 參加會議或討論時,你會坐在哪個位子呢?就座的方式,通常也反映出與會者的心情,而且還可能影響會議的結果。

日本最近有本暢銷書《了解人在想什麼》,作者澀谷昌三和小野寺敦子兩位心理學博士,便試著從空間行為學和人格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資訊化社會中的職場人際關係。

  與會者心情顯現在座位上 如(圖一)的大桌,①或③通常是領導者的位子,想要主導會議的人,會主動選擇這個位子。

如果會議前已經決定好主持人,其他與會者通常會避免坐在這個位子。

以解決問題為重心,積極帶領討論的領導者,通常喜歡①的位子。

重視與會者之間的人際關係的領導者,則偏好③的位子。

不想積極參加會議的人,會挑選②或④等不醒目的位子。

正式會議中,領導者坐在①這個位子,副領導者或心腹部下坐在③,議事將可順利地進行。

而在腦力激盪等全員參與型的會議中,領導者坐在③的位子上,會議可進行得較為活潑。

注意坐在正對面的人  另,研究小集團生態的史汀薩也發現,在會議等集團行動中有幾個很有趣的現象: 一、有過口頭爭執的人也參加會議時,會想坐在他的正對面。

二、成員的發言結束時,下個發言的人通常是這些意見的反對者,而非贊成者。

三、發言的人領導力較弱時,面對面坐的成員之間會私下說話,但領導力較強時,相鄰而坐的成員之間會私下說話。

以上這些現象又稱為「史汀薩效果」。

意即,會議時應該注意坐在自己正對面人的言行,當自己的夥伴發言後,在出現反對意見之前,最好盡快發言贊同,支援夥伴。

美味食物有助會議和交涉 吃到美味的東西,會讓人產生幸福感。

這種愉快的體驗,之後會和用餐中的種種記憶相連結、重現。

於是在享用完美味的餐點之後,連同一起用餐的人或當時進行的對話,都會留下更好的印象。

這種現象稱為「連合原理」。

利用這種原理,一邊吃輕便的午餐一邊開會,可以讓交涉朝更有利的方向進行,這就是「午餐技巧」。

因此在政商界,為了讓交涉順利進行,明明公司裡有氣派的會議室,還是經常在高級餐廳裡開會。

其實這時候並不一定要特別豪華的餐點,只要有好喝的茶或咖啡、點心或名產、愉快的對話或笑容……只要是能帶來愉快體驗的東西,都能發揮同樣的效果。

【序】 了解心理學,為生活中的煩惱和疑問找到解答 「為什麼我總是那麼容易擔心呢?」 「要怎麼做才能那個人喜歡我呢?」 「為什麼他老是愛生氣?」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該從什麼地方做起呢?」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煩惱或疑問吧。

提不起精神的時候、不了解男/女朋友心情的時候、和上司處不好的時候、家人之間感情疏離的時候,或者沒來由地對人生感到焦躁不安時,我們總會檢討起自己和周圍的人際關係,希望能找出解決方法。

但是,一個人獨自煩惱多半很難想出好答案,而且經常會因為過於主觀,反而看不清楚周圍的狀況。

心理學中藏有許多解決這類煩惱和疑問的提示。

了解心理學,不但可以看到自己從未發現的一面,就連周圍的人心中隱藏的心情,也可以清楚察覺。

所謂心理學,簡單地說就是「以科學方法分析人心的學問」,試圖解釋人在各種狀況中之所以會如此行動,及其背後神祕的心理。

心理學的目的,在於站在邏輯、客觀的角度,按部就班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因為朋友的一句無心之言而冒出一把無名火,或者因此而沮喪消沉,很可能是因為那句話勾起了你的自卑,說不定可以由此看清自己真正的問題。

早就忘記的老朋友突然出現在夢中,說不定是因為那個人正象徵你現在的心理狀態,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心,就有可能找到突破現狀的方法。

總是為了一點小事大動肝火的上司,可能是因為失去了心理平衡,也可能是他原本的個性就容易發怒,當我們了解「人為什麼會生氣」,或許就能找到與上司的相處之道。

本書利用可愛、易懂的插畫來解釋心理學的重要觀念,內容從日常生活中的話題,到心理學用語,希望讀者能愉快地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由衷期待本書能為各位的生活帶來幫助,滿足讀者求知的好奇心。

【書摘】 第3部 「性格、感情」和心理學 謊言>人為什麼要說謊? .每個人都會說謊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可以說謊,儘管如此,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說謊,而且還會看時間、場合,說出不同的謊言。

德國心理學家史丹做了以下的定義,「所謂謊言,是企圖以欺騙對方來達到目的,一種有意識的不實發言。

」 說謊者的特徵有:①虛偽的意識,②欺騙的意圖,③明確的欺騙目的,④自我防衛的目的,例如企圖逃避罪過或處罰。

因此,諸如記憶錯誤、誤會、誤解、口誤等等,都不是有意要說謊,不符合謊言的定義。

謊言有詐欺或偽證等等,明確想欺騙人的意圖,但是也有「善意謊言」,或是客套話、為了討好對方的笑容等,以建立圓滑的人際關係為目的的謊言。

人類的行為中不乏謊言,至於說謊是好是壞,只能視情況來判斷了。

.謊言會表現在身體上 很多人都以為謊言會表現在語言或表情上,其實謊言很容易表現在身體上。

說謊的人為了怕對方發現,往往會很注意自己的語言或臉部表情,至於對方可能不會有興趣的身體動作,就比較不會注意。

以下介紹幾種可以從小動作或身體姿勢識破謊言的方法: ◎想抑制手部動作 說謊的時候經常會雙手互握,或把手插進口袋裡等等,企圖抑制手部的動作。

這是因為擔心手部的動作會洩漏自己的本意。

◎用手觸碰臉部 說謊的時候,用手觸摸鼻子、嘴巴等五官的動作會增加,這是一種企圖遮住嘴巴的偽裝。

敲下巴、翹唇、摩擦臉頰、抓眉毛、拉耳垂、摸頭髮等,都是說謊的徵兆。

◎頻繁變換姿勢 焦躁不安地頻繁變換姿勢,也值得注意。

這是說謊者在抑制想早點逃離當場的心情。

◎想結束話題 面臨不得不說謊的狀況時,人會想迅速說完,匆匆結束話題,所以回答很短,話裡也缺少柔軟性。

◎面無表情 表情僵硬,缺少笑容,經常只點頭而不回答。

◎凝視對方 對異性說謊時,往往會凝視著對方。

當情人對你說「如果你覺得我說謊,就看著我的眼睛」,這其實就是確確實實的謊言。

*小孩的謊言是通往自立的第一步* 謊言是小孩子貫徹自己主張的方法之一,說謊的方法和對謊言的理解力,也會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逐漸變化形式,以適應社會。

如果父母過於嚴格地教育小孩「不可以說謊」,會造成他們自我成長的扭曲。

心理學家邁可霍耶曾經說過:「小孩第一次對父母親說謊時,代表他想從象徵絕對的雙親的束縛中逃脫。

」所以說,謊言等於是小孩自立的第一步。

除了責備之外,有時候儘管知道小孩撒謊,也需要懂得配合。

看更多 其他人也買了 瀏覽紀錄 風靡日本健康雙神書《與身體對話,就是與神對話+仁神術的療癒奇蹟》 NT$620 NT$465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NT$330 NT$261 積善:生命的改變,始終源於心念 NT$320 NT$253 與神對話全集.隨身典藏版 NT$1400 NT$700 隨處練心雙書《心靈女戰士》《好情緒.空間整理術》 NT$590 NT$443 年輕,不打安全牌 NT$230 NT$182 【限量63折】更好的一天!《3分鐘未來日記》《讚美日記》《萬事皆美好》 NT$880 NT$554 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套書《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值得被理解》 NT$610 NT$458 close 貨到通知 E-mail 送出 close 請選擇數量 立即結帳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