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How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Conditional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條件句的語意/邏輯為何?條件句涉及的有效論證形式有哪些?不過,因為《華文哲學百科》已規劃進一步介紹這些議題的詞條(例如,傾向(disposition) 與 ...
詞條目錄與總選單
返回目錄
詞條內容
作者資訊
參考書目與網路資源
PDF預覽
讀者意見
所有詞條
轉換簡體上一頁
總選單
返回目錄
詞條內容
作者資訊
參考書目與網路資源
PDF預覽
讀者意見
所有詞條
轉換簡體上一頁
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
HowtoIdentifyandClassify
Conditionals
摘要
本詞條旨在回答兩個涉及條件句的問題:「如何辨識條件句?」與「如何區分條件句?」。
儘管條件句涉及的問題很多,但因為《華文哲學百科》已規劃進一步介紹其他議題的詞條(例如,傾向(disposition)與反事實條件句(counterfactuals)),故本詞條不涉入過多的議題。
基本上,本詞條將從語法的層面來說明我們如何辨識條件句,並且會從英文與漢語分別討論,希望提供一個研究條件句的基石。
另外,本詞條將介紹三種對條件句的區分方式:指示條件句/虛擬條件句(indicativeconditionals/subjunctiveconditionals)、事實條件句/半(semi)事實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以及依賴條件句/獨立條件句(dependentconditionals/independentconditionals)。
第一種區分是英文語法上的區分,本詞條除了簡介該區分,還介紹了漢語的情況。
第二種區分是從前件(antecedent)與後件(consequent)的真假來區分,而我們將會看到虛擬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之間的密切關係。
第三種區分試圖釐清一個條件句理論的解釋對象應該是哪些條件句,其判準是根據條件句的真假是否依賴在一些非律則的事實上。
關鍵字:
條件句、指示條件句、虛擬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依賴條件句、獨立條件句
上線日期:2021年09月28 日
引用資訊:蘇慶輝(2021)。
〈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華文哲學百科》(2021版本),王一奇(編)。
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
目次
1.導論
2.何謂條件句?
2.1 三元結構
2.2 虛擬條件句、時態與模態性
3. 區分條件句
3.1 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
3.2 事實條件句、半事實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
3.3 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
4. 結論
內文
1.導論
相信許多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可能都曾想過「如果我去做了(或沒去做)那件事,現在就不會這樣了」;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可能會想「如果我今天準備好這一切,明天應該可以完成任務」。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而其中關鍵的部分就是條件句。
在進一步說明之前,讓我們先分類自然語言中(合乎語法)的句型。
按其語用目的,我們可以區分用來描述事態(stateofaffairs)的直陳句(或稱陳述句)(declarativesentences)、用來抒發情緒的感嘆句(exclamatorysentences)、用來提問的疑問句(interrogativesentences),以及用來表達命令、請求等意思的祈使句(imperativesentences)。
基本上,在此討論的句型是直陳句,儘管一個好的條件句理論應該也適用到涉及條件句型的感嘆句、疑問句與祈使句;有興趣的讀者可運用條件句理論到其他的條件句型,作為評判一個條件句理論好壞的要素之一。
簡單的說,條件句是由兩個直陳句表達的命題(一個被稱為前件(antecedent),而另一個被稱為後件(consequent)),加上像「如果…則…」的二位連接詞所構成,不過有些學者反對將條件句視為具有這樣的三元結構(ternaryinstructure),例如V.H.Dudman(1994,2001)與WilliamLycan(2001)。
一個延伸的議題是:不同結構的條件句是否代表存在不同種類的條件句。
目前學界大多同意存在不同種類的條件句,不過對於這些不同種類的條件句是語意上不同,還是語用上不同,仍有分歧。
本詞條將會介紹並說明幾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希望讀者能藉此對條件句的分類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回到條件句本身,最讓學者感興趣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理解條件句?條件句的語意/邏輯為何?條件句涉及的有效論證形式有哪些?不過,因為《華文哲學百科》已規劃進一步介紹這些議題的詞條(例如,傾向(disposition)與反事實條件句),故本詞條不涉入其中。
以下將分成兩節:第一節「何謂條件句?」與第二節「區分條件句」。
第一節將從語法的層面來說明我們如何辨識條件句,並且會從英文與漢語分別討論,希望提供一個研究條件句的基石。
第二節將介紹三種對條件句的區分方式:指示條件句/虛擬條件句、事實條件句/半事實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以及依賴條件句/獨立條件句。
第一種區分是英文語法上的區分,本詞條除了簡介該區分,還介紹了漢語的情況。
第二種區分是從前件與後件的真假來區分,而我們將會看到虛擬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之間的密切關係。
第三種區分試圖釐清一個條件句理論的解釋對象應該是哪些條件句,其判準是根據條件句的真假是否依賴在非律則的事實上。
2.何謂條件句?
本節將討論在一個給定的自然語言中,如何辨識「條件句」;儘管有人可能認為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我們試圖指出「理解如何辨識條件句」或許不是件容易的事。
之後將以漢語與英文作為討論的對象。
[1]
2.1 三元結構
粗略來說,條件句是指具有下列語法的句型:
如果…(那麼/則)…
若…(那麼/則)…
假若…(那麼/則)…
假設…(那麼/則)…
…
在自然語言(例如,漢語)中,條件句通常被用來表達兩個語句之間具有某種關係;例如,「若你要通過考試,則(你)要努力讀書」,其中「你要通過考試」被稱為前件、「你要努力讀書」被稱為後件,而說話者用該條件句表達了一個前件與後件之間的關係──例如,後件是前件成立的必要條件。
請注意:儘管以漢語的語法開始,在此討論的問題是跨語言的一般性問題,而不是侷限在任一個自然語言的針對性問題;因此,文中將會同時討論漢語或英文的例句。
一般來說,自然語言中包含許多語句連接詞,[2]而說話者通過使用這些連接詞來表情達意。
例如,「但是」被用來表達兩個語句之間的轉折關係,《朱子語類》卷七三:
今也只得恁地解,但是不甚親切。
[3]
類似的,條件句則是透過先前提及的那些連接詞來辨識,例如,1995年的一首台灣民歌歌詞,其歌名就是〈如果〉(作詞:施碧梧;作曲:邰肇玫):
如果你是朝露,我願是那小草
基本上,我們可以通過連接詞的指引來找到相應的句型,[4]但是並非沒有例外;舉例來說,蘇軾〈秦少游夢發殯而葬之者,云是劉發之柩,是歲發首薦。
秦以詩賀之,劉涇亦作,因次其韻〉:
塗車芻靈皆假設,著眼細看君勿誤。
[5]
另外,在英文中,「if」也可能誤導我們;例如,「ifonly」儘管包含「if」,但表達的卻是「希望…」,而非條件句:[6]
IfonlyIcouldfly.
英文倒裝句的使用也可以在不使用相應的連接詞而表達出一個條件句:
Hadthecivilwarnotbeenfought,Americanslaverywouldhavecontinuedintothetwentiethcentury.
於是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條件句的初步語法定義:條件句是由連接詞加上前件與後件所構成的句型(前件與後件都是直陳句)。
如下:
(D1)If(A,C),其中If代表形成條件句的連接詞,而A代表前件、C代表後件。
這樣的定義將條件句視為一個二位連接詞,連接兩個語句;據此,我們可以排除上面的反例。
不過,(D1)似乎預設了A與C可以是兩個獨立的語句;也就是說,語法上來說,條件句連接詞可以連接任意兩個語句而構成條件句,儘管不見得構造出來的每個條件句都是有意義或可斷說的(assertable)。
[7]不過,對有些學者來說,條件句的前件與後件不是獨立的:前件是從屬於後件的。
[8]另外,對於涉及索引詞(indexicals)的語句,[9]當主詞有相同指涉時,我們通常會省略,譬如先前提及的例子:「如果我去做了(或沒去做)那件事,(我)現在就不會這樣了」與「如果我今天準備好這一切,(我)明天應該可以完成任務」。
[10]英文中還包含更複雜的例子,例如使用虛擬語態(subjunctivemood)的條件句:
IftheBritishhadnotattackedSuez,SoviettroopswouldnothaveenteredHungaryafewweekslater.
進一步的說明將會在文後補充(3.1)。
總而言之,目前作為語法定義的(D1)似乎面臨到一個問題:存在一些例子顯示前件與後件不是獨立的。
對此問題,一個解決方法是:(D1)不是一個語法上的定義,而應該是一個語意定義,所以條件句連接詞連接的是兩個語句所表達的命題(propositions)(請注意:(D1)中的前件與後件都是直陳句所表達的命題,以下不再註明)。
[11]不過,因為我們關心的問題是跨語言的,所以修改後的定義也許能排除中文中的類似反例,但卻無法排除英文中的反例。
讓我們分析上面的例子:
If (theBritishhadnotattackedSuez,SoviettroopswouldnothaveenteredHungaryafewweekslater)
其中前件是「theBritishhadnotattackedSuez」,而後件是「SoviettroopswouldnothaveenteredHungaryafewweekslater」。
有些人會反對上述的分析,例如,DavidLewis主張我們應該將涉及虛擬語態的條件句分析如下:
Ifs (theBritishdidnotattackedSuez,SoviettroopshadnotenteredHungaryafewweekslater)
其中的 Ifs 代表「Ifitwerethecasethat…,thenitwouldbethecasethat…」(Lewis1973:1-2),有別於使用正常語態的(指示)條件句。
因此,若(D1)是一個語意定義且前件與後件都是獨立的命題,我們該如何解釋下列的一組語句:[12]
(OK1)IfOswalddidnotkillKennedy,someoneelsedid.
(OK2)IfOswaldhadnotkilledKennedy,someoneelsewouldhave.
姑且不論(OK1)與(OK2)在語法上的差異,按Lewis以及許多人的想法,若兩者所連接的命題是同樣的,亦即「OswalddidnotkillKennedy」與「someoneelsedid」且涉及在其中的條件句連接詞有一樣的意義,則我們應該會對兩者有一樣的直覺判斷。
基於熟知1960年代美國歷史的人會認為(OK1)是真的(或可接受的),但認為(OK2)是假的(或不可接受的),[13]有學者主張存在兩種條件句(亦即,指示條件句(例如(OK1))與虛擬條件句(例如(OK2)))。
於是一個直面而來的問題是:這兩種條件句在語意上是否相同?給定形式語意學(formalsemantics)的假設,[14]讓我們換個方式問:這兩種條件句會有一樣的邏輯(遵循一樣的邏輯規則)嗎?由於文後會回答上述的問題,故在此忽略。
不過,即使我們同意Lewis,存在兩種條件句連接詞,亦即 If(A,C)與 Ifs(A,C),我們仍可以將後者分析如下:
Ifs(A,C)=df.If(A,C) 結合英語時態與模態詞的語意論
於是兩者仍適用同一個語意論,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兩者在語法上的差異(亦即,時態上的差異與模態詞的影響)來解釋兩者在語意上的差異。
這個部分將在下一節說明。
讓我們回到(D1)。
如先前所述,(D1)將條件句視為一個三元結構,其中的前件與後件是獨立的命題──結構上包含「If」(或任意一個形成條件句的連接詞)、前件與後件;姑且不論是否存在兩種條件句,也許將條件句視為一個三元結構是有問題的,而Dudman與Lycan就曾表達出這樣的質疑。
[15]Dudman主張條件子句(亦即前件加上條件句連接詞)是用來修飾後件)中的判斷動詞──例如「williftheboughbreaks」,其中主要語句是「thecradlewillfall」。
[16]因此,(D1)將前件與後件視為兩個獨立的命題是有問題的。
[17]Lycan從語法的角度來論證(D1)是有問題的:一、「若」(if)不是並列連言(coordinatingconjunction),因為不滿足並列連句(例如「而且」與「或」)會具有的特徵(例如,連句化約、鴻溝(Gapping)與「全面性」(Across-the-Board)原則);[18]二、「若」具有一個並列連句缺少的特徵,亦即「副詞前置」(AdverbPreposing);[19]三、「若」不是從屬連言(subordinatingconjunction),因為可以被「only」、「even」與「except」修飾且代詞化(pronominalize),而從屬連言「unless」不可以(Lycan2001:7-8);四、有證據支持條件子句是副詞(「若」就像「when」與「where」),更具體地說,條件子句是修飾動詞的關係子句(Lycan2001:8-10)。
據此,Lycan主張(D1)是有問題的。
儘管(D1)仍有爭議,讓我們暫時接受(D1),並轉向另一個議題:如何使用條件句中的時態與模態來解釋(OK1)與(OK2)(以及其他相似的對句)之間的差異。
2.2 虛擬條件句、時態與模態性
基本上,正如Lycan指出的,本文同意條件句中的前件應該是修飾(後件的)動詞的關係子句;所以條件句的結構(圖一)不同於「而且」的並列(coordinating)結構(圖二):
由此可知,在真值條件意義理論的假設下,條件句的真假,不是單純的透過前件與後件的真假來決定的;FrankRamsey曾說道:
若兩人在爭辯「若p,會q嗎?」,並且兩人都懷疑p,則他們假設性地將p加到他們的知識庫中,然後在那個基礎之上爭論q。
(1929:247,fn.1)
簡單的說,條件句的真假不是透過分別判斷前件與後件的真假之後的結果,我們還需要考慮前件對後件的影響。
按先前的說法,我們可以主張OK對句中的條件句有共同的語意論,[20]亦即將Lewis提議的「Ifitwerethecasethat…,thenitwouldbethecasethat…」(亦即Ifs),解釋如下:
Ifs(A,C)=df.If(A,C) 結合英語時態與模態詞的語意論
首先,讓我們看看時態的語意論。
基本上,時態是關於時序;例如,過去時態的語句會被用來描述一個發生在說話之前的事件。
[21]但是,虛擬語態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因為時態不會按一般的情況來解讀,例如:
Bobdiedyesterday.Ifhehaddiedtomorrowinstead,hewouldhavebeen98yearsold.
若按時態來理解,上面的語句應解讀為:「Bob過世」這個事件發生在言談時間之前,而且「Bob已經過世」與「Bob就已經活了98歲」這兩個事件發生在言談時間之後。
很明顯的,上述的解讀是怪異的,儘管懂英文的人會理解那句話的意思是:「Bob過世」這個事件發生在言談時間之前,而且假設「Bob過世」這個事件發生在言談時間之後(一天),則「Bob就已經活了98歲」這個事件會發生在言談時間之後(一天)。
因此,當使用了虛擬語態,虛擬語態標記了一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而且是一個反事實的(假設性的)事件。
因此,有學者主張虛擬條件句中的過去時態是作為一個模態作用,而不是時間作用:它標記著前件描述的可能性,不在論域中被視為實際的事情當中。
不過,這樣的作法需要解釋為什麼在這樣的語境中,會有如此的(反事實)解讀。
於是一個替代方案是:將過去時態也視為一種模態詞(時間模態);因此,虛擬條件句中的過去時態修飾了模態性,而不是前件跟後件成立的時間:它傳達了過去中可能(或必然)的事。
[22]儘管這樣的做法也會遇到困難,但是我們大致可以描繪如何使用時態與模態詞的語意論來解釋OK對句,並且維持一套條件句的語意論。
3. 區分條件句
在條件句的文獻中,有三種重要的區分方式:指示條件句/虛擬條件句、事實條件句/半事實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以及依賴條件句/獨立條件句;本節將逐一介紹,並概述相關的爭論。
3.1 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
基本上,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是英文中的語法區分;更具體的說,使用指示語態的條件句就是指示條件句,而使用虛擬語態的條件句就是虛擬條件句。
[23]用先前的例子來說明:
(OK1)IfOswalddidnotkillKennedy,someoneelsedid.
(OK2)IfOswaldhadnotkilledKennedy,someoneelsewouldhave.
按理說,描述一件過去發生(跟我寫下這句話的時間相比)的事件,若使用英文,我們應該將涉及的動詞轉變為過去時態,如(OK1)所示。
但是,當要採取虛擬語態時,動詞時態會倒退,如(OK2)所示。
據此,我們似乎可以有一個簡單的生成虛擬條件句的方式,ChristopherGauker稱為「指示條件句轉換到虛擬條件句規則」(Indicative-SubjunctiveTransformation,簡稱IST)(2005:Ch.7):[24]
第一:將助動詞「will」加到後件的主要動詞(若「will」不在原本的語句中),並調整其他的動詞,以保持時序指涉(temporalreference)。
[25]
第二:相對於斷言時間,將前件與後件的主要動詞在時態上倒退(backshift)。
根據Gauker,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的區分是:若一個條件句能夠透過IST而被產生出來,則它就是虛擬條件句;若不行,則是指示條件句。
對於上述的語法區分,也許有人會想加入另一個條件,亦即「前件被說話者假設為假/假設性的」,因為這正是說話者使用虛擬語態想表達的。
確實如此,但不幸的是,有許多反例挑戰著這個額外的條件:
IfJoneshadtakenarsenic,hewouldhaveshownjustexactlythosesymptomswhichhedoesinfactshow.
如同AlanRossAnderson指出的(1951:37),醫生可能會自信地斷言上述的虛擬條件句,而且通常該條件句的前件會是真的。
因此,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的語法區分正如IST所述。
對於時態不明顯,或缺少時態的自然語言,其中的條件句仍有上述區分嗎?更確切地問,在那樣的語言中,存在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嗎?若有,兩者的區分是什麼?以下讓我們考慮漢語中的條件句。
很明顯的,漢語的動詞缺少時態的變化,所以也許有人會主張漢語缺少標記虛擬條件句的方式(Bloom1981:13-14)。
[26]不過,「漢語沒有時態」仍是有爭議的,因為漢語時態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表達,例如,時間副詞(林若望2002;Lin2005);因此,漢語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標記虛擬條件句,儘管漢語中的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區分可能不像英文中的區分。
Jiang(2019)指出漢語有四種標記虛擬條件句的方式:[27](一)引進特別的詞彙,像是「要不是」與「早知道」等;[28](二)使用像「了」與「過」等等的動詞後綴(verbsuffix),產生時態不相符;[29](三)使用像「早」的時間副詞或模態副詞「真的」;[30](四)使用意義上矛盾或不可能的前件。
[31]不過,正如許多人觀察到的,語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使得有些學者反對上述所有的標記方式,因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2]無論如何,漢語確實有一些標記虛擬條件句的方式,儘管語境仍扮演重要的角色。
[33]
目前我們看到英文中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語法區分,以及漢語中幾種標記虛擬條件句的方式;以下將介紹文獻中另一種區分條件句的方式:根據前件與後件的真假來區分條件句。
3.2 事實條件句、半事實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
NelsonGoodman在1947年發表的文章開端,提到了研究反事實條件句的重要性:[34]
反事實條件句的分析不只是簡單的語法練習。
事實上,若我們缺少解釋反事實條件句的工具,則我們可能很難宣稱有一個適當的科學哲學(1947:113)。
在科學哲學中,反事實條件句的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傾向語詞(dispositionterms)、因果關係與科學律則,[35]所以Goodman開始考慮其中涉及的問題,並提出共同支撐理論(CotenabilityTheory)。
[36]在討論的過程中,Goodman根據條件句前件與後件的真假而區分出三種可能為真的條件句,分別稱為「事實條件句」(前件與後件都為真)、「半事實條件句」(前件為假但後件為真),以及「反事實條件句」(前件與後件都為假),並沿用迄今。
[37]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Goodman對條件句的區分跟上一節中的語法區分之間,有何關係?如上一節所述,虛擬語態的使用是在表達一個假設性的情境;當條件句的前件是以虛擬語態來呈現,說話者似乎想表達該前件是實際上為假,或是一個假設性的情境。
所以,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反事實條件句加上半事實條件句就是虛擬條件句(或是說,兩者有一樣的外延)。
不過,正如Anderson的例子所指出的,虛擬條件句可能會有真前件與真後件,所以不該被歸類為反事實條件句加上半事實條件句。
[38]
對兩者之間的不相符(mismatch),一個解釋是:自然語言的演化,使得虛擬條件句的涵蓋範圍擴大;基於語言用法的彈性,說話者推廣了虛擬語態的適用範圍,其結果就是兩者之間的不相符。
[39]另一個相關的解釋是:基於認知上的不完美,說話者儘管非常自信,但仍使用虛擬語態來斷言一個條件句;以Anderson的例子為例,醫生根據其外顯症狀,儘管非常確信患者服了砒霜,但仍使用虛擬語態,以表達自身認知能力的侷限性。
[40]無論如何,本文主張虛擬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加上半事實條件句之間在外延上大致重合且在內涵上密切相關,所以在論述上可以交替使用。
以下讓我們看看第三種區分條件句的方式: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
3.3 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
一個條件句理論的任務是(無論是針對指示條件句或虛擬條件句):能夠解釋過去出現過的所有(至少大部分)條件句,並且能夠正確預測未來出現的條件句。
在真值條件語意論的假設下,我們可以說,一個條件句理論的目的是去解釋過去曾出現過的條件句的真假,而且正確地預測未來出現的條件句的真假。
不過,並非所有的條件句都是一個條件句理論的解釋對象;更具體地說,一個條件句理論所關心的只有依賴條件句。
在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一個條件句理論只關心依賴條件句之前,讓我們先看看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之間的區分為何。
先前提到Goodman的共同支撐理論,其中的核心思想是:虛擬條件句(反事實條件句)的真值條件依賴在背景事實與背景律則。
簡單的說,一個虛擬條件句的真值條件如下:(其中「>」代表形成虛擬條件句的二位語句算子)
「f>y」為真,若且惟若,「f」和某個事實集合 S 以及一些律則共同蘊涵「y」(Goodman1947:116;王文方2007:111)。
[41]
不過,Goodman隨即提到上述想法的兩個主要問題:(一)如何清楚定義哪些事實會在集合 S 當中;(二)如何定義這樣的律則(Goodman1947:116;王文方2007:111-112)。
暫且不管該理論的問題,也忽略上述說法只針對虛擬條件句,許多學者會同意Goodman而主張一個條件句的真假,依賴在某組事實集合 S 與一個或一組律則上。
正如之前所說,虛擬條件句的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許多哲學概念,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條件句是那些依賴在某組事實集合的條件句。
目前我們可以定義依賴條件句如下:[42]
(DC) 一個條件句是依賴的,若且惟若,它的真假依賴在一些非律則的事實上。
相反的,獨立條件句的定義如下:
(IC) 一個條件句是獨立的,若且惟若,它的真假不依賴在一些非律則的事實上。
為了更明確地說明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讓我們看一些例子(Bennett2003:16):
(DC1)Iftheriverweretoriseanothertwofeet,thesubwaysystemwouldbeflooded.
(IC1)Iftheriverweretoriseanothertwofeet,itwouldbetwofeethigherthanitisnow.
(請注意: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的區分適用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請勿受到例子的誤導,請見之後的(DC3)與(IC3)。
)假設地鐵口附近有一條河,連日的大雨導致河面上漲,使得河水已漫延到路面。
此時,大多數人應該會同意(DC1)的真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DC1)的真假會直接影響到地鐵系統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舉措(停駛、加強排水系統或放置沙包來堵住河水),另外也會影響到其他相關的人事物。
另一方面,(DC1)的真假依賴在許多偶然的事實上,例如,河流淤積的程度、下雨的強度、累積雨量、地鐵的位置等。
回到Goodman的想法,(DC1)的真假依賴在後件是否能從前件,加上一堆偶然事實(以及一堆律則)推導出來。
相較之下,我們似乎對(IC1)的真假不感興趣,因為它的真假不依賴在偶然事實上;更具體地說,(IC1)的真假只依賴在簡單的加減上,因為它說:若該河流額外上漲2英尺,它會比現在還高2英尺──這相當於一句廢話。
讓我們再看下列的例子(Bennett2003:16):
(DC2)Ifthatcyclisthadbeenontheothersideofthemountaintwohoursago,hewouldnothavebeenherenow.
(IC2)Ifthatparticlehadbeentwolightyearsfromhereamonthago,itwouldnothavebeenherenow.
(DC2) 是一個依賴條件句,因為它的真假依賴在一些偶然事實上,像是自行車手的體力、騎乘路徑與路況等;相較之下,(IC2)的真假只依賴在物理律則。
[43]按此思路,在假設有道德律則的情況下,我們會有下列一組條件句(Bennett2003:17):
(DC3)Ifyouliedtohimaboutthat,youdidhimtheworstdisserviceyoupossiblycould.
(IC3)Ifyouliedtohimaboutthat,youdidsomethingmorallyquestionable.
類似的,(DC3)的真假依賴在是否能承受謊言的偶然事實上,而(IC3)則依賴在道德律則上,像是「說謊是道德上可議的」。
不過,若一個條件句的真假依賴在語言事實上,我們該如何分類呢?
(IC4) 若張三是單身漢,則張三沒有結婚。
(IC4) 的真假依賴在漢語中「單身漢」與「沒有結婚」的意義上,而「單身漢」與「沒有結婚」具有目前指派的意義,是一件偶然的語言事實。
不過,直覺上,(IC4)不會是語言學家以外的人會感興趣的條件句,因為我們只要理解前件與後件表達的命題,就能判定其真假(Su2008:101-104)。
因此,本文建議將(IC4)視為一個獨立條件句,而先前區分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的判準則需要做點修改,如下:
(DC') 一個條件句是依賴的,若且唯若,它的真假依賴在一些非語言及非律則的事實上。
(IC')一個條件句是獨立的,若且唯若,它的真假不依賴在一些非語言及非律則的事實上。
修改之後,我們會發現獨立條件句是那些在理解前件與後件的意義,或相關的律則後,足以判斷其真假的條件句;依賴條件句則無法在理解前件與後件的意義及相關的律則下,判斷其真假,因為我們還需要知道使之為真(或為假)的事實集合。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個條件句理論只關心依賴條件句。
理由一:正如之前隱約提到的,依賴條件句是我們感興趣的條件句,因為依賴條件句的真假會影響到我們如何跟世界互動;例如,假設(DC1)是真的,這代表地鐵系統必須有因應的措施。
相較之下,獨立條件句的真假似乎不扮演那樣的角色;例如,雖然(IC1)是真的,[44]但是卻不會影響我們跟世界的互動。
理由二:如先前所述,獨立條件句是那些在理解前件與後件的意義或相關的律則後,足以判斷其真假的條件句,換句話說,獨立條件句的真假依賴在前件與後件之間的語言學或律則關係,例如,(IC4)的前件蘊涵了其後件。
[45]這代表獨立條件句的真假跟條件句的語意論無關。
我們對獨立條件句的直覺判斷僅憑我們對其前件與後件的意義或律則理解,就足以說明,根本不需要透過一個條件句理論來說明。
因此,基於上述兩個理由,我們可以合理地主張一個條件句理論的解釋對象只涵蓋依賴條件句。
4. 結論
關於條件句,其所涉及的範圍相當之廣,WilliamStarr在《史丹佛哲學百科》的「反事實條件句」詞條中,列舉了反事實條件句在理性行為者理論、心理表徵理論,以及知識理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019:§1.2)。
所以本詞條不太可能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涵蓋所有的議題。
另一方面,條件句涉及的語意問題(或邏輯問題)相當深奧,條件句文獻中呈現的各式各樣進路與巧妙反例,若不經一番苦思,將很難投入條件句的研究。
如先前所述,《華文哲學百科》已規劃相關的詞條供讀者參考,本詞條僅針對條件句的辨識與區分,提供一個大致的藍圖。
[1]在此,「漢語」指涉到大多數華人使用的語言(中國稱普通話;台灣稱國語),有別於各地的方言(儘管各地方言可統稱為「中文」)。
[2]關於語句的連接詞,在此僅列舉幾個「而且」(and)、「或」((either)…or…)、「並非」(not)、「若且唯若」(ifandonlyif),以及構成條件句的「若…則…」(if…then…);其他還有「因為」(because)、「即使」(evenif)與「雖然」(though)等等。
[3]根據台灣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https://ctext.org/zh),摘錄來自(宋明)《朱子語類》、易九、中孚、七:其意為「現在也只能如此解釋,但不是很貼切」。
[4]除了條件句,一般我們稱由「而且」構成的句型為連言句(conjunction)、由「或」構成的句型為選言句(disjunction)、由「並非」構成的句型為否定句(negation),以及由「若且唯若」構成的句型為雙條件句(biconditionals)。
[5]按文義,引文中的「假設」意指憑空構想,而非構造條件句的連接詞。
[6]「Heaskedherifshewouldmarryhim」與「ifyouteaseacamel,itspitsatyou」中的「if」也跟條件句無關:前者意指「whether」,而後者意指「whenever」(Dudman1984:149)。
[7]我們可任意挑選兩個不相關的語句,然後加上條件句連接詞來構成條件句,例如「若今天股票上漲,地會濕」。
當然,有人可以設想出奇怪的語境,使得該條件句是可斷說的;在此我們強調的是,「若今天股票上漲,地會濕」不是一般日常語境中可被斷說的。
[8]Dudman稱「後件」為主要語句(priorsentence)(Dudman2001:122)。
[9]索引詞包含「我」、「你」等人稱代名詞,「今天」、「明天」等時間副詞,以及「這裡」與「那裡」等空間副詞。
索引詞的特色是:指涉對象會隨著脈絡(context)而改變。
[10]這個現象被稱為連句化約(ConjunctionReduction)(Lycan2001:4)。
[11]關於命題的本體論爭論,由於過於複雜且離題,在此忽略,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史丹佛哲學百科》中的相關詞條(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propositions/)。
我們可以簡單的將命題理解為:語句所表達的抽象內容(或意義),有別於可物理實現的語句(例如,筆寫下的物理線條或是一段聲波)。
[12]Edgington1995:237。
這樣的例子很容易在文獻中找到,在此只用OK對句來代表。
[13]以當時美國的政治氛圍,Kennedy是極受推崇與愛戴的;除非有陰謀論的假設,大多數人會認為(OK2)是假的。
[14]由於表面的語法可能會誤導我們,形式語意學家主張語句的意義是透過其邏輯結構(或形式)來呈現,而非通過其語法結構來呈現。
[15]大多數學者仍接受(D1),理由是:其他觀點也可以透過(D1)來表示(Bennett2003:7)。
[16]首先,「williftheboughbreaks」看似一個不合語法的語詞,但Dudman的意思是:「will」是條件句中的判斷動詞,而「if」所連結的子句「theboughbreaks」是用來修飾該判斷動詞的,故產生上述的怪異語詞。
其次,判斷動詞通常是用模態詞來表達一個投射判斷(projectivejudgment),其中模態詞意指“will/might/may/could/should/would/must/need”等(Dudman2001:121,127)。
[17]考慮下列的例子:(Dudman2001:119)
(A)Iftheboughbreaks,thecradlewillfall.
(B)Iftheboughbroke(weretobreak),thecradlewouldfall.
(C)Iftheboughhadbroken,thecradlewouldhavefallen.
(D)Iftheboughbroke,thecradlewillhavefallen.
(E)Iftheboughbroke,thecradlefell.
若按(D1)來分析,這幾個條件句的前件與後件都是一樣的嗎?若都是一樣的,那有多少種條件句呢?換個方式問,(A)-(E)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嗎?因為Dudman不認為(D1)能對上述問題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故對三元結構表達質疑。
[18]連句化約:若主詞相同,則可省略;鴻溝:右項的詞組可以被省略,若左邊也包含該詞組;全面性原則:連接的兩個語句會有一樣的語態(mood)(Lycan2001:4-5)。
[19]副詞前置:一個副詞片語可移到句首(Lycan2001:5-6)。
[20]跟DavidLewis一樣(1973),有些學者主張存在兩種語意上不同的條件句;指示條件句就是一個真值函數,而虛擬條件句則不是(例如,AllanGibbard1980;FrankJackson1987)。
[21]關於時態的語意,有兩種語意上迥異的進路:時態談論到事件,或是談論到世界的時間特徵(Ludlow2008)。
未免離題,在此不做詳細介紹。
[22]詳見Starr2019針對「counterfactuals」的補充「IndicativeandSubjunctiveConditionals」。
[23]基本上,英文有三種語法上的語態(grammaticalmood):指示、祈使(imperative)與虛擬。
語態是指一種說話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對說話內容表達其態度;指示語態是描述事實或發問、祈使語態是表達命令或請求,而虛擬語態是表達願望或質疑(假設性)。
語態是通過動詞的形式來展現的,更具體的說,透過動詞的時態變化來呈現語態。
請注意:關於英文語態的內容包含從維基百科對虛擬語態的說明(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bjunctive_mood),以及其他網上資料。
[24]我在此做了些微的修改(Su2009)。
請注意:IST只是區分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的方案之一,還有其他學者基於其他理由來說明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差異。
例如,Weatherson試圖利用二維語意論(two-dimensionalsemantics),將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區分視為認知模態性與形上學模態性之間的區分(2001),而鄧敦民與李國揚在其合著的文章(2021)中,試圖在因果模型語意論(causalmodelingsemantics)的框架下區分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
[25]請注意:IST中添加的是「will」,但因需要在時態上倒退,故會變成「would」。
[26]請注意:漢語語言學家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通常是在找標記「反事實條件句」(或稱為「違實句」)的方式,很少有學者用「虛擬條件句」這個詞(Yong2016)。
2.2將介紹「虛擬條件句」與「反事實條件句」之間的關係。
[27]再次提醒,Jiang在文章中討論的是標記反事實條件句的方式。
[28]例子如下(Jiang2019):
(a)要不是他搞鬼,這件事早就辦完了
(b)要不是聽你說,我還不知道老鄧的工廠關門的前因後果呢!
(c)早知道會迷路,老子就不來這荒山野嶺了!
(d)早知道你這樣不負責,根本就不能讓你擔任這項工作!
其他還有別的語彙能標記(Yong2016:895-896)。
[29]例如如下(Jiang2019):
(e)如果有了電,燈就會亮了。
(f)要是你去過他家,就不會不注意到他那漂亮的太太的。
其他還有別的後綴能標記(Yong2016:899)。
[30]例子如下(Jiang2019):
(g)要是早罰進那個任意球,比賽就結束了,還踢什麼加時賽!
(h)要是那個任意球真的罰進去了,比賽早就結束了,還踢什麼加時賽!
(i)如果他真的想娶你,不會這樣對你。
(j)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如果他真的愛你,他會按你說的去做的。
請注意:(j)可以不被解讀為一個反事實條件句。
其他還有別的副詞能標記(Yong2016:897-898)。
[31]例子如下(Jiang2019):
(k)要是換了我的話,就不會對他這麼客氣了。
(l)如果太陽從西邊出來,我一定嫁給你。
另外,Yong利用統計方法列出其他跟反事實條件句正相關的因子,例如第一人稱代名詞與指示代名詞的使用(2016:901-904)。
[32]Yong根據Jiang在2000年發表的論文,做了內文中的陳述;這樣的立場似乎跟Jiang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內容沒有衝突。
對此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按圖索驥;請見Yong(2016)與Jiang(2019)提供的參考文獻。
[33]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漢語中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區分是語法上的?還是語彙上的?(或是語用上的?)根據Jiang,雖然漢語有特別的語彙來標記虛擬條件句,但是這些語彙所扮演的角色,都可以透過語法來表示(2019:§1)。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相關的文獻,在此不多著墨。
[34]在Goodman之前,RoderickChisholm是用「contrary-to-factconditionals」來討論涉及反事實條件句的問題(1946)。
兩人討論的問題是源自FrankRamsey對條件句的看法(Sanford1989:76;王文方2007:110)。
[35]反事實條件句與上述議題之間的關係,請見蕭銘源(2019)、Carroll(2016)與Starr(2019)。
[36]對該理論的詳細介紹,請見王文方(2007)。
[37]加上前件真且後件假的條件句,Goodman的區分是彼此互斥且共同窮盡的;因為大多數人會同意,前件真且後件假的條件句是假的,所以可以合理的排除在討論之外(Sanford1989:77-78)。
[38]感謝匿名審查人指出虛擬條件句的外延可能不只涵蓋反事實條件句,還有半事實條件句。
[39]自然語言寄生在從古以來的使用者的文字言談中,隨著時間而演化;儘管不是針對英文的虛擬語態,但確實有些學者同意這樣的演化說法;請見張麗麗(2006)討論了漢語使役動詞如何發展成條件連詞;張麗麗(2009)討論了漢語限定副詞如何發展成充分條件連詞。
[40]Weatherson試圖利用二維語意論(two-dimensionalsemantics),將指示條件句與虛擬條件句之間的區分視為認知模態性與形上學模態性之間的區分,所以不認為虛擬條件句會扮演認知上的角色(2001)。
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探索其中的問題,在此不多著墨。
[41]Goodman的說法是:一個反事實條件句的真假依賴在前件與後件之間的某種關係是否成立;但是很明顯的,我們不可能單獨從前件(加上邏輯)推導出後件,因為介於前件與後件之間的某種關係預設了背景條件(或背景事實)加上背景律則的成立。
因為王文方(2007)扼要地表達了Goodman的想法,故在此使用他的說法。
[42]感謝匿名審查人建議將依賴條件句與獨立條件句的區分建立在是否依賴在非律則的事實。
[43]根據相對論(theoryofrelativity),任何事物(物理物體或信息)的速度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所以距離兩光年遠的粒子,經過1個半月也不可能抵達這裡。
請注意:這裡的內容來自維基百科對相對論的說明(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relativity)。
[44]若獨立條件句為真,則是必然為真;若為假,則是必然為假。
例如,(IC4)「若張三是單身漢,則張三已經結婚了」是一個必然為假的條件句。
關於(IC2),有人可能會認為其中不涉及必然性,不過基於相關律則(例如,根據相對論,不可能有速度比光還快的航空器,所以兩光年的距離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到達)的必然性,本文主張它仍是必然的。
[45]命題之間的語言學關係可以是蘊涵(entailment)、預設(presupposition)、對話隱含(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約定隱含(conventionalimplicature)等。
這些關係都有形式上的定義(Su2008:97-100)。
作者資訊
蘇慶輝
[email protected]
山東大學哲學系
上線日期:2021年09月28 日
引用資訊:蘇慶輝(2021)。
〈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華文哲學百科》(2021版本),王一奇(編)。
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
參考書目與網路資源
英文文獻
Anderson,AlanRoss1951:“ANoteonSubjunctiveandCounterfactualConditionals”.Analysis12:35-38.
Bennett,Jonathan2003:APhilosophicalGuidetoConditionals.Oxford:ClarendonPress.
Bloom,AlfredH.1981:TheLinguisticShapingofThought.PsychologyPress.
Chisholm,Roderick1946:“TheContrary-to-FactConditionals”.Mind55:289-307.
Davis,WayneA.1979:"IndicativeandSubjunctiveConditionals".PhilosophicalReview88:544-64.
Deng,DM.,Lee,K.Y.“Indicativeandcounterfactualconditionals:acausal-modelingsemantics.”Synthese(2021).https://doi.org/10.1007/s11229-020-02966-9.
Dudman,V.H.1984:“Parsing‘if’-sentences”.Analysis44:145-153.
Dudman,V.H.1994:"OnConditionals".JournalofPhilosophy91:113-128.
Dudman,V.H.2001:"ThreeTwentieth-centuryCommonplacesabout‘If’".HistoryandPhilosophyofLogic22:119-127.
Edgington,Dorothy1995:"OnConditionals".Mind104:235-329.
Gauker,Christopher2005:ConditionalsinContext.TheMITPress.
Gibbard,Allan1980:"TwoRecentTheoriesofConditionals".InHarperetal.(eds.)1981:211-247.
Gillies,AnthonyS.2004:"EpistemicConditionalsandConditionalEpistemics".NOÛS,38(4):585-616.
Goble,Lou(ed.)2001:TheBlackwellGuidetoPhilosophicalLogic.BlackwellPublishers.
Goodman,Nelson1947:“TheProblemofCounterfactualConditionals”.JournalofPhilosophy44:113-128.
Harper,WilliamL.,RobertStalnaker,andPearce,Glenn(eds.)1981:Ifs.Dordrecht:Reidel.
Jackson,Frank1987:Conditionals.Oxford:BasilBlackwell.
Jiang,Yan2000(請見中文文獻──蔣嚴2000)
Jiang,Yan2019:“WaysofExpressingCounterfactualConditionalsinMandarinChinese”.LinguisticsVanguard20190009.
Lepore,ErnestandBarryC.Smith(eds.)2008:TheOxfordHandbookofPhilosophyofLanguage.OxfordUniversityPress.
Lewis,David1973:Counterfactuals.Oxford:BasilBlackwell.
Lin,Jo-Wang2005:“TimeinaLanguageWithoutTense:TheCaseofChinese”.JournalofSemantics23:1-53.
Ludlow,Peter2008:“Tense”.InLeporeetal.(eds.)2008:690-716.
Lycan,William2001:RealConditionals.OxfordUniversityPress.
Ramsey,F.P.1929:"GeneralPropositionsandCausality"inRamsey1931:237-255.
Ramsey,F.P.1931:TheFoundationsofMathematics.London,Routledge&KeganPaul.
Reichenbach,Hans1947:"TheTensesofVerbs".InDavis,StevenandB.S.Gillon(eds.)2004:526-533.
Sanford,David2003:IfP,thenQ:ConditionalsandtheFoundationsofReasoning.London:Routledge.
Stalnaker,R.1968:"ATheoryofConditionals".InStudiesinLogicalTheory,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MonographSeries,2.Oxford:Blackwell,pp.98-112.
Stalnaker,R.1975:"IndicativeConditionals".Philosophia5:269-86.
Starr,William2019:"Counterfactuals",The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Fall2019Edition),EdwardN.Zalta(ed.),
URL=
王文方、王一奇合著2007a:<對路易士虛擬條件句語意論的一個修正>,《哲學研究》增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民國96年3月出版:第76頁至79頁。
王文方、王一奇合著2007b:<我們需要一個有關條件句的統一新理論>,《歐美研究》。
李小五2003:《條件句邏輯》。
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吉宴2007:《指示條件句的機率與可斷說性》。
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張麗麗2006:<從使役到條件>,《臺大文史哲學報》65:1-38。
張麗麗2009:<從限定副詞到充分條件連詞>,《清華學報》39:355-388。
蔣嚴(Jiang,Yan)2000:<漢語條件句的違實解釋>,《語法研究與探索》10:257-279
蕭銘源(2019)。
〈傾向〉,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2019版本)。
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傾向。
鄧敦民(2018)。
〈可能性與必然性〉,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2019版本)。
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可能性與必然性。
網路資源
Carroll,JohnW.,"LawsofNature",The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Fall2016Edition),EdwardN.Zalta(ed.),
URL=
延伸文章資訊
- 1條件句| EF | 台灣
條件句是用來推測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可能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我們希望會發生什麼事。在英語中,很多用到條件句的句子會包含「if」這個字。在英語中,有許多條件式的句子 ...
- 2條件句邏輯_百度百科
條件句邏輯是哲學邏輯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對(狹義)模態邏輯的重要發展。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刻畫關於虛擬條件句、直陳條件句和正常條件句的推理。本書系統闡述了條件句 ...
- 3中文的條件句
而「才、方」等則標示前方分句為必要條件,句子邏輯. 形式為「唯若p則q」。 (七)助動詞條件句. 助動詞出現在複句中,可具有條件句的意義,但只限于 ...
- 4[基本概念1] 基本邏輯概念1 - 多懷疑吧!哲學
我們說「安家是gay,若且唯若,安家讀哲學系」,其中「若且唯若」即是語句連接詞雙條件句,符號化為「A ↔B」。這話的意思是說,「安家是gay」與「安家讀 ...
- 5如何辨識與區分條件句How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Conditionals
條件句的語意/邏輯為何?條件句涉及的有效論證形式有哪些?不過,因為《華文哲學百科》已規劃進一步介紹這些議題的詞條(例如,傾向(disposition) 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