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謝佩君. 研究生(外文):, Hsieh, Peichun. 論文名稱: 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認識觀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10/0202:4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謝佩君研究生(外文):Hsieh,Peichun論文名稱: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Metacognition,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AcademicAchievements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指導教授:王文科口試委員:林清文、李信良口試日期:2012-06-13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海大學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2畢業學年度:10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62中文關鍵詞: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學習成就外文關鍵詞:metacognitiveability、epistemologicalbeliefs、academicachievement相關次數:
被引用:1點閱:442評分:下載:10書目收藏:1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國中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情形。
首先探討目前國中學生在後設認知、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上的表現情形;接著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班級類型、家庭社經地位)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情形;最後探討國中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與認識觀對學習成就的預測情形。
希望提供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一個方向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成就。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學生基本資料表」、「後設認知量表」、「認識觀量表」與自然與生活科技—理化科定期評量成績,進行研究:主要利用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進行考驗,研究結果如下:一、目前國中學生的高層次後設認知能力較弱、知識信念較為成熟、自然科學習成就普遍提高。
二、性別與年級對國中資優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班級類型與家庭社經地位對國中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產生顯著差異。
四、性別、年級、班級類型與家庭社經地位對國中學生的認識觀沒有產生顯著差異。
五、國中學生的後設認知分別與認識觀和學習成就之間呈現正相關。
六、國中學生的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間呈現負相關。
七、後設認知的「陳述性與條件性知識」對國中學生的學習成就預測作用最大。
最後,本研究分別對教育工作者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國中學生相關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學習成就
AbstractThemainpurposeofthisresearchwastoexploretherelationshipsbetweenmetacognitiveability,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academicachievementofthejuniorhighschoolstudents.Then,wediscussedhowmetacognitiveabilityandepistemologicalbeliefspredictstudents’academicachievement.Threeinstruments,namelystudent’sbasicbackgroundlist,metacognitiveabilityquestionnaire,andepistemologicalbeliefsquestionnaire,wereadoptedtomeasurestudents’eachability.Themainfindingofthisresearchwereasfollows:1.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cademicachievementisimprovedinthepresent.2.Juniorhighschoolgiftedstudentswithdifferentgenderandgradehadsignificantdifferenceonmetacognitiveability.3.Juniorhighschoolstudentswithdifferentgender,classtype,andparentalsocial-economicstatu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onmetacognitiveability.4.Juniorhighstudentswithdifferentgender,grade,classtype,andparentalsocial-economicstatusdidnot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onepistemologicalbeliefs.5.Juniorhighschoolstudents’metacognitiveabilitycorrelatedpositivelywith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academicachievementseparately.6.Juniorhighschoolstudents’epistemologicalbeliefscorrelatednegativelywithacademicachievement.7.Declarativeandconditionalknowledgeofthemetacognitiveabilitycanpredict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cademicachievement.Finally,thisresearchofferssuggestionstoteachersandfurtherstudyandservesasthereferencesforfuturepedagogyandresearch.Keywords:metacognitiveability,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academicachievement
目次……………………………………………………………………………......i表次……………………………………………………………………………......iii圖次……………………………………………………………………………......v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0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3第三節名詞釋義………………………………………………………………04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05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後設認知………………………………………………………………07第二節認識觀…………………………………………………………………17第三節後設認知與認識觀的關係……………………………………………25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第一節研究架構………………………………………………………………29第二節研究對象………………………………………………………………31第三節研究工具………………………………………………………………32第四節統計方法與資料處理…………………………………………………36第五節研究程序………………………………………………………………38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第一節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現況………………41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表現情形……………………………………………………………………43第三節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51第四節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認識觀對學習成就之預測分析…………54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研究結論與討論………………………………………………………57第二節研究建議………………………………………………………………60參考文獻中文部分………………………………………………………………………..63英文部分………………………………………………………………………..66
參考文獻一、中文部分王堃泰(2011)。
科學論證教學對八年級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科學認識觀的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王曉睛(2008)。
國小學童數學課室目標結構、數學知識信念與學習行為組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東海大學,臺中。
朱經明(2009)。
教育及心理統計學。
臺北:五南出版社。
呂虹霖(2004)。
國中學生知識信念、父母期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旻憲(2008)。
以巢狀概念模式探究高中生之科學學習–科學認識觀、後設認知知覺、科學學習概念及其科學評量概念(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素卿(1999)。
當代教育心理學。
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生傳(2008)。
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
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餘思(2002)。
國中學生在資訊科技融入生物科學習中後設認知的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紀慧(2001)。
國小學童知識信念的發展以及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臺中師院學報,15,191-206。
林清山(1990)。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
臺北:遠流出版社。
林清山(2008)。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臺北:東華出版社。
林清山、張景媛(1993)。
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6,53-74。
唐淑華(2000)。
以讀書治療挑戰低成就學生之知識信念的實驗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8,21-25。
張昇鵬(2005)。
資賦優異學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相關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張春興(2004)。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臺北:東華出版社。
張書綺(2008)。
啟發式科學寫作活動對五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能力、科學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張景媛(1997)。
國中生正負向情緒與後設認知、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9,51-76。
莊智偉(2006)。
數學探究教學對高中數理資優生後設認知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郭芳江(2010)。
寫作融入探究教學對八年級學生科學認識觀及後設認知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李綢(1999)。
認知發展與輔導。
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萩卿、張景媛(2007)。
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之驗證。
教育心理學報,39(1),23-43。
黃瑟芸(2008)。
實施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對提昇八年級學生科學知識觀與探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溫媺純、張書綺(2009年12月)。
科學學習後設認知量表效化研究。
「中華民國第二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
葉建成(2006)。
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科主動學習使用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葉淑綾(2005)。
高雄市國小學童所持後設認知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劉湘瑤、李麗菁和蔡今中(2007)。
科學認識觀與社會性科學議題抉擇判斷之相關性探討。
科學教育學刊,15(3),335-356。
歐雅萍(2002)。
國小學童設計實驗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蔡今中。
Conley等學者(2004)科學認識觀問卷中文版。
未出版之工具。
檢索自http://www.cctsai.net/cht/tools.html蔡瓊華(2005)。
高中學生知識信念、學習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鄭麗玉(2002)。
認知與教學。
臺北:五南出版社。
盧雪梅(1991)。
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
臺北:心理出版社。
謝龍卿(2003)。
青少年生活壓力、網路成癮與攻擊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蘇筱婷(2008)。
國中生後設認知能力與個人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二、英文部分Carey,S.,&Smith,C.(1993).Onunderstandingthenatureofscientificknowledge.EducationalPsychologist,28,235–251.Conley,A.M.,Pintrich,P.R.,Vekiri,I.,&Harrison,D.(2004).Changesinepistemologicalbeliefsinelementarysciencestudents.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29,186-204.Elby,A.(2009).Definingpersonalepistemology:aresponsetoHofer&Pintrich(1997)andSandoval(2005).TheJournalofTheLearningScience,18,138–149.Elby,A.,Hammer,D.,Louca,L.,&Kagey,T.(2004).Epistemologicalresources:Applyinganewepistemologicalframeworktoscienceinstruction.EducationPsychologist,39(1),57–68.Georghiades,P.(2004).Fromthegeneraltothesituated:Threedecadesofmetacogni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26(3),365-383.Güss,C.D.&Wiley,B.(2007).Metacognitionofproblem-solvingstrategiesinBrazil,India,andtheUnitedStates.JournalofCognitionandCulture,7,1-25.Hammer,D.,&Elby,A.(2002).Ontheformofapersonalepistemology.InB.K.Hofer&P.R.Pintrich(Eds.),Personalepistemology:Thepsychologyofbeliefsaboutknowledgeandknowing(pp.169-190).Mahwah,NJ:LawrenceErlbaum.Hofer,B.K.(1994).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first-yearcollegestudents:motivationandcognitionindifferentinstructionalcontexts.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LosAngeles.Hofer,B.K.(2000).Dimensionalityanddisciplinarydifferencesinpersonalepistemology.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25,378–405.Hofer,B.K.(2001).Personalepistemologyresearch:Implicationsforlearningandteaching.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13(4),353-383.Hofer,B.K.,&Pintrich,P.(1997).Thedevelopmentofepistemologicaltheories:Beliefsaboutknowledgeandknowingandtheirrelationtolearning.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67(1),88-140.Mason,L.,&Santi,M.(1994,Aprial).Argumentationstructureandmetacognitioninconstructingsharedknowledgeatschool.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Association,NewOrleans,LA.Mason,L.,&Sciria,F.(2006).Predictionofstudents’argumentationskillsaboutcontroversialtopicsbyepistemologicalunderstanding.LearningandInstruction,16,492-509.Nussbaum,E.M.,&Bendixen,L.D.(2003).Approachingandavoidingarguments:Theroleofepistemologicalbeliefs,needforcognition,andextravertedpersonalitytraits.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28,573-595.Perry,W.(1999).Formsofintellectualandethicaldevelopmentinthecollegeyear.SanFransico,C.A.:Jossey-BassInc.Perry,W.G.Jr.(1970).Formsofintellectualandethicaldevelopmentinthecollegeyear.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Qian,G.,&Alvermann,D.(1995).Roleof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learnedhelplessnessinsecondaryschoolstudents’learningscienceconceptsfromtext.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7(2),282-292.Schommer,M.(1990).Effectsofbeliefsaboutthenatureofknowledgeoncomprehension.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2,498–504.Schommer,M.(2004).Explainingtheepistemologicalbeliefsystem:introducingtheembeddedsystemicmodelandcoordinatedresearchapproach.EducationPsychologist,39(1),19–29.Schommer,M.,&Easter,M.(2006).Waysofknowingandepistemologicalbeliefs:Combinedeffectonacademicperformance.EducationPsychologist,26(3),411–423.Schommer,M.,Crouse,A.,&Rhodes,N.(1992).Epistemologicalbeliefsandmathematicaltextcomprehension:Believingitissimpledoesnotmakeitso.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4(4),435-443.Zulkiply,N.,Kabit,M.R.&Ghani,K.A.(2008).Metacognition:Whatrolesdoesitplayinstudents’academicperformance.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earning,15,97-105.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知識信念、父母期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2.
國小學童設計實驗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相關研究
3.
高中學生知識信念、學習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4.
高雄市國小學童所持後設認知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我概念之研究
5.
數學探究教學對高中數理資優生後設認知能力影響之研究
6.
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科主動學習使用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策略之研究
7.
國中生後設認知能力與個人特質之相關研究
8.
實施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對提昇八年級學生科學知識觀與探究能力之影響
9.
寫作融入探究教學對八年級學生科學認識觀及後設認知影響之行動研究
10.
啟發式科學寫作活動對五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能力、科學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就之影響
11.
科學論證教學對八年級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科學認識觀的影響之行動研究
12.
以巢狀概念模式探究高中生之科學學習–科學認識觀、後設認知知覺、科學學習概念及其科學評量概念
13.
檢視高中學生科技學習態度、知識信念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1.
劉湘瑤、李麗菁和蔡今中(2007)。
科學認識觀與社會性科學議題抉擇判斷之相關性探討。
科學教育學刊,15(3),335-356。
2.
陳萩卿、張景媛(2007)。
知識信念影響學習運作模式之驗證。
教育心理學報,39(1),23-43。
3.
張景媛(1997)。
國中生正負向情緒與後設認知、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29,51-76。
4.
張昇鵬(2005)。
資賦優異學生創造思考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相關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5.
唐淑華(2000)。
以讀書治療挑戰低成就學生之知識信念的實驗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8,21-25。
6.
林紀慧(2001)。
國小學童知識信念的發展以及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臺中師院學報,15,191-206。
1.
以巢狀概念模式探究高中生之科學學習–科學認識觀、後設認知知覺、科學學習概念及其科學評量概念
2.
強調後設認知策略之科學教學對國小學生在社會性科學議題中做決定能力之影響
3.
國小學童成就目標與後設認知對資訊能力之影響
4.
概念構圖學習策略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及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
5.
不同後設認知能力的七年級學生認真遊戲學習成效與歷程
6.
區分性科學讀寫課程對八年級資優學生科學認識觀與後設認知成效之研究
7.
臺北市國中生認知風格、後設認知能力與創造行為之關係研究
8.
融入後設認知的概念構圖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9.
員工之知覺轉換型領導行為對組織承諾之關聯-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
10.
組織信任對工作倦怠關聯性之研究-以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
11.
國中數學教師人格特質、印象管理策略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頭份鎮建國國民中學為例
12.
雲林縣國小教師對雲林縣環境議題的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之研究
13.
視覺障礙者介入定向健走運動行為之研究
14.
社會性科學議題之網路搜尋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認識觀及資訊評判標準之影響探討
15.
三位國中英語教師將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之探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認知和認識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認知和認識在定義、主觀客觀性、使用範圍這三個方面有區別。 ... 認識,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絡、並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思維活動。 認知,是 ...
- 2心情快速回暖法:認識認知療法 - 博客來
書名:心情快速回暖法:認識認知療法,原文名稱:はじめての認知療法,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4511839,頁數:264,出版社:書泉,作者:大野裕,譯者:葉秀玲, ...
- 3認知- MBA智库百科
認知(Cognition)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活動的調節 ...
- 4國中學生後設認知、認識觀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謝佩君. 研究生(外文):, Hsieh, Peichun. 論文名稱: 國...
- 5認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认识。 認知(英語:cognition, 聆聽/kɒɡˈnɪʃ(ə)n/)是指“透過思想、經驗和感官獲得知識和理解的心理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