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1] 基本邏輯概念1 - 多懷疑吧!哲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說「安家是gay,若且唯若,安家讀哲學系」,其中「若且唯若」即是語句連接詞雙條件句,符號化為「A ↔B」。

這話的意思是說,「安家是gay」與「安家讀 ... 本站導覽 2013年3月23日 [基本概念1] 基本邏輯概念1 我們可以將語句(sentence)分為兩種:單句和複句。

前者如「安家是gay」,後者如「安家是gay,而且安家讀哲學系」。

單句是最基本的語句,而複句是一或多個單句藉著語句連接詞(sentenceconnectives)所組成的長句。

一、連言 使用語句連接詞「並且」所形成的複句,稱作連言。

例如「安家是gay,並且安家讀哲學系」便是。

我們分別令A、B為「安家是gay」、「安家讀哲學系」,則「安家是gay,而且安家讀哲學系」便可符號化為「A∧B」。

而只有在A與B同時為真時,我們才說A∧B真;反之,如果A、B至少有一個為假,我們就說A∧B假。

我們可以整理出A∧B的真值表:(T是真,F是假) A B A∧B T T T T F F F T F F F F 注意,進行符號化翻譯時,不能以表面的用字為準,而該考量該句的真正意思。

例如「安家讀哲學系,但安家卻是gay」,這裡用「但」只是轉折語氣,使用「∧」翻譯雖然會喪失這個表達的用意,但在語句邏輯,真正重要的是語句意義的真值函數部分。

而「師兄和大師兄同屬一間哲學系的學生」並不能譯為「師兄是一間哲學系的學生,而且大師兄是一間哲學系的學生」,因為後句並沒有表達他們兩人同屬一間哲學系的學生。

然而,「師兄和大師兄同屬上課很愛睡覺的學生」,卻可譯為「師兄是上課很愛睡覺的學生,而且大師兄是上課很愛睡覺的學生」。

似此等細節應該很容易領略,讀者應該有能力自行判斷其他語句與其他語句連接詞的情況。

二、否定句 使用語句連接詞「並非」所形成的語句,稱為否定句。

例如「並非安家是gay」,令「安家是gay」為G,則「並非安家是gay」便為¬G,否定符號只能也只須加在一個語句前面,儘管我們還是將之稱為語句連接詞。

當G假時,¬G便真;當G真時,¬G便假。

我們可以整理出¬A的真值表: A ¬A T F F T 三、選言 使用語句連接詞「或」所形成的複句,稱作選言句。

例如「安家是gay,或者安家讀哲學系」便是,譯作「A∨B」。

注意日常語言使用「或」是有歧義的,「小明的喪禮在這禮拜一舉行,或者是下禮拜一」,一般脈絡來說,這話的意思是其中一個禮拜一,但不會兩個禮拜一都舉行一次;但有時說「安家是gay,或者安家讀哲學系」是在表達兩者至少有一為真,也就是可以同時皆真。

一般未特別加以說明時,哲學上或邏輯學上都是以兼容(inclusive)的方式來表達「或」(∨),也就是說,我們說「安家是gay,或者安家讀哲學系」時,就是在表達兩者至少有一為真。

事實上我們依然可以表達排斥(exclusive)含義的「或」,例如「小明的喪禮在這禮拜一舉行,或者是下禮拜一,但不會兩個禮拜一都舉行」可以譯為「(A∨B) ∧¬(A∧B)」。

我們可以整理出選言的真值表: A B A∨B T T T T F T F T T F F F 四、實質條件句 試考慮語句「如果小明考上台大,則爸爸會給小明一百萬」,這種「如果……,則……」的複句便稱為條件句,譯作「A→B」。

我們給出的真值表是: A B A→B T T T T F F F T T F F T 其實這個真值表並不一定能捕捉到我們日常語言使用「如果……,則……」的意義與用法。

這甚至在哲學上成為重大難題,也有諸如反事實條件句等的討論。

考慮這個條件句:「如果安家明天上火星,則安家就不gay了」,譯為「若A則B」,而師兄打賭這句為真,師妹打賭這句為假。

一共會有四種情況: 1.    安家明天果真上了火星,而且依舊gay爆了。

A真B假,這種情況下說師妹賭贏了,應該是毫無爭議。

2.    安家沒上火星,但依舊gaygay的,A、B皆假。

這時候如果師兄同意自己輸了,恐怕不太聰明。

他可以爭論說,這個條件句只是說,如果安家這天真的上了火星,則安家就不gay了。

由於安家這天並沒有上火星,所以這句話未必就是假的。

同理,如果師妹同意自己輸了恐怕也不明智。

她可以爭辯說,雖然安家沒上火星,但這個條件句只是說,如果安家這天真的上了火星,則安家就不gay了。

由於安家這天並沒有上火星,我們也不能說這個條件句為真。

這例子顯示條件句的前後句都為假時,決定條件句的真假值看來是有爭議而困難的,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前件假後件真時,甚至前件真後件真的情況都可以議論。

這些爭論我們在這不談,但可以確立的是,當前件真而後件假時,我們就可以說整個條件句為假。

暫時你可以以規定的方式來理解,我們只是將「若A則B」的用法規定為「只有在A真B假時,這整句才為假;只要不是A真B假時,這整句就為真」,稱之為實質條件句(materialconditional)或實質蘊含句(materialimplication)。

你當然可以爭論,有時你在說「若A則B」並不是這樣意思,這還有其他邏輯上的不少爭論,也有反事實條件句的用法等,只要在你使用時清楚解釋你的意思就好。

五、雙條件句 我們說「安家是gay,若且唯若,安家讀哲學系」,其中「若且唯若」即是語句連接詞雙條件句,符號化為「A↔B」。

這話的意思是說,「安家是gay」與「安家讀哲學系」兩句會有相同的真假值;有就是說,當兩句皆真或兩句皆真時,這整句才為真,而當兩句的真假值不同時,這整句就為假。

同時,這意思也正好是,「如果安家是gay,則安家讀哲學系;並且,如果安家讀哲學系,則安家是gay」。

雙條件的真值表是: A B A↔B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六、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分必要條件 我們說A是B的充分條件,就是在說A真時B一定為真;說A是B的必要條件,就是在說B真時A便為真;說A是B的充分必條件,就是在說A真時B便真,並且B真時A便真,同樣的,A假時B便假,B假時A便假。

口訣:充分條件是「有之必然,無之不必然」;必要條件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充分必要條件是「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

例如,「x>5」是「x>3」的充分條件,「x>3」是「x>5」的必要條件,「x>3+3」是「x>12/2」的充分必要條件。

又如,「x是人」是「x有體重」的充分條件,「x有體重」是「x是人」的必要條件。

很容易可以看出,當A是B的充分條件時,B就必是A的必要條件;反之當A是B的必要條件時,B就必是A的充分條件;也可以說,「A是B的充分條件」是「B是A的必要條件」的充分必要條件。

最後,當我們在說「若A則B」(A→B)時,就是在說「A是B的充分條件」;我們在說「A若且唯若B」(A↔B)時,就是在說「A是B的充分必要條件」。

七、括號 試考慮這個數學式:6÷3×2=1。

這個式子正確嗎?這式子有岐義,我們可以使用括號消除岐義:(6÷3)×2=4、6÷(3×2)=1。

同理,A∧B∨C可以有(A∧B)∨C與A∧(B∨C)兩種讀法,而兩個句話的真假值不一定相同,因此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括號來表明清楚語句連接詞的控制範圍。

註:一般數學規定6÷3×2該由左至右運算,在這樣規定下可以使6÷3×2只有單一方式理解,但不使用括號我們無法表達6÷(3×2)。

 ─ ──────────────────────────────────────────── ───  我覺得這篇是近年來打完最沒意義感的文章…… 張貼者: BillHsu 於 凌晨4:23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基本概念, 邏輯 2則留言: 小豪2013年3月27日清晨5:11怎麼會沒有意義,這對沒有邏輯基礎卻又不想花很多時間把邏輯書K玩的懒骨頭真的超有意義。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FavaBean2013年6月1日清晨7:13謝謝,這篇基礎很實用喔!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多懷疑吧! 基本概念 (6) 台大哲學概論 (5) 形上學 (5) 知識論 (5) 科學哲學 (2) 邏輯 (2) 隨筆 (2) Spinoza (1) 奇聞共賞 (1) 後設倫理學 (1) 數學 (1) 語言哲學 (1) 網誌不堪回首 ►  2016 (4) ►  九月 (1) ►  一月 (3) ►  2015 (2) ►  十月 (1) ►  七月 (1) ►  2014 (6) ►  七月 (1) ►  六月 (1) ►  五月 (2) ►  四月 (1) ►  三月 (1) ▼  2013 (14) ►  十月 (1) ►  七月 (3) ►  六月 (1) ►  五月 (1) ►  四月 (4) ▼  三月 (3) 王一奇的T恤笑話 烏鴉悖論與我的意見 [基本概念1] 基本邏輯概念1 ►  二月 (1) ►  2012 (7)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1) ►  八月 (1) ►  二月 (1) ►  一月 (2) 關於我自己 BillHsu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programmedbyLVCH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