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所体现出的曹操,在后世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三国演义》中被定性为“乱世之奸雄”,是一个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形象。
《三国志》又将曹操视 ...
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文网
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历史论文
文学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科技论文
教育论文
> 中国论文网 >
经济论文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所体现出的曹操,在后世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三国演义》中被定性为“乱世之奸雄”,是一个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形象。
《三国志》又将曹操视为当世之英雄,有悬壶济世之才。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志》曹操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部作品对曹操的描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定性为“乱世之奸雄”,是一个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形象。
《三国志》又将曹操视为当世之英雄,有悬壶济世之才。
其实无论是文学描写还是史实记录,曹操都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加上唯才是用的一系列政策,统一了北方。
对于曹操的形象分析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仍然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曹操形象的对比分析 (一)史料对于曹操的记载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呢?首先,《三国志》中的曹操,机智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有济世之才。
曹操机警,有胆识。
《三国志?武帝纪》中描写到:“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顒(yu)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里的描写,给予曹操极高的评价,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肯定了曹操的军事才能:“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仿佛孙吴”。
他还说:“先帝每称操为能”,说明了刘备对曹操的才能也是给予充分的肯定的。
随后在《三国志?武帝纪》中,陈寿大力宣扬了曹操的文治和武德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原文这样写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一直到西晋末年,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都是肯定性的,这即和当时作者和史学家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和魏晋时期人们的英雄观念有密切联系。
(二)两部作品中曹操的对比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所体现出的曹操,在后世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性格特征的人。
《三国志》不是这么描写,也不可能这样描写,前面说过陈寿是西晋的大臣,而西晋承袭曹魏,《三国志》就属于当代史,对曹操的描写则可能较为隐晦。
我们暂且不论孰是孰非,且看两部作品的对比描写。
1、曹操的政治才能 首先,《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一个旷世奇才。
他的机警和魄力表现在他的执政能力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等方面,如兴平三年,曹操同刘表张绣战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曹操)军前后受敌。
公乃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
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乃纵奇兵步骑夹攻之,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曹操同马超,韩遂战于潼关。
曹操“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
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又用贾诩计谋,离间马超,韩遂,最终大破之。
曹操对于全局的统筹能力不仅是在对战争的掌控上,也体现在曹操治理属地的方面。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上的一个很成功的策略和手段。
其次,《三国志》中的曹操还有着高超的政治才能。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上的一个很成功的策略和手段。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自到洛阳晋见汉献帝,随后就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
至此,曹操开始了他诛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诸葛亮对刘备评价曹操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这段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是给予了肯定的。
2、曹操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始终是“奸雄”的代表,作者对于这些经典的战争,更多的是在表现曹操的残暴,虚伪的一面。
刘备为吕布所追,曹操的谋士荀彧曾劝他杀掉刘备以绝后患,他却待刘备如兄弟,且出兵助刘备攻吕布。
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听听他内心的独白:“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心。
”而且当时在攻打徐州,刘备受万民拥戴,曹操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果不其然,徐州最后落入曹操手中。
《三国演义》突出的不是曹操的军事才能,而是阴险狡诈的心机和谋略。
我们对比《三国志?武帝记》来看,文中描写曹操具有孝行,“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曹操举孝廉为郎后,曾任一些地方官,为官期间,多有作为,政绩显著,“百姓喜悦”。
二、曹操形象被歪曲的原因 汉末,社会动荡,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达到一个顶点,人民生活疾苦,天灾,人祸,各种矛盾一触即发。
在这历史关头,曹操以一己之力,运用高深的谋略,成就了一代霸业,化解了社会危机和矛盾。
于是社会就把“英雄”的桂冠给了曹操。
到了唐朝和北宋以前,曹操在上层统治集团中的声誉都很好,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明确的称曹操为英雄:“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北宋时真宗命重修曹操庙宇,左丞相穆修在《毫州魏武帝帐庙记》中颂称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先显盛大之业于来世”。
东晋末年至刘宋时期,封建正统思想得到确认,这个时期曹操的形象开始走向反面,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对曹操的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其中以《曹瞒传》和《异同杂语》为代表,二者的倾向十分明显,对曹操丑陋的一面加以扩大化,从此曹操“奸雄”“汉贼”的形象开始慢慢形成,这也成为《三国演义》中塑造曹操形象的基本依据之一,罗贯中为宣传封建统治者的正统历史观,就肆意歪曲历史,贬斥曹操。
这是不公平的。
明代思想家郑思肖认为:“正统者,配天地,立人极,所以教天下以至正之道。
彼不正,欲天下正者未之有也,此其所以不得谓之正统。
”“正统”观点是史学家评价历史是非的重要根据,三国历史本身就有着“正统”和“非正统”之分。
虽然历史上关于曹操和刘备谁为“正统”谁为“非正统”,从西晋开始,不同时期的的史学家就有着不同的观点,到了罗贯中这里,《三国演义》指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具有皇族的合法性,名正言顺,于是刘备就是汉室的继承人,而曹操就是乱臣贼子的形象。
近代的研究者在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对曹操的评价才较为客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到《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翦伯赞更是从历史的高度给予了曹操英雄的评价,1959年,翦伯赞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的文章,他认为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也是杰出的政治人物。
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要把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真实分开来看。
作者简介: 李昕颖,女(1987—)民族:傣族,籍贯:云南省弥勒县,就读于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陈巧,女(1992—),民族:汉族,籍贯:重庆市巫山县,就读于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0065.htm
相关文章
对比解读《呼啸山庄》与《简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读《三国演义》
《认识东方》中的“中国形象”之解读
对比荧幕上的福尔摩斯形象的不同
论曹操四言诗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中西戏剧叙事差异之对比
对比分析电影《阿甘正传》、《燃...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苏轼诗词中“影子”形象的鉴赏与思考
《左传》《史记》中伍子胥形象探析
体育赛事报道中女性运动员形象呈...
从《山海经》看中国文学中神怪形...
汉语与朝鲜语中的人称代词的对比
在品读中体验文本形象感
如何从音乐作品中感悟音乐形象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拾遗记》中的异人形象分类
《玉玦记》中女性形象分析
广播电台活动策划与广播形象的塑造
新时期海南政府形象传播现状与改进
查看更多→
服务推荐
延伸文章資訊
- 1歷史的塵埃:曹操的形象——“英雄”與“奸雄”
《三國志》中,曹操是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作者除了利用重大事件展示其卓越的才能外,還用相當數量的篇幅刻畫其細微舉動,通過曹操一句話,一件事來達到 ...
- 2《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里曹操的形象相比,有哪些不同的 ...
《三國演義》裡面的曹操是一個經典“藝術形象”,羅貫中小說刻畫出來的曹操,兼具正反兩面特色,十分鮮活,和《三國志》中的曹操在大方向上沒有什麼差別 ...
- 3篇名:論曹操
受了小說家在演義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卻忽略了正史中的另一面。在這種情形. 下,在《三國演義》中被塑照奸雄形象的曹操,更是被大眾所誤解,蒙上了不白.
- 4《三國演義》丞相形象研究-以曹操、諸葛亮為例 - nhuir
諸葛亮來做全面的探討,筆者欲以此文來研究,分析有關於整部小說中的曹操、諸葛. 亮,及他們在正史三國志、平話中形象,以期更進一步剖析兩人之人物形象。
- 5百年來《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 你不知道的 ...
曹操形象是《三國演義》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於這一課題的研究,如從上個世紀初算起,迄今已歷百年。 百年來,研究者曾就曹操形象的審美認識價值、「為曹操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