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台詩案」與「貶謫黃州」對蘇軾的意義----余秋雨 - 樵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二 人們有時也許會傻想,像蘇東坡這樣讓中國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應該 ...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跳到主文
歡迎您的到訪。
除了為掌燈引路者致敬,也歡迎您一同悠游於文學、哲學、藝術、教育的海洋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20Fri202009:59
▲「烏台詩案」與「貶謫黃州」對蘇軾的意義----余秋雨:蘇東坡突圍(節錄.學生版)
前言
本文節選自〈蘇東坡突圍〉一文,作者余秋雨,內容寫蘇東坡因「烏台詩案」獲罪,九死一生之後被貶黃州,人格心境上的轉折與改變。
黃州對他而言,是從自信奔放、名滿天下的「蘇軾」,轉變為曠達的「蘇東坡」的轉捩點,「東坡」這個號,啟自黃州,黃州是他生命重生的起點。
本文為〈赤壁賦〉課前必修先備作業,余秋雨原文甚長,為便於同學閱讀,老師刪去與主題無關的資料,擷取文中精華,提供同學閱讀。
上圖:蘇東坡畫像(趙孟頫繪)
蘇東坡突圍
一
......
這便是黃州赤壁。
赭紅色的陡峭石坡直逼著浩蕩東去的大江,坡上有險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蕩槳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間就有了氣勢,有了偉大與渺小的比照,有了視覺空間的變異和倒錯,因此也就有了遊觀和冥思的價值。
客觀景物只提供一種審美可能,而不同的遊人才使這種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實現。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
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和構建者。
但是,事情的複雜性在於,自然美也可倒過來對人進行確定和構建。
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這實在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有趣關係。
蘇東坡寫於黃州的那些傑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兩方面一起提升,誰也離不開誰。
蘇東坡走過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遠比黃州美麗,爲什麽一個僻遠的黃州還能給他如此巨大的驚喜和震動呢?他爲什麽能把如此深厚的歷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給黃州呢?黃州爲什麽能夠成爲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驛站呢?這一切,决定於他來黃州的原因和心態。
他從監獄裏走來,他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實際上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走來,他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髒水走來,他滿心僥倖又滿心絕望地走來。
他被人押著,遠離自己的家眷,沒有資格選擇黃州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朝著這個當時還很荒凉的小鎮走來。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
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
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册的文化突圍。
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二
人們有時也許會傻想,像蘇東坡這樣讓中國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應該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無上驕傲,他周圍的人一定會小心地珍惜他,虔誠地仰望他,總不願意去找他的麻煩吧?事實恰恰相反,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於他所處的具體時代。
中國世俗社會的機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願意播揚和轟傳一位文化名人的聲譽,利用他、榨取他、引誘他,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却把他視爲異類,遲早會排拒他、糟踐他、毀壞他。
起鬨式的傳揚,轉化爲起鬨式的貶損,兩種起鬨都起源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兩種起鬨都與健康的文化氛圍南轅北轍。
蘇東坡到黃州來之前正陷於一個被文學史家稱爲「烏台詩獄」的案件中。
......
......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了對政府的不滿和不敬,方法是對他詩中的詞句和意象作上網上綫的推斷和詮釋,搞了半天連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將信將疑之間幾乎不得已地判了蘇東坡的罪。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宋神宗絕對是不算壞的,在他內心並沒有迫害蘇東坡的任何企圖,他深知蘇東坡的才華,他的祖母光獻太皇太后(編按:姓曹,為宋仁宗皇后,也是宋神宗的祖母,簡稱曹太皇太后)甚至竭力要保護蘇東坡,而他又是非常尊重祖母意見的,在這種情况下,蘇東坡不是非常安全嗎?然而,完全不以神宗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意志爲轉移,名震九州、官居太守的蘇東坡還是下了大獄。
這一股强大而邪惡的力量,就很值得研究了。
這件事說來話長。
在專制制度下的統治者也常常會擺出一種重視輿論的姿態,有時甚至還設立專門在各級官員中找岔子、尋毛病的所謂諫官,充當朝廷的耳目和喉舌。
......
那麽,批評蘇東坡的言論爲什麽會不約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簡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蘇轍說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他太出色、太響亮,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點狼狽,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後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踐,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場可恥的圍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當了急先鋒。
例如舒亶。
這人可稱之爲「檢舉揭發專業戶」,在揭發蘇東坡的同時他還揭發了另一個人,那人正是以前推薦他做官的大恩人。
這位大恩人給他寫了一封信,拿了女婿的課業請他提意見、輔導,這本是朋友間非常正常的小事往來,沒想到他竟然忘恩負義地給皇帝寫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檢舉揭發信,說我們兩人都是官員,我又在輿論領域,他讓我輔導他女婿總不大妥當。
......
又如李定。
這是一個曾因母喪之後不服孝而引起人們唾駡的高官,對蘇東坡的攻擊最凶。
......他特別關注的是蘇東坡早年的貧寒出身、現今在文化界的地位和社會名聲。
這些都不能列入犯罪的範疇,但他似乎壓抑不住地對這幾點表示出最大的憤慨。
說蘇東坡「起於草野垢賤之餘」,「初無學術,濫得時名」,「所爲文辭,雖不中理,亦足以鼓動流俗」等等。
蘇東坡的出身引起他的不服且不去說它,硬說蘇東坡不學無術、文辭不好,實在使我驚訝不已。
但他不這麽說也就無法斷言蘇東坡的社會名聲和世俗鼓動力是「濫得」。
總而言之,李定的攻擊在種種表層動機下顯然埋藏著一個最深秘的原素:妒忌。
無論如何,詆毀蘇東坡的學問和文采畢竟是太愚蠢了,這在當時加不了蘇東坡的罪,而在以後却成了千年笑柄。
但是妒忌一深就會失控,他只會找自己最痛恨的部位來攻擊,已顧不得哪怕是裝裝樣子的可信性和合理性了。
又如王珪。
這是一個跋扈和虛偽的老人。
他憑著資格和地位自認爲文章天下第一,實際上他寫詩作文繞來繞去都離不開「金玉錦繡」這些字眼,大家暗暗掩口而笑,他還自我感覺良好。
現在,一個後起之秀蘇東坡名震文壇,他當然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對付。
有一次他對皇帝說:「蘇東坡對皇上確實有二心。
」皇帝問:「何以見得?」他舉出蘇東坡一首寫檜樹的詩中有「蟄龍」二字爲證,皇帝不解,說:「詩人寫檜樹,和我有什麽關係?」他說:「寫到了龍還不是寫皇帝嗎?」皇帝倒是頭腦清醒,反駁道:「未必,人家叫諸葛亮還叫臥龍呢!」這個王珪用心如此低下,文章能好到哪兒去呢?更不必說與蘇東坡來較量了。
幾縷白髮有時能够冒充師長、掩飾邪惡,却欺騙不了歷史。
歷史最終也沒有因爲年齡把他的名字排列在蘇東坡的前面。
又如李宜之。
這又是另一種特例,做著一個芝麻綠豆小官,在安徽靈璧縣聽說蘇東坡以前爲當地一個園林寫的一篇園記中有勸人不必熱衷於做官的詞句,竟也寫信給皇帝檢舉揭發,並分析說這種思想會使人們缺少進取心,也會影響取士。
看來這位李宜之除了心術不正之外,智力也大成問題,你看他連誣陷的口子都找得不倫不類。
但是,在沒有理性法庭的情況下,再愚蠢的指控也能成立,因此對散落全國各地的李宜之們構成了一個鼓勵。
爲什麽檔次這樣低下的人也會擠進來圍攻蘇東坡?當代蘇東坡研究者李一冰先生說得很好:「他也來插上一手,無他,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官,若能參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足使自己增重。
」......
又如──我真不想寫出這個名字,但再一想又沒有諱避的理由,還是寫出來吧:沈括。
這位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學家也因忌妒而陷害過蘇東坡,用的手法仍然是檢舉揭發蘇東坡詩中有譏諷政府的傾向。
如果他與蘇東坡是政敵,那倒也罷了,問題是他們曾是好朋友,他所檢舉揭發的詩句,正是蘇東坡與他分別時手錄近作送給他留作紀念的。
這實在太不是味道了。
歷史學家們分析,這大概與皇帝在沈括面前說過蘇東坡的好話有關,沈括心中産生了一種默默的對比,不想讓蘇東坡的文化地位高於自己。
另一種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邊。
但王安石畢竟也是一個講究人品的文化大師,重視過沈括,但最終却得出這是一個不可親近的小人的結論。
當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親近,並不影響我們對沈括科學成就的肯定。
......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要單獨搞倒蘇東坡都是很難的,但是在社會上沒有一種强大的反誹謗、反誣陷機制的情况下,一個人探頭探腦的冒險會很容易地招來一堆凑熱鬧的人,於是七嘴八舌地組合成一種僞輿論,結果連神宗皇帝也對蘇東坡疑惑起來,下旨說查查清楚,而去查的正是李定這些人。
蘇東坡開始很不在意。
有人偷偷告訴他,他的詩被檢舉揭發了,他先是一怔,後來還瀟灑、幽默地說:「今後我的詩不愁皇帝看不到了。
」但事態的發展卻越來越不瀟灑,1079年7月28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來逮捕蘇東坡,蘇東坡事先得知風聲,立即不知所措。
文人終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罪,從氣勢洶洶的樣子看,估計會處死,他害怕了,躲在後屋裏不敢出來,朋友說躲著不是辦法,人家已在前面等著了,要躲也躲不過。
正要出來他又猶豫了,出來該穿什麽服裝呢?已經犯了罪,還能穿官服嗎?朋友說,什麽罪還不知道,還是穿官服吧。
蘇東坡終於穿著官服出來了,朝廷派來的差官裝模作樣地半天不說話,故意要演一個壓得人氣都透不過來的場面出來。
蘇東坡越來越慌張,說:「我大概把朝廷惹惱了,看來總得死,請允許我回家與家人告別。
」差官說「還不至於這樣」,便叫兩個差人用繩子捆紮了蘇東坡,像驅趕鶏犬一樣上路了。
家人趕來,號啕大哭,湖州城的市民也在路邊流淚。
長途押解,猶如一路示衆,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麽傳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
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著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
蘇東坡在示眾,整個民族在丟人。
全部遭遇還不知道半點起因,蘇東坡只怕株連親朋好友,在途經太湖和長江時都想投水自殺,由於看守嚴密而未成。
當然也很可能成,那麼,江湖淹沒的將是一大截特別明麗的中華文明。
文明的脆弱性就在這裏,一步之差就會全盤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這一步之差境地的則是一群小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歸功於中國的獨特國情。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
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於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究竟是什麽罪?審起來看!
怎麽審?打!
一位官員曾關在同一監獄裏,與蘇東坡的牢房只有一牆之隔,他寫詩道:
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通宵侮辱、摧殘到了其他犯人也聽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殘的對象竟然就是蘇東坡!
請允許我在這裏把筆停一下。
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會在這裏顫慄。
中國幾千年間有幾個像蘇東坡那樣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愛、高貴、魅力之類往往既構不成社會號召力也構不成自我衛護力,真正厲害的是邪惡、低賤、粗暴,它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敵。
現在,蘇東坡被它們抓在手裏搓捏著,越是可愛、高貴、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勁。
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谷白雲的大文豪面對這徹底陌生的語言系統和行爲系統,不可能作任何像樣的辯駁,他一定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語,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
他在牢房裏的應對,絕對比不過一個普通的盜賊。
因此審問者們憤怒了也高興了,原來這麽個大名人竟是草包一個,你平日的滔滔文辭被狗吃掉了?看你這副熊樣還能寫詩作詞?純粹是抄人家的吧?接著就是輪番撲打,詩人用純銀般的嗓子哀號著,哀號到嘶啞。
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號的地方,你寫那麽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開始,蘇東坡還試視圖拿點兒正常邏輯頂幾句嘴,審問者咬定他的詩裏有譏諷朝廷的意思,他說:「我不敢有此心,不知什麽人有此心,造出這種意思來。
」一切誣陷者都喜歡把自己打扮成某種「險惡用心」的發現者,蘇東坡指出,他們不是發現者而是製造者。
那也就是說,誣陷者所推斷出來的「險惡用心」,可以看作是他們自己的內心,因此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
我想一切遭受誣陷的人都會或遲或早想到這個簡單的道理,如果這個道理能在中國普及,誣陷的事情一定會大大減少。
但是,在牢房裏,蘇東坡的這一思路招來了更凶猛的侮辱和折磨,當誣陷者和辦案人完全合成一體、串成一氣時,只能這樣。
終於,蘇東坡經受不住了,經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連續逼供,他想閉閉眼,喘口氣,唯一的辦法就是承認。
於是,他以前的詩中有「道旁苦李」,是在說自己不被朝廷重視;詩中有「小人」字樣,是諷刺當朝大人;特別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興沖沖去看錢塘潮,回來寫了詠弄潮兒的詩「吳兒生長狎濤淵」,據說竟是在影射皇帝興修水利!這種大膽聯想,連蘇東坡這位浪漫詩人都覺得實在不容易跳躍過去,因此在承認時還不容易「一步到位」,審問者有本事耗時間一點點逼過去。
案卷記錄上經常出現的句子是:「逐次隱諱,不說情實,再勘方招。
」蘇東坡全招了,同時他也就知道必死無疑了。
試想,把皇帝說成「吳兒」,把興修水利說成玩水,而且在看錢塘潮時竟一心想著寫反詩,那還能活?
他一心想著死。
他覺得連累了家人,對不起老妻,又特別想念弟弟。
他請一位善良的獄卒帶了兩首詩給蘇轍,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爲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埋骨的地點,他希望是杭州西湖。
不是別的,是詩句,把他推上了死路。
我不知道那些天他在鐵窗裏是否抱怨甚至痛恨詩文。
沒想到,就在這時,隱隱約約地,一種散落四處的文化良知開始匯集起來了,他的詩文竟然在這危難時分産生了正面回應,他的讀者們慢慢抬起了頭,要說幾句對得起自己內心的話了。
很多人不敢說,但畢竟還有勇敢者;他的朋友大多躲避,但畢竟還有俠義人。
杭州的父老百姓想起他在當地做官時的種種美好行迹,在他入獄後公開做了解厄道場,求告神明保佑他;獄卒梁成知道他是大文豪,在審問人員離開時盡力照顧生活,連每天晚上的洗脚熱水都準備了;他在朝中的朋友范鎮、張方平不怕受到牽連,寫信給皇帝,說他在文學上「實天下之奇才」,希望寬大;他的政敵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也仗義執言,對皇帝說:「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語罪人」,如果嚴厲處罰了蘇東坡,「恐後世謂陛下不能容才」。
最有趣的是那位我們上文提到過的太皇太后,她病得奄奄一息,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來爲她求壽,她竟說:「用不著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了蘇東坡一人就够了!」最直截了當的是當朝左相吳充,有次他與皇帝談起曹操,皇帝對曹操評價不高,吳充立即接口說:「曹操猜忌心那麽重還容得下禰衡,陛下怎麽容不下一個蘇東坡呢?」
對這些人,不管是獄卒還是太后,我們都要深深感謝。
他們比研究者們更懂得蘇東坡的價值,就連那盆洗脚水也充滿了文化的熱度。
據王鞏《甲申雜記》記載,那個帶頭誣陷、調查、審問蘇東坡的李定,整日得意洋洋,有一天與滿朝官員一起在崇政殿的殿門外等候早朝時向大家叙述審問蘇東坡的情况,他說:「蘇東坡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詩文,審問起來都記得清清楚楚!」他以爲,對這麽一個轟傳朝野的著名大案,一定會有不少官員感興趣,但奇怪的是,他說了這番引逗別人提問的話之後,沒有一個人搭腔,沒有一個人提問,崇政殿外一片靜默。
他有點慌神,故作感慨狀,嘆息幾聲,回應他的仍是一片靜默。
這靜默算不得抗爭,也算不得輿論,但著實透著點兒高貴。
相比之下,歷來許多誣陷者周圍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熱鬧,以嘈雜助長了誣陷。
就在這種情勢下,皇帝釋放了蘇東坡,貶謫黃州。
黃州對蘇東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
......其實,就我所知,蘇東坡在黃州還是很凄苦的,優美的詩文,是對凄苦的掙扎和超越。
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狀態,已被他自己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說: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爲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
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譯文:獲罪以來,我的活動範圍就只局限於謫居境內小小範圍,我也努力地封閉住自己,常常穿著草鞋,駕著一葉扁舟,放浪形骸於山水之間,與鄉野的樵夫漁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見的醉漢推擠詬罵,生活倒也自由自在,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很高興那個曾經名滿天下的蘇軾,漸漸不被人認識了。
平生親友,知道我獲罪被貶的狀況,沒有隻言片語寄給我,即便我寫信給他們,他們也不敢回覆,大多還暗自慶幸免受我的連累吧。
)
我初讀這段話時十分震動,因為誰都知道蘇東坡這個樂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
日復一日的應酬,連篇累牘的唱和,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內容,他一半是爲朋友們活著。
但是,一旦出事,朋友們不僅不來信,而且也不回信了。
他們都知道蘇東坡是被冤屈的,現在事情大體已經過去,却仍然不願意寫一兩句哪怕是問候起居的安慰話。
蘇東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史的筆墨寫成的信,千辛萬苦地從黃州帶出去,却換不回一丁點兒友誼的信息。
我相信這些朋友都不是壞人,但正因爲不是壞人,更讓我深長地嘆息。
總而言之,原來的世界已在身邊轟然消失,於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漁民間不被人認識。
本來這很可能換來輕鬆,但他又覺得遠處仍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自己,他暫時還感覺不到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詩文仍有極溫暖的回應,只能在寂寞中惶恐。
即便這封無關宏旨的信,他也特別注明不要給別人看。
日常生活,在家人接來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覺,晚上一個人出去溜達,見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絕不喝多,怕醉後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嗎?也是也不是。
他怕的是麻煩,而絕不怕大義凜然地爲道義、爲百姓,甚至為朝廷、為皇帝捐軀。
他經過「烏台詩案」已經明白,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個道理來,你找不到慷慨陳詞的目標,你抓不住從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不知怎麽一來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個堅貞不屈的烈士,鬧來鬧去却成了一個深深懺悔的俘虜。
無法洗刷,無處辯解,更不知如何來提出自己的抗議,發表自己的宣言。
這確實很接近有的學者提出的「醬缸文化」,一旦跳在裏邊,怎麽也抹不乾淨。
蘇東坡怕的是這個,沒有哪個高品位的文化人會不怕。
但他的內心實在仍有無畏的一面,或者說災難使他更無畏了。
他給李常的信中說:
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於死生之際。
……雖懷坎壈於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爲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譯文:我們這些人雖然又老又困頓,而做人的道理貫於心肝,忠義填滿骨隨,深入我們的內心。
哪裡能在死生之際跟您談笑。
......您雖然關心天下蒼生,不在意自己的生活困頓。
遇到問題可以尊主勸諫,真正幫百姓說話,把恩澤加給百姓,便忘記身體的衰老病痛或者會受傷消逝,人生的禍福得以消失,託給造物者和天地。
)
這麽真誠的勇敢,這麽灑脫的情懷,出自天真了大半輩子的蘇東坡筆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讓他在何處做這篇人生道義的大文章呢?沒有地方,沒有機會,沒有觀看者也沒有裁决者,只有一個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惡染成一色的大醬缸。
於是,蘇東坡剛剛寫了上面這幾句,支頤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後燒毀。
這是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孤獨無告,對於一個文化人,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
那闋著名的「卜算子」,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這種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
驚起却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一彎明月高掛在梧桐樹梢,更漏已盡,夜深人靜。
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彷彿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中有幽恨,卻無人能夠知情。
挑選所有的寒枝也不肯棲息,寧願在沙洲上,忍受寂寞淒冷。
)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
在無法對話的地方尋找對話,於是對話也一定會變得異乎尋常。
像蘇東坡這樣的靈魂竟然寂然無聲,那麽,遲早總會突然冒出一種宏大的奇跡,讓這個世界大吃一驚。
然而,現在他即便寫詩作文,也不會追求社會轟動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覺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華外露,缺少自知之明。
一段樹木靠著癭瘤取悅於人,一塊石頭靠著暈紋取悅於人,其實能拿來取悅於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們的毛病所在,它們的正當用途絕不在這裏。
我蘇東坡三十餘年來想博得別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項所在,例如從小爲考科舉學寫政論、策論,後來更是津津樂道於考論歷史是非、直言陳諫曲直,做了官以爲自己真的很懂得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實我又何嘗懂呢?直到一下子面臨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無知。
三十多年來最大的弊病就在這裏。
現在終於明白了,到黃州的我是覺悟了的我,與以前的蘇東坡是兩個人。
(參見李端叔書)
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
他在無情地剝除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這些成分曾爲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
他漸漸回歸於清純和空靈,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於淡泊和靜定。
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幸好,他還不年老,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後還大有可爲。
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顔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産生。
延伸閱讀
成熟的意義----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上圖:蘇軾(趙孟頫繪)
上圖:蘇軾.赤壁賦真跡(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章出處】
《文化苦旅》爾雅出版
〈蘇東坡突圍〉
1992-11-20
作者:余秋雨
【作者簡介】
余秋雨,中國浙江餘姚市人,1946年生。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為中國當代著名的戲劇、美學理論學者、散文作家。
余秋雨出身農村,從小親近山川自然,青年時對歷史文化多所思考,加上喜歡到處旅行,使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宏觀的史識、人文的關懷,對傳統歷史文化、知識分子的處境都有獨到的體會,文筆清新流暢,理性兼具感性,深富感染力。
曾獲上海優秀文學作品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多項榮譽。
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樵客
【忘路之遠近】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藝文評論個人分類:古人生平此分類上一篇:▲問汝平生功業----蘇軾年譜
此分類下一篇:▲北宋最大規模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烏台詩案)
上一篇:▲風舞瓊花,泉鳴竹澗----文徵明83歲書〈歸去來兮辭〉行草(書法欣賞)
下一篇:▲北宋最大規模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烏台詩案)
歷史上的今天
2020:▲風舞瓊花,泉鳴竹澗----文徵明70歲書〈歸去來兮辭〉行草(書法欣賞)
2020:▲北宋最大規模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烏台詩案)
2019:▲吾家有女初長成----余光中:我的四個假想敵(原文+解析)
2019:▲千里姻緣一線牽(月下老人典故出處)----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原文+翻譯)
2018:△洛夫:石室之死亡(全文)
2018:簡政珍:(序)在空境的蒼穹眺望永恆的向度----論洛夫的長詩《漂木》
2018:陳列:八通關種種
2018:▲對於山的孺慕之情----陳列:玉山去來(賞析)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網站導覽(2)
網站導覽(9)網站管理(1)
主編的窩(7)
育我師友(7)塗鴉寫作(21)發言隨筆(5)自我省思(5)教學點滴(19)國文學科中心(4)工作計畫(0)
國文教學(18)
國文教室(30)寫作教室(30)文學意象(10)文法修辭(10)應用文(4)國語文競賽(21)國文題庫(32)大考國文(82)大考國寫(29)大考趨勢(6)國中會考(3)統測國文(14)教甄國文(1)文白之爭(語文改革派)(76)文白之爭(經典傳統派)(32)文白之爭(持平中立派)(16)國文教學省思(36)中國文學系(7)
音樂.電影.多媒體教學(17)
古典音樂(1)英文老歌(3)大音希聲(古代樂曲)(3)民族音樂(2)國語老歌(5)台語老歌(4)影視配樂(10)古典詩詞譜曲(7)現代詩譜曲(5)古典風流行歌曲(8)流行音樂(6)卡通動畫(5)認識電影(1)電影劇本(26)現代舞蹈(1)多媒體教學(68)遠距線上教學(8)
閱讀書房(8)
藏書家(4)圖書館(1)閱讀之旅:經典書單(14)閱讀悅讀(18)研究方法(3)學問人生(4)治學地圖:參考工具書(0)藏書目錄(314)
人物生平(5)
古人生平(55)古代女性(13)現代作家(72)當代學人(41)名人傳記(5)
文學史(4)
文學史方法(1)中國現代文學史(3)中國文學史(1)台灣文學史(1)
神話概論、中國神話傳說(4)
神話概論(3)四靈神獸(7)神話傳說(4)山海經(3)
中國古典小說概論(2)
古典小說(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2)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3)
六朝志怪(9)列仙傳(3)世說新語(8)
唐代傳奇小說(2)
唐人傳奇(37)太平廣記(1)
宋明筆記小說及話本小說(2)
夷堅志(1)三言二拍(4)
元明清章回小說(9)
水滸傳(8)西遊記(6)三國演義(6)金瓶梅(8)儒林外史(4)紅樓夢(115)蔣勳說紅樓夢(21)老殘遊記(9)章回小說(2)
清代筆記小說(2)
聊齋志異(25)閱微草堂筆記(1)
武俠小說(3)
武俠評論(8)俠的文化(8)武俠小說(3)
小說概論、現代小說(11)
小說概論(13)現代小說綜論(16)台灣日治時期小說(5)台灣懷舊小說(2)台灣鄉土小說(3)魯迅小說(19)鍾肇政小說(3)張愛玲小說(16)白先勇小說(24)黃春明小說(4)吳念真小說(2)
外國小說(7)
英國小說(1)法國小說(15)美國小說(1)愛爾蘭小說(2)德國小說(2)拉丁美洲小說(8)日本小說(64)
寓言(韓非子、柳宗元、郁離子......)(13)
寓言啟示(7)晏子春秋寓言(3)戰國策寓言(2)列子寓言(5)韓非子寓言(16)說苑新序寓言(3)韓詩外傳寓言(2)柳宗元寓言(6)郁離子寓言(13)其他寓言(3)現代寓言(10)西方寓言(1)幽默小品(2)
中國古典詩概論、詩經、樂府詩、古詩、近體詩、詩話(20)
古典詩概論(15)詩經(37)歷代詩論詩話(3)樂府民歌(16)文人擬樂府、新樂府(37)漢魏六朝古詩(17)近體詩格律(5)唐代詩歌綜論(6)唐代古詩(22)唐代絕句(18)唐代律詩(21)唐宋詩比較(2)宋代古詩(3)宋代絕句(9)宋代律詩(6)宋代詩歌(10)元明清代詩歌(4)論詩絕句(1)其他詩歌(1)閨怨愛情(3)
外國詩歌及地方詩歌(4)
倉央嘉措(5)紀伯侖(6)泰戈爾(2)西洋詩歌(6)
現代詩學、現代詩(31)
現代詩概論(23)現代詩.方旗(1)現代詩.陳黎(3)現代詩.林泠(2)現代詩.胡適(1)現代詩.余光中(26)現代詩:白萩(4)現代詩.向陽(1)現代詩.吳晟(1)現代詩.蕭蕭(3)現代詩.卞之琳(2)現代詩.杜十三(1)現代詩.非馬(6)現代詩.紀弦(8)現代詩.周夢蝶(14)現代詩.洛夫(16)現代詩.徐志摩(1)現代詩.席慕蓉(7)現代詩.商禽(11)現代詩.張錯(1)現代詩.張默(0)現代詩.覃子豪(1)現代詩.焦桐(1)現代詩.瘂弦(10)現代詩.楊牧(15)現代詩.鄭愁予(11)現代詩.夐虹(2)現代詩.蔣勳(4)現代詩.羅青(1)其他現代詩人(5)新詩賞析(1)
詞、詞話(9)
「詞」綜論(10)晚唐詞(2)五代詞(4)北宋詞(29)南宋詞(11)金元詞(1)明清詞(8)現代詞(2)王國維.人間詞話(8)
曲、曲論(1)
元代散曲(12)
外國神話傳說(2)
希臘神話(3)印度神話(3)
講唱文學(2)
彈詞(1)諸宮調(1)
中國古典戲曲、元雜劇、明清傳奇(4)
京劇(7)雜劇(13)傳奇(戲曲)(23)傳統戲曲概說(5)
戲劇概說、電影劇本、現代戲劇、外國戲劇(3)
外國戲劇(4)希臘悲劇(6)戲劇概說(7)
古文(10)
古文概說(5)先秦古文(29)漢魏古文(15)六朝古文(29)北朝古文(3)唐代古文(39)宋代古文(52)元代古文(3)明代古文(29)清代古文(23)
駢文(1)
歷代駢文(11)
現代散文(25)
親情(22)醫學(1)環保(17)懷舊(4)生活(5)愛情(7)人性(3)散文評論(6)友情(1)性別(1)光陰(5)生老病死(5)自我存在(3)生活隨筆(2)原住民(12)台灣鄉土(2)社會寫實(2)教育(3)飲食(20)青春(4)流浪(3)自然(20)旅行(38)傳記(5)佛教(9)
楚辭(離騷、九歌、天問......)(3)
屈原楚辭(8)楚辭綜論(2)屈原以外楚辭(3)
短賦、漢賦、駢賦、散文賦(3)
漢代大賦(1)六朝駢賦(5)唐宋散文賦(7)
非文學類古代文本(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3)
夢溪筆談(7)天工開物(4)本草綱目(1)
生活哲學(6)
生命領悟(32)唐君毅《人生之體驗》(10)格言語錄(20)EQ管理(6)勵志奮進(12)談情說愛(0)
文學理論(4)
文學創作(5)文學批評(9)文學桂冠(4)中國文學概論(1)
藝術、美學(12)
蔣勳談美(17)流商刻羽(10)舞出雲門(2)中國藝術史(8)古蹟風華(2)故宮國寶(12)當代藝術(1)西洋藝術史(1)流行樂壇(1)美的沉思(3)書法之美(30)博物館學(9)
文字意義(1)
文字意義(5)
史記、二十五史、歷史、史學(14)
史記(107)漢書(6)三國志(5)晉書(2)南史(1)新舊唐書(1)新舊五代史(1)資治通鑑(3)宋史(2)中國歷史(27)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35)史學史識(4)歷史教學(9)實用歷史(12)
中國思想史(1)
中國思想史(8)
儒家思想、論語、禮記、易經(9)
儒家思想(2)易經(6)論語(4)生活論語(30)禮記(10)中庸(4)孔門氣象(12)孝道(2)幼學蒙書(4)
孟子、荀子(9)
孟子概說(6)孟子.梁惠王(8)孟子.公孫丑(14)孟子.滕文公(3)孟子.離婁(10)孟子.萬章(3)孟子.告子(8)孟子.盡心(16)荀子(5)
道家思想、老子、莊子、列子(4)
道家思想(6)老子(5)莊子(43)列子(3)
先秦諸子、墨家思想、法家思想(4)
先秦諸子(2)墨家思想(7)法家思想(4)呂氏春秋(2)
佛家哲學、禪宗思想(1)
禪宗思想(3)
宋明理學(1)
宋明理學(4)
傳統文化、比較文化學(9)
古人食衣住行生活(16)東西文化交流(2)傳統技藝(6)文化傳統(18)觀人於微(2)晚清民初思潮(8)新儒家(7)比較文化(6)比較文化(1)
鯤島尋源(台灣相關)(9)
台灣歷史(18)近代台灣(6)台灣古文(40)台灣古詩(5)台灣文學(3)台灣新文學(2)民俗信仰(7)地方風土(6)兩岸交流(1)
異國文化(1)
日本文化(0)
教育省思(23)
教育省思(56)成長掙扎(1)翻轉教學(17)高等教育(23)兩岸教育(8)教師之路(5)教師甄選(3)教專試題(0)親子教育(27)外國教育(15)教專發展評鑑(10)學子心聲(14)偏鄉教育(5)教師成長(6)學習留白(4)處罰管教(21)教育政策(16)班級經營(6)大學考招(6)性平教育(8)學習熱情(2)教材課本(5)技職教育(3)
哲學概論、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西洋哲學史(10)
思考練功房(19)倫理學(4)知識論(1)西洋哲學史(3)科學哲學(1)印度哲學(1)形上學(5)比較哲學(1)古希臘哲學(1)人生哲學(1)
當代思潮(12)
社會主義(1)自由主義(3)象徵主義(2)存在主義(1)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5)魔幻寫實主義(1)後現代主義(2)意識流(2)韋伯社會學(3)人權價值(2)法律公義(3)女權運動(3)
科學、科普閱讀(6)
數學(1)科普教育(6)天文學(1)科普文學(4)心理學(3)生物學(7)
生涯規劃、自傳、面試(6)
面試技巧(3)校系迷思(1)高中生活(1)自傳書寫(5)生涯規劃(6)大學生活(1)
社會觀察、人際職場、組織管理、媒體傳播(8)
性別平等(8)社會評論(10)生活新知(4)職場歷練(17)未來趨勢(14)溝通互動(10)媒體傳播(5)組織管理(3)
宗教、比較宗教學(6)
佛經法句(21)基督宗教(7)佛法如海(11)宗教哲學(2)梵音佛曲(5)佛教史(4)
生死學(3)
死亡省思(3)遺囑墓誌銘(8)敬悼逝者(2)
網海摭拾(2)
網路暫存(16)網站連結(1)
隱藏草稿(0)
西洋文學典故(1)未分類文章(4)
題目內容關鍵字搜尋
喜愛的音樂連結
古琴.廣陵散(古曲)古琴.流水(古曲)古琴.水仙操(古曲)古琴.普庵咒(古曲)古琴.憶故人(古曲)古琴.陽關三疊(古曲)古琴.雲的呼吸帕赫貝爾.卡農(鋼琴版)帕赫貝爾.卡農(小提琴版)巴哈.聖母頌(馬友友大提琴)巴哈.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巴哈.G弦上的詠嘆調巴哈.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海頓.小夜曲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莫扎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貝多芬.第六號田園交響曲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歡樂頌46分.56分)聖桑:天鵝(馬友友大提琴)蕭邦.降E大調夜曲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第六號悲愴交響曲英國民謠.綠袖子披頭四.LetItBe順其自然(英文)西城男孩.YouRaiseMeUp你鼓舞了我(英文)凱文柯恩.綠鋼琴凱文柯恩.日晷之夢JohnBarry.遠離非洲(電影配樂)JohnWilliams.辛德勒的名單(電影配樂)EnnioMorricone.新天堂樂園(電影配樂)電影配樂大師EnnioMorricone立川直樹.悲情城市(電影配樂)唐麥克林.Vincent(英文)席琳狄翁.MyHeartWillGoOn(英文)喜多郎.絲綢之路何占豪、陳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呂思清小提琴)梅艷芳.胭脂扣(粵語)黃鶯鶯.天使之戀黃鶯鶯.哭砂歐陽菲菲.感恩的心蔡琴.被遺忘的時光蔡琴.不了情萬芳.新不了情陳淑樺.滾滾紅塵陳淑樺.聰明糊塗心鄭怡.海上花曾淑勤.魯冰花辛曉琪.領悟潘越雲.浮生千山路張國榮.倩女幽魂(粵語)林子祥.男兒當自強(粵語)黃霑、羅大佑、徐克.滄海一聲笑(國語)羅大佑.戀人1990李宗盛.凡人歌蔡藍欽.這個世界五月天.乾杯周杰倫.青花瓷周杰倫.蘭亭序周杰倫.菊花台(音樂)范逸臣.IBelieve(國語)胡夏.那些年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臺語)江蕙.多明哥.雨夜花(臺語)江蕙.家後(臺語)林志炫.家後(臺語)蕭煌奇.阿嬤的話(臺語)吳易誠.你敢有聽著咱唱歌(臺語)1985年合唱版.明天會更好1986年合唱版.快樂天堂紅葉部落八部合音.小米祈禱之歌齊豫.奇異恩典(國語)基督教聖歌.慈光歌(英文管風琴)蔣勳.恭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懺悔偈懺悔偈(台語)佛教梵唄.叩鐘偈(晨鐘偈)佛教梵唄.叩鐘偈(暮鐘偈)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每月文章統計
每月文章統計
所有文章列表
最新留言
月曆
«
九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簿幻燈片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新聞交換(RSS)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余秋雨-蘇東坡突圍1@lamort - 個人新聞台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作者:余秋雨一住在這遠離鬧市的半山居所裏,安靜是有了,但寂寞也來了,有時還來得很兇猛,特別在深更半夜。只得獨個兒在屋子裏轉著圈,拉下窗簾, ...
- 2蘇東坡突圍 余秋雨 摘自
蘇東坡突圍余秋雨 摘自《山居筆記》 ... 蘇東坡懷古沒懷錯地方,黃州赤壁正是當時大戰的主戰場。 ... 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
- 3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回目录. 苏东坡突围. 作者:余秋雨 一 住在这远离闹市的半山居所里,安静是有了,但寂寞也来了,有时还来得很凶猛,特别在深更半夜。只得独个儿在屋子里转着圈,拉下 ...
- 4余秋雨《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之三-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建議您使用SoundOn App,獲得更好的聆聽體驗。 單輯描述. 《蘇東坡突圍》是余秋雨《山居筆記》中的一篇
- 5蘇東坡突圍_百度百科
《蘇東坡突圍》是《餘秋雨文集》中的一篇,蘇東坡山居筆記因“烏台詩案”被貶官之後,他的政敵、私敵甚至一些潑皮無賴都一哄而上,對他的人格進行無恥的誹謗攻擊,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